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隨園詩話

(2020年崇文書局出版的圖書)

鎖定
《隨園詩話》是2020年崇文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枚。 [1] 
書    名
隨園詩話
作    者
袁枚
出版社
崇文書局
出版時間
2020年6月1日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0357252

隨園詩話內容簡介

《隨園詩話》是清代文學理論著作,袁枚著。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世稱隨園先生,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放,歷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乾隆十三年(1748),年33歲即辭官,卜居於江寧小倉山之隨園,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官陝西一年外,不再出仕,以詩文名於世。他交遊甚廣,為當時詩壇所宗仰者近50年。著述甚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80餘卷,詩話、尺牘、説部共30餘種,影響很大。隨園,在江寧(今江蘇南京)小倉山,是袁枚辭官後所築別墅名。袁枚的詩話即撰寫於此,故名《隨園詩話》。
在袁枚之前,清初負盛名的詩人是王士禎,以“神韻”作為論詩、選詩和創作的高境界。與袁枚同時而稍前的另一位著名詩人是沈德潛,他提出“温柔敦厚”的主張,講詩格、詩體,重比興、藴蓄,提倡論法、學古。袁枚的詩論基於這兩人,並持不同見解。他對於“神韻”説不一定持相反的態度,而是把它納入自己的理論系統之中,認為“神韻”不過是詩中的一格,作詩不必首首如此,也不可不知道這種境界。但對於“温柔敦厚”的説法,尤其是格調的説法卻針鋒相對。
他論詩力倡性靈説,《隨園詩話》集中體現了這一主張。所謂“性靈”,就是不必講境界的大小,格調的高低,只要能自然地風趣地反映詩人一時的感受,就同樣都是好詩。他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在袁枚的理論體系中,性靈大致與性情相等,都是指詩人真情的抒發。他認為:“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又説:“文以情生,未有無情而有文者。”他甚至把“詩言志”的傳統詩教也納入他的性情之中:“千古善言詩者,莫如虞舜,教夔典樂日:‘詩言志。’言詩之必本乎性情也。”
他論詩雖重天分,卻不廢工力;雖尚自然,卻不廢雕飾。他認為:內容與形式,天分與學力,自然與雕飾,平淡與精深,學古與師心,都是相反相成的,詩人都應該兼收幷蓄,不偏不倚地去對待。以“人工”濟“天巧”,仍然是十分需要的,認為“詩難其雅也,有學問而後雅,否則俚鄙率意也”。
袁枚也重視靈感的產生,強調興會。他説:“改詩難於作詩,何也?作詩興會所至,容易成篇。”又説:“《荀子》日:‘人有失針者,尋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所謂‘眸’者,偶睨及之也。唐人句雲‘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即‘眸而得之’之謂也。”這些理論,對以後的詩壇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反對人們動輒打着“盛唐”的招牌、扛起“杜、韓”的家數。詩話中一再駁斥“宗盛唐”、“學七子”、“分唐宋”、“講家數”等説法,一再反對模仿古人。但他在反對模仿,抄襲的同時,並不反對學習古人。他的詩話中,常常舉李、杜、韓、蘇四家和中晚唐、宋、元名家作為學習的對象,並具體指出:古風須學前者,近體須學後者。
《隨園詩話》除論詩外,還採錄了大量同時期詩作者的詩歌創作。“門户須寬,採取須嚴”是他錄詩的原則。

隨園詩話圖書目錄

卷一
一、詩言志
二、詩在骨不在格
三、存是去非
四、政簡刑清
五、切勿抄襲
卷二
六、名未必副實
七、改詩難於作詩
八、詩貴深意
九、每出必攜書
一〇、須知慈母是先生
卷三
一一、詩難事也
一二、不能評第
一三、詩稱家數
一四、富貴詩
一五、楊花詩
一六、薄命才女許宜嫫
一七、頌不如雅
一八、許太夫人詩
一九、益友情深
二〇、詩如言
二一、論改詩
二二、奇偉與幽俊
二三、詩境最寬
二四、詩亦有理
二五、毋效古詩
二六、詩之用典
……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隨園詩話補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