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隨機化區組設計

鎖定
隨機化區組設計(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實驗設計的一種。該設計滿足以下條件。(1)先將實驗單位按某“干擾源”(指可能影響到實驗單位不具備同質性的潛在變異源)劃分為6個區組,使得在同一區組內的實驗單位具有同質性,不同區組之間相對干擾源的潛在影響來説具有較明顯的異質性。(2)將因素A的不同處理(水平)隨機分配到每個區組內的各實驗單位去。若一個區組只含一個實驗單位,則意味着一個實驗單位要先後接受不同的處理(水平),這時要求不同處理在同一區組進行實驗的順序是隨機的。(3)需滿足方差分析的一般假設條件。隨機化區組設計分為隨機化完全區組設計與隨機化不完全區組設計兩種。 [1] 
中文名
隨機化區組設計
外文名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類    型
實驗設計的一種
分    類
隨機化完全區、不完全區組設計
別    名
組內設計
優    點
消除環境差異對試驗影響

目錄

隨機化區組設計概念

隨機化區組設計,又叫組內設計,相關組設計。是按被試的某些特徵進行分組,保持組內同質(組間是否異質視實驗性質而定),使每個區組接受所有的實驗處理。這樣就控制了實驗中的個體差異,但是無法解決處理間的污染問題。一般採用平衡法加以平衡處理間的相互影響。如ABBA設計、拉丁方設計等。
與隨機化區組設計對應的是完全隨機化設計,又叫組間設計、獨立組設計。實驗中每個被試只接受一個處理,不存在處理間的污染問題,但無法排除個體差異,一般採用匹配法加以控制。

隨機化區組設計優點

完全隨機化試驗的侷限性在於不能保證不同水平之間的試驗條件或環境完全相同,不存在系統性偏誤影響。因此,提出了隨機化區組設計來檢驗和消除試驗條件或環境差異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區組(Block)是指按照一定規則將試驗單元劃分成的同質組。通常為環境、條件基本相同,時間、空間相距較近的範圍。
隨機化區組設計(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指在比較一個因素的K個水平之間差異時,將試驗單元隨機地配置到m個區組中,每一區組含有K個試驗單元,m個區組完成m次重複試驗。
隨機化區組設計與完全隨機化試驗的根本區別,就在於K個水平不再與K個試驗條件固定不變,而是採用隨機的方法隨機地確定某個水平在某個條件或場所進行試驗。並且將時間上或空間上相近,或者具有某一個共同特徵的K個水平的試驗構成一個區組。
隨機化區組設計採用雙因素方差方法來判斷研究因素的不同水平對測度是否存在顯著影響。 [2] 

隨機化區組設計試驗方法

要使區組內儘量縮小差異,保持同質,可用如下三種方法:
(1)用同一被試重複接受日種處理,即所謂重複測量設計。這時,每個被試的H個因變量的觀測分數就是一個區組。在給予每個被試H種實驗處理的順序方面,則可以用平衡對消法或其他隨機化方法來進行。
(2)用配對法,把在某些特性相同的日個被試加以配對。這時,每個配對組就是一個區組。在給予配對組內的H個被試的實驗處理方面,則應採用隨機分配的方法來決定。
(3)區組內的基本單位不是一個被試而是一個被試團體或一個子集合。例如,同一年級的幾個班成為一個區組,在給予每個班的實驗處理方面,用隨機分配的方法來決定。
由於上述三種方法賴以劃分區組或用來配對的自變量(如音樂能力)通常與該研究的因變量(如音樂成績)有着密切的關係。因而,隨機化區組設計也稱為相關樣本設計(或被試內設計)。這種設計與前述的完全隨機化設計是不同的:在完全隨機化設計中,各實驗處理組之間毫無相關。因而,完全隨機化設計也稱為獨立樣本設計(或被試問設計)。隨機化區組設計與完全隨機化設計不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統計方法上也是不同的。 [3]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 2.    盧小廣編著,現代經濟與管理類規劃教材 統計學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第315頁
  • 3.    黃希庭主編,高等學校文科教學參考書 心理學實驗指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