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木鄉

鎖定
隆木鄉,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下轄鄉,位於南康區最北部,東接萬安縣遂川縣,南臨南康區大坪鄉坪市鄉,西界上猶縣、遂川縣,北靠遂川縣, [1]  轄區總面積89.76平方千米 [2]  。截至2018年末,隆木鄉户籍人口21193人。 [2]  截至2020年6月,隆木鄉下轄13個行政村。 [3]  鄉政府駐隆木圩。 [1] 
隆木鄉境內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石箭。傳統地方名特產有雪片糕、豆腐管子等。 [1] 
2018年,隆木鄉有工業企業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家。 [2] 
中文名
隆木鄉
外文名
LongMu
行政區劃代碼
36078221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
地理位置
南康區最北部
面    積
89.76 km² [2]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3] 
政府駐地
隆木村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14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白鶴嶺
車牌代碼
贛B
人    口
21193人 [2] 

隆木鄉歷史沿革

1958年,設太陽昇公社。
1959年,更名隆木公社。
1984年,改隆木鄉。 [1] 

隆木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隆木鄉下轄13個行政村:隆木村、民豐村、忠東村、黃石村、曉源村、陳源村、西木村、新村村、塘上村、瑞坑村、樟村村、福田村、小東村。 [6] 
截至2020年6月,隆木鄉下轄13個行政村:隆木村、民豐村、忠東村、黃石村、曉源村、陳源村、西木村、新村村、塘上村、瑞坑村、樟村村、福田村、小東村。 [3]  鄉政府駐隆木圩。 [1] 

隆木鄉地理環境

隆木鄉位置境域

隆木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最北部,東接萬安縣、遂川縣,南臨南康區大坪鄉和坪市鄉,西界上猶縣遂川縣,北靠遂川縣, [1]  轄區總面積89.76平方千米 [2] 
隆木鄉

隆木鄉氣候

隆木鄉人口

隆木鄉通電了 隆木鄉通電了
2017年末,隆木鄉常住人口18020人。 [4] 
截至2018年末,隆木鄉户籍人口21193人。 [2] 

隆木鄉經濟

綜述
2018年,隆木鄉有工業企業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家。 [2] 
產業
隆木鄉
隆木鄉(3張)
隆木鄉農業主產水稻,是贛州市糧食生產基地,盛產油茶、鮮李、藥材等。鄉鎮企業有食品加工、傢俱、板材加工等廠。所產花崗石板材質量上乘。 [1] 

隆木鄉社會事業

圩場建設
隆木鄉
隆木鄉(3張)
隆木圩鎮建設初具規模,形成了“井”字形街道結構,東西有350米街道接隆木至湯村公路,200米街道接隆木至小東公路,南北有560米連隆沙公路與唐隆公路,有400米步行街道用於圩場,圩場外圍有佔地9畝的農貿市場,農貿市場建設有550平方米的鋼架農貿棚,地面已硬化。隆木鄉與遂川、萬安等縣的貿易更加頻繁。 [1] 

隆木鄉政治

2021年隆木鄉領導班子成員名錄
黨委書記:李江
黨委副書記、鄉長:楊春
人大主席:林顯昌
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趙靜
黨委委員、常務副鄉長:楊志傑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葉新生
宣傳、統戰委員:蔡毅
政法委員、武裝部長:黃學雲
副鄉長:江樹英(女)、吳先蓬、陳江騰
人大副主席:蔣小林
綜治辦專職副主任:王蘭強
司法所長:黃繼成
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長:賴雲峯 [5] 

隆木鄉交通

隆木鄉境內有隆木至沙田水公路10.1千米接通105國道,與唐江至隆木公路相連。大廣高速公路穿過隆木鄉曉源村,遂川縣湯村互通距隆木鄉小源村僅1.5千米。隆木鄉政府駐地隆木圩距湯村互通20千米。 [1] 

隆木鄉歷史文化

隆木鄉領導視察 隆木鄉領導視察
隆木鄉境內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石箭。 [1] 

隆木鄉特產美食

綜述
隆木鄉傳統地方名特產有雪片糕豆管子等。 [1] 
雪片糕
雪片糕 雪片糕
雪片糕是贛南美食,使用燒水熬糖,接着用準備好的熟糯米粉和煎熟的芝麻開始製作,經過滾筒碾壓拌勻後,再裝入模盒裏壓實成型,放在木炭爐裏蒸上幾分鐘,手工切片。每當喬遷之喜滿月酒、等好事(喜事)時,都會需要買這個。紅紙包裝的雪片糕寓意紅紅火火,大吉大利,同時也有步步高昇,高中榜首的意思,所以大家都想從中討個好彩頭。 [7] 
豆管子
豆管子 豆管子
豆管子是盛產於南康市坪市、隆木一帶的民間傳統食品,就是贛南客家人豆製品中的珍品。據史料記載:南康豆管子始產於清代初期,其製作工藝從腐竹生產方式演變而來,與腐竹生產不同之處在於:腐竹生產過程中需加入少量凝結劑(石膏、葡萄糖酸內酯、鹽滷等),而豆管子生產不需要這些東西。其原料只有當地產的大豆、茶油(木梓油)、井水三樣,它保持了大豆的原汁原味和豆管子的純天然性。豆管子的生產需經過如下工藝:泡豆、磨漿、衝漿、燒漿、澆管子、烘管子、削管子、扎管子、晾乾等過程。豆管子比筷子略粗略長,晾乾後的豆管子色澤蛋黃,油光細嫩,透明鬆脆,可長時間保存,可隨時食用。煮熟後柔韌爽口,味美純正,一股幽幽的豆香和茶油香味撲鼻而來,它是可燒、炒、煮、燉、燙的家常好菜和宴席佳餚。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