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含熙

鎖定
陽含熙(1918年4月29日—2010年8月29日),江西南昌人,生態學家、林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員 [6] 
陽含熙於1939年從金陵大學畢業;1949年獲得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植物學院科學碩士學位;1950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森林學碩士學位,之後回國;1951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54年被調到林業部中央林業研究所工作;1956年中國第一個森林土壤室和林木生態室成立,兼任兩室主任;1968年至1974年被下放廣西幹校勞動,後又被分配至河北省邢台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1976年被正式調到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工作;1978年至1993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9年至1986年擔任聯合國“人與生物圈”協調理事會副主席 [8]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7]  ;2010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6] 
陽含熙在生態學領域進行了許多開拓性的研究,特別是對杉木生態學的系統研究 [1] 
中文名
陽含熙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
1918年4月29日
逝世日期
2010年8月29日
畢業院校
英國牛津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人與生物圈》
《植物生態學的數量分類方法》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陽含熙人物生平

陽含熙
陽含熙(6張)
1918年,陽含熙出生於江西南昌。
1935年,參加江西省高中會考,名列第六;同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
1937年,隨學校遷往成都。
1939年,從金陵大學畢業,獲得森林學學士;畢業後到中央農業實驗所任技佐。
1947年,留學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大學植物系學習。
1949年,從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植物學院畢業,論文題目為《王桉與輻射松的生態學研究》,獲得科學碩士學位;同年,去布達佩斯參加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1950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獲得森林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到中國。
1951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
1952年,在國家海南橡膠宜林地勘測調查設計中擔任浙江大學隊隊長。
1954年,被調到林業部中央林業研究所工作。
1956年,中國第一個森林土壤室和林木生態室成立,兼任兩室主任;同年,代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接待了以蘇卡切夫院士為首的蘇聯科學院熱帶林業考察團。
1957年,接待了越南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蔡文澄進修半年。
1964年,在北京科學會堂召開的國際科學討論會上擔任林業組副組長和農林兩組的英、法文翻譯,會後受到書面表彰。
1968年—1974年,十年動亂期間,陽含熙被下放廣西幹校勞動,後又被分配至河北省邢台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
1972年,擔任中國參加聯合國糧農組織會議代表團顧問。
1976年,被正式調到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工作,先後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 [6]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10年8月29日20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8] 

陽含熙主要成就

陽含熙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3年—1959年,陽含熙每年都赴海南島,參加橡膠宜林地和環島海岸紅樹林及熱帶天然林的考察。1953年,赴遼西章古台沙區考察,提出發展樟子松的建議,受到劉慎諤嘉許,後來章古台發展成為固沙造林的典範而受到國際重視。
1957年,陽含熙提出中國引種栽培80多種桉樹名錄,介紹其生態習性、立地選擇和栽培方法;根據宜林地條件提出應發展的種類;並與廣西、廣東兩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和華南農學院合作,在廣西柳州沙塘進行桉樹育苗和林分生長研究,為中國適宜地區重點發展桉樹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經驗。
1979年,陽含熙首次用微機做出中國植物羣落數量分類;從事東北林區闊葉紅松林的數量分類、種羣格局、年齡結構、更新策略和動態研究。首次應用微機做出中國植物羣落數量分類的實例,並於1980年出版了《植物生態學數量分類方法》。
1989年2月,陽含熙的一系列長白山植被的數量生態學研究成果通過鑑定,被評為國際先進水平。獲1989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6] 
  • 學術論著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59.03
《杉木生態特性研究》
陽含熙,方奇,陳鍾鎮,張淑榮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980.05
《植物生態學的方法》
(英)S.B.查普曼等著;陽含熙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1.09
《植物生態學的數量分類方法》
陽含熙,盧澤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2.03
《人與生物圈》
陽含熙著
北京:農業出版社
1985.07
《自然保護區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
陽含熙主編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6.12
《中國的自然保護區》
劉東來,吳中倫,陽含熙,等編著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12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農學編 林業卷 2》
陽含熙主編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1
《陽含熙文選》
陽含熙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2
《生態系統淺説》
陽含熙,李飛編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 學術交流
1958年,陽含熙應邀參加蘇聯科學院召開的提高生物生產力會議,並報告了中國的研究工作。
1984年起,多次擔任中國國內召開的國際會議的組織委員會主席或副主席 [6] 

陽含熙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1963年,陽含熙在內蒙古大學專為全中國高等院校開辦的為期一月的植物羣落學講習班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學説,特別是新發展的植物數量生態學 [6] 
1980年,舉辦了系統分析訓練班,普及系統分析在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
1981年、1982 年,陽含熙分別在內蒙古大學、蘭州大學兼課講授“植物數量生態學” [6] 

陽含熙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胡志明友誼獎狀和獎章

陽含熙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7年
聯合國沙漠化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
1978年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長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79年—1986年
聯合國“人與生物圈”協調理事會副主席
1979年12月—1984年3月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
1982年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副主席
1983年6月—1988年4月
1988年4月—1993年3月
1991年10月—1995年11月
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四屆名譽理事長

中國林學會理事、顧問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民主黨派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北京生態工程中心主任


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和中央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自然資源》主編

生態學報》副主編

《環境管理》編委

陽含熙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陽含熙的父親陽師呂曾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黨政府做過文職工作,好詩詞,喜文墨。陽含熙受父影響,自幼喜愛讀書,興趣廣泛 [6] 

陽含熙人物評價

陽含熙在生態學領域進行了許多開拓性的研究,為中國森林生態學和植物數量生態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民主愛國人士,他積極參與國家政治協商工作,促進中國國際文化交流,特別是為推動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參加國際合作與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2] (中國科學院評)
陽含熙是新中國生態學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的森林生態學應用基礎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9]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評)

陽含熙後世紀念

  • 陽含熙生態學獎勵基金
“陽含熙生態學獎勵基金”資助了“Yang Hanxi Rising Ecologist Award”獎勵,該獎勵是為紀念已故的生態學家陽含熙院士創立,以獎勵中國國內外從事生態學研究的優秀研究生和青年學者,該基金由Sino-Eco管理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