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邏堡之戰

鎖定
陽邏堡之戰發生元至元十一年(南宋鹹淳十年即公元1274年),是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元軍於鄂州(今武漢武昌)地區擊敗宋軍的一次著名江河進攻戰。
中文名
陽邏堡之戰
類    型
戰役
地    點
鄂州
性    質
江河進攻戰
朝    代
南宋
主    角
元軍和宋軍

陽邏堡之戰戰爭概況

元至元十年初,元軍攻佔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後(參見襄樊之戰),元世祖忽必烈命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率水、步、騎軍20萬,分兵三路攻宋。伯顏居中路,率主力沿漢水南進。
十一年九月,伯顏軍於郢州(今湖北鍾祥),繞過宋將張世傑部的阻截(參見郢州之戰),十月,破沙洋、新城(均在今湖北鍾祥南)(參見沙洋、新城之戰),降復州(今湖北沔陽),十一月二十三日至蔡店(今武漢漢陽西),進逼漢陽。
時宋命淮西安撫制置使夏貴率戰船萬艘,控扼長江要口;權知漢陽軍王儀守漢陽;權知鄂州張晏然守鄂州;都統王達守陽邏堡(今武漢漢陽東);京湖、四川宣撫使朱祀孫率遊擊軍巡江策應。
二十五日,伯顏見宋軍戰艦密佈,阻遏入江通道,遂採納部將建議,擬過淪河(今府河)由沙蕪口(今武漢漢口東北)入長江。因夏貴已在沙蕪口布兵防守,伯顏便以部分兵力佯攻漢陽,聲言取漢陽渡江,誘夏貴調水軍往援。
十二月初四,元軍乘隙佔領漢口,繼派兵一部襲佔沙蕪口,並在漢口北鑿開漢水堤壩,引戰艦入淪河,轉沙蕪口入江,伯顏令戰艦數幹艘泊於江北岸,將步騎數十萬列陣於江岸,以輕舟維其後,佈於淪河灣口。
夏貴見勢急率水軍全力增援陽邏堡,在與元軍交戰中,其子夏松戰死,至夜,夏貴偷襲元軍戰船,又被擊退。蒙軍將領建策伯顏奪取沙蕪口南岸宋軍戰船,伯顏認為獲小勝驕其志,不如渡江獲全功。遂令諸將做攻陽邏堡的準備。十一日,伯顏督軍進圍陽邏堡,連攻三日未下。
十三日晚,命右丞阿里海牙以一部兵力繼續攻城,牽制宋軍;暗遣平章政事阿術率騎兵3000,利用雪夜乘船溯江西上40裏,至青山磯(今武漢東北長江南岸)對岸停泊,擬從防禦薄弱處乘虛渡江。
次日晨,阿術前軍強渡至中流,遭宋水軍阻截,死傷300餘。遂親率後軍繼至,擊敗宋都統程鵬飛所率水軍,獲船幹餘艘,立即架浮橋,保障大軍渡江。伯顏聞訊,督軍急攻陽邏堡。夏貴聞元軍已渡江,率戰艦300艘東逃,餘艦大潰。
元軍乘勢拔陽邏堡,王達及守城將士大部戰死。朱祀孫率部退回江陵(今屬湖北),鄂州江防至此瓦解。元軍回師包圍鄂州,焚宋戰艦3000艘,切斷漢陽與鄂州的聯繫,在元軍招降攻勢下,兩城遂於十七、十八日相繼投降。伯顏留兵4萬駐守鄂州,繼率主力沿江東進。

陽邏堡之戰歷史評價

此戰是元軍浮漢入江的重要戰役,也是滅宋戰爭的重大轉折。伯顏以聲東擊西、避強搗虛、分割包圍的戰法,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打破了宋軍水陸聯防。鄂州之戰的迅速勝利,為沿江東進奠定丁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