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夏
編輯
鎖定
夏時,其地域屬
豫州境,夏初屬戈地。《
左傳》
杜預注:“戈在鄭、宋之間,即今
太康一帶。”後來,
夏王太康遷都於此,故稱陽夏;其死後又葬在此地,人們因之又稱陽夏為太康,
太康縣名即源於此。太康縣首置於
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後經世代滄桑之變,隸屬雖有變化,但總歸陳(淮陽)、汴(
開封)。
- 中文名
-
陽夏
- 外文名
-
Yánɡ Jiǎ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周口市
- 人口數量
-
148 萬
- 方 言
-
河南話
秦漢時期,陽夏(jiǎ)是
中原名城,兵家相爭之地。秦朝末年,
陳勝、
吳廣在
大澤鄉發起農民起義。吳廣就是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楚漢之爭時期,項羽在陽夏想要
王陵之母勸王陵聯楚擊漢,王陵母為讓兒子歸附
劉邦,自刎於陽夏城內,從此,王陵效忠於劉邦。劉項對峙鴻溝之後,劉邦攻擊
項羽,兵敗,退守陽夏城內,後來項羽又攻下陽夏。
[1]
新中國建立以後,先後隸屬淮陽、商丘、
開封專區,1965年改屬
周口地區,2000年8月2日改屬周口市。太康縣城為歷代縣治所在地,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民國以來一直被列為一等縣。太康縣城內有陽夏路,一個陽夏小學,還有一個陽夏苑。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