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子之宋

鎖定
《陽子之宋》是莊子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莊子·山木》。
作品名稱
陽子之宋
作    者
莊子
作品出處
莊子·山木
文學體裁
文言文

陽子之宋作品原文

陽子之宋,宿於逆旅。逆旅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莊子·山木》)

陽子之宋註釋

陽子:也做“楊子”,據説就是楊朱,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
之:去
逆旅:客棧
惡:醜陋
小子:這裏指旅店主人
貴:尊貴,受尊重
賤:輕視,受輕視
自美:自己認為漂亮
故:原因。緣故
去:離開,此指去掉
安:哪裏
愛:被人所愛

陽子之宋翻譯

陽子(楊朱)到宋國去,住宿在客棧裏。客棧的主人有兩個姨太太,其中的一個很美麗,其中的一個很醜陋。長得醜的人受尊重,長得美的人卻受到冷漠對待。 陽子問客棧主人這樣做的原因,客棧的主人回答説:“那個美麗的自以為美麗而驕傲,所以我不認為她美;那個醜的自認為醜陋,但我不認為她醜。”陽子説:“弟子記住了!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為賢明的人,到哪裏去不受尊重呢?”

陽子之宋寓意

做人要品德高尚而又不驕傲自己的長處才對;恃才而驕傲被人輕視,賢德而謙虛受人喜愛。

陽子之宋作者簡介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説涵蓋着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1]  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著書于越國杭州。 《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1] 
他的思想包含着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 ,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軲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 [1]  。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範疇,即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之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着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