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隴端節

鎖定
隴端節,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壯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
中文名
隴端節
節日分類
壯族"情人節"
所屬民族
壯族
日    期
農曆三月二十五到二十八

隴端節節日詳情

隴端節節日概述

隴端為壯語,“隴”為下之意,“端”為平坦寬闊的地方,“隴端”即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的意思。節日裏,要舉行歌舞、雜耍、演壯劇活動,習慣白天演武劇,晚間演文戲。青年男女則聚集唱歌,夜以繼日。但白天在野外唱,晚間一定要回到村內,女在屋內,男在屋外,隔牆對歌。“隴端節”,也稱壯族傳統的“情人節”。隴端節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雲南省富寧縣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曆一至四月間,要過“隴端節”,即趕風流街。隴端為壯語,“隴”為下之意,“端”為平坦寬闊的地方,“隴端”即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的意思。節日裏,要舉行歌舞、雜耍、演壯劇活動,習慣白天演武劇,晚間演文戲。青年男女則聚集唱歌,夜以繼日。但白天在野外唱,晚間一定要回到村內,女在屋內,男在屋外,隔牆對歌。如果雙方有意,可以互贈信物。姑娘收到的大都是絲線、首飾 、花毛巾和糕點等;而回贈給男青年的則是自己手製的布鞋,五色糯米飯粽粑等等。 [1] 
一年一度的“隴端節”,也稱壯族傳統的“情人節”。 [1] 

隴端節名稱釋義

隴端節又稱“隴端街”、“風流街”,是富寧縣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至三月間擇日舉行。“隴端”系壯語“下田坎趕街”之意。舉行隴端節的地點一般在寬闊的田壩中間,各村寨的壯族趕到現場,或對唱情歌,或演壯劇,或調換大牲畜,或交換農副產品,極為熱鬧。 [2] 

隴端節節日描述

有首古詩這樣描繪隴端節盛況:
清明前後足歡娛, 博瀨灘頭記早趨。
翠蓋如雲來麗者, 青衫霧轂走狂奴。
未知東首誰為主, 不信羅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遊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2] 

隴端節節日起源

富寧壯族農曆一至四月間的隴端節又叫隴端街,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傳隴端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對壯族英雄儂智高的紀念活動。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歌舞,熱鬧非凡,一台台壯戲連日連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戲,夜裏演文戲,俗話説:無戲不隴端。除了看戲對歌,年輕人在節日裏異常活躍,他們通過對歌跳舞互相認識,加深情誼,並根據才貌人品等的比試,推薦本年度最佳“風流人”,所以,隴端節又被稱為“趕風流歌會”。 [3] 
“隴端”是壯語,原意為“下田壩趕街”。在遠古,壯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開春,各地壯族聚集區自選吉日開市,以物易物,互換稻種、農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貿易。在壯鄉春暖花開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羣地相邀對歌,尋情侶。老年人則在集市上尋親訪友,找老戀人敍舊情。當地漢族稱“隴端街”為“花街”、“風流街”。富寧縣的“隴端節”實屬壯族人的“情人節”,而廣南、文山、西疇、硯山、麻栗坡等縣的壯族,則將這一節日叫做“赫丹滇”、“赫嘎膩”,趕集形式和“隴端街”一樣。 [2] 
富寧縣歸朝鎮孟村的“隴端節”歷史悠久,度節的人數或多或少, 數百年來,從未中斷。據説1979年的“隴端節”,到孟村的壯族青年有上萬人,平時寂靜的孟村很是熱鬧了一番。2011年的“隴端節”,卻是孟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天。 [2] 

隴端節相關傳説

相傳在北宋年間,為了抵制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儂智高率廣西壯族揭竿而起,取得節節勝利,建立“南天國”,自稱“南天王”,克南寧,破欽州,打廣州,勢力很大。後來起義軍失利,退守富寧。北宋統治者為平息農民起義,削弱起義軍力量,把壯族人民遣散到貴州等地。臨別前,壯族人民紛紛集會,傷心敍別,囑咐鄉親們來年歸來團聚。此後,每年農曆三月,客居他鄉的壯族人民返鄉歸寨同親友團聚。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了“隴端”節。隴端節從農曆三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三天。 [4] 

隴端節節日習俗

隴端節活動

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為了歡迎遠方的客人,孟村美麗的壯族姑娘將鄉親們前幾日趕製的糯米花、糯米 [5] 
年粑、糯米白酒端出來,敬獻給各路賓客。美麗的姑娘讓遠來的壯族小夥情意綿綿,歌興大發;醉人的酒歌令來賓開懷暢飲,翩翩起舞。 [2] 

隴端節歌圩

隴端節的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羣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巴馬的盤剛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峯山等,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 [6] 
隴端節活動 隴端節活動 [7]
廣西壯族以善於唱歌為著稱。 隴端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為最隆重。 關於隴端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説。 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6] 

隴端節戲班表演

過火山 過火山 [8]
戲班表演是隴端節有一大特色亮點,在壯族民間就有“無戲不趕瓏端街”的説法,可見看戲是人們過隴端節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過幾天節就演幾天戲,一般白天演武戲,晚上演文戲。如《弄婭皇》、《弄儂智高》、《弄三色》等,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紅雞蛋、花糯飯是壯族人節日各户必備的食品,用來招待遠方的親朋好友,邊品花糯飯邊看戲,好不愜意。
年青人則在節日裏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尋找心愛的伴侶。到時,你會聽到:“三月裏來瓏端街,哥送月餅妹送鞋,哥送月餅用錢買,妹送鞋來自己裁”、“三月裏來瓏端街,鑼鼓咚咚戲開台,青年男女唱對歌,尋根問底找情人”等民謠

隴端節飲食

節前,作為東道主的村寨,殺豬宰牛,在田壩上搭戲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 [9] 

隴端節穿着

姑娘們穿上衣角、袖口鑲着銀排和繡有花邊圖案的無領斜襟上衣和蠟染統裙,戴上壯錦胸兜,腳穿繡花鞋,各個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9] 

隴端節節日意義

“百花幽香在三月,三月壯鄉情滿歌”,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隴端節。它又叫“三月節”、“趕花街”,是壯族的情人節。 [10] 
隴端節據説是過去壯族青年為衝破封建包辦婚姻的枷鎖,爭取自由戀愛,自由擇偶而興起的習俗,是壯族青年人的節日,是情與歌的節日。 [10] 
在隴端節上,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勒少”(小姑娘)、“勒冒”(小夥子)身着盛裝,或肩挎彩包,或身背笆籮,手挽提兜,都帶着自己最滿意的禮物,在花街上尋找自己的意中人。當“勒冒”得到意中人送給的毛邊鞋,花鞋墊,錦繡包後,便立下山盟海誓。“勒少”得到意中人贈送銀鏈、項圈、手鐲、頭帕、手巾等定情物後,便許下終身白頭願。 [10] 

隴端節保護名錄

“隴端節”於2009年列為省級保護名錄。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