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曲縣

鎖定
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 [1]  ”,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忻州晉中盆地之脊樑地帶。扼晉要衝,太原門户。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低平。東臨盂縣,西連靜樂縣,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東北與定襄縣交界,東南與壽陽縣毗連。境北系山系橫亙東西,雲中山系縱貫南北,因為並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陽曲縣有文物保護單位579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4處,市級24處)。2007年,與平遙、敦煌、大理、等歷史文化厚重之地同時入選了“一生要去的66箇中國文化旅遊大縣”。 [2]  總面積2070平方千米。 [29]  截至2022年末,陽曲縣常住人口為127592人。 [64] 
陽曲小米地理環境獨特,陽曲小米經國家農業部發放“陽曲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2009年8月經國家農業部門檢測它富含人體所需的5種維生素,高於其他地方同類產品,是雜糧小米的搖籃。陽曲縣以侯村、黃道溝村和東黃水範莊產量和質量最盛。2022年,陽曲縣地區生產總值821011萬元,比上年下降3.6%。 [64]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陽曲縣“省定貧困縣”退出並向社會公告。 [3]  2019年11月,陽曲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4] 
中文名
陽曲縣
別    名
陽曲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山西
地理位置
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樑地帶
面    積
2070 km²
下轄地區
4個鎮、5個鄉
電話區號
0351
郵政編碼
030100
氣候條件
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127592 人(2022年) [64] 
著名景點
青龍古鎮不二寺三藏寺
車牌代碼
晉A
地區生產總值
821011 萬元(2022年) [64] 
行政代碼
140122
現任領導
李京京(縣委書記) [66] 
姬發軍(縣長) [65] 

陽曲縣建制沿革

陽曲縣名稱由來

陽曲縣地圖 陽曲縣地圖
陽曲縣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當其陽”而得名。另一説為清道光《陽曲縣志》:“陽曲乃汾曲之陽。” [5] 

陽曲縣歷史沿革

春秋屬晉。晉頃公十二年(前514),祁奚之孫祁盈觸法,大夫魏獻子(舒)治理政務,分原祁氏之田為鄔、祁、平陵、梗陽、塗水、馬首、盂等七邑。據考,晉盂邑即為今大盂一帶。戰國時,析晉陽邑部分在今黃寨鎮黃寨村東置狼孟,為趙邑。《讀史方輿紀要》載:"狼孟縣,俗名黃頭寨,在太原府北七十里"。黃頭寨即今黃寨村,遺址尚存。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以郡統縣,置狼孟縣,隸屬太原郡。西漢復置盂縣。漢初,以太原郡21縣和雁門郡轄縣改置韓國,後改置為代國。
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廢除代國,復置太原郡。時狼孟縣、盂縣、汾陽縣均隸屬於幷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時改狼孟縣為狼調縣。
東漢建武二年(26),改太原郡為太原國,建武十四年(38),廢太原國復置太原郡。期間,廢汾陽縣。狼調縣、盂縣先後屬太原國、太原郡。
漢末,建安二十年(215),原陽曲縣(在今定襄縣境內)荒廢,曹操遷陽曲縣民於今太原市北郊區陽曲鎮一帶新置陽曲縣。《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陽曲鎮"漢時陽曲故治也"。陽曲縣與狼調縣、盂縣同屬太原郡。
西晉泰始元年(265),改太原郡為太原國。太康五年(284),復置太原郡。陽曲縣、狼調縣、盂縣同屬之。東晉廢盂縣,改狼調縣為狼孟縣。北魏廢狼孟縣併入陽曲縣,隸屬肆州永安郡。北周時改屬肆州雁門郡。
隋唐兩代分合頻繁。隋開皇初年,文帝以姓楊惡其曲名,改陽曲縣為陽直縣,十六年(596)更名為汾陽縣,並分置盂縣。大業初又廢盂縣併入汾陽縣,大業末改汾陽為陽直縣,移治木井城,木井城即今東黃水鎮故縣村。義寧(618)初,分陽直縣地在今縣境凌井店一帶置撫城縣。陽直縣、撫城縣同屬太原郡。唐武德初,改撫城縣為烏河縣。三年(620),分陽直縣地置汾陽縣。七年(624),廢陽直縣,改汾陽縣為陽曲縣,並在今東黃水鎮西、南、北洛陰村一帶分置洛陰縣。貞觀元年(627),李世民將州、縣加以並省,烏河縣併入盂縣(今盂縣),洛陰縣併入陽曲縣。六年(632),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一帶蘇農部落少數民族內遷,置燕然縣,八年(634),僑置於陽曲境內(今太原西北35公里),十七年(643)併入陽曲縣。自此,縣境統稱陽曲縣。
唐初屬幷州太原郡,開元十一年(723)後屬太原府。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北漢降宋,太宗惡晉陽人民負隅頑抗,毀晉陽城,降太原府為幷州軍事,移幷州治於縣界三交寨,不久又移至榆次,七年(982),因榆次"地非要會",將州治從榆次遷至縣南唐明鎮,並遷縣治於太原城西郭外。熙寧三年(1070),廢平晉縣入陽曲縣。政和五年(1115),復置平晉縣。金天會年間,實行路、府(州)、縣三級地方行政。太原為府,陽曲縣治移入府城,為太原府治所在地,屬河東北路太原府。
元世祖二十七年(1290),實行中書省、路、州、縣四級建制,陽曲縣先後屬太原路、冀寧路,為路治所在地。
洪武年間,廢冀寧路,復置太原府,並承襲元制,設山西為行中書省(後改為山西都指揮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均駐陽曲縣城。清襲明制,改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為山西行省,以陽曲縣城為省會,並保留太原府建置,治所均在陽曲縣城。太原府隸一州八縣,陽曲縣為府直隸縣,縣治所駐縣前街(今太原市縣前街)。
中華民國初,廢除府、直隸州、州的建置,裁府留縣,實行省、縣兩級建置,後又於省、縣之間增設道的建置,以道轄縣,陽曲屬冀寧道,省直轄縣,縣衙駐府城皇華館(今太原)。
民國16年(1927),廢道。陽曲縣為山西省會、一等縣。
民國26年(1937)10月,山西全省劃為7個行政區(政治區),陽曲縣屬第四區。11月,日本侵略軍侵佔太原,民國陽曲縣政權移駐河口鎮,皇華館改駐日偽陽曲縣政權,並在今黃寨鎮黃寨村設陽曲辦事處。同年12月,晉察冀邊區陽曲縣抗日民主聯合政府成立,駐楊興村,隸屬山西省第一行政區政治主任公署。
民國27年(1938),閻錫山調整行政區劃,陽曲縣改屬第八行政區。9月,晉察冀邊區陽曲縣抗日民主聯合政府被迫取消。
1940年2月,以同蒲鐵路為界,鐵路東成立晉察冀陽曲縣抗日民主縣佐公署(習稱東陽曲縣),同年改稱東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駐今温川鄉麻黃溝,隸屬晉察冀邊區第一專署。鐵路西成立晉綏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習稱西陽曲縣),縣政府駐今古交市閣上鄉獅子村,隸屬晉西北第八專署。次年,西陽曲縣劃歸晉西北第三專區。
1942年9月,東陽曲縣東部地區與盂縣西部地區合併成立盂(縣)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先後駐温川鄉麻黃溝和盂縣銅爐,隸屬晉察冀邊區第一專署。10月,西陽曲縣改屬晉西北第八專署。
1943年1月,在東黃水、黃寨、侯村、小返等地組建東陽曲縣中心區抗日民主政府。次年2月,改為東陽曲縣抗日民主縣佐公署,駐今東黃水鎮馬駝村,隸屬晉察冀邊區第一專署。秋,晉察冀邊區第一專署改稱第二專署,東陽曲縣抗日民主縣佐公署和盂(縣)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改屬晉察冀邊區第二專署。
1945年2月,東陽曲縣抗日民主縣佐公署改為東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凌井店鄉凌井店村,隸屬晉察冀邊區第二專署。西陽曲縣抗日民主政府,駐今古交市閣上鄉獅子村(9月後,西陽曲縣政府先後改駐今古交市解家灘、縣境西莊鄉官莊村),隸屬晉綏邊區呂梁行署第八專署。至此,陽曲縣境內出現西陽曲縣、東陽曲縣、盂(縣)陽(曲)縣三個抗日民主政府並存的局面。同年8月,民國山西省政府重返太原市,民國陽曲縣政府仍駐皇華館。9月,撤銷盂(縣)陽(曲)縣建制,原盂(縣)陽(曲)縣所轄地區歸東陽曲縣管轄,縣政府先後駐凌井店、石槽、賈莊、楊家掌、北温川等村,隸屬冀晉區第二專署。日偽時期,恢復道制,陽曲縣屬偽雁門道,道尹公署駐榆次,陽曲縣仍為一等縣。
1948年8月,經華北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晉中行署。東、西陽曲縣民主政府合併,成立陽曲縣人民政府,治所在今縣境高村鄉辛莊村。同年11月2日,黃寨解放,3日,陽曲縣人民政府遷到黃寨村,隸屬晉中行署第一專署。次年3月,晉中行署與太原市人民政府合併,陽曲縣改屬太原行署第一專署。4月24日,縣城(今太原城)解放,陽曲縣人民政府接管小組隨軍入城,在皇華館接管民國陽曲縣政府。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陽曲縣改屬忻縣專署。
1958年,陽曲縣劃歸太原市。此後,陽曲縣建置歸屬再無變化。 [6] 
2001年,北留鄉(西龍莊、韓寨2村除外)併入黃寨鎮,北留鄉的西龍莊、韓寨2村併入侯村鄉,西莊鄉、夥路坪鄉併入西凌井鄉,西凌井鄉的掃峪、西坪、遊坪3村併入北小店鄉,岔上鄉併入泥屯鎮,温川鄉併入楊興鄉。調整後,陽曲縣轄4個鎮、6個鄉:黃寨鎮、東黃水鎮、大盂鎮、泥屯鎮;侯村鄉、凌井店鄉、高村鄉、楊興鄉、西凌井鄉、北小店鄉。 [5] 
2021年,陽曲縣撤銷北小店鄉,整建制併入西凌井鄉。以原北小店鄉和原西凌井鄉的行政區域為西凌井鄉的行政區域,鄉人民政府駐西凌井村。 [31] 

陽曲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4月,陽曲縣轄4個鎮、5個鄉(黃寨鎮、大盂鎮、東黃水鎮、泥屯鎮、高村鄉、侯村鄉、凌井店鄉、西凌井鄉、楊興鄉),11個社區、123個行政村。 [7]  [31] 
 陽曲縣地圖 陽曲縣地圖

陽曲縣地理環境

陽曲縣位置境域

陽曲縣地理座標為東經112°12′~113°09′,北緯37°56′~38°09′112 。南北長54公里,東西寬82公里,總面積2070平方千米。 [29]  陽曲縣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樑地帶。扼晉要衝,太原門户。
陽曲縣屬太原市的郊區縣,南距省城太原17公里,北接忻州市定襄縣,東連盂縣壽陽縣,西與靜樂縣古交市接壤,南靠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杏花嶺區 [6] 

陽曲縣地貌

陽曲縣地處忻定、晉中盆地之間,山多川少,溝壑縱橫,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偏低,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110座,最高山峯柳林尖山,海拔2101.9米,中部平川海拔800~900米,境北系舟山系橫亙東西、雲中山系縱貫南北,歷為並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境內有楊興、泥屯等8條河流。總面積2070.6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佔54.37%,丘陵佔34.96%,平川佔10.67%。
東西兩端為石山區和土石山區,中部為盆地,土石山區佔總面積的54%,半坡丘陵佔35%,平川盆地佔11%,海拔位於800米-2000米之間,全境東、西北三面較高,南面低平,西山地區小云系,東山地區系舟山系。 [8] 

陽曲縣氣候

陽曲位於北半球中緯度暖温帶,屬大陸性氣候。境內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平川8℃—9℃,山區5℃—7℃,年平均降雨量為441.2毫米,無霜期為164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41.2毫米。陽曲縣地形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温也因地而異,中部平川地區平均氣温8℃—9℃,東、西兩山區5℃—7℃,陽曲縣年平均氣温為8.9℃,冬季為-6.2℃,春季10.8℃,夏季15.0℃,秋季8.8℃。年極端最高氣温為38.2℃(1961年6月10日),極端最低氣温為-25.7℃(1966年12月27日和1970年1月5日)。盆地、河谷温暖,苔地、高山寒冷,東部地區平均氣温較中部平川偏低約2℃—3℃,西部山區平均氣温較中部平川偏低約3℃—5℃。歷年相對濕度為58%,各月相對濕度以8月最大,為74%,以4月最小,為46%,歷年最小相對濕度1%。縣境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最大風速為24米/秒(出現在1967年5月24日)。 [8] 

陽曲縣自然資源

陽曲自然資源豐富,宜林地和荒山牧坡廣闊。陽曲縣宜林面積104.6萬畝,牧坡草地55萬畝。東、西兩山宜林面積大,適合造林放牧。
礦產資源以煤、鐵、石膏為主,鉛、雲母也有藴藏。煤炭資源主要有會溝、西黃水煤田,總儲量5000餘萬噸;西莊鄉韓莊煤田,總儲量1173萬噸。礦主要分佈於侯村鄉漢嶺村的紅葉梁及王興坪一帶,總儲量94.09萬噸。 [9] 

陽曲縣人口

陽曲境內,以漢族人為主體,少數民族極少。據1964年統計,陽曲縣少數民族有蒙古族、滿族、回族、朝鮮族,共20人。其中,蒙古族4人,滿族5人,回族8人,朝鮮族3人。1982年統計,已無朝鮮族,有蒙古族22人,苗族8人,回族9人,共39人,佔陽曲縣人口總數的0.03%。1990年統計,滿族32人,蒙古族24人,回族9人,壯族3人,瑤族1人,共69人,佔陽曲縣總人口的0.05%。 [10] 
截至2022年末,陽曲縣户籍總人口154745人。其中:城鎮户籍人口48746人;鄉村人口105999人。年末總户數63770户,平均每户家庭2.4人。據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陽曲縣常住人口127592人,其中:男性67404人,女性60188人,人口性別比112,即每100位女性對應112名男性。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930人,農村常住人口58662人,城鎮化率為54.0%。

陽曲縣政治

陽曲縣黨政領導一覽(截至2022年4月)
縣委
書記
縣委副書記
姬發軍 [34-35]  、吳英志(統戰部長)
縣人大
主任
王志勇
副主任
裴潤蘭、裴雲峯、張崢、劉麒
縣政府
縣長
姬發軍 [34-35]  [57] 
副縣長
縣政協
主席
副主席
祁秀生
秘書長
李俊卿
考資料 [33-35]  [58-63]  [67] 

陽曲縣經濟

陽曲縣綜述

2022年,陽曲縣地區生產總值821011萬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88556萬元,增長3.1%;第二產業完成544996萬元,下降7.5%;第三產業完成187459萬元,增長1.9%。
2022年陽曲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09053萬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556萬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530496萬元,同比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190001萬元,同比增長5.5%。
2022年陽曲全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4640元;陽曲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3698元。 [64] 

陽曲縣第一產業

七峯山生態養殖基地 七峯山生態養殖基地
2022年陽曲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為93779萬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農業增加值45326萬元,同比增長2.5%;林業增加值24854萬元,同比增長0.6 %;牧業增加值18334萬元,同比增長5.4%;漁業增加值42萬元,同比增長0.0%;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5223萬元,同比增長5.0%。
按照“重谷穩糧、強果興藥”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思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27萬畝,推廣種植優質穀子8萬畝,富硒穀子1萬畝,糧食總產達0.94億公斤。建設水果採摘園5500畝,發展中藥材3100畝。“首邑田園”電商公共品牌在天貓、淘寶等平台開通了銷售專區,開設了土特產線下體驗店和實體店。 [11]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12] 

陽曲縣種植業

2022年陽曲縣糧食播種面積22242公頃,其中:玉米14033公頃,穀子3757公頃,豆類1360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009公頃,其中油料播種面積91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803公頃(含復播面積) 公頃;藥材種植面積94公頃;瓜果種植面積21公頃。 [64] 

陽曲縣畜牧業

截至2017年5月底,全縣生豬飼養量達59579頭,其中存欄35619頭,出欄23960頭;羊飼養量223220只,其中存欄160365只,出欄62855只;奶牛飼養量2001只;肉牛飼養量6891頭,其中存欄5715頭,出欄1176頭;家禽飼養量799872羽,其中存欄583074羽,出欄216798羽。與同期相比,家禽、肉牛、羊以及生豬飼養量有所增長,漲幅分別為禽類10.5%、肉牛21.4%、羊6.4%、生豬3.2%;奶牛飼養量下跌,降幅為20.6%。畜牧業產值達13598.0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
2022年,陽曲縣豬肉產量4805噸,牛肉產量449噸,羊肉產量712噸,禽肉產量797噸,禽蛋產量10286噸;牛奶產量3251噸。 [64] 
2015年12月8日,陽曲縣七峯山羊駝養殖基地由澳大利亞引進總價值超800萬美元的610只羊駝,乘專機從澳大利亞飛抵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經過45天的隔離檢驗,最後來到山西陽曲縣七峯山種養殖基地。這是迄今為止,澳大利亞輸華羊駝數量最多的一批,也是山西地區引進最多的一次。該基地擁有700餘隻羊駝,養殖規模已是全國之最。 [13] 

陽曲縣第二產業

2012年,太原(陽曲)轉型發展產業園區啓動建設。該項目佔地50平方公里,承載着陽曲縣科學轉型發展的任務。“一心、兩帶、五區”的園區功能,形成以鎂鋁加工、裝備製造、倉儲物流、高效農業、新型材料為主的“二高一綠”(高效節能、高附加值、綠色環保)產業集羣。第一期建成10.4平方公里的園區,以給排水、強弱電、天然氣、自備鐵路站台等齊備的工業要素承載不低於32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成後可供天然氣3億立方米、煤氣3億立方米,水20萬噸,電容量475KV,鐵路貨運吞吐量500萬噸。
2013年4月3日,位於陽曲縣青龍鎮的山西穗華物流產業園正式破土動工。該園區總投資36億元人民幣,三期規劃用地2000畝。 [14] 
2016年,投資19億元打造的總部園區、小微企業創業園、大盂工業園標準高、條件好,已具備承載大企業入駐能力,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力引擎。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僅為寶迪食品、太鋼碳纖維、祿緯堡耐火材料、眾能天然氣等項目落地建設和如期投產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夯實了工業強縣的產業基礎。陽曲縣已成為企業投資的“窪地”和產業發展的“硅谷”。 [15] 
2017年6月22日,習近平還考察了陽曲縣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總書記同職工親切交流,勉勵他們發揚工匠精神,為“中國製造”作出更大貢獻。 [16] 
非煤產業增加值比重達87.9%,新興產業投資比重達100%,萬元GDP能耗下降3.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7家,對2017年新入統的6家企業發放獎勵300萬元。工業結構實現了從“傳統主導”到“多點支撐”的歷史轉變。 [11] 

陽曲縣第三產業

2006年,陽曲縣新建改建了百貨商場、綜合商場、二輕商場、東北街菜市場、商貿新街便民市場,天客隆超市、鴻運超市、金源超市、糧油超市等一批商業貿易服務中心相繼投入運營。陽曲縣各類市場發展到50個,商業網點發展到1564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億元。以龍池山莊、黃土人家、懸泉寺、阪寺山、安陽山莊等為代表的生態旅遊業呈現出新的亮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總量的構成達到25%。
2022年,陽曲全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79139萬元,同比增長93.3%。其中:陽曲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8352萬元,同比增長198.2%。 [64] 
2017年,陽曲縣成功列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
鄉村旅遊經營主體大批湧現,全縣農家莊園發展至50户,農家樂、農家客棧達到500户。持續開展“回村採摘”“回村避暑”“回村過年”等系列活動,推動“村莊變景區、民房變客房、農田變景點”的綠色轉型。依託新華社、山西旅遊頻道、省市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向外界多層次、多渠道地展示了陽曲旅遊新形象。全年共接待遊客170餘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億元。 [11] 

陽曲縣交通

“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1年),通暢和村連村工程完成460.6公里,陽曲縣124個行政村,有122個村通水泥(油)路,通村率98%。陽曲縣農村公路總里程822.65公里,其中縣道11條225.45公里,鄉公路53條306.19公里,村公路210條29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由2005年底的36.08提高到44.41。陽曲縣境內石太高鐵、大西高鐵、北同蒲鐵路、108國道、大運高速、太佳高速、太陽高速縱貫東西南北,縣鄉公路四通八達。
2009年末,陽曲縣交通運輸局正式組建,隨着職能的增加,成立了陽曲縣汽車客運管理辦公室,順通出租公司和平安出租公司投入運營,結束了陽曲縣無汽車出租公司的歷史。陽曲縣122個行政村開通了農村班線,佔總行政村總數的98%,基本實現了農村客運班線全覆蓋。陽曲縣完成場站投資150餘萬元,新建改建等級客貨運輸站場3個,行政村客運停車站牌175個,佔建制村的139%。總投資1800萬元的縣城兩個停車場建成運營。
2011年,街巷硬化完成里程617.9公里;黃東線改造工程,完成路基工程15公里,路面10公里,完成投資6600萬元,現已基本具備通車條件。完成農村公路文明路創建11公里,完成投資382.38公里;完成中小修復工程15項,完成投資627.25萬元;全面完成上年結轉的富民橋和紅旗橋危橋改造工程任務,完成投資326萬元。道路好路率達83.09%,養護質量綜合值81.1,路基達標155公里。
2017年,境內路網縱橫密佈,108國道、314省道穿境而過,太佳、大運、太陽三條高速接為一體,大西高鐵、石太客運專線實現了客運線路全高速,陽興大道、卧虎山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車,更加拉近了陽曲與省城的時空距離。

陽曲縣社會

陽曲縣教育科研

小區 小區
“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1年),陽曲一中、泥屯中學、新陽二小建成投用,陽曲二中、陽曲三中、高村中學、東黃水中學、凌井店中學、大盂中學等農村中學餐廳、學生宿舍國家發改委國債資金項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2010年規劃改造學校38所,規劃總投資5422.7萬元,改造面積39138平方米。
2011年,陽曲縣的校舍安全工程建設代表山西省接受了國家的檢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給予好評。
山西省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陽曲一中參加高考考生458人,考生達本科線142人。其中達一本線68人,文史類1人,理工類3人,藝文類47人,藝理類6人,體文類5人,體理類6人;達二本線74人,文史類14人,理工類12人,藝文類25人,藝理類1人,體文類17人,體理類5人。
2022年末,陽曲縣擁有公立高中2所,普通初中6所,另有民辦學校6所,有生源小學12所,有生源幼兒園35所。擁有公辦教師1150人,民辦教師1897人。陽曲縣公立學校在校生13376人,民辦學校在校生9418人。2022年,小學五年鞏固率104.5%,初中三年鞏固率100.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206.6%。
2022年陽曲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328萬元,佔總支出比重為0.1%。 [64] 

陽曲縣醫療衞生

陽曲縣於2009年10月底實現了村衞生室全覆蓋。陽曲縣爭取 “兩區”建設資金62萬元,為每個達標村衞生室配備了5000元的醫療設備,基本滿足了村衞生室的服務需求,村衞生室93%的達到市級標準,鄉鎮衞生院基本藥物實現零差率銷售,縣醫院、中醫院和安康醫院提檔晉級。
2022年末,陽曲縣共有衞生機構171個(含村衞生室),其中:醫院4所,鄉鎮衞生院10所,村衞生室123所,門診30所。醫療牀位1567張,其中:醫院1481張。衞生技術人員共有97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數347人,註冊護士499人,鄉村醫生及衞生員共有116人。 [64] 
2012年,陽曲縣衞生系統在職職工512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379人,佔陽曲縣衞生人員74%;管理人員及工勤人員133人,佔 26 %。民營醫療機構(含診所、門診部、民營醫院)共有衞生技術人員46人。衞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28人,佔 7.5 %;大專學歷147人,佔 38.8 %;中專學歷179人,佔 47.3 %;高中學歷24人,佔 6.4%。衞生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8 人,佔 2.1%; 中級職稱156人,佔 41.2%;初級職稱215人,佔56.7%。衞生技術人員中獲得國家執業醫師資質的共132人,獲得助理執業醫師的28人,獲得註冊護士資質的105人,有資質人員佔69.9%。陽曲縣有鄉村醫生156人,其中:中專學歷21人,佔村醫總數的13.5%;相當中專水平的44人,佔村醫總數的28%。156名鄉村醫生全部取得鄉村醫生資格,並進行了職業註冊,實現了鄉村醫生從業資質合法化。

陽曲縣城鄉建設

按照“一軸三區多組團”的縣城總體控制性規劃佈局, “十二五”期間(2011年~2016年),陽曲縣將縣城原來的4.8平方公里擴大至9.1平方公里。到“十二五” 末,城鎮人口達到8萬人,城鎮化率由22%提高到40%,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間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縣城建成區綠化率達到45%,人均綠化面積提高到12平方米。
縣城水衝式公共廁所達到20座,4個停車場投入使用,停車難、如廁難、賣菜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破解。投資1.7億元,實施了大盂工業園污水管網、園區供水工程、站前廣場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3億元,完成了城南街、商貿街、南坡街等19條街巷改造和部分街巷的老舊管網改造。投資8300萬元,實施了陽曲公園提檔升級和陽興大道、縣城綠化工程。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373套,基本建成749套。改造危險土窯洞407户。投資1.5億元,完成9條“四好農村路”共72公里的建設任務。
按照“宜居宜業宜遊”要求,完成了40個貧困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投入10.7億元,圍繞“水、電、路、氣、網、排、場、家、綠”九大要素,建成美麗鄉村32個,打造了“水果之鄉”南留南、“風景如畫”錄古咀、“知青故里”西郭湫、“生態休閒”六固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堅持“三結合四到位”原則,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完成農村“治亂”1063處,綠化2.88萬平方米,湧現出41個農村環境整治先進典型。集中拆除縣城臨建、違建和影響市容市貌建築物92處9800餘平米,縣城生活垃圾上門收集模式全面推行,大件垃圾免費預約收運工作正式啓動。 [11] 

陽曲縣文化

陽曲縣歷史文化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陽曲縣,是一個歷史人文大縣。陽曲一名始於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到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已成為山西、太原府治所在地,始稱“晉陽首邑”。
經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登錄不可移動文物57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餘處。館藏文物450件。 [17] 

陽曲縣宗教

陽曲縣宗教有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耶穌教、基督教。陽曲縣天主教教區有教徒3萬人。佛教教徒250多人,其中和尚5人,尼姑1人。教徒分佈25個村委,35個自然村。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宗教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開放民族宗教場所。1986年,遵照中共中央(1982)19號文件精神,根據憲法第36條,陽曲縣開放了24個天主教教徒活動場所。90年代,貫徹中共中央(1991)6號文件精神,落實宗教房產政策,將宗教財產全部歸教會所有。批准河上咀、牛家灘、西黃水、石城等10個天主教堂重建、維修、改造,並開放了辛莊開花寺、岔上三藏寺2處佛教活動場所。1996年4月,解決了侯村天主堂宗教房產問題。8月,成立了陽曲縣佛教協會。 [18] 

陽曲縣名優特產

陽曲縣農產品以玉米、穀子、葵花、豆類、山藥蛋、油料等為主產,並盛產蘋果、酥梨、桃(張拔白桃)、葡萄(陽寨葡萄)、(石城、韓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乾鮮果品和無公害蔬菜。小國光蘋果為部優產品,小國光、紅富士、酥梨為省優產品,花椒、核桃為國際博覽會金獎,二次滅菌奶填補了山西的空白,暢銷省城市場。山杏、山桃、黃芩、柴胡、串地龍、山棗、蘑菇、木耳、野菜等各種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其主要土特產品還有:“太后香”、河上咀豆腐乾、大紅袍花椒、核桃核仁、“阿牛”系列奶製品。 [19] 

陽曲縣風景名勝

陽曲縣旅遊景點

陽曲縣有國保金代建築不二寺、無樑殿大王廟、古、秀、懸、奇、險、野於一體的懸泉寺、三藏寺水陸殿等建築精品;有青龍、黃寨、三畛、北社、上原等名鎮古村;有郭氏之源於陽曲、系舟信雨、傅山文化、馬文蔚書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與上海畲山聖母堂齊名的阪泉山聖母堂;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天門關、赤塘關石嶺關;有龍池山莊、青草坡鄉村莊園、郭家堡等農家樂旅遊項目。 [17] 
陽曲縣旅遊景點
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48] 
青龍古鎮集歷史、古建、園林於一體,建築規模宏大,連綿不斷、錯落有致,築有永和堂、靜觀堂、永慶堂、德潤堂、錫福堂等,是中國北方農耕文化村鎮的典型遺存,是太原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撐,也是太原北部地區極具特色的文化旅遊資源,是名符其實的軍事重鎮、文化名鎮、商貿集鎮、農耕老鎮。 [44] 
青龍古鎮 青龍古鎮
不二寺
不二寺位於陽曲縣黃寨鎮首邑路社區首邑西路74號。原位於黃寨鎮小直峪村,1987年遷建於現址。不二寺,又稱不二禪院,據脊檁及碑文記載,建於北漢乾祐九年(956),宋咸豐六年(1003)重修,金明昌六年(1195)再修,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
2006年5月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7] 
不二寺 不二寺
懸泉寺
懸泉寺位於陽曲縣西凌井鄉斧柯村數公里外的官山山崖之中,據碑文記載:“在唐、宋、元、明、清各代規模不同,興衰不一。”現存主體結構為明清建築。 [38-39] 
懸泉寺 懸泉寺
三郎洞風景區位於太原市陽曲縣北小店鄉六固村西北方向,雖然被稱為“三郎洞”,但實際上主要的景緻分佈在虎溝、廟兒溝和石代溝。 [45] 
開化寺
開化禪寺位於陽曲縣大盂鎮西北2公里,同不二寺、龍池山莊、黃土人家、石嶺關及小五台山組成了陽曲縣108國道一日遊精品線路。2013年5月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0] 
開化寺 開化寺
帖木兒塔位於陽曲縣楊興鄉坪裏村史家莊自然村東200米。共由3座塔組成,分佈面積約85平方米,中為石塔,東西為磚塔,平面佈局呈三角形,東西塔相距14米,石塔距東西塔約9米,均為元代建築。 [41] 
帖木兒塔 帖木兒塔
黃花洞佛寺
黃花洞佛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東黃水鎮東黃水村東北約8千米紅峗山山腰處。 [42] 
黃花洞佛寺 黃花洞佛寺
玉皇廟
玉皇廟位於陽曲縣楊興鄉賈莊村西北隅。創建年代不詳,明、清均有重修,現存正殿為清代建築。坐北朝南,一進院佈局,東西24.63米,南北31.9米,佔地面積153平方米。2003年4月16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3] 
玉皇廟 玉皇廟

陽曲縣文保單位

陽曲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類別
名稱
時代
地址
古遺址
南高莊城址
陽曲縣大盂鎮南高莊村
古建築
明泰大師塔
陽曲縣東黃水鎮盤威村
近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
中共陽曲縣委舊址
1948年
陽曲縣黃寨鎮黃寨村
古遺址
石嶺關城址
陽曲縣大盂鎮上原村石嶺關自然村北
參考資料 [46] 

陽曲縣所獲榮譽

陽曲縣榮譽稱號
獲獎時間

獎項榮譽
備註
2015年
7月
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51] 
2016年
11月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56] 
2018
1月
全省首批農業雙創典型縣
[55] 
5月
2017年度山西省電商扶貧優秀縣
[54] 
2019年
9月
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20] 
2020年
2月
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21-22] 
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21-22] 
3月
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3] 
5月
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4] 
6月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5] 
7月
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市、區)名單
[26] 
10月
全國“互聯網+”農產品試點
[49] 
12月
山西省產業扶貧示範縣
[52] 
2021年
1月
2021—2023年創建週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7] 
7月
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8] 
12月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
[30]  [53] 
2022年
1月
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32]  [50] 
6月
2022年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試點市縣
[36] 
8月
全國農村垃圾處理示範縣
[4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