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隰縣小西天

鎖定
隰縣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鳳凰山巔,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由明代東明禪師創建於明崇禎二年。初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後因重門額題“道入西天”,又為區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3]  [5]  [7] 
隰縣小西天全寺建築面積1100多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無樑殿、天王殿、韋馱殿、地藏殿、鐘樓、鼓樓等許多殿舍,並洞為門,把上院、中院、前院分割開來。實際上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為雙層建築結構。 [2]  [5]  隰縣小西天內懸塑彩畫對研究明清懸塑級彩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 
2013年3月5日,隰縣小西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中文名
隰縣小西天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鳳凰山巔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11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19:30
別    名
千佛庵
門票價格
25元/人
編    號
4-0134-3-5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隰縣小西天歷史沿革

隰縣小西天由明代東明禪師創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 [4] 
明萬曆四十年前後至明崇禎二年(1612~1629年)之間,籌建千佛庵。 [1]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歷時15年,千佛庵建成。同年,修建庵內上院大雄寶殿。
清順治八年至十三年(1651~1656年),殿內滿堂彩塑歷時約5年時間塑繪而成。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成立後小西天建立了佛教協會。
1963年,成立山西佛教協會隰縣小西天佛教分會,居士王凱當選為會長,小西天住持演善為副會長。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成立了隰縣佛教協會,小西天住持性堂任會長。
2018年,隰縣文物旅遊局修建小西天垣面。 [6] 

隰縣小西天建築格局

  • 綜述
隰縣小西天全寺建築面積1100多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無樑殿、天王殿、韋馱殿、地藏殿、鐘樓、鼓樓等許多殿舍,並洞為門,把上院、中院、前院分割開來。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為雙層建築結構,層層疊疊、曲曲折折,曲徑通幽,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園林建築之趣。
小西天的建築風格及特點,可以用“小、巧、精、奇”四個字來概括。寺院佈置得體。殿堂構造縝密,精雕細刻,“精”得細微,在建築史上真可謂別具一格,獨具特色。 [2]  [5] 
  • 下院
下院是寺院的主體,院內的無量殿面東而築,內設數十尊銅鑄佛像和木雕樓閣,是僧人誦經的禪堂。無量殿對面是韋陀殿,韋陀像是一整塊楠木所雕,威武逼真。由韋陀殿背後兩側進“疑無路”上“別有天”便可到孤桐峯。該峯兩角分建鍾、鼓二樓,峯頂有摩雲閣,內祀觀音菩薩,外祀奎光文星。無量殿東北方有“半雲軒”為藏精舍,珍藏一部明版善本藏經,共7000餘卷,保存完好。 [5] 
  • 上院
上院,是全寺的精華,正面是大雄寶殿,文殊、普賢兩殿左右相峙。大殿內正面排列着五個相互連通的佛龕,“藥師”“彌陀”“釋迦”“毗盧”和“彌勒”等諸佛端坐蓮台,各飾錦衣,神態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兩旁,造型優美,生動傳神,表情含蓄。殿南山牆上塑着“四方三聖”“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牆上塑着須彌山上三十三層“仞利天”、佛傳故事和釋迦牟尼的本生傳説。大梁上,八大金剛,粱間牆壁懸塑着富麗堂皇的“極樂世界”;眾多的人面飛天、神鳥、孔雀、鸚鵡、仙鶴,遊弋在飄渺的雲頭上,十二樂伎菩薩,身姿輕盈,往來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個殿內,天宮樓閣,層層迭迭,粉彩妝鑾,呈現出一派仙宮佛國的景象。 [5] 
小西天

隰縣小西天文物遺存

隰縣小西天上院,面東正中為面闊5間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懸塑就保存在大雄寶殿之中。大雄寶殿正面排列的5個相互連通的佛龕。佛塞中藥師、彌陀、釋迦、毗盧、彌勒諸佛端坐蓮台之上,全身金光。蓮台下,七寶蓮池中八功德水微波盪漾,舟楫、仙鶴遊弋。五尊聖佛兩側分立脅侍的十大弟子。
大雄寶殿南山牆上塑有“四方三聖”“四大天王”等佛教故事。殿北山牆上塑造的是須彌山上33層“忉利天”佛教故事和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大梁上,八大金剛雄壯威武。梁間壁上懸塑着富麗堂皇的西天“極樂世界”的情景。
大雄寶殿天宮樓閣中,眾多的人面飛天、神鳥、孔雀、鸚鵡,姿態優美,駐立於繚繞縹緲的雲頭之上。殿前勾欄平台上,十二樂伎菩薩。這裏所有的塑像,人體比例適度,肌膚豐滿柔潤,形態生動自然,衣飾線條流暢,最大的佛像3米多高,小的可放於掌中,寺中千餘尊塑像雖大部分保存於此,龐大的雕塑羣繁而不雜,自然有序,襯托以層層迭迭的天宮樓閣,整個殿內,粉彩妝鑾,既呈現出仙宮佛國的迷人景象,又富於生活氣息。
大雄寶殿明間脊檁下方題記板上現有:“時崇禎十七歲次七月壬申貳拾七日壬子午時上樑大吉,奉直大夫庚辰特用欽授隰州知州浙西戈用忠,將仕吏目郭從善”墨書題記。 [1]  [5] 
隰縣小西天下院半雲軒內珍藏着一部保存完整的漢文大藏經明永樂北藏,據清康熙《隰州志一重修藏經殿觀音堂人祖廟記》記載,“其釋典頒於明萬曆年間,共計六百七十八函,特賜護持”。原藏於聖境寺,俗稱“大西天”(後毀於民國年間),新中國建立後,收存於小西天半雲軒。明永樂北藏是明朝宮廷刻本,明成祖朱棣為報父母生育之恩於1412年(明永樂十年)敕令在北京開工雕刻,明正統五年(1440年)始告完成。因區別於永樂十年刻印於南京的另一部大藏經《永樂南藏》,故稱為《明永樂北藏》。全藏自《大乘般若經》至《大明三藏法數》,計收636函,6361卷,1621部、千字文編次自“天”至“石”。明神宗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補雕續藏經,依神宗御製新刊續入藏經序,由《華嚴懸談會玄記》至《第一希有大功德經》止,共續刻了各宗著述36部、41函、410卷,千字文編次自“鉅”至“史”。此為神宗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發願而雕刻,故又增添神宗母印施佛藏經序、贊,並附《永樂南藏》四種經卷和目錄,計5部、16函、153卷,千字文函次自“天”至“鑑”。小西天現保存大藏經略有缺失,共計為1657部,677函、6770卷,千字文函號自“天”至“魚”。 [5] 

隰縣小西天文物價值

隰縣小西天
隰縣小西天(6張)
隰縣小西天的價值在於大雄寶殿保存無缺的懸塑藝術。大雄寶殿殿內懸塑大多繪塑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到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之間,經三百餘年纖塵不染。大雄寶殿內樑架中的彩繪更是彌足珍貴,是用瀝粉貼金製作的,近似於宮廷的龍鳳和璽彩繪。這種彩畫形式屬明清建築彩畫中的較高等級,是屬於皇室專用的彩畫。由於等級高、造價昂貴,實物保存罕見,對研究明清懸塑級彩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 

隰縣小西天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初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後因重門額題“道入西天”,又為區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3]  [5] 
  • 相關記載
據康熙《隰州志》二十四卷李呈祥撰寫的《千佛庵碑記》小西天工程“始自己巳年,遞自甲申”,另據清光緒《山西通志》中“千佛庵,以崇禎己巳年釋道亮所建”。 [1] 
  • 千佛庵碑記
《千佛庵碑記》謂:“燕僧道亮住錫此山,更名鳳凰,取其似也。乃漸鏟險就夷,……始自己已,遞至甲申,”大意為,在明代萬曆年間,五台山火場寺僧東明,遊至隰縣,見縣城西北的土山形似鳳凰,山上樹木茂密,環境幽靜,適宜建造寺廟,於是產生了在此山修建千佛庵的強烈願望,期盼未來寺院佛像之盛。此後,東明禪師四處化緣,募集資金修建千佛庵。 [1] 

隰縣小西天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隰縣小西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隰縣小西天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隰縣小西天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鳳凰山巔。 [3] 
  • 開放時間
8:00—19:30。 [3] 
  • 門票價格
25元/人。 [3] 
  • 交通指引
駕車上太原繞城高速轉太佳高速公路上209國道至隰縣西即可到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