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湖拳

(拳術)

鎖定
陽湖拳原名雙插子、南俠展昭、常州南拳、江蘇南拳,是創始於江蘇常州、流傳到江蘇與全國部分地區的一種古典傳統拳術,為江蘇唯一的地方拳種,20世紀80年代經挖掘搶救,為避免與廣東、福建的“南拳”產生混淆,改名“陽湖拳”,並定為江蘇省地方重點拳種。
中文名
陽湖拳
創始地
常州
原    名
常州南拳 雙插子 南俠展昭
類    型
古典拳術

陽湖拳拳術簡介

每當暮色漸濃,華燈初上,一支10多人的少年武術隊便在常州蘭陵橋堍習練起來。別看習練者都是13歲以下的娃娃,卻個個身手不凡。但見棍棒呼呼作響,刀劍閃閃發光,拳快雞啄米,腿長蛇擺尾,在丈餘的場地上便可變幻縱、跳、躍、擊、勾、劈等無數招式,圍觀者無不讚嘆喝彩。帶隊的總教練楊金孝先生説,這就是“陽湖拳”,又名常州南拳、蘇南南拳,江蘇地方拳種。

陽湖拳拳術起源

相傳
據《武進縣誌》載:“徒手、器械武術在縣境流傳甚早,尤其是常州南拳,它源出道家武術,創發於宋末元初,有700多年曆史,500多種套路。盛行於農村,流傳到無錫、蘇州、上海等地。”清初,豐南鄉楊煥昌發起“西崦拳術會”,繼承和發展南拳,刀、槍、劍、棍等套路有36種之多。雍正年間,甘鳳池憑藉拳法“雙插子”又叫(南俠展昭)打遍天下名震四方被稱為“江南大俠”。光緒年間,芙蓉圩周茂林等繼續發揚,培養徒弟100餘人,形成橫山派系,稱之為“陽湖拳” ,其弟子周森林、張鳳池等皆是陽湖拳高手。清光緒十四年(1888),禮河鄉大路村有20多人習練此武術,子孫延續,廣傳鄰村,稱之為“大路拳”;洛陽、遙觀等地每年春季舉辦廟會時表演武術,因出拳時口唱拳訣,故稱“開口拳“。戴溪、焦溪、泰村、嘉澤、東安、潞城、北港等地也盛行練武。故而,以陽湖拳為主要拳種的武進武術為省內外所矚目,曾與徐州邳縣並稱為江蘇一南一北的兩個“武術之鄉”。
解放後
常武地區仍然重視和提倡武術。常武地區公認武進東青鄉的著名拳師沈全大為陽湖拳名師。他在常州城裏帶徒傳拳,門徒1000餘人,其中,沙明熙等當代著名武術家都曾在沈氏門下學習陽湖拳。同時,常武地區的著名陽湖拳拳師劉德生、張鳳池等外出傳授拳藝,因此陽湖拳又流傳至上海、浙江、福建等地。
上世紀80年代初,武術再次受到重視,全國進行了武術挖掘搶救工作。1984年,按江蘇省武術協會要求,常州市成立了民間傳統武術挖掘整理小組,專門調查有關陽湖拳的溯源和現狀。為避免與廣東、福建的“南拳”產生歧義,挖掘整理小組將“常州南拳”正式命名為“陽湖拳”,並報上級同意,定為江蘇省重點拳種,被載入《常州拳械錄》、《江蘇傳統武術》、《中華武術大辭典》等書刊。1991年,常州市陽湖拳研究會成立,陽湖拳嫡傳拳師楊金孝為會長兼總教練。

陽湖拳現代發展

著名的民間武術家、陽湖拳總教練楊金孝先生,今年58歲。他出任常州陽湖拳研究會會長後,開設了陽湖拳武術培訓班,在常州、武進、溧陽等地帶徒百多名。其中,日本青年武術家青木嘉教在常州學成後,在日本開設了陽湖拳武術館和研究會,並在日本《武術》等書刊上推介陽湖拳。1992年8月28日至30日,常州市陽湖武術散手交流比賽在溧陽體育場舉行,常州、武進、金壇、溧陽及鄰近地區的10支武術隊的100多名男女運動員,分別參加了陽湖拳術、器械、對練、散打等項目的交流比賽。這是近代陽湖拳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盛會,展示了陽湖拳博大精深的武術內涵,令人矚目。此後,由於種種原因,陽湖拳又長期處於低谷,以致常武地區知者寥寥,只有楊金孝師徒在苦苦支撐。楊先生退休後幾乎把所有的精力、時間,都投入到陽湖拳的研究和傳承之中。他説,如果上輩開創的傳統民間武術在我們這一代失落,這將是千古之罪啊!如今,楊金孝和學生王寧仍然每年帶教數十名青少年武術習練者,其中最小者僅4歲。此外,武進前黃陽湖拳教練陳錫來,芙蓉陽湖拳教練周金文和拳師周來度、胡榮林,溧陽平陵教練劉福華等分別在當地帶徒傳藝。正是有楊金孝這班德藝兼備的民間武術家的執着追求和無私奉獻,瀕臨失傳的陽湖拳才得以傳承下去。
“陽湖拳”器械有“十八長與十八短”,共36種之多,歷經幾百年長期衍化及發展,逐漸形成了地域性的特色拳種。它集“南拳北腿”之長,獨創了具有“南北兼收,拳腿並重,原地旋翻,幅度頗小,快速勇猛,精悍靈巧,近身短打,進多退少”的武術風格,並以地域區分為陽湖派、橫山派、紫陽派、西山派、茅山派等五大武術流派。
陽湖拳與其他拳種比較,其特點顯然。一是幅度很小;二是拳架低矮;三是快速勇猛;四是邊練邊唱;五是拳路短套;六是手步迥異。此外,陽湖拳還有複合單練、複合羣打、連打行打、功夫絕技等套路特點。

陽湖拳弟子榮譽

常武地區的陽湖拳習練者曾多次在各級武術比賽中獲獎。2003年9月,楊金孝的學生王寧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亞太地區第二屆武術交流大會,以陽湖拳中的“麒麟錘”和“天罡拳”分別榮獲金牌、銀牌。今年4月中旬,王寧又將懷揣陽湖拳絕技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亞太地區第三屆武術交流大會,展現陽湖拳之強勁風采。

陽湖拳風格特點

一、 幅度很小:講究緊湊實用與精悍靈巧的近身短打,所以,只要有卧牛之地或船頭上的小塊地方就可練拳,其幅度之小,甚至在方抬桌上也可練拳。
二、 拳架低矮:由於幅度很小,翻滾動作就沒有助跑,都是突發性的原地旋翻與騰挪,形成了拳架低矮的小拳架。
三、 快速勇猛:突出了“快”,同出了“猛”。快就在快沒有南方拳那樣的慢速運氣推力及間斷性移步。快就快在沒有北方拳那樣高架亮相休歇及大幅度助跑間隙。它既沒有南方拳的硬朗,又沒有北方拳的灑脱,但卻有靈巧的快跪與突發的勇猛,在我國南北中間的長江下游地區,是獨樹一幟的快拳門派武術,堪與我國“南拳北腿”的地位相提並論,觀其趨勢,中華武術今後可能形成為“南拳北腿中快”的格局。
四、 邊練邊唱:開口拳是又一特色,老拳師練拳時,一拉架子,同時也就唱開,動作不用單獨名稱,全憑歌訣唱合,這是邊練邊唱與聲動並舉的開合呼吸法,越唱越練越有勁,現代的青年人都不再練此開口拳了,將動作按內容列出名稱,而是隻練不唱的閉口拳了。
五、 拳路短套:因為速度很快,沒有滯留,突發性強,消耗力大,拳路就只能是短套,每個套路的動作不超過三十個。
六、 手型步法、與眾不同:出掌都是瓦楞掌(卷廉掌),步型常用寒雞步(半馬步),騎龍拳(前足大內扣的弓箭步),蜜蜂進洞(原地暴發的團身前空翻)等等。
其他還有複合單練,連打行打,複合羣打,功夫絕技等等的風格特點,都有與眾不同的特色,這裏不再煩述。敬請海內外的常州陽湖拳前輩及同好,能予積極支持及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