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江漆器髹飾技藝

鎖定
 分佈於粵西南陽江市城區的陽江漆藝,始於明末清初,清中葉在國內已頗有名氣,上世紀30年代最為興盛,製品遠銷東南亞以至歐、美國家。抗日戰爭爆發後,許多能工巧匠在戰亂中流離失所,至1949年漆藝行業已奄奄一息,50年代中原陽江縣先後成立了漆器生產合作社及漆器工藝廠,陽江漆藝又獲得了蓬勃生機,生產的漆器達500多個花色品種,出口國外甚為暢銷。 [1] 
中文名
陽江漆器髹飾技藝
流傳地區
粵西南陽江市城區

陽江漆器髹飾技藝工藝特徵

陽江漆藝種類繁多,有皮胎漆、木胎漆、麻胎漆、金屬胎漆、紙胎漆和瓷胎漆等。陽江漆藝主要使用天然生漆,後因生漆不能滿足需求,又研製了被稱為“陽江漆”的代用塗料腰果漆。漆器製作的工藝流程極為複雜,主要技法有鑲嵌彩面、螺鈿、貝殼、描金堆漆、拍花、印花等,面漆髹飾傳統上多為黑色和硃色,採用腰果漆後,髹飾工藝有了新的變化,增加了推磨、罩金、罩銀、罩銅、罩錫等多種裝飾技藝,使漆器顯得更為多姿多彩。傳統陽江漆器多為實用型製品,如皮箱、茶葉盅、首飾盒、印章盒、眼鏡盒等,具有質輕、堅固、防潮、耐熱、耐鹼、經久不變形、不褪色等特點,其中以皮胎漆品最具傳統特色,代表作之一的皮雕“萬壽金花漆盒”,製作精巧玲瓏,造型古樸典雅,浮雕花鳥優美,曾獲1936年南洋國際貨物賽會金獎。

陽江漆器髹飾技藝工藝流程

陽江漆藝極為重視髹飾,許多實用型製品經過精心彩繪、鑲嵌、罩金、推磨,都顯得五彩繽紛、雍容華貴、光彩奪目,具有欣賞、收藏價值。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江漆藝又發展了傳統描花漆工藝,產生了木板漆畫新品種。漆畫需使用專門配置的漆料、顏料和貼箔材料,製作集彩繪、鑲嵌、髹罩、雕填、研磨等多種技藝於一身,作品具有濃郁的嶺南風情特色。代表作《蒼鷹》被選為國禮贈送外國高級貴賓,《爪葉梅》由中國美術館收藏,漆壁畫《葵鄉》則陳列於人民大會堂。

陽江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保護

隨着各種新材料日用品的興起,實用型漆器製品受到了猛烈衝擊,生產日趨萎縮,帶藝術性的漆器也漸遭冷落。如今還在從事漆藝的老師傅已寥寥無幾,且多沒有傳人,陽江漆藝已處於失傳邊緣。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陽江漆藝院有限公司獲得“陽江漆器髹飾技藝”保護單位資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