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子縣

鎖定
隆子縣,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位於山南市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東段;北與山南市乃東區曲松縣加查縣、林芝市的朗縣、米林市接壤,東與林芝市墨脱縣相連,南與錯那市、西與措美縣相鄰。其地理位置為東經91°53′—93°06′,北緯28°07′—28°52′,總面積10049.70平方千米 [24]  。截止2022年10月,隆子縣下轄2個鎮、9個鄉 [2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隆子縣常住人口為33570人。 [16] 
2019年,隆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83億元,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5億元,同比下降15.1%;財政收入完成0.85億元,同比下降20.8%;税收收入完成1.4億元,同比下降2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6億元,同比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450元,同比增長15%。 [17] 
中文名
隆子縣
外文名
Lhünzê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540529 [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
地理位置
西藏南部
面    積
10049.70 km²
下轄地區
2鎮、9鄉
政府駐地
隆子鎮
電話區號
0893
郵政編碼
856600
氣候條件
高原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機    場
山南隆子機場
車牌代碼
藏C
地區生產總值
12.83 億元(2019年)
人    口
3357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隆子縣歷史沿革

隆子之地,據考,早有藏民族先民居住,繁衍生息。
隆子,意為須彌山頂(佛教用語),全稱“玉傑隆子”,古稱“涅”,唐代曾寫聶。
隆子縣
隆子縣(5張)
吐蕃時期屬約如的涅東代(千户所之意),設千户長,藏語稱為“東本”。
元朝時期,隸屬扎由瓦萬户(今譯主巴萬户),扎由瓦萬户由隆子地區的加玉和拉竹組建。
明朝隸屬着由萬户。噶廈政府時期曾把隆子宗列為山南6個一等宗之一,宗本由五品官擔任。
民主改革前的歷任宗本均由西藏地方政府委派,負責管理本宗的事務。隆子宗直屬洛喀(山南)基巧管轄。
西藏和平解放後,1956年8月成立隆子宗辦事處,由山南分工委委派領導。
1959年5月,隆子宗和加玉西卡合併為隆子縣,屬山南專區領導。
1972年,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松巴鄉宗學村遷到新巴。縣府現駐隆子鎮。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設市,隆子縣屬於山南市管轄。 [1]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隆子縣退出貧困縣。 [3] 

隆子縣行政區劃

截止2022年10月,隆子縣下轄2個鎮、9個鄉 [23]  。隆子縣人民政府駐隆子鎮 [22] 
隆子縣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40529100000
540529101000
540529200000
540529201000
540529202000
540529203000
540529204000
540529205000
540529206000
540529207000
540529208000

隆子縣地理環境

隆子縣位置境域

隆子縣位於西藏南部,山南市中偏北,喜馬拉雅山東段北麓;東北、東與林芝市相連,南、西、西北方與山南市相鄰。介於東經91°53′—93°06′,北緯28°07′—28°52′之間,總面積10049.70平方千米。 [24] 

隆子縣地形地貌

隆子縣屬喜馬拉雅山北麓的藏南谷地。由於受第三紀喜瑪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地勢連綿起伏,山嶺河流縱橫交錯。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境內有海拔6000米的崇山峻嶺,亦有傾斜而下至3000米的山川峽谷。最低點為扎日鄉莊那村和三林鄉鬥玉村,海拔3000米。南部主要山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大"弧形"處,海拔一般都在5000米以上,冰磧可見,冰塔林立,終年積雪。雄曲中上游山原區,海拔一般在3900米至4300米之間,河灘較為寬闊,谷地與高山相對高差一般在300—800米之間,由台階地相連形成。並有遼闊的桑佐塘、拉貢、麥木江東草場。色曲、河曲、雄曲下游高山峽谷區,海拔一般在3000—3600米之間。該區域河流深切,多呈“V”型河谷,沖溝發育,沖溝與支流有大小不等的沖積扇。 [1] 

隆子縣氣候特徵

隆子縣屬高原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為5.5°C,年降水量為297.41毫米,年無霜期為238.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05.9小時。 [1] 

隆子縣水系水文

隆子縣河流均屬雄曲河水系,其主要支流有色曲、洛曲、玉麥曲。在高山峽谷中長期流水的支流有41條,其中積水面積達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5條。縣境內有大小湖泊65個,總面積33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新德列湖為760餘畝,其次為內宗錯420餘畝。 [1] 
隆子縣 隆子縣

隆子縣自然資源

隆子縣水資源

隆子縣地下水儲量達0.5億立方米以上,水利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為10萬千瓦。 [1] 

隆子縣土地資源

隆子縣境域面積10566平方千米,實際控制面積8165平方千米,有耕地4.4萬畝,林地面積為502.26萬畝,草場600萬畝。 [1] 

隆子縣礦產資源

隆子縣礦產資源有沙金、鐵、錳、銻、鋁、鋅、石棉、水晶等。 [1] 

隆子縣植物資源

隆子縣植物資源有蟲草、貝母、知母、黃芪、大黃、黨蔘、三七、三顆針、雪蓮、紅景天、天麻、當歸、秦艽等。 [1] 

隆子縣動物資源

隆子縣動物資源有犛牛、黃牛、犏牛、山羊、綿羊、驢、馬、騾等牲畜。還有豹、棕熊、小熊貓、松鼠、藏馬雞、雪雞、鼯鼠、林麝、塔兔、草狐、猞猁、盤羊、岩羊、金雕、鷲、梟、杜鵑、喜鵲、巖鴿、斑鳩、旱獺、野牛、馬鹿、雀鷹等。 [1] 

隆子縣人口民族

隆子縣人口

截至2017年末,隆子縣總人口為35858人,城鎮人口3558人;按國民經濟統計農牧民户數為10290户32300人。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隆子縣常住人口為33570人。 [1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各鄉鎮常住人口分佈:隆子鎮8371人,日當鎮7287人,列麥鄉1949人,熱榮鄉3771人,三安曲林鄉2959人,準巴鄉429人,雪薩鄉4006人,扎日鄉739人,玉麥鄉266人,加玉鄉3183人,鬥玉珞巴民族鄉610人。 [19] 

隆子縣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為32075人,漢族人口為1171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32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減少675人,漢族人口減少7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1人。 [19] 
隆子縣 隆子縣

隆子縣經濟

隆子縣綜述

2017年,隆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99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18.5萬元,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8.0996億元,同比增長28.6%;第三產業增加值2.2486億元,同比增長6.5%(上述增速均為可比價),三次產業比例為6:74:20,保持着“二三一”的結構。 [2]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隆子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共計123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1937億元,同比增長161.1%,其中國家投資16.7428億元,招商引資完成3.2741億元,民間投資176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8.5%、236.1%、-76.4%。 [2] 
財税收支
2017年,隆子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071萬元,同比增長3%,財政八項支出7.8181億元,同比增長21.9%;税收收入完成1.44億元,同比下降0.7%。 [2] 
人民生活
截至2017年末,隆子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536元,同比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597元,同比增長9.7%。 [2] 
2019年,隆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83億元,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5億元,同比下降15.1%;財政收入完成0.85億元,同比下降20.8%;税收收入完成1.4億元,同比下降2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6億元,同比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450元,同比增長15%。 [17] 

隆子縣第一產業

2017年,隆子縣隆子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了1.167億元,同比增長8.7%,增加值達到了6418.5萬元,同比增長4.1%。 [2] 
種植業
2017年,隆子縣耕地面積3269公頃,總播種面積3365.93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73.48公頃。其中青稞面積1789.22公頃,小麥面積320.25公頃,油菜作物面積523.69公頃,蔬菜類面積126.22公頃,青飼料面積242.55公頃。2016年糧經飼的比例為73:20:7。全縣糧食產量達18910噸,同比增加711噸,增長3.9%;油菜籽產量1060噸,同比減少127噸。 [2] 
畜牧業
截至2017年末,隆子縣牲畜存欄頭數16.266萬頭(只、匹),較上年減少7706頭(只、匹),其中大牲畜、羊、豬存欄數分別為57869頭、10.2639萬隻、2152頭。牲畜出欄達64098頭,出欄率36%。肉類產量3101噸,增長1.2%,奶類產量8026噸,增長6.5%。 [2] 
2018年,隆子縣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成立,2020年該基地日產奶量可達5000多斤。 [14] 

隆子縣第二產業

2017年,隆子縣完成工業總產值7.86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了7.71億元,同比增長16.4%;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429萬元,同比增長7.1%。 [2] 

隆子縣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隆子縣完成社會消費零售總額1.2823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按行業分零售業完成9407萬元,同比增長14.9%,佔消費總額的73.3%;住宿業完成607萬元,同比增長0.5%,佔消費總額的4.7%;餐飲業完成2809萬元,同比增長11.3%,佔消費總額的21.9%。按區域分城鎮消費完成10388萬元,同比增長13.7%;農村消費完成2435萬元,同比增長11.8%。 [2] 
郵電通信
2017年,隆子縣郵政業務量達192萬元。固定電話3300多部,移動電話用户數2.2萬多部,互聯網用户數達2940户。 [2]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隆子縣金融存款餘額14.1984億元,同比下降5.7%,年末各項貸款餘額3.9205億元,同比增長13.3%。 [2] 

隆子縣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末,隆子縣公路通車裏程為1114.52千米,鄉鎮及行政村通達率100%,已通油路的共有6個鄉鎮。 [2] 

隆子縣社會事業

隆子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隆子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6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鄉鎮完小8所,教學點13所,雙語幼兒園24所。一是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共有3944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433人,小學在校生2511人,幼兒園在校生954人;二是初中適齡少年毛入學率達101.4%,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農牧區學前兩年毛入學率達83.5%,城鎮三年毛入學率達100%;三是全縣共有教職工446人,其中:初中專任教師88人,小學專任教師197人,教學點教師10人,幼兒園教師22人,教研室教研員13人。 [2] 

隆子縣衞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隆子縣醫療機構個數共有12個,其中縣級醫院1個,鄉鎮衞生院11個,衞生技術人員101人,執業(助理)醫師36人,每千人實有衞生技術人員數為1.3人,每千人實有牀位為2.2張。 [2] 

隆子縣勞動就業

2017年,隆子縣共從業人員2337人,其中:在崗職工(包括正式幹部職工、公益性、臨時工等)2326人,其他從業人員(援藏、專招生)11人。從業人員累計工資總額為22471.1萬元,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達22369.3萬元,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為8012元。 [2] 

隆子縣社會保障

2017年,隆子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597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256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1552人;職業年金參保1552人;失業保險參保1050人;工傷保險參保2007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參保人數共計20681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32507人。 [2] 

隆子縣社會福利

2017年,隆子縣城鎮居民最低保障86户10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24户1827人;五保供養人數共計263人,其中集中供養155人、分散供養108人。 [2] 

隆子縣基礎建設

2019年11月18日,隆子縣第一期邊境小康村項目竣工驗收,總投資5301.5萬元,建築面積1.37萬平方米,內容有民房78户,村委會1個、公共廁所1間、衞生院1所。 [13] 

隆子縣生態保護

2020年2月12日,隆子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6] 

隆子縣歷史文化

隆子縣地名由來

隆子,藏語意為“萬事順利,實力雄厚”、“須彌山頂”。古稱“涅”。 [5] 

隆子縣待客禮俗

敬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優良的、用絲綢做料的哈達。哈達長短不一,長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候用。
哈達是在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返回西藏時,帶了第一條哈達回來。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的圖案,上面還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以説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後來,人們對哈達又附會上宗教解釋,説它是仙女的飄帶。 [7] 
敬酒茶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裏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逢年過節到藏族家裏做客,主人便應敬酒。請喝青稞酒。是農區的一項習俗。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幾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 [7] 
鞠躬
對長輩或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彎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對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有時也合掌與鞠躬並用,對尊敬者合掌要對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 [7] 
磕頭
磕頭也是西藏常見的禮節,一般是朝覲佛像、佛塔和活佛時磕頭,也有對長者磕頭的。磕頭可分為磕長頭、磕短和磕響頭三種。磕長頭時兩手合掌舉過頭,自頂、到額、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雙手直伸,平放在地上,然後,再起立如前所做。磕響頭時還有一種磕頭方法,先合掌連拱三揖,然後拱腰到佛像腳下,用頭輕輕一頂。 [7] 

隆子縣服飾文化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早在前1世紀前後,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飾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束腰及以毛皮製衣的特徵。 2008年6月7日,藏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 
藏袍 藏袍

隆子縣傳統樂器

彈絃樂器
1.扎木聶
即六絃琴,據傳有七百年曆史,是民間歌舞堆諧、囊瑪的主要伴奏樂器。流行於西藏自治區、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地。據藏文史書《紅史》載,扎木聶於唐代從內地傳入。藏語“扎木”是聲音,“聶”為悦耳好聽之意,“扎木聶”意為聲音悦耳的琴。曾譯稱扎年、木聶、佔木聶、扎木年。根據藏文古代文獻《西藏王統紀》記載,松贊干布賜宴時曾有藝人演奏樂器,可判斷扎木年是於唐代從內地傳入西藏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2.揚琴
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絃樂器,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剛柔並濟。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説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9] 
拉絃樂器
1.牛角胡
藏族弓拉弦鳴樂器。藏語因方言不同又稱必庸、必央、巴汪、日阿雜、則則、扎尼等。漢族稱弦子、牛角胡或胡琴。歷史較為悠久,形制與漢族二胡基本相同,發音明亮、音色優美,常用於獨奏和為歌舞、戲劇、説唱伴奏。流行於西藏、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省區。尤以川、藏、滇三省區交界的巴塘、芒康和德欽一帶最為盛行。
2.根卡
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鳴樂器。歷史悠久,來源於古代波斯,最早只用於古典歌舞“囊瑪”的伴奏,未在民間流行。20世紀50年代改革製成高、中、低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濃厚的高原風味,已用於獨奏、重奏、合奏或為民間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愛,流行於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等地。 [9] 
吹管樂器
1.藏式嗩吶
藏族嗩吶,藏語稱“嘉令”,形制與嗩吶近似,是藏族人民常用的雙簧豎吹樂器。發音低沉,音色渾厚。過去只用於演奏宗教音樂,現也用於器樂合奏或歌舞伴奏。流行於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省藏族聚居地區。藏族嗩吶杆身木製,呈圓推形,上面開有8個(前7後1)音孔,音孔間鑲有金屬環飾。杆身上端裝有銅質浸子,侵子上套有氣牌和嗩吶哨,杆身下端安着銅質嗩吶碗。嗩吶哨用蘆葦製成,上口是扁平狀的雙簧哨片,下口為圓形哨座,套於侵子上。氣牌為兩塊圓形薄鋼片,分上下套在侵子上,中間夾有椎形裝飾物,上片是在吹奏時用以托住嘴唇,下片用來壓緊杆身。藏族嗩吶雖與漢族地區的嗩吶構造一樣,但杆身和嗩吶碗都較粗大,全長約60釐米。通體裝飾精細,外資美觀。在銅嗩吶碗上雕刻或鑲嵌有對稱的環形圖案和花卉紋飾,並設有拴系飄帶的銅環。整個嗩吶猶如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有欣賞和收藏價值。
2.蟒筒
宗教儀式吹奏樂器,藏語叫熱阿凍。形制有大有小,長的3米餘,短的1米餘。由三節組成,從上至下由小到大,下端有一喇叭口。頂部吹口,形如拉管號嘴。管身有木製或銅製,多處裝飾環圈。無音孔,能發基音,8度音,5度音。音量洪大,悶濁、低沉。 [9] 
蟒筒 蟒筒
打擊樂器
1.柄鼓
柄鼓是西藏宗教寺院的主要樂器之一,與鈸和其它寺院樂器合作配合,應用於各種宗教依儀軌活動和神舞羌姆的伴奏。柄鼓和鈸也是藏戲的唯一兩件伴奏樂器。柄鼓兩面蒙皮,可用坐式和站式兩種形式演奏。坐者敲擊時,長長的柄鼓放置於地上,左手扶柄,右手操弓形鼓錘擊打。柄鼓是西藏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早期是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教具,寺院和民間的大柄鼓是從小柄衍變而來。
2.多吉尺布
多吉尺布是佛教密宗樂,多吉尺布由兩部分構成,上半截是金剛杵,下半截是鈴,分別代表智慧和方便。多吉尺布聲音悦耳,主要使用於佛教密宗修習,公修和桶經等活動中。多吉尺布還要和打瑪如、岡林等配合一起演奏,使用於“絕”(斷行法)的修行活動中。 [9] 

隆子縣藏刀文化

加玉藏刀有3個規格、4個品種、6種花紋,雕刻的圖案有領袖、飛禽、水果、花等,材料品種有金、銀、銅,用象牙、鹿角、木頭等作裝飾。攜帶方便、堅固耐用、美觀大方。 [10] 

隆子縣風景名勝

三安曲林寺
三安曲林寺 三安曲林寺
位於隆子縣駐地東北、三安曲林鄉政府所在地。
寺廟建在鄉政府北側的山脊上,海拔3250米。三安曲林寺創建於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年),創始人名白嘎布(貢布地區活隆地方人),屬藏傳佛教帕竹噶舉主巴支派(由林熱巴和藏巴嘉熱等發展傳出)。在白瑪嘎布之後,該寺尚有七代-轉世傳承。據史書記載,三安曲林寺在白瑪嘎布時期最為興盛,當時的寺廟面積約為寺廟的4倍,僧侶人數亦達千餘人。該寺尊奉後藏江孜的熱隆寺及曲水的主貢嘏寺為其祖寺,尊奉主巴噶舉派的創始人林熱·白瑪多吉為其祖師。 [11] 

隆子縣榮譽稱號

隆子縣是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4]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12] 
2021年11月,被表彰為西藏自治區雙擁模範城(縣)。 [15]  [18] 
2023年5月10日,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人員現場審核,西藏隆子縣被確認為“世界最大黑青稞種植基地”。 [20-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