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肛蛙

鎖定
隆肛蛙(學名:Nanorana quadranus)是叉舌蛙科、倭蛙屬的兩棲動物。頭寬略大於頭長;吻圓稍突出於下唇緣;吻稜明顯,頰部向外傾斜;鼓膜不顯或略顯輪廓;犁骨齒髮達;舌大,後端缺刻深。前肢適中,不特別粗壯,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後肢較長,約為體長的1.7倍;內蹠突窄長,無外蹠突;無跗褶。皮膚粗糙。除吻、頭頂及背部前端較光滑外,頭側、背部後端以及體側滿布疣粒或小白刺。雄蛙肛部周圍的皮膚形成明顯的方形囊狀泡起,始自胯間達體末端,略呈方形,雌蛙背部的小白刺不如雄蛙的明顯,體背後端至肛部正常,無囊狀泡起。腹面皮膚光滑。生活時背面橄欖綠色而略帶黃色,疣粒部位色深;沿吻稜、顳褶色深。
隆肛蛙的生活環境較廣泛,一般棲息在海拔335-1830米的大、小流溪或浸水沼澤地中的水蕩內或其附近。白晝伏在草叢中或溪邊石穴間,受驚擾後,跳入水中,潛入水底石下。捕食多種昆蟲及其他小動物。中國特有種,分佈於甘肅、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慶。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隆肛蛙
拉丁學名
Nanorana quadra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叉舌蛙科
亞    科
叉舌蛙亞科
倭蛙屬
隆肛蛙
命名者及年代
(Liu, Hu, and Yang, 1960)
保護級別
IUCN紅色名錄:近危(NT) [3] 
英文名稱
Swelled Vent Frog
同義學名1
Rana quadranus
同義學名2
Rana quadrana
同義學名3
Feirana quadranus

隆肛蛙形態特徵

  • 成體
隆肛蛙
隆肛蛙(7張)
雄蛙體長82毫米,雌蛙體長90毫米左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圓稍突出於下唇緣;吻稜明顯,頰部向外傾斜,鼻孔至眼下方凹陷深;鼻孔略近眼,鼻間距顯然大於眼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鼓膜不顯或略顯輪廓;犁骨齒發達,自內鼻孔內前方向後中線傾斜,並延到內鼻孔後端,但兩者在中線不相連接;舌大,後端缺刻深。 [2] 
前肢適中,不特別粗壯,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趾末端膨大呈球狀;指側微具緣膜,以第二、第三指內側的最為明顯;第四指略短於第一、第三指,達第三指末節基部;指基部的關節下瘤極明顯,尤其以第一指的最大;掌突2個,外側的窄長。後肢較長,約為體長的1.7倍,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前方,脛長大於體長之半,左、右跟部略重疊;足與脛等長;趾端成球狀比指端的略大;趾間滿蹼;外側蹠間蹼達瞧長的1/2,第一、第五趾遊離側具寬的緣膜,後者緣膜僅達趾基部;關節下瘤明顯;內蹠突窄長,無外蹠突;無跗褶。 [2] 
皮膚粗糙。除吻、頭頂及背部前端較光滑外,頭側、背部後端以及體側滿布疣粒或小白刺,背部始自肩後方有排列較疏、直徑略大於1毫米的圓形疣粒,體兩側疣粒稍大而略成長形,隱約斷續排列成縱行;頭側、體側以及疣粒之間有錐狀小白刺;在四肢的顯露部位小白刺排列成行,蹠部外側亦有之;疣粒上有小白刺多枚,小刺的頂部多成黑色。枕部有一橫膚溝;顳褶明顯隆起;口角後端領腺明顯。雄蛙肛部周圍的皮膚形成明顯的方形囊狀泡起,始自胯間達體末端,略呈方形,佔體長的1/4-1/5,雌蛙背部的小白刺不如雄蛙的明顯,體背後端至肛部正常,無囊狀泡起。腹面皮膚光滑。 [2] 
生活時背面橄欖綠色而略帶黃色,疣粒部位色深;沿吻稜、顳褶色深;眼的瞳孔菱形,黑色;虹彩紫灰色,且帶金色;體側棕黃色,有深色雲斑;唇緣及整個四肢背面均有深色橫紋,股脛部各有6條左右;前肢、股、脛部及體腹面均為鮮黃色。液浸標本體呈棕色;小白刺極為明顯;腹面灰色或有棕色斑點。 [2] 
  • 第二性徵
雄蛙肛部周圍的皮膚形成明顯的方形囊狀泡起;無婚刺;無聲囊;無雄性線。 [2] 
卵徑3-4毫米,連同卵外膠囊其直徑6.5-7.5毫米;卵的動物極為深棕色,約佔卵球的12,在約600處有1個淺黃色圓環,植物極乳黃色。 [2] 
  • 蝌蚪
體大而肥碩。全長50毫米左右的蝌蚪生活時多為紫黑色,上有細綠點,尾鰭色淺;全長80毫米以上的蝌蚪,背部多少呈綠色,尾肌及上尾鰭的後半段出現大小不一的深色斑點;即將完成變態的蝌蚪背部呈棕綠色,有網狀深色斑紋;尾部完全萎縮後的幼蛙體背面為藍綠色,疣粒明顯,其上有棕黑紋。第38-41期的蝌蚪,足長平均12.1毫米,頭體長28.2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205%。頭窄而體寬,吻端圓,鼻孔位於吻眼之間,眼在頭的背側,眼間距與吻等長;尾肌甚發達;上尾鰭前半段低而厚,尾末端鈍圓;口較寬,為頭體長的33.5%,口角部唇乳突1排,副突較多;下唇唇乳突兩排,排列較規則,乳突上常有色素,少數標本下唇內排乳突上也有唇齒;騰齒有變異,唇齒行均長;下唇齒3排幾乎等長,最內一排中央稍中斷;角質頜適中不特別強大,出水孔位於體左側,有遊離短管;肛管斜開口於尾基部右側,而肛部周圍的皮膚褶發達。 [2] 
第42期左前肢剛伸出時的變態期蝌蚪,全長71.9毫米,體長27.1毫米左右,口部及尾部尚無明顯變化,但前肢及後肢橫斑清晰;另1個第43期已具四肢的變態期蝌蚪,全長70.9毫米,體長28.6毫米左右,背部疣粒明顯,口部基本形成,趾間具滿蹼。 [2] 

隆肛蛙棲息環境

隆肛蛙的生活環境較廣泛,一般棲息在海拔335-1830米的大、小流溪或浸水沼澤地中的水蕩內或其附近;水質清澈見底,溪溝底多為大小石塊或泥沙,溪水或深或淺,某些溪段可能由於水位降低而被截成多個水蕩。在溪溝兩側一般植被較為稀少,有的地方甚至雜草也稀少,但也有灌叢雜草比較茂密的環境。 [2] 

隆肛蛙生活習性

白晝隆肛蛙伏在草叢中或溪邊石穴間,受驚擾後,跳入水中,潛入水底石下,有的伏在水底腐爛樹葉及稀泥中,常用水網攔在頭前,後面以竹棍驅趕,此蛙受驚即向前遊入網內即可捕獲。 [2] 
捕食多種昆蟲及其他小動物。據方榮盛(1985)報道,解剖陝西商洛、寧陝、隴縣地區的隆肛蛙120只,胃內有綠蝽蟓石蛾幼蟲、葉甲蟲、擬步行蟲蠼螋燈蛾幼蟲、泥水甲、叩頭蟲、芝菁、泥鱉、天牛象鼻蟲步行蟲、蜂類、大螞蟻、蚊子、、長翅類成蟲、蚯蚓等共20多種。 [1]  [2] 

隆肛蛙分佈範圍

中國特有種,分佈於甘肅(文縣、武山、兩當、徽縣、天水)、陝西(隴縣、太白、留壩、寧強、佛坪、洋縣、寧陝、鎮巴、平利、祚水、山陽、商南、華陰)、河南(伏牛山、桐柏山)、湖北(丹江口、神農架、宜昌、巴東、利川)、湖南(桑植)、四川(平武、青川、茂縣、安縣、南江、萬源)、重慶(城口、巫溪、巫山、奉節、秀山)。 [2] 

隆肛蛙繁殖方式

4月中旬卵產於溪底石塊下,野外獲兩個卵羣分別有卵1230粒和641粒,卵羣單層平鋪於石塊底面。 [1] 

隆肛蛙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近危(NT)。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近危(NT)。 [5] 
  • 瀕危原因
隆肛蛙分佈區較寬,但是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和過度捕捉,種羣數量減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