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隴西李氏

鎖定
隴西李氏,中國古代一個以隴西郡狄道縣)為郡望的李姓士族
東晉十六國時在亂世中崛起,自李弇出仕前涼張軌後開始明習儒學,家族社會政治地位上升 [1]  ,公元400年,李暠在晉昌太守唐瑤等河西大族的支持下推翻段業統治,建立西涼政權,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西州右姓,西涼被北涼滅亡後,李暠之孫李寶出仕北魏並徙家於關東 [2]  ,北魏太和年間定姓族時,魏孝文帝以“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為後族四姓,隴西李氏則因李衝位高權重,得以與四姓並稱為“五姓 [3-4]  ,從此躋身北朝第一流士族之列,成為唯一出於西州而影響於中土的大族。唐代時因李唐皇族自稱出自隴西李氏,因此貞觀年間修《氏族志》時,將其列為第一等,唐高宗時北魏李寶六子後裔均位列七姓十家
中文名
隴西李氏
外文名
Long Xi Li shi
別    名
澤底李 [5] 
祖居地
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
著名人物
李衝李靖李延壽

隴西李氏簡述

隴西李氏並非魏晉舊族,李氏先世前漢時是武將世家,在漢魏晉門閥形成、發展過程中,已衰落為隴西寒門,晉末十六國時期,隴西李氏開始崛起。 [6]  隴西李氏自稱為西漢李廣的後裔,但根據現代學者考證,此説偽造的可能性很大 [1]  ,十六國時期,隴西李氏才在亂世中真正興起,西涼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國君。南北朝時隴西李氏蟬聯圭組,世為顯著,門第高華,與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併為中原五姓七族高門 [7] 
唐朝建立以後,李姓成為皇姓李唐皇族自稱出自隴西李氏 [8]  。唐《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同時,唐朝統治者對大量功臣、異族賜姓,比如李勣(原名徐世勣)、雞田李氏、西域李氏、突厥李氏、鮮卑李氏、回鶻李氏、柳城契丹李氏、柳城奚族李氏、代北沙陀李氏、党項羌李氏等等 [46]  ,到南宋鄭樵編《李氏源流》時,“言李者稱隴西”。

隴西李氏郡望

隴西李氏最初的郡望為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臨洮),後又增加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秦安)。

隴西李氏房支

  • 丹楊房,晉濟北、東莞二郡太守李雍長子李倫,後代號丹楊房。 [9] 
  • 安邑房,晉濟北、東莞二郡太守李雍之孫李蓋,後代號安邑房。 [10] 
  • 武陽房,涼武昭王李暠第七子李豫玄孫李綱,後代號武陽房。 [11-12] 
  • 鎮遠將軍房,涼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愔,後代號鎮遠將軍房。 [13] 
  • 平涼房,涼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愔曾孫李系,後代號平涼房。 [14] 
  • 絳郡房,隋朝寧州刺史李禮成被封為絳郡公,後代因此號絳郡房。 [15-16] 
  • 姑臧房,北魏龍驤將軍、滎陽郡太守李承被封為姑臧侯,其後代因此號姑臧房。 [17-19] 
  • 僕射房,北魏鎮南將軍、清淵文穆公李衝曾任尚書僕射,其後代因此號僕射房。 [20-21] 
  • 敦煌房,北魏光祿大夫李茂繼承了父親李寶的敦煌公爵位,其後代因此號敦煌房。 [22-23] 

隴西李氏定著房

隴西李氏武陽房、姑臧房、敦煌房、丹楊房合稱唐代隴西李氏定著四房。 [24] 

隴西李氏禁婚家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間互相通婚 [25-27]  ,唐神龍年間,朝廷再次申明顯慶四年舊詔,繼續禁令“七姓十家”間互相通婚,北魏隴西李寶六子都被列入禁婚家,包括隴西李氏姑臧房、敦煌房、僕射房、絳郡房。 [24]  [47] 

隴西李氏唐朝宰相

隴西李氏爭議

有關隴西李氏李唐宗室的關係,爭議不斷,陳寅恪根據唐祖陵以及相關文獻考證,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指出:李唐先祖並非出自隴西李氏,當為河北大族趙郡李氏中的“破落户”或“廣阿縣庶姓李氏”。朱希祖《再駁李唐氏族出於李初古拔及趙郡説》則認為“李熙、李天錫父子本在武川鎮戍邊,為了躲避六鎮兵亂,因此南遷定居趙郡廣阿,李虎便將二人葬於此地,李唐確係出自隴西李氏”,高詩敏《北朝趙郡李氏的遷徙分佈及其與李唐先世之關係》認為“李唐皇族並非出自隴西李氏,而是出自趙郡李氏破落的一支”。張金龍《李唐出於趙郡李氏説》認為“李唐皇室出於趙郡李氏之正宗,並具體分析李虎改趙郡籍貫為隴西籍貫的原因和背景”,邢鐵《唐朝皇室祖籍問題辨正》認為“隴西説為真,而唐太宗高宗時期之所以要修建二帝陵唐祖陵),是作為重修《氏族志》的“配套工程”。但隨着唐中葉以後舊世族的衰落,攀附已經沒有意義,對二帝陵的修建便沒有了興趣,又恢復使用原來的隴西祖籍了”,劉後濱在《李唐皇室家世書寫再議》一文中總結了以上學者的主要觀點並指出:“陳寅恪關於李唐皇室先祖世居趙郡,以及家世書寫中攀附西涼李暠並以隴西為郡望的假説,儘管遭到眾多質疑,迄今仍然是最符合歷史實際和唐朝官方敍事邏輯的分析” [28]  但事實上隴西李氏與趙郡李氏同出一源,此類爭議顯得頗為多餘。

隴西李氏隴西李氏名人

名稱
簡介
西涼太祖,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
十六國時期西涼第二位皇帝
十六國時期西涼第三位皇帝
十六國時期北涼哀王沮渠牧犍的王后
十六國時期前秦高帝苻登的第二任皇后
北魏政治家,提出“三長制”,推動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的生母,被追封為文穆皇后
北魏著名學者,風韻秀舉,博學多聞,滎陽鄭伯獻稱他為“人物宗主”
北魏著名學者,少機警善談論,經史百家無不悉覽,號曰神童
北齊學者,與范陽盧公順、博陵崔君洽被朝士並稱為「唐寺三少」 [29] 
隋末唐初將領,出自丹楊房,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衞國公
隋末唐初將領,出自武陽房,攻破吐谷渾,擊敗薛延陀,後世道教神明之一
唐朝命理學家,出自僕射房,著《李虛中命書
唐朝文學家,出自僕射房,著有《復性書》《李文公集
唐朝文學家,出自姑臧房,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唐朝學者,出自姑臧房,杜甫贈詩云“李舟名父子,清峻文章伯”,著有韻書。
唐朝著名詩人,出自姑臧房,傳奇小説《霍小玉傳》主角
唐朝史學家,出自姑臧房,著有二十四史之中的《南史》《北史
唐朝著名詩人,出自姑臧房,擅長詩歌寫作,追求詩美,駢文成就也很高
唐朝著名文人,出自姑臧房,文思敏速,巨川之名聞於天下
五代十國官員,出自敦煌房,後梁宰相,著《金門集》

隴西李氏逸事

北魏孝文帝定四大姓的時候。隴西李氏擔心自己不能入選,於是騎着戴鈴鐺的駱駝,星夜啓程,趕往洛陽。到達的時候,四大姓已經定完,即: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因此,至今人們仍稱隴西李氏為“駝李”。 [30] 
②在北魏建義元年(528年)爆發的河陰之變中,死者多達2000餘人,等到北魏孝莊帝殺死爾朱榮後,河陰之變死難者的家屬互相憑弔和慶賀,太尉李虔的第二子李昞魏子建的女婿,也在河陰之變中遇害,魏子建對姨弟盧道虔説:“朝廷剪除倚仗權勢逞強作惡的人,但兇暴的歹徒還很兇猛,目前沒聽到有什麼奇謀異略,恐怕光殺了爾朱榮於事無補。這是隴西李氏家門禍亂的開始,現在就憑弔慶賀是不是太匆忙了?”永安年間之後,隴西李氏宗族流轉離散,李彧遭到誅殺,一切就和魏子建所擔憂的一樣。 [31] 
③隴西李氏姑臧房自北朝以後一直保持着很高的門第,唐朝官員李稹是酒泉公李義琰的侄孫,便是出自姑臧房,李稹本人也有着很好的名聲。他做官做到司封郎中懷州刺史,但是卻常常感到自己的官職配不上自己的門第,所以給人寫信、扎子,落款只寫“隴西李稹”,而不寫他的官職。 [32-33] 
④武則天當政時期的寵臣來俊臣出身庶族,為攀附高門士族而休棄了髮妻,強娶了太原王氏王慶詵的女兒 [34]  。後來,同樣出身庶族的侯思止也想攀附高門士族以抬高自己的門户,奏請要娶山東高門趙郡李氏李自挹的女兒,武則天於是要羣臣商量是否允許這樁婚事。當時出自隴西李氏丹楊房的鳳閣侍郎李昭德撫掌對諸宰相説:“大可笑!”。諸宰相問有什麼可笑,李昭德説:往年來俊臣強娶太原王慶詵的女兒,已經使國家蒙受了恥辱。現在侯思止此奴又想索取趙郡李自挹的女兒,這不是要再次侮辱國家嗎?於是事情被阻止了。後來,李昭德竟將侯思止杖殺 [35] 
⑤李揆出身於隴西李氏姑臧房,為唐朝禮部侍郎,知貢舉,有令名。且人物風流,性機敏,美姿儀,又寫得一手好文章,當時被稱為:門第第一,人物第一,文章第一。唐肅宗曾對他説:“卿門第、人物、文章皆當代所推”,所以當時李揆被稱為“三絕” [36]  。後來李揆秉政事,侍中苗晉卿屢次推薦元載為重官,然而元載門第寒微,為李揆所輕視,不肯接納。李揆對苗晉卿説:“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此“獐頭鼠目之子”即對寒門子弟的蔑稱,李揆從此深為元載所恨。 [37] 
⑥五代後晉時期的官員李專美出身於隴西李氏姑臧大房,在唐代,姑臧大房曾與清河崔氏清河小房、范陽盧氏北祖第二房、滎陽鄭氏的長安昭國坊鄭氏並稱為四望族,這些士族子弟即使身穿布衣,徒步行走,看那些王公貴族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並以“姓崔盧李鄭”而自負,作為高人一等的自我標榜。李專美則沒有這些習氣,即使去見寒門出身的士大夫,專美也總是保持謙恭的態度,世人因此敬重讚美他。 [38] 

隴西李氏隴西李氏世系

隴西李氏世系問題

張金龍《隴西李氏初論》指出:“李暠李廣之後當系偽冒”,“李暠籍貫,《晉書》即有成紀、狄道二説,成紀説之説不可信。又李暠高祖、曾祖仕晉為郡守的記載也難為史料所證實,其偽造的可能性很大 [1] 
根據2002年出土的北魏李暉儀墓誌記載,西漢丞相李蔡為李暠的祖先,這與一般史書中記載的李廣為李暠祖先不同,羅新《跋北魏鄭平城妻李暉儀墓誌》認為:“這也許反映了北魏後期,隴西李氏編造祖先譜系的工作尚未最後完成 [39] 

隴西李氏世系表

隴西狄道李氏
一世
二世
李倫
(丹楊房)
三世
李弇,前涼武衞將軍、安世亭侯
-
李蓋
(安邑房)
四世
-
-
五世
李暠,涼武昭王
-
-
六世
李愔
(鎮遠將軍房)
李豫
李翻
李譚
李讓
李亮
李宏
-
-
七世
-
-
-
-
-
-
-
-
-
-
八世
-
-
-
-
-
-
-
-
-
-
九世
李系
(平涼房)
-
-
-
-
-
-
-
-
-
-
十世
-
李綱
(武陽房)
李惠
-
-
-
-
-
-
-
-
-
-
-
參考文獻:《北史 [40]  、《魏書 [41]  、《北齊書 [42]  、《隋書 [43]  、《新唐書 [44] 
-
注:詞條內各表中的“△”符號表示人物不詳
李翻一支世系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李翻
李衝(僕射房)
李禮成(絳郡房)
李道端
李智源
李德□
李仁□
李彬
李彰
-
李昂
李道隆
-
-
李承(姑臧房)
李詮
李誦
李世韞
李世君
李世舉
李世林
李產之
李倩之
李壽之
李行之
李凝之
李瓚
李修年
李士萬
李士英
李僧伽
李法藏
李德顯
-
李德明
-
李曉
李伯山
李仲舉
李季遠
李昞
-
李喚(李暖
李褒
李奭
李晧(李昭)
李士元
李操
李詠(李該) [45] 
-
李義慎
-
李義真
-
李義遠
-
李義邕
-
-
李茂(敦煌房)
李靜
李孝儒
李惠昭
-
李惠諶
-
-
-
李處默
-
-
-
-
-
李延慶
李惠矩
-
李延度
李容兒
-
李統
-
李果
-
李經
-
李劌
-
-
-
-
李俊公
-
-
-
-
-
-
李抗
李瑰
-
李斌
-
-
-
-
李懷達
-
-
-
-
李欽
-
-
-
-
注:本表並非為隴西李氏分房前的完整世系,僅供參考。另有李元珍李仲遵(李韶從弟)等世系不明人物。
參考資料
  • 1.    《西李氏初論──北朝時期的隴西李氏》  .中國知網.2020-02-01[引用日期2020-03-16]
  • 2.    李弇後裔的遷徙經歷與文化傳承——《北史·序傳》讀後  .中國知網.2020-02-02[引用日期2020-03-16]
  • 3.    《“四姓”辨疑:北朝門閥體制的確立過程及其歷史意義》  .搜狐.2020-02-02[引用日期2020-03-21]
  • 4.    《資治通鑑》:“魏主雅重門族,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或納其女以充後宮。隴西李衝以才識見任,當朝貴重,所結姻連,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為夫人……時趙郡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風,故世之言高華者,以五姓為首。”
  • 5.    唐李肇《唐國史補》捲上:“四姓唯鄭氏不離滎陽,有岡頭盧,澤底李,土門崔,家為鼎甲。太原王氏,四姓得之為美,故呼為鈒鏤王家,喻銀質而金飾也。”
  • 6.    《論隴西李暠家族》  .中國知網.2020-04-05[引用日期2020-09-25]
  • 7.    《唐故范陽盧夫人墓誌銘並序》:有唐開成四年十一月一日,朝議郎行尚書禮部貟外郎崔璵妻盧氏夫人終於京師昭國裏,享年廿八。卜用來年正月廿日祔葬於萬年縣少陵原大趙村先塋之西二百步,其兆耦其倫,而次之厥宅西北隅。夫人諱遠,其先范陽人。元魏推尊山東五姓七族,於時盧為冣,世號北祖大房,有昌衡者,仕魏至益州刺史,下四世生景明,夫人之曾王父也,皇朝王屋縣令。王屋生大父濰,為晉州司倉掾。司倉生烈考佐,為同州録事參軍率,涵仁孕道,植內遺外,故纂緒不失其尚,而葆光不耀。夫人生於元和七年,六嵗而録事府君不幸,訖葬,太夫人鄭氏率諸子攜幼弱羈離數千裏,就食江僥。夫人在弄嵗則知禮敬孝仁之道,在慈親之側雖特鍾撫愛,無常兒嬉肆之態。處羣穉閒有承順謙慎之裕,未嘗煩一誨於上。讀詩禮,習女工,皆天得之餘事,故自免懷至有行,積是徽問,六親待之猶成德。以寶曆元年歸於我,實先笄之一嵗。奉鞶申之訓,敬蹈綽然。間二年,予尉洛陽南部,始以夫人歸東都,然後得展婦道於夫族。入吾門,無少長一口譽嘉。夫人動由誠致,事皆節適,敬盡之心,未施人信。裴氏、王氏二姑時在雒,每見必拊背言曰:人皆視履而見其善,新婦之善先所履,與娣姒居其好,無不浹於骨髓。夫族有一事可稱榮,若己出,故始終無閒然。常眷然西望,以未盡拜夫之親為恨。無何,予從闢淮南莫府,夫人亦遂其歸寧。居三年,感惑疾,精華坐沉,萬術不寤,雖至其宗,慈愛滿前,汎然矣。是嵗,予歸台為殿中御史,明年求東分台務,圖閒以攻夫人之疾,弗克瘳。又明年冬,予蒙以起居舍人召還,與夫人偕。既至,則曩之,西望之恨,飜成他人之所傷。嗚呼!逮茲五稔矣。巫毉禱秗之術,畢行不能復。平素一日之識,唯應荅和婉,猶形疾中。去世之日,一門慟惜。無親無踈,庀物俟事,外姻不識,來吊者,知夫人壺德之在人也深。爾生四男,長曰國,三嵗而夭;次曰宗,九嵗矣,喪祭知哀敬;曰鄭七,六嵗;曰鄭八,四嵗,提以臨喪,傷哉!嘗誕二女,曾不及襁抱。嗚呼!以夫人之識範,得女宗之極摯,而謬配不才,所享斯薄,浮促之內,重此百罹。天久不信,古今可復。璵親銘墓,忍申愧辝。銘曰:具四德兮體坤柔,首三綱兮維好逑。和鳳見兆來襲休,非煙消空逝莫留。吾非徒盆不可,取要同穴,以釋今苦。
  • 8.    《略説隴西李氏源流》  .中國知網.2020-04-09[引用日期2020-09-25]
  • 9.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雍,字俊熙,濟北、東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長曰倫,丹楊房始祖也;”
  • 10.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雍孫蓋,安邑房始祖也。”
  • 11.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豫玄孫曰剛,武陵房(武陽房)始祖也。”
  • 12.    《魏書·卷八十二·列傳第七十》記載:“(李琰之)二子綱、惠,並從出帝入關。”
  • 13.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暠,字玄盛,西涼武昭王、興聖皇帝。十子:譚、歆、讓、愔、恂、翻、豫、宏、眺、亮。愔,鎮遠將軍房始祖也。”
  • 14.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暠,字玄盛,西涼武昭王、興聖皇帝。十子:譚、歆、讓、愔、恂、翻、豫、宏、眺、亮。愔,鎮遠將軍房始祖也。其曾孫系,平涼房始祖也。”
  • 15.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翻孫三人:曰衝,僕射房始祖也。曾孫曰成禮,絳郡房始祖也。”
  • 16.    《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五》:“李禮成字孝諧,隴西狄道人也。涼王暠之六世孫。祖延實,魏司徒。父彧,侍中。”
  • 17.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翻孫三人:曰丞,姑臧房始祖也;”
  • 18.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姑臧大房出自興聖皇帝第八子翻,字士舉,東晉祁連、酒泉、晉昌太守。三子:寶、懷達、抗。抗,東萊太守。生思穆,字叔仁,後魏營州刺史、樂平宣惠伯。生獎,字道休,北齊魏尹、廣平侯。生瓌,黃門郎。生斌,散騎侍郎,襲樂平伯。寶七子:承、茂、輔、佐、公業、衝、仁宗。承號姑臧房。”
  • 19.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李寶》:“承,字伯業,少有策略。初,寶欲謀歸款,民僚多有異議,承時年十三,勸寶速定大計,於是遂決。仍令承隨表入質。世祖深相器異,禮遇甚優,賜爵姑臧。後遭父憂,居喪以孝聞。承應傳先封,以自有爵,乃讓弟茂,時論多之。承方裕有鑑裁,為時所重。高宗末,以姑臧侯出為龍驤將軍、滎陽太守。為政嚴明,甚著聲稱。延興五年卒,時年四十五。贈使持節、本將軍,雍州刺史,諡曰穆。”
  • 20.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翻孫三人:曰衝,僕射房始祖也。”
  • 21.    《魏書·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李孝伯 李衝》:“李衝,字思順,隴西人,敦煌公寶少子也。少孤,為長兄滎陽太守承所攜訓。承常言:"此兒器量非恆,方為門户所寄。"衝沉雅有大量,隨兄至官。是時牧守子弟多侵亂民庶,輕有乞奪,衝與承長子韶獨清簡皎然,無所求取,時人美焉。”
  • 22.    《新唐書·卷七十·表第十》:“翻孫三人:曰茂,燉煌房始祖也;”
  • 23.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李寶》:“承應傳先封,以自有爵,乃讓弟茂,時論多之………承弟茂,字仲宗。高宗末,襲父爵,鎮西將軍、敦煌公。高祖初,除長安鎮都將。轉西兗州刺史,將軍如故。入為光祿大夫,例降為侯。茂性謙慎,以弟衝寵盛,慎於盈,遂託以老疾,固請遜位。高祖不奪其志,聽食大夫祿,還私弟,因居定州之中山。自是優遊里舍,不入京師。景明年卒,時年七十一。諡曰恭侯。”
  • 24.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隴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陽,二曰姑臧,三曰敦煌,四曰丹楊。”
  • 25.    《資治通鑑》卷二○○載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冬十月壬戌詔略雲: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婚姻。
  • 26.    《太平廣記》卷一八四《七姓》條引《國史纂異》: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陽盧、滎陽鄭、清河博陵二崔、趙郡隴西二李等七姓,恃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乃禁其自相婚娶。
  • 27.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
  • 28.    《李唐皇室家世書寫再議》  .中國知網.2020-02-02[引用日期2020-03-21]
  • 29.    《北齊書校勘記·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四·六》:從駕晉陽寓居僧寺朝士謂康寺三少 冊府卷七七七“康”作“唐”。按晉陽古唐國,疑作“唐”是。
  • 30.    《朝野僉載》卷一:“ 後魏孝文帝定四姓, 隴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明駝,倍程至洛 。時四姓已定訖,故至今謂之‘駝李’焉。”
  • 31.    《魏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九十二》:“及莊帝殺爾朱榮,遇禍於河陰者其家率相吊賀。太尉李虔第二子仁曜,子建之女婿,往亦見害。子建謂姨弟盧道虔曰:“朝廷誅翦權強,兇徒尚梗,未聞有奇謀異略,恐不可濟。此乃李門禍始,吊賀無乃匆匆?”及永安之後,李氏宗族流離,或遇誅夷,如其所慮。”
  • 32.    《唐國史補·捲上》:李稹,酒泉公義琰侄孫,門户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懷州刺史,與人書札,惟稱“隴西李稹”而不銜。
  • 33.    《太平廣記·卷一八四·貢舉七》:李稹,酒泉公義琰侄孫,門户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懷州刺史,與人書札,唯稱隴西李稹。
  • 34.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六上·列傳第一百三十六》:“來俊臣,雍州萬年人也。父操,博徒……俊臣先逼妻太原王慶詵女。俊臣與河東衞遂忠有舊。遂忠行雖不著,然好學,有詞辯。嘗攜酒謁俊臣,俊臣方與妻族宴集,應門者紿雲:"已出矣。"遂忠知妄,入其宅,慢罵毀辱之。”
  • 35.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六上·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時來俊臣棄故妻,逼娶太原王慶詵女,思止亦奏請娶趙郡李自挹女,敕政事商量。鳳閣侍郎李昭德撫掌謂諸宰相曰:"大可笑。"諸宰相問故,昭德曰:"往年來俊臣賊劫王慶詵女,已大辱國。今日此奴又請索李自挹女,無乃復辱國乎!"竟為李昭德搒殺之。”
  • 36.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七十六》:“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於鄭州,代為冠族……揆美風儀,善奏對,每有敷陳,皆符獻替。肅宗賞嘆之,嘗謂揆曰:"卿門地、人物、文章,皆當代所推。"故進人稱為三絕。”
  • 37.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七十六》:“初,揆秉政,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載銜恨頗深。”
  • 38.    《舊五代史·卷九十三(晉書)·列傳八》:“專美之遠祖本出姑臧大房,與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盧氏、昭國鄭氏為四望族,皆不以才行相尚,不以軒冕為貴,雖布衣徒步,視公卿蔑如也。男女婚嫁,不雜他姓,欲聘其族,厚贈金帛始許焉。唐太宗曾降詔以戒其弊風,終莫能改。其間有未達者,必曰:“姓崔、盧、李、鄭了,餘復何求耶!”其遠者,則邈在天表,敻若千里,人罕造其門,浮薄自大,皆此類也。唯專美未嘗以氏族形於口吻,見寒素士大夫,恆恂恂如也,人以此多之。”
  • 39.    跋北魏鄭平城妻李暉儀墓誌  .中國知網.2020-02-04[引用日期2020-03-28]
  • 40.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3-28]
  • 41.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3-28]
  • 42.    《北齊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3-28]
  • 43.    《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五》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3-28]
  • 44.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3-28]
  • 45.    《魏書校勘記·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五》:長子詠 北史卷一00“詠”作“諺”。按墓誌集釋元子邃妻李豔華墓誌稱祖蕤,司農、豫州刺史,父該。散騎常侍、濟州刺史。該官位與詠同,知“詠”“諺”均為“該”之訛誤。
  • 46.    秦夫, 肖凡. 唐代李姓的構成及其社會意義[J]. 上饒師專學報, 1992(4):18-24.
  • 47.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温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按:此處言四十四人,然相加僅三十七人,實漏述了崔宗伯二子與盧溥諸子。)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