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燧

鎖定
陽燧, 是指用銅或銅合金做成的銅鑑狀器物。其狀為一個凹面鏡,當它面向太陽時,光線先直射在凹面上,再從不同角度反射出來。取火於日為陽燧,古人認為陽燧辟邪作用。以鏡辟邪的習俗,在越地有着廣泛的應用和遺傳。 [1-2] 
淮南子》中,對此有非常明確的描述:“陽燧,金也。取金盂無緣者,執日高三四丈時,以向,持燥艾承之寸餘,有頃焦之,吹之則燃,得火。” [1] 
中文名
陽燧
用    途
日下取火的用具
種    類
丙午鏡、飛龍在天紋飾鏡等
出    處
《淮南子》、《考工記》

陽燧民俗文化

陽燧 陽燧
陽燧,古代照日取火用的曲率很大的凹面銅鏡。古時用銅質製成的凹面鏡。用以聚集日光,點燃艾炷施灸。《本草綱目》卷主:“陽燧,火鏡也。以銅鑄成,其面凹,摩熱向日,以艾承之,則得火。”早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便有對陽燧的介紹——《陽燧照物》:陽燧照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
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了端午節“鑄陽燧”的禮儀習俗:“陽燧取火於天,於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時具三重之火,是陽氣極盛之時,在此時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鑄鏡的時刻,鑄成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以鏡辟邪的習俗,在越地有着廣泛的應用和遺傳。舊時常能見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帶着銀製的算盤、大刀、梳子、鏡子等飾物,這類銀飾小鏡子等,就是用於孩子們辟邪的。以鏡辟邪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新建的寺廟道觀,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裝飾着銅鏡。就是現代小區嶄新建築的門、窗上方,也往往能發現懸掛着的玻璃鏡子,這些都是用於所謂的辟邪。由此不難看出,鏡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和民間習俗是根深蒂固的。 [2] 
取火於日”時叫做陽燧,“取水於月”時叫做陰燧。 [1]  銅、錫的性質是一樣的。但在五月丙午日的中午鑄造,就成為陽燧(古代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銅鏡);在十一月壬子日的半夜鑄造,就成為陰燧(古代在月夜用來承接露水的銅器)。原文: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鑄,“為陽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鑄,為“陰燧。”言丙午日鑄為“陽燧,”可取火;壬子夜鑄為“陰燧,”可取水也。——《搜神記》。在中國古代的陽燧鏡銘中就常見有“五月丙午日”或是“丙午鏡”的字樣。古代中國在端午日鑄造丙午鏡的文化也流傳、影響了日本古代文化。在日本古代的彌生時代(約公元前3世紀中到公元3世紀中)晚期製成的一面古銅鏡銘文中就鐫有“五月丙午之日”的字樣。據資料記載,揚州工匠鑄鏡選擇的時間是五月五日午時。當時揚州造的鏡子被譽為“黃金百鍊鏡”,其中的精品多為進貢給皇帝的貢品。白居易的詩中透露,“揚州長吏”進貢給皇帝的銅鏡是鏡背有“飛龍在天”紋飾的鎏金鏡。 [3] 

陽燧聚光原理

考工記》:銅錫各居其半,合金鑄成凹面鏡,太陽光下取火,因此又叫鑑燧。陽燧其實是一個凹面鏡,當它面向太陽時,光線先直射在凹面上,再從不同角度反射出來。這種反射光線會在凹面曲弧的作用下,從不同角度聚集到一個點上,這就是人們所説的聚光。此時,這個點上的温度會在多重光線的作用下驟然升高,引燃艾絨一類的易燃物,達到取火的目的。陽燧的凹面的拋物面鏡面向太陽,使太陽光照於其上時,通過其反射而聚在鏡面前的焦點上,使其温度升高從而點燃陽燧中的可燃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