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中風景名勝區

鎖定
隆中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陽市,距襄陽城約13公里,總面積209平方公里。隆中對策,已有1800多年曆史 [35]  。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
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  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古隆中核心景區改造工程完工開園, [38]  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 
隆中風景區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躬耕苦讀、勵志成才的地方。因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引發《隆中對策》,隆中被世人稱為智者搖籃,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28-31] 
中文名
隆中風景名勝區
外文名
Longzhong Scenic Area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隆中大道461-1號 [2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8:00-18:00
景點級別
AAAAA級 [1] 
門票價格
*各主要景區門票不同 隆中(63元)
佔地面積
209 km²
著名景點
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
歷    史
1700多年
相關人物
諸葛亮司馬徽
官方電話
0710-3775067 3773333 [24] 

隆中風景名勝區歷史沿革

隆中風景名勝區-示意圖 隆中風景名勝區-示意圖
隆中是諸葛亮十七歲至二十七歲(公元197年――207年)躬耕讀書的成才之地 [32]  ,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中,博覽羣書,廣交士林,密切關注天下大事。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他在政治上逐漸成熟。頻繁的社會交往,名士的垂青,又使他的政治影響不斷擴大。公元207年,劉備徐庶的推薦下,親自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住的草廬,敦請諸葛亮出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劉備謙虛誠懇的態度使諸葛亮深為感動,於是他便把在隆中十年所觀察的天下形勢作了一番精闢的分析,並據此提出了興復漢室,統一全國的戰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策”。由於千古奇策《隆中對》對三國形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27] 
諸葛亮離開隆中後,他住的竹籬草廬依舊保存了下來。據南朝盛弘之《荊州記》載,諸葛亮草廬前“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避暑台。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諸葛亮一家離開隆中後,曾有一户姓董人家在草廬住過,因“家殄衰亡,後人不敢復憩焉” [27] 
諸葛亮離開隆中的第二年即公元208年,襄陽被曹操佔領,直到西晉統一全國為止,襄陽一直是曹操的地盤。所以這期間隆中諸葛亮故居一直無人過問,西晉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屢次向臣下詢問有關諸葛亮的事蹟。
晉永興年間,鎮南將軍劉弘到隆中憑弔諸葛故宅,並命參軍李興作《祭諸葛丞相文》成為隆中第一篇紀念諸葛亮的碑記。據南朝盛弘之《荊州記》載,諸葛亮草廬前“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避暑台。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諸葛亮離開隆中後,曾有一户董姓人家在草廬住過,因“家殄衰亡,後人不敢復憩焉”。
東晉升平五年,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並作《諸葛武侯故宅銘》此時隆中已有紀念諸葛之祠堂。
隆中風景名勝區--古隆中牌坊 隆中風景名勝區--古隆中牌坊
南北朝至隋朝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斷得到維修。 [33-34] 
唐代末年,藩鎮林立,後橫天下。襄陽也是兵爭之地。隨着諸葛亮知名度的提高和影響的擴大,隆中諸葛亮故居也成了兵家們祭拜的場所,祈求諸葛亮保佑自己在兵爭之中取得勝利。唐光化五年唐昭宗李曄封諸葛孔明為武靈王,並在隆中刻有《改封諸葛亮武侯靈王廟記》 [27] 
五代時,隆中又增建“武靈王學業堂”。據《輿地紀勝》載,在隆中卧龍山有諸葛亮當年的讀書之所,故建“學業堂”。五代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隆中武靈王學業堂竣工,並刻碑紀其事。碑文由天福間襄州節度使安從進的觀察判官李光圖撰寫。《復齋碑錄》載:“《卧龍山武靈王學業堂記》,李光圖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天福三年七月記”。 [27] 
宋代隆中規模進一步擴大,曾鞏、王安石、蘇軾等許多名人都到過隆中記下了他們對諸葛亮的讚頌,諸葛亮在隆中的事蹟,成為當時青少年就學時的典範 [27] 
南宋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隆中諸葛亮遺蹟和紀念建築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也相應加強。諸葛亮“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和他進行北伐而殉身於前線的鬥爭精神,正是當時人民所需要的時代精神,對於正在堅持抗戰(金國)的廣大軍民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27] 
淳熙年間(公元1174年――1189年),四川陽安進士、顯謨閣直學士劉光祖奉詔從四川到臨安(浙江杭州),專程繞道襄陽,拜謁隆中諸葛亮故居,撰寫了《祭諸葛亮文》。文中敍述了他到隆中“祗謁遺宮”,也就是瞻仰諸葛亮故居和武侯祠的情景:“當他看到“矯矯猶龍”的諸葛亮塑像,便想到諸葛亮一生的輝煌歷程,從“躬耕南陽,高卧隆中”一直到“渭水秋煙,草廬夜空”,對諸葛亮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興漢曰武,託孤曰忠,經千萬年,仰止彌崇”。作者面對南宋山河破碎的現實,企盼今日能夠發揚諸葛亮的精神,抗擊敵人,收復失地,重新統一中國,發出了“借公餘略,潛折敵衝;憚公德威,華夷所同”的呼籲。這篇祭文的面世,在當時激勵人們進一步敬仰諸葛亮,隆中的聲望也進一步擴大。 [27] 
元朝至正年間,廣德寺書院遷至隆中稱隆中書院。
明孝宗弘治二年,襲封襄陽王的簡王朱見淑毀掉諸葛草廬並遷走隆中書院,原有的土木建築碑刻石銘遭到極大破壞。朱見淑死後他的庶二子光化王和襄陽府左長史林光請於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明正德二年(1507年),明武宗朱厚照御賜廟額“忠武”。到了嘉靖乙酉年(公元1525年)正德進士徐鹹任襄陽知府,到隆中拜謁諸葛亮故居,看到武侯祠“湫隘傾祀”(低窪狹小,房屋傾斜),“矚目為之愀然(愴)”遂與監察史王秀共同發起重修諸葛武祠。(見明·鄭傑《重修諸葛武侯祠記》) [27] 
成化年間“隆中十景”形成,嘉靖十九年立草廬碑,萬曆二十年,中憲大夫都察院協院事左僉都御史李禎重修祠,並立《重修碑記》碑陰刻有諸葛亮畫像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諸葛亮畫像。
清朝經過多次維修並有所擴建,人們在明末起義軍搗毀藩陵基礎上重建武侯祠廟,並在草廬原址立草廬亭,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蔣中正到訪隆中,舉行祭祀儀式並拔款維修古蹟,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銅鼓台等並立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對祠、三顧堂、野雲庵、三義殿進行維修,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
1988年4月23日李先念同志視察隆中風景區 1988年4月23日李先念同志視察隆中風景區 [5]
1964年郭沫若為隆中題詞:“諸葛隱居隆中時,躬耕自食,足與陶淵明先後媲美。然陶令隱逸終身,而武侯則以功業自見,蓋時會使然。苟陶令際遇風雲,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實現於世。如武侯終身隱逸緻力於詩,諒亦不遜於陶令也”。
1965年董必武為隆中題詞:“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蹟永清幽”。
1984年隆中新建了吟嘯山莊、老龍洞景區建築羣。
1987年,重建了隆中書院,修復了諸葛草廬。胡耀邦李先念趙紫陽李鵬萬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陸定一等先後遊覽隆中,並留名、題詞或撰寫楹聯。 [6-7] 
1987年重建隆中書院,修復諸葛草廬。
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國函〔1994〕4號”文件公佈隆中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 
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國發〔1996〕47號”文件,公佈隆中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被評為中國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 
2002年5月核心景區古隆中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2013年古隆中核心景區改造工程完工開園,標誌着把古隆中景區由原來的0.73平方公里擴建到66.2平方公里的開始。 [38] 
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20年8月7日,湖北省宣佈,全省A級旅遊景區對全國遊客免門票,此次活動從8月8日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隆中風景名勝區位列其中。 [4] 
2022年10月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佈古隆中遺址為第二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 [25] 

隆中風景名勝區隆中大事記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亮隱居隆中,開始躬耕苦讀的生活。
《三國志·諸葛亮傳》 《三國志·諸葛亮傳》 [39]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前往隆中三顧茅廬,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以《隆中對》作答。劉備堅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邁上了從政之路。
西晉永興二年(公元305年),鎮南將軍劉弘(字和季),都督荊州諸軍事,駐守襄陽,於是年到隆中觀諸葛故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李興為之撰文。
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歷史學家、襄陽人習鑿齒到隆中並作《諸葛武侯故宅銘》。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景讓在隆中立“蜀丞相諸葛公碑”,背面有孫樵所書碑文。
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唐朝廷改封諸葛亮為武靈王,並立碑記。
五代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隆中建武靈王學業堂。襄州節度使安從進的觀察判官李光圖撰《卧龍山武靈王學業堂記》。
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大詩人、文學家蘇軾遊隆中並留有詩章。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陽安進士、顯謨閣直學士劉光祖由四川到杭州,路過隆中,作《祭諸葛亮文》。
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改隆中武侯祠(諸葛廟)為隆中書院。
明憲宗成化初(公元1465~1470年),荊南道觀察使吳綬重修武侯故居並寫了《隆中書院記》。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襄簡王朱見淑毀諸葛故宅,為自己建造陵墓。
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御史王秀維修了武侯祠,並請鄭傑撰寫了《重修武侯祠記》。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隆中立贔屓碑。正面江匯題“草廬”二字,背面題“龍卧處”三字。
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孝大夫、都察院協院事左僉都御史李楨維修武侯祠,併購祠產,增建房屋。
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晚明反覆古運動的“公安派”代表,時稱“三袁”的袁宏道袁中道兄弟遊隆中,留有詩篇。 [37] 

隆中風景名勝區景區交通

2010年12月2日習近平同志視察隆中風景區 2010年12月2日習近平同志視察隆中風景區
隆中風景名勝區依託的城市——襄陽市。水陸空交通便利,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譽,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接川陝,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是鄂、渝、川、陝、豫五省市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距武漢290公里。 [8] 

隆中風景名勝區地理環境

隆中風景名勝區位置境域

隆中風景名勝區位於襄陽城西13公里,地理座標是北緯31°59',東經112°02'09"。隆中是鄂西北旅遊門户和集散地,西北182公里處即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西部210公里為綠色寶庫神農架林區,南部250公里處為三峽起點宜昌,東部340公里為湖北省省會武漢。

隆中風景名勝區地形山貌

隆中風景名勝區地處鄂西山區東部邊緣的過渡地段內,在地貌上屬於構造剝蝕低山地形。“南山當門,如排几案,巖巒合匝,隱若玦環”,這就是隆中總體地貌的真實寫照。具體而言,隆中是由隆中山、樂山、旗山和躬耕田衝、諸葛廟衝所組成,其中隆中山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1250米,海拔高度為306米;樂山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大旗山南北長2500米,東西寬1000米,海拔高度283米。這些山體之間有躬耕田沖和諸葛廟衝。躬耕田衝由近東西走向轉為東北走向,它與自南向北的諸葛廟衝交匯北出通向漢江河谷平原。 [36] 
隆中風景名勝區樂山斷層崖、躬耕田斷陷谷地、梁隆中向斜構造谷地等。奇特與象形山石:梁父巖、抱膝石、盤棋石。

隆中風景名勝區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温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雨適中,雨熱同季等特點,年平均無霜期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區境內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時,年均氣温15.1℃-16.9℃之間。該區屬駐熱帶季風氣候,具有中國南北過渡型的氣候特徵,年均氣温16℃,年降水量900m左右。 [9] 

隆中風景名勝區植物資源

隆中風景名勝區植被覆蓋率達到60%至70%。植物有418種,含變種。分屬108科213屬。其中景觀植物共283種,分屬於93科19l屬。其中木本植物資源208種,分屬63科136屬。草本植物資源75種,分屬39科65屬。
物種數,薔薇科20種,菊科10種,蝶形花科禾本科木蘭科木犀科和桑科9種,大戟科、茄科和松科7種,百合科和山毛櫸科6種,柏科、杉辯、芸香科茜草科、怨冬科、樟科和楊柳科5種。以上19個科為優勢科,計138種。
風景區類植被景觀以木本植物為主體,包括林術類、花木類、果木類、葉木類、蔭木類、藤木類和竹類7種。珍稀樹種、古樹名木及專類木本花卉植物園。風景區內的牡丹、銀杏、木本繡球珙桐、皂角、丹桂、樂昌含笑、龍爪槐和刺楸等多種珍稀樹種,古樹名木及陸續建成的牡丹園、櫻花園、梅園、竹林、水杉林等木本植物色塊,以及鬱金香園和自然式的草地等人工草本植物景觀。

隆中風景名勝區旅遊

隆中風景名勝區景區特色

襄陽隆中風景名勝區
襄陽隆中風景名勝區(20張)
隆中風景名勝區是三國文化自然景觀相綜合的景區,以古隆中為核心景區,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建國後又先後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台、長廊、觀星台、棋盤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
隆中景點多為明、清時代建築,房屋皆為四合院式,殿堂只帶前廊,為木列架和硬山牆組合,不飾斗栱飛檐。搏風有彩繪,牆頭尖除中央翹起外。 [10-11] 
唐代以來荊襄大地就有“陽春三月三,隆中看牡丹”的習俗。隆中牡丹比洛陽、荷澤兩地牡丹提前一個月綻放,隆中是中國最大的野生牡丹基地。 [12] 

隆中風景名勝區景點

隆中風景名勝區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景點。
古隆中:古隆中為主景區起源於西晉永興年間。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它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明代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台、長廊、觀星台、棋盤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中位於羣山環抱之中,境內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小量谷地。主峯隆中山海拔306米,盤旋起伏,狀若盤龍。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 [13]  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頭高昂,一頭緩緩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澗小溪流水潺潺。 [14] 
水鏡莊是東漢末年名士司馬徽隱水鏡莊居地,因司馬徽雅號“水鏡先生”而得名水鏡莊。公元206年,劉備襄陽遇難,馬躍檀溪來到水鏡莊,司馬徽向他推薦“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被譽為三國文化旅遊熱線源頭。水鏡莊又稱白馬洞。依山傍水,景區迷人。水鏡莊襄陽遇險,馬躍檀溪逃到南漳,拜問天下豪傑司馬徽,司馬徽告日“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產生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三國鼎立,更使司馬徽名昭千古。為懷念司馬徽,後人建起了“水鏡莊”紀念勝地。 [15] 
承恩寺:千年古剎承恩寺位於湖北襄陽建於隋朝,距今有 1700多年的歷史,傳説是隋煬公主隱居療疾之地。明朝時期興建了大雄寶殿、鐘鼓樓和毗盧大佛、彌勒石佛以及萬斤銅鐘等。據襄樊簡史記載,天順年間,英宗為報答叔父,對該寺進行修繕,改其山為“永樂山”,改其寺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 [16] 
七里山其東接古隆中,西通武當山,北倚承恩寺,南靠水鏡莊。公園面積26200畝,森林覆蓋率達90%,有黑巖“森林浴”、靈觀寺、桃花谷、獅子山、五龍寺、清涼寺六大景區50多個景點,古蹟碑刻豐富,天然泉眼眾多,奇峯怪石林立,鳥語花香樹綠,是鄂西北自然生態保護區。園內林海茫茫,古木參天。園內有樹齡100—300年古樹名木200餘株,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10多種,珍貴藥用植物有天麻、靈芝、何首烏等百餘種。 [17-18] 
鶴子川西漢王室墓,九天玄女洞等人文景觀。卧龍溶洞等自然景觀。

隆中風景名勝區周邊景點

三峽大壩—平湖半島旅遊區、武當山—太極湖旅遊區、神農架旅遊區、襄陽古隆中-魚梁洲旅遊區、荊州古城旅遊區、洪湖岸邊是家鄉—石首天鵝洲旅遊區、清江畫廊旅遊區、明顯陵—漳河旅遊區、炎帝神農故里—大洪山旅遊區、恩施騰龍洞—大峽谷旅遊區 [19]  襄陽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中心城市。 [20] 

隆中風景名勝區景區文化

隆中風景名勝區三國文化

發生在隆中風景區典故,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謀劃《隆中對》成為三國鼎立格局形成的源頭。東漢末年,北方戰亂,劉表領荊州牧(公元190—209年)“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把襄陽治理得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成為亂世中一片安寧的“綠洲”,數以千計的士人紛紛來到襄陽,諸葛亮、司馬徽、龐德公、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謀略人士,經學家宋忠、文學家王粲、書法家梁鵠、音樂家杜夔等一批傑出人物匯聚襄陽。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等,對中國史學發展影響深遠。
東晉高僧釋道安承恩寺長達15年之久,研究佛學,講經弘法,統一佛教姓釋,確立僧律戒規,創立中國僧制,編撰中國第一部佛經目錄,奠定了印傳佛教中國化的基礎,一度成為全國的佛教傳播中心。
《三國志》86卷中有18卷寫到襄陽,《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2回故事發生在襄陽,而三國文化的源頭就在隆中風景區,現存有50餘處三國曆史文化遺址遺蹟,司馬薦賢、三顧茅廬馬躍檀溪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三國故事。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品格。 [21] 

隆中風景名勝區文化遺產

隆中諸葛亮故居、隆中書院、襄王陵、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台、長廊、觀星台、棋盤石、琴台、孔雀寨。
截至2012年底,共有6個項目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2]  截至2014年初,23個項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3]  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人被省文化廳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隆中風景名勝區古建築遺蹟

廣德寺、古隆中牌坊、古隆中騰龍閣、小虹橋。

隆中風景名勝區所獲榮譽

2023年5月,湖北襄陽古隆中景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名單。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