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險阻

鎖定
險阻,漢語詞彙。拼音:xiǎn zǔ 釋義:指道路行進中的危險、困難、障礙。亦借指所經歷的艱險,比喻險惡困難的處境。 [1] 
中文名
險阻
拼    音
xiǎn zǔ
解    釋
險要阻塞之地
出    自
左傳·成公十三年》

目錄

險阻釋義

[(of roads) dangerous and difficulty] 道路險惡難行,不易通過
這一段山路真是險阻難行。 [3] 

險阻出處

左傳·成公十三年》

險阻例句

1、險要阻塞之地。
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徵東之諸侯。”
史記·秦始皇本紀》:“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
《戰國策·魏策一》:從是觀之,地形險阻,奚足以霸王矣。 [5] 
韓愈 《送鄭尚書序》:“依險阻,結黨仇,機毒矢以待將吏。”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雖然那子胥多有本事,憑着俺這名山大川,長江險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國來。 [4] 
惲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歷險阻,忍飢渴,以致得疾。”
陳毅 《崑崙山頌》:“地大勢高無險阻,到處川原一線平。”
2. 險要。
玄奘 《大唐西域記·羯霜那國》:“山極峭峻,雖有狹徑,加以險阻,兩傍石壁,其色如鐵。”
3. 喻艱難困苦。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2] 
《五代史平話.周史.捲上》:朕起自寒微,艱難險阻,身備嘗 之。 [3] 
宋 范仲淹《賈公墓誌銘》:“曾祖諱某, 唐 末起家,備嘗險阻,屬文之外,長於撰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