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隊列條令

鎖定
軍隊由於管理、指揮和作戰的需要,逐漸產生和不斷完善了有關隊列的規定,並由“操典”演變為隊列條令。與《內務條令》《紀律條令》合成三大條令。
中文名
隊列條令
出    處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隊列條令修訂信息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重視隊列訓練和隊列生活養成。在革命戰爭時期,曾頒發過《步兵操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1年2月,總參謀部頒佈了第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草案)》。1953年5月,對隊列條令作了部分修改。1958年10月,在進一步修改的基礎上,正式頒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1964年12月~1997年10月,又先後4次重新發布。較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於2010年6月3日由中央軍委發佈施行,2018年5月1日廢止。 [2]  條令包括總則,隊列指揮,隊列隊形,隊列動作,分隊乘坐汽車、火車、艦(船)艇和飛機,敬禮,國旗的掌持、升降和軍旗的掌持、授予與迎送,閲兵,晉升(授予)軍銜、授槍和紀念儀式,附則。共11章71條和4個附錄。條令規定,軍人在隊列生活中必須堅決執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姿態端正,軍容嚴整,精神振作,動作迅速、準確、協調一致;保持隊列整齊、肅靜,自覺遵守隊列紀律。隊列條令是作戰、訓練、隊列生活的經驗總結,是戰術、技術訓練的基礎。
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試行)》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2] 

隊列條令內容解讀

軍隊由於管理、指揮和作戰的需要,逐漸產生和不斷完善了有關隊列的規定,並由“操典”演變為隊列條令。古代軍隊的“方陣”既是作戰隊形,也是隊列隊形。約在公元16世紀末,歐洲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軍隊統帥M.O.N.莫里茨編撰了近代第一部操典。19世紀,普魯士、法國、日本等國軍隊也先後制定了操典,俄國軍隊制定了隊列條令。世界許多國家的軍隊,都根據需要制定有隊列法規,如俄羅斯軍隊的《隊列條令》、美軍的《隊列教練和儀式》等。20世紀,中國清朝末年和民國初期先後制定過《步兵暫行操法》和《步兵操典》,內容分為基本教練和戰鬥教練兩部分,基本教練的主要內容與後來的隊列條令相似。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