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邏經濟開發區

鎖定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地處長江中游北岸,距武漢中心城區20公里,是武漢通向沿海地區的水路咽喉和華中地區對外聯絡的水上門户,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帶動和促進武漢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任,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省級重點開發區之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對外開發區,是新世紀武漢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地處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距武漢中心城區20公里,是武漢通向沿海地區的水路咽喉和華中地區對外聯絡的水上門户,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帶動和促進武漢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任,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省級重點開發區之一。開發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分為港口物流區、工業園區和綜合生活配套區,其發展定位為:華中地區重要物流中心,現代港口 工業新城。
中文名
陽邏經濟開發區
所屬地區
長江中游北岸
電話區號
027
郵政編碼
430400
著名景點
陽邏長江大橋
機    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火車站
漢口站
車牌代碼
鄂A

陽邏經濟開發區地理環境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東至平江路、施崗街、王家灣、陽靠公路,南至長江、陽邏街水產隊,西至新洲區黃陂區界,北至漢施公路、高壓走廊、楊家崗。 [1] 

陽邏經濟開發區歷史沿革

1996年,陽邏由鎮升為開發區。 [2] 

陽邏經濟開發區園區簡介

集裝箱碼頭 集裝箱碼頭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對外開發區是新世紀武漢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開發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分為港口物流區、工業園區和綜合生活配套區。其發展定位為:華中地區重要物流中心,現代港口工業新城。陽邏開發區擁有“長江腹地第一深水良港”,具有長江中上游得天獨厚適宜建設集裝箱碼頭的岸線,陽邏武漢新港將逐步形成以深水港為依託,以國際集裝箱轉運為主體,以大宗散、雜貨運輸為基礎的華中地區物流中心重要基地。
開發區計劃到2010年集裝箱運輸能力達到25萬標箱、年吞吐量800萬噸,2020年分別達到50萬標箱、1600萬噸的規模。其“龍頭”項目“武漢國際集裝轉運中心”首期5萬標箱於2003年投入營運。

陽邏經濟開發區區位優勢

一、陽邏開發區是一個年輕的開發區,投資優勢十分明顯,區位獨特。武漢市素稱“九省通衢”,以武漢為圓心,在半徑400公里範圍內,輻射45箇中等以上城市,在半徑約1200公里範圍內,涵蓋了中國14個GDP超千億元城市中的12個,陽邏開發區是武漢市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地處承東接西、貫南連北之重要節點位置,集中體現了武漢作為華中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的區位優勢。
交通
陽邏武漢新港可江海直達,穿越開發區的武漢繞城高速公路、陽邏長江大橋與滬蓉、京珠高速公路相連,開發區的主幹道分別貫通106、107、318、江北等數條國道,京廣、京九鐵路夾境而過,漢口機場外遷陽邏,形成了華中地區罕見的“水、公、鐵、空”立體交通網絡。
資源
開發區連接鄂東和大別山地區,腹地蔬菜、水產、畜牧、糧棉油、林果等農產品資源豐富;陽邏電廠、中南石油公司、湖北天發集團等為開發區提供了雄厚的能源基礎。
環境
陽邏經濟開發區 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市政府決定陽邏開發區享受國家級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對外來投資項目實行服務包乾制,投資者在企業註冊登記、建設、生產經營不同階段所需的服務,一般不與有關職能部門直接發生關係,均由開發區有關部門負責包乾和協調辦理;對投資企業實行封閉管理,保證企業正常經營;實行統一收費和投訴處理制度,充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設施
陽邏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超前建設了道路、供水、排水、排污、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
市場
武漢常住和流動人口過千萬人,不僅自身具有巨大的消費市場,而且貨物集散方便,產品輻射廣闊,歷史上被商家評論為“貨到武漢活”。在陽邏開發區投資辦廠,既是低成本進入的最佳時期,又可佔領武漢及周邊的巨大市場。台灣遠東集團、香港新世界集團、湖北天發集團、武漢中百集團等大財團十分看好陽邏開發區,紛紛投巨資在陽邏開發區進行項目建設。開發區三個功能分區都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投資熱潮初步形成。
進入新世紀,武漢市委、市政府將陽邏開發區作為培植全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全市“一帶一區一港”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確立了“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市區共建、以區為主”的建設發展方針。從2001年起,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武漢繞城高速公路、陽邏長江大橋漢口機場等一批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陽邏穩定推進,到2004年,陽邏將形成通達“兩港”(深水港、航空港),連接“兩線”(京九、京廣鐵路線)、貫通“兩路”(京珠滬蓉高速公路)為重點的立體交通網絡,陽邏獨特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充滿無限商機。不久的將來,一座以華中地區重要物流中心、華中地區最大的以集裝箱江海直達為主要特徵的現代港口工業新城將崛起於武漢的東方。
二、港口工業
充分發揮陽邏開發區的優勢,加快建設港口工業城,新洲區委、區政府決定經過5—10年努力,把陽邏建成以紡織服裝、建材、造紙、化工(生物)、電力和鋼鐵機械6大行業為支撐和重點、環境污染少、基礎設施完善、物流暢通的現代化港口工業新城。
圍繞工業化的目標,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陽邏港口工業城要以陽邏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中心,沿長江岸線雙向延伸,並向腹地拓展,在近6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總體按6大重點行業分塊佈局,大區劃小,合理安排。在陽邏岸線,以武船重型機械公司為基地,佈局鋼鐵機械工業;以武湖二泵站附近區域為基地,佈局造紙工業;以雙柳與陽邏毗鄰地為基地,佈局化工(生物)工業;在漢施線以北區域,佈局紡織服裝工業;在漢施線以南區域,佈局電力、建材工業。

陽邏經濟開發區產業導向

陽邏經濟開發區第三類工業

開發區恰談會 開發區恰談會
如果將工業化僅限於發展製造業這一條道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工業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這個轉型過程會由於地區稟賦和發展環境的不同而出現新的形式。
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抓住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通過第一產業的深加工及其升級實現了工業化(第二類工業化);新加坡、香港地區等則創造性地利用了港口服務、金融、物流等發展“輕質”工業和服務業,不僅實現了經濟起飛,還創造了“亞洲奇蹟”(第三類工業化)。
當前,對大部分縣域經濟來説,可能只有發展製造業來實現工業化,而新洲不僅可以走這種相同的工業化道路,而且還可以踏上由港口服務驅動的工業化新道路,雙道並驅,前景一片光明。
港口經濟是逐步升級的產業聚集經濟。通過製造業來推進工業化,一般是沿着農業-輕工業-重工業-裝備製造業—後工業等的階梯逐步推進的。而港口服務驅動的工業化的演變規律不同於這個邏輯。它基本分為四個階段:以陸養港、以港養港、以港促港、以港促城等四個階段。
“以陸養港”階段。在港口初建階段,港口的收入還不能自我維持,還需要陸上部門提供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管理等資源的支持,但由於社會效益還微不足道,因而這一階段私人投資動力不強。從國外的經驗看,這個時期往往以國家財政投資為主。新生態的港口通過農產品、棉紡織等傳統產業銷售市場的擴張,帶動農業分工和農民非農化的啓動。
“以港養港”階段。這個階段即起飛階段。與港口活動直接相關的公司發展迅速,如裝卸公司、碼頭公司、船舶修理廠、港口服務以及陸上集疏運和貨運代理行業等。其中,造船業、修船補船業、船用的鋼鐵產業是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以港促港”階段。港口腹地企業往往有意無意地會將港口地區鑲入其生產和供銷決策之中。由於港口地區有利的商務條件,會導致大量的投資者進入,使港口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的生產資料、需求信息、技術選擇的供應源和各類企業進入全球市場的跳板。流通加工和深加工就成為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化學產業、汽車組配產業、電子組裝產業、機電裝配業是港口地區的支柱產業。
陽邏經濟開發區 陽邏經濟開發區
“以港促城”階段。港口在交通運輸中作用的發揮,使之成為地區經濟運行中的重要環節。由於物流便利、信息發達,城市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港口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加工工業、金融、貿易服務的發展,加工工業、金融和貿易服務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港口的發展。循環累積,港口逐漸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中心。相應的教育、科研、文化、生活、娛樂、醫療、房地產等方面的配套功能也會隨之得到發展。港口日趨社區化。金融房地產、旅遊休閒、餐飲商貿、報關貨代業等產業是創業者挖金掘銀的風水寶地

陽邏經濟開發區工業化新道路

第一,天然良港。陽邏港是“黃金水道”長江中上游最大的深水良港,岸堤為堅固的整塊巨石,不膨不塌。常年可停靠5000噸級輪船,一半時間可以停靠萬噸級巨輪。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的一期5萬標箱水下泊位工程、10萬平方米陸域工程與集裝箱堆場已建成,到2010年預計可以建成100萬標箱的規模。港口中設有公用型保税倉庫,為國家保税物流中心B類,建有海關聯檢大樓,擁有24小時到上海直達航線的潛力。從“兩型社會”的政策支持、湖北省船鋼港的產業配套、“九省通衢”的航運基礎、社會效益、水深限高等方面看,陽邏比九江、岳陽、南京、重慶等其他長江港口更具有比較優勢。
第二,規劃先行。早些時候,沿海有些港口地區,提出“先發展,再規劃”的發展思路,盲目投入巨資建設功能相近的港口和碼頭。現在看來,這些“發展衝動”造成了巨大的沉沒成本,影響了港口經濟提升的空間,浪費了資源和機遇。陽邏港則不同,早在解放前,陽邏港就開始調查論證。解放後,更是多次論證,1995年,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在此興建長江中游最大的現代港口——陽邏深水港。1992年,武漢市政府決定規劃面積67平方公里在此興建“陽邏經濟技術開發區”,着手推進陽邏港的建設。近百年的論證和規劃,充分考慮了陽邏港的地理、人文、自然、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保證了陽邏港航運中心乃至組裝中心各種發展階段的需要,減少了企業的試錯成本,並避免了沿海部分地區的巨大沉沒成本。
第三,拼盤即可完成產業升級。長期論證形成的陽邏港產業規劃,預留了產業發展需要的充足發展腹地和地理空間,不像香港,在組裝經濟階段,就因本地無處擴展而只有“走出去”;也預測了產業升級的利潤空間,不像發達地區企業,當國際油價和匯率上升時,就被迫產業轉移並付出較大代價。在陽邏港投資的企業固然也存在因產業升級而被淘汰的可能,但是在規劃中填入相應的產業,就如同拼盤一樣,既可完成產業升級轉換,提高企業發展的預測性,也增加了企業投資利潤率

陽邏經濟開發區第三增長值

新洲雖然已經勇敢地踏上了港口服務驅動的工業化新道路,但基本上仍處於第一階段的後期,自營資金還遠遠不能滿足港口快速升級換代的需要。如果陽邏能利用產業轉移、中部崛起、全球一體、中國重新重工業化等四大機遇,依照港口服務驅動工業化的一般理論,在未來5~15年的時間內,將會催生數個百億產業鏈條。
船用鋼鐵深加工-造船業-船舶修理業-港口建築和河道疏通產業、集裝箱-機電裝配-化工-汽配等組裝產業、農產品和鐵礦石油等初級產品的採選-分級-深加工產業、金融房地產-物流外貿-報關貨代-休閒旅遊餐飲等,其中,船用鋼鐵深加工-造船業-船舶修理業-港口建築和河道疏通產業的產值至少400億元。
根據經濟學相關原理,從人均GDP的角度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后,重工業投資開始啓動,非農業品的運輸、倉儲和流通加工逐步增加,水運成為運輸的主要方式。以上海的運輸倉儲產值與GDP的比重是6.45%為參考標準,再以運輸產值與造船等相關產業產值1:6的比例計算相應產值。在2006年,中部六省、四川重慶、貴州的GDP為57629.36億元,運輸倉儲郵電產值應該有3719.15億元,陽邏港即使只獲得其中貨源的五十分之一也應該有74.38億元,船用鋼鐵深加工-造船業-船舶修理業-港口建築和河道疏通產業的產值至少446億元。
金融房地產-物流外貿-報關貨代-休閒旅遊餐飲產值的GDP貢獻就更大,僅僅房地產升值一項,至少有500億元。現有的陽邏大橋通車形成的橋兩頭的每平米3000元的差價,以武漢人均32平米計算,50萬人的陽邏新城將形成480億元的產值。金融保險、報關貨代產業也會推動陽邏房地產升值。

陽邏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的遠景目標是建成輻射華中、面向全國的區域型港口經濟產業區和現代工業新城。
武漢東部地區的綜合新城---構築武漢新的綜合發展區域。
現代港口和物流樞紐---建設華中地區集裝箱主樞紐港和物流基地
陽邏經濟開發區 陽邏經濟開發區
重要製造業基地---打造武漢最具潛力的重工業產業基地。
宜居的生活城---成為武漢東部適宜居住的新城。
根據武漢市新一輪總體規劃,陽邏地區是東部新城的核心組團,遠期總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60萬。未來發展主要以“一帶、一心、雙軸、十片”的總體功能結構拓展:
“一帶”,以深水港區為依託,以武鋼、武船、亞東水泥等大型產業項目為基礎,發展長達12公里的沿江產業帶。
“一心”,以柴泊湖為中心,完善行政、商業、教育培訓、居住等綜合服務功能,構成陽邏新城的核心區。
“雙軸”,陽邏新城構成“十”字型發展軸。沿外環公路、平江路沿長線形成產業拓展軸,是未來重型工業產業主要發展方向。同時依託漢施公路現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向東適度推進,建設輕工(塑化)、輕紡產業園區。

陽邏經濟開發區物流分析

2006年,陽邏港吞吐量首次突破10萬標箱。該港副總經理黃兢算了一筆賬:2004年陽邏港開港,當年吞吐量2.16萬標箱,相當於武漢市水運口岸1986年到1999年13年的吞吐量。
作為長江中上游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陽邏港的價值得以快步提升。陽邏港第二泊位5000噸級碼頭已全面竣工投入運營,港口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今年該港吞吐量可以達到15萬標箱,2010年可望問鼎120萬標箱,成為中國內河集裝箱第一大港。
陽邏港的繁榮景象,折射出湖北省物流產業的興旺景觀。“九省通衢”的武漢、地處中部的湖北,一度被弱化的區位優勢得到了重新認識和利用。正如國家中部崛起戰略所規劃和期待的,荊楚大地,正在成為“中國中部最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
縱觀全省,一個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於一體的綜合運輸網絡已趨完善;一個按物流圈-物流樞紐城市-物流園區-專業物流中心佈局的大物流體系初具雛形。
重要的戰略取向。專家稱,我們身處的世紀是物流世紀。在經濟發達國家,物流業是最大的行業,也是各國優先發展的產業之一。美國物流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美元,是高新技術產業的2倍;日本的物流產業規模超過350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
發展物流,湖北得天獨厚。武漢距北京、廣州、上海、成都等城市均不超過1200公里,在全國經濟棋盤中起着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作用。如果説沿海對內地的輻射是扇形的,那麼湖北則像太陽,可以向四面八方輻射。湖北省把發展先進的物流業作為重要戰略取向。省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重要的物流中心區”。隨着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湖北要成為“全國物流中心”的戰略定位,在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中得到進一步強化。
在各方推動下,湖北省編制完成了《湖北省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綱要》。本省物流協會組織的對全省物流企業的詳細摸底調查正在進行中。在東湖·物流高峯論壇上,中鐵武漢分公司等10家業界大企業結成聯盟,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為產業發展推波助瀾。據統計,2004年以來,湖北省物流費用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降低,由18.8%降至18.3%。
活躍的物流主體,物流業的高度發達,固然離不開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網絡的建設,但歸根結底,它依靠的是活躍的物流主體。武漢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完備的交通條件,吸引着國內外物流企業前來“安營紮寨”。
武漢東西湖“十公里物流長廊”,陽邏港物流區,江夏鄭店物流區,沌口的汽車、建材物流區,關山轉運物流區、白沙洲農產品物流區、天河機場航空物流區和丹水池綜合物流基地……在繁忙的物流景象中,彙集着來自四面八方的車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
新的藍圖新的前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是古已有之的期盼。當代物流業,更是潛力巨大的產業。
長期以來,中國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一直偏高,2006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超過3.8萬億元,佔GDP比重18.3%。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率為8%-10%。據估算,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每降低1個百分點,就可以為中國創造1800億元的經濟效益。
湖北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構建區位優勢的戰略定位,發展藍圖前程似錦:與全省“一主兩副”經濟圈建設構想相適應,重點發展武漢城市圈物流圈,宜(昌)荊(州)荊(門)物流圈和襄(樊)十(堰)隨(州)物流圈,初步形成全省城鄉聯通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和物流網絡,並不斷提高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支持扶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積極培育重點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到2010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例,力爭在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2個百分點。

陽邏經濟開發區招商項目

一、淺水港區開發項目
根據武漢市港口總體規劃,陽邏水口上游2000餘米岸線規劃為淺水港區,擬建設成大宗散、雜貨集散中心,計劃新建散貨泊位10個,年貨物吞吐量達2000萬噸(遠期)。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
二、老港區開發項目
陽邏老港區有深水岸線1390米。擬對其所在區域進行整體改造,計劃逐步遷出閒置和設施落後的老碼頭,搬遷佔據岸線後方陸域的工廠、居民區,建設5000噸級集裝箱碼頭泊位9個(年集裝箱吞吐量100萬標箱),及一個佔地約3平方公里的保税物流中心。項目總投資約52.5億元人民幣。
三、鐵路專用線擴容項目
在原陽邏電廠鐵路專用線(全長21公里)基礎上興建一條鐵路複線至港區及有關加工園區,全長30公里,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
四、柴泊湖綜合開發項目
主要利用柴泊湖(有水面3300畝)的柴泊半島及周邊602畝用地範圍,建設休閒度假及旅遊娛樂設施,總投資約9000萬元人民幣。
五、陽邏紡織服裝工業園項目
其規劃面積約6000畝,分別建設紡織加工區、印染後整理加工區、服裝加工區、服紡配套服務區四大板塊。計劃到2015年達到紡紗能力100萬錠,印染及後整理面料4.5億米/年,服裝加工1.5億件/年。
六、陽邏拆遷還建區開發項目
佔地約800畝,主建低層、多層、中高層住房,計劃建設還建房2000套,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以上。
七、陽邏工業園區土地儲備開發項目
總面積3.87平方公里,計劃對其範圍內進行整體拆遷、徵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及附屬設施建設等,總投資21億元人民幣。
八、陽邏新城中央商務區項目
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位於柴泊湖生活配套區內,計劃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成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中央商務區。
九、武漢陽邏物流服務中心項目
選址於緊鄰陽邏新港區的開發區物流園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擬建綜合性物流服務中心(含保税倉儲區、保税加工區等)。
十、陽邏鋼材大市場建設項目
主要包括鋼材交易市場、倉儲配送、剪切加工、配套碼頭建設、商務服務等,佔地500畝,計劃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
十一、陽邏生活園區開發項目
園區面積820畝,位於柴泊湖生活配套區東北角,擬建以低層為主、兼有多層住宅計4000套,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總投資6.6億元人民幣。
十二、武漢龍發倉儲紙品物流園項目投資
2008年1月29日,武漢龍發倉儲紙品物流園在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正式開工建設,紙品將成為繼鋼材、煤炭、糧食、商貿之後陽邏開發區的第五大物流產業。龍發倉儲物流園由中國海運集團和武漢龍發倉儲物流公司聯合投資1億元,規劃用地65000餘平方米,利用陽邏深水良港天成、通江達海的水運優勢,以紙品物流為主體,項目預計2009年建成。陽邏開發區已與芬歐匯川集團、印尼金光集團、日本王子紙業等世界500強專業紙製品公司達成入駐協議,它們將在陽邏開發區建成覆蓋華中、西南和西北的成品紙集散中心。

陽邏經濟開發區企業風采

世界500強企業裏,已有普諾斯敦豪兩家專業物流企業進駐湖北。另外7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來到湖北的時候,也帶來了國外長期合作的物流夥伴。中鐵快運、中國集裝箱公司等國內龍頭老大在武漢設立了分公司,多方拓展業務,欲與國外對手一爭高下。
本土物流企業也不示弱。省汽車運輸總公司、九州通物流、中百物流等企業各有所長,在市場摔打中摸索前進,發展壯大,基本以武漢為圓心的武漢城市圈物流圈,襄樊、十堰物流圈和宜昌、荊州、荊門物流圈已基本形成。
武漢(陽邏)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
武漢(陽邏)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由香港(中國)基建集團和武漢陽邏開發有限公司、武漢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有限公司建設、經營,是陽邏開發區的“龍頭”項目。原國家計委立項批覆建設規模為年吞吐量25萬標準集裝箱,第一期規劃建設5000噸級泊位3個,30萬噸件散雜貨泊位1個。第一期第一階段工程於1998年12月開始建設,建5000噸級泊位一個,總投資1.7億元,於200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港營運,當年實現中轉量2.8萬標準箱,2005年實現中轉量6.1萬標箱。第二個5000噸級集裝箱泊位於2005年7月動工興建,2006年10月建成投入營運。達到集裝箱轉運吞吐能力達到25萬標箱,2006年集裝箱中轉量實現10.2萬標箱,2007年實現18萬標箱。
華中華能武漢陽邏電廠
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華中電網公司、武漢新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資在華中地區興建的一個大型火力發電廠。一、二期工程總投資為54.5億元。安裝4台30萬千瓦時燃煤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時。一期工程二台機組分別於1993年4月和12月併網發電;二期工程二台機組分別於1997年2月和10月併網發電。投資42億元的三期工程建60萬千瓦時發電機組2台,於2003年12月正式開工,2台機組分別於2006年9月和11月建成發電,陽邏電廠發電能力達到240萬千瓦時,四期工程即將啓動。屆時,陽邏電廠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自併網發電以來,經營形勢良好,2004年發電60.4億千瓦時,2005年發電67億千瓦時,2006年發電80多億千瓦時,完成產值24億元。
武漢中百陽邏生鮮食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是陽邏開發區工業園內第一家開工建設項目,由武漢中百集團公司投資興建,佔地136畝,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向武漢市及周邊地區各大超市提供無公害蔬菜等農副產品。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第一期是進行蔬菜初加工、深加工,已於2002年8月開始生產。第二期建設湖北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專業化程度最高的內國內一流的豆製品生產已於2007年2月正式投產。
武漢一棉集團有限公司是武漢一棉集團外遷陽邏開發區興建的大型紡織企業,該項目分期建設,第一期紡紗6.5萬錠工程,於2006年5月動工,一期廠房建設已完工,正在進行驗收和設備安裝。2008年前達到投資超過5億元,紡紗達30萬錠、布機達1000台的規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