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隋唐都城

鎖定
隋唐都城,隋、唐兩代的首都或在長安和洛陽。 [1]  長安本為雍州治所,洛陽本為洛州治所,玄宗開元元年(713)升雍州為京兆府,洛州為河南府,是為升京都所在州為府之始。
中文名
隋唐都城
所屬地區
長安,洛陽
歷史沿革
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581)代周稱帝,沿襲西魏、北周之舊,都於西漢所創建的舊長安城。次年,在舊長安城東南龍首原南側營建新都,名為大興城;開皇三年遷都大興城,習慣上仍稱新都為長安。仁壽四年(604)煬帝即位,詔以洛陽為東京;大業元年(605)營建洛陽新城於漢魏舊城西十八里,遷都於此。此後長安雖仍居“京師”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駐東京,成為實際上的首都。大業五年改稱東都。   
唐初都長安。高宗顯慶二年(657)以洛陽為東都,官司準長安。此後二十多年到他在洛陽去世,往返兩都間達六次,居洛陽時間較多於長安,惟名義上長安仍為“京師”。武則天稱制,遂定都洛陽。光宅元年(684)改東都為神都,京師為西京。神龍元年(705)中宗即位,復以洛陽為東都,長安為京師(通稱京城或西京);次年,還都長安。    
自開元五年起,玄宗曾五次移居洛陽,共約十年。開元二十四年以後才定居長安,天寶元年(742)以京師為西京(東都為東京),肅宗至德二載(757)改西京為中京,上元二年(761)復為京師,寶應元年(762)建號上都。天祐元年(904)朱温迫昭宗遷都洛陽(東都),其時實際政治中心已在朱温的駐所汴州。三年後,朱温稱帝,唐亡。   
隋煬帝大業六年“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在實質上將江都郡作為陪都,但未加“京”、“都”稱號。   
唐代除長安、洛陽兩處更迭為首都、陪都,合稱兩都或兩京外,太原、蒲州、鳳翔、成都、江陵五處曾先後建為陪都。開元以後,以長安、洛陽、太原三都並建為常制,至德到寶應時又曾建五京。   
武則天稱帝,以幷州乃武氏故鄉,比漢之豐沛,長壽元年(692)以幷州為北都;神龍元年中宗即位,罷北都。開元九年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當年罷都,復為蒲州。十一年又以幷州乃高祖起兵處,復置北都,升幷州為太原府。天寶元年改為北京,肅宗上元二年罷京號,寶應元年復為北都。   
安史亂起,兩京淪陷,玄宗奔蜀郡,肅宗即位於靈武,明年移蹕鳳翔。至德二載收復兩京,肅宗從鳳翔、玄宗從蜀郡先後回到長安,詔改西京(京兆府)為中京,以鳳翔為“中興駐蹕之所”,建為西京鳳翔府,蜀郡為“上皇南巡之地”,建為南京成都府;合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為五京。肅宗上元元年以荊州為南都江陵府,制置準兩京,成都府罷京號。二年停東、西、南、北四京號。寶應元年復以京兆府為上都,河南府為東都,鳳翔府為西都,江陵府為南都,太原府為北都。不久,罷西都、南都,復為三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