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信縣

鎖定
陽信縣,隸屬山東省濱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魯北黃泛平原,徒駭河馬頰河下游,德惠新河東岸。東靠沾化區濱城區,南接惠民縣,西臨商河縣樂陵市,北連無棣縣慶雲縣,總面積793平方千米。 [7]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常住人口41.59萬人。 [12]  截至2023年6月,陽信縣轄2個街道、7個鎮、1個鄉, [9]  縣人民政府駐信城街道陽城六路567號。 [14] 
陽信縣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境內就有人羣聚居。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陽信縣,屬幽州刺史部渤海郡。民國初,屬岱北道。1949年初,屬墾利專區。1992年3月,屬濱州地區。2001年1月,撤濱州地區設濱州市,陽信縣隨屬濱州市至今。陽信縣自古民風淳樸,人文薈萃,素有“農桑之地、鄉舞之鄉”美稱。作為黃河三角洲文化與齊文化發祥地之一,有鼓子秧歌、木板大鼓、泥塑、水火流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7] 
2022年,陽信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2.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6%。 [12] 
中文名
陽信縣
外文名
Yangxi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716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濱州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西北部
面    積
793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7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信城街道陽城六路567號
電話區號
0543
郵政編碼
2518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1.59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陽信縣博物館
荷花灣廣場
梨園公園
火車站
陽信站
車牌代碼
魯M
地區生產總值
272.77 億元(2022年)

陽信縣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境內聚居人羣已經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少昊時,為爽鳩氏地。
堯、舜、夏、商,為季萴氏、逢伯陵氏、蒲姑氏地。
周,屬齊國地。
秦,初屬齊郡,後屬濟北郡,皆為厭次縣地。
陽信縣 陽信縣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建陽信縣,屬幽州刺史部渤海郡,治所信陽城(址在今無棣縣信陽鎮)。
東漢,屬冀州刺史部渤海郡。延康元年(220年),改屬樂陵郡。曹魏時沿之。
晉,屬冀州樂陵郡(國)。
南北朝,屬冀州樂陵郡。南朝宋時,屬冀州樂陵郡。北魏孝明帝於熙平二年(517年),並瀛冀二州為滄州,不久改為郡,陽信縣屬滄州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撤厭次縣,其地劃歸陽信縣,改屬樂陵郡。
隋,屬渤海郡。隋文帝廢樂陵郡於馬嶺城置渤海郡,陽信為附郭。開皇六年(586年),改渤海郡為棣州。大業二年(606年),改棣州為滄州。大業八年(612年),廢滄州復置渤海郡。陽信縣均隨改屬。
唐,屬河北道棣州。武德元年(618年),改渤海郡為滄州,陽信縣屬滄州。武德四年(621年),從滄州12個縣中析陽信等4個縣設棣州。武德八年(625年),撤棣州,陽信縣復歸滄州。貞觀八年(634年),陽信縣改屬德州。貞觀十七年(643年),於厭次復置棣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棣州為樂安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樂安郡復改棣州,陽信縣隨之改屬。
五代,屬棣州。
北宋,屬河北東路棣州。
金,屬山東東路棣州。
元,屬中書省濟南路棣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忽必烈入主中原,陽信縣隨棣州屬中書省濟南路。
明,屬山東省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武定州。洪武六年(1373年),改棣州為樂安州。宣德元年(1426年),改樂安州為武定州,陽信縣隨屬之。
清初,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武定州。雍正八年(1730年),武定州直屬布政使司。雍正十二年(1734年),布政使司改為省,州升為府,陽信縣屬山東省武定府。
中華民國初期,屬山東省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南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屬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直隸于山東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山東省第五行政督察區,後改屬魯北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始建抗日民主政府,屬冀魯邊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月,冀魯邊區改為渤海行政區,陽信縣屬第三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渤海行政區下轄6個專區合併為4個,陽信縣屬第四專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渤海區第四專區改稱墾利專區,陽信縣屬墾利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屬墾利專區。
1950年5月,改屬惠民專區。
1958年9月,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為淄博專區,同年12月,陽信縣併入無棣縣,屬淄博專區。
1961年,撤淄博專區復置惠民專區,同年10月,復置陽信縣,屬惠民專區。
1992年3月,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隨屬濱州地區。
2000年1月,撤濱州地區設濱州市,陽信縣隨屬。 [7] 

陽信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陽信縣轄2個街道、7個鎮、1個鄉。 [9]  縣人民政府駐信城街道陽城六路567號。 [14] 
陽信縣行政區劃
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32
37個社區、居委會和村委會
原陽信鎮政府駐地(幸福一路879號)
251800
68.4
101個社區、居委會和村委會
縣委黨校院內
251801
71.316
73個村委會,74個自然村
流坡塢村
251809
94.86
86個村委會,80個自然村
勞店村
251802
78.516
72個村委會,69個自然村
温店村
251811
66.78
89個村委會,94個自然村
李青芝村
251808
130.756
125個村委會,123個自然村
水落坡村
251803
100.115
97個村委會,107個自然村
洋湖村
251812
92.663
96個村委會,94個自然村
商店村
251806
62.267
78個村委會,81個自然村
河流店村
251807

陽信縣地理環境

陽信縣位置境域

陽信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魯北黃泛平原,徒駭河馬頰河下游,德惠新河東岸。東靠濱州市沾化區濱城區,南接惠民縣,西臨濟南市商河縣、德州市樂陵市,北連無棣縣、德州市慶雲縣。介於北緯37°26′~37°43′,東經117°15′~117°52′之間。東西長53.14千米,南北寬29.02千米,總面積793平方千米。 [7] 

陽信縣地質

陽信縣地質構造屬華北地台下坳部分,接近渤海凹陷中心。自白堊紀末期,受泰山、燕山、太行山高地隆起影響,隨着大斷裂發生,平原部分相對下降,渤海凹陷初見規模。到第三紀中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平原繼續緩慢下沉,沉降到海平面以下。嗣後,以黃河為主的長期氾濫沖積,形成現在基本形勢。第四系沉積厚約300米左右,沉積為黃土及未固結的砂、泥岩。其下為新生界下第三系沉積為主窪陷,謂之陽信窪陷。窪陷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在區域地質構造上屬於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惠民凹陷的一個次級窪陷。北部緊鄰無棣凸起,南接林樊隆起構造,東與東營凹陷毗鄰。窪陷構造形態為一典型北斷南超箕狀式窪陷,即窪陷北部深,向南逐漸變淺。在縣城下面發育一條近東西向展布弧形基岩深大斷裂。上第三系厚約1000米左右,為河流相砂泥岩沉積。下第三系厚約4500米左右,屬湖相沉積泥岩及砂岩。窪陷基底為太古生界變質岩系——花崗片麻岩,局部殘留下古生界。在第三紀時期,商店地區發育有較大規模岩漿活動,該地區在地質史上為一地震活動區。 [7] 

陽信縣地形地貌

陽信縣風光
陽信縣風光(15張)
陽信縣地貌類型屬黃河沖積平原,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形成緩崗、微坡平地、淺平窪地相間的地貌特徵。其中,緩崗海拔在8~10米之間,面積約佔縣域面積24%;微坡平地海拔7~8米之間,佔縣境面積56%;淺平窪地,低於周圍1~2米,海拔6~7米,分佈在微坡平地之中,佔縣境面積20%,澇年易澇,旱年泛鹼。 [7] 

陽信縣氣候

2022年,陽信縣年平均氣温13.7℃,氣温各季均偏高。冬季暖冬氣候明顯,春季升温迅速,氣温起伏大,夏季高温日數多,伏天高温高濕;秋季秋高氣爽,氣候適宜。年降水量1000.5毫米,年內降水時空分佈不勻,冬春降水稀少,入春麥田略有旱情,夏季降水異常偏多,暴雨天氣頻繁發生,秋季降水主要集中於10月上旬,土壤墒情普遍偏好。年日照時數2519.7小時,較常年偏多9.0小時。 [7] 

陽信縣水文

陽信縣境內河流已形成較完整排灌體系。主要排澇河道為縣境南部鈎盤河、北部白楊河。兩河橫貫縣境東西,東流入海。灌溉河道主要是幸福河(二幹)與縣境西部一干,兩條引黃乾渠縱穿縣境南北,從惠民縣引黃河水入境,再由温水線乾渠將黃河水引向縣境東部與西部。 [7] 

陽信縣自然資源

陽信縣水資源

陽信縣主要水資源來源是過境客水引黃,德惠新河入境客水1.40億立方米,商東河入境客水可利用量為200萬立方米,其他河有白楊河、鈎盤河、青坡乾等攔蓄部分自降徑流為2200萬立方米。 [18] 

陽信縣礦產資源

陽信縣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佈在陽信縣城及其周圍地區。煤炭主要分佈在鶉鴿李鄉的八里泊一帶,埋深2500~3500米,因埋藏較深不易開採,是一項潛在資源。 [17] 

陽信縣土地資源

陽信縣土地總面積7.92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67萬公頃,尚待開發土地8046.67公頃。縣境土地平坦,土層深厚,適作性強,開發潛力大。

陽信縣生物資源

陽信縣境內木本植物共47科71屬114種。主要樹種有柳樹、楊樹、毛白楊、白榆、白蠟、刺槐、臭椿、國槐、泡桐、法桐、苦楝、梨、蘋果、桃、杏、棗、葡萄、桑、枸杞、香椿等;灌木樹種主要有紫穗槐、檉柳等。境內有國家及省重點調查陸生野生動物41種。其中,鳥類36種,獸類2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1種。非重點調查鳥類138種、獸類22種、兩棲類5種、爬行類9種。 [7] 

陽信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常住人口41.59萬人,總人口446141人。2022年陽信縣人口出生率6.53‰,人口死亡率6.22‰,人口自然增長率0.31‰。 [12] 

陽信縣經濟

陽信縣綜述

2022年,陽信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72.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21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09.20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120.37億元,增長5.1%。三次產業結構為15.8:40.0:44.1。人均生產總值65967元。 [12] 

陽信縣第一產業

2022年,陽信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2.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播種面積102.4萬畝,單產431.5公斤/畝,總產量44.17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0.1%、0.6%、0.8%。其中夏糧總產量24.7萬噸,增長0.2%,單產441.6公斤/畝,增長0.2%;秋糧總產量19.47萬噸,增長1.4%,單產419.39公斤/畝,增長1.2%。蔬果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蔬菜總產量20.22萬噸,增長5.8%。豬牛羊禽肉產量12.65萬噸,增長7.3%。水果產量20.72萬噸,增長0.4%。水產品總產量1.9萬噸,增長7%。 [12] 
2022年,陽信縣畜牧業全年生豬年末存欄14萬頭,同比增長14.8%,牛年末存欄21.65萬頭,同比增長17.2%,羊年末存欄29.12萬隻,同比增長10.9%,禽年末存欄512.06萬隻,同比增長8.3%,牛奶產量800噸,較去年有所下降。2022年肉牛標準化養殖小區項目投入建設,總投資1.87億元。縣糧改飼項目共完成收貯13.99萬噸。 [12] 
2022年,陽信縣漁業產值為3.9億元,較去年增長5.2%;水產品產量1.9萬噸,較去年增長7%。南美白對蝦“135健康養殖模式”大幅度示範推廣,累計推廣2000餘畝,平均畝產450公斤。 [12] 
2022年,陽信縣完成創建市級森林村居5個,市級森林單位2個,市級義務植樹基地1處,低產低效林改造3000畝,農田林網12000畝,林下經濟3127畝。救助野生動物7只,其中5只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調整林長縣級5人,鎮級43人,村級575人。美國白蛾飛機防治面積24萬畝,人工地面防治面積7萬畝。森林火災零發生。 [12] 
2022年,陽信縣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3家(含國家級),市級58家(含省級和國家級)。累計認定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含國家級)。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343個,市級以上示範社44家,市級以上家庭農場示範場31家。農業機械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農業機械總動力89.01萬千瓦。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35萬元,補貼農機具592台(套)。 [12] 

陽信縣第二產業

2022年,陽信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159家。其中,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12家,過50億元的企業4家(獨立法人企業),較去年增加2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59.06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輕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1億元,同比下降6.7%;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58.96億元,同比增長28.6%。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其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8%、18.8%;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9.8%。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5.38億元,同比增長20.4%;利潤15.48億元,同比下降47.5%。 [12] 
2022年,陽信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14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9.82億元,同比增長9.0%。房屋施工面積45.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7.6%;房屋竣工面積12.1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5.9%。 [12] 

陽信縣第三產業

2022年,陽信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93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69.89億元,同比下降0.2%,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7.03億元,同比增長0.1%。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6.66億元,同比增長13.7%,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75.27億元,同比下降1.1%。全年商品零售額75.13億元,同比增長0.3%,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91.4%,從限額以上單位零售數據看:涉及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吃、穿類商品增長穩定,全年消費3.02億元,同比增長2.28%;全年實現餐費收入0.98億元,同比下降8.5%。 [12] 
2022年,陽信縣實現進出口總額36.4億元,比上年增長57.6%。其中,出口29.4億元,增長117.1%。從產品結構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05.7%、22.4%。牛肉進口額增長69.5%。從對外貿易主體看,有外貿實績企業66家,民營企業進出口27.5億元,增長88.8%,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實現出口13.7億元,比上年增長608.5%。 [12] 
2022年,陽信縣郵政業務總量達2491萬元;電信業務總量達2.31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户達6.11萬户,移動電話用户達39.36萬户,其中:4G用户達29.76萬户。互聯網用户達13.7萬户。 [12]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本外幣合計存款餘額252.73億元,較年初增加35.14億元,較年初增長16.2%。其中,住户存款194.46億元,較年初增長25.96億元,較年初增長15.41%。本外幣合計貸款餘額226.13億元,較年初增加48.09億元,較年初增長27.0%。 [12]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共有16家全國性保險公司,其中財險單位9家,壽險單位7家。2022年保費收入5.98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13.9%;人身險保費收入3.74億元,同比下降3.3%。全年支付賠款與給付1.84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財產險支付賠款1.28億元,人身險賠款與給付0.56億元。 [12] 

陽信縣交通運輸

205國道、濱博高速公路、省道大濟路,德龍煙鐵路、濱德高速公路穿過陽信縣。 [7]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39.07千米,其中國道52.81千米,省道59.71千米,縣級公路213.14千米,鄉級公路348.5千米,村級公路1164.91千米。統籌城鄉客運發展,改善羣眾出行環境。營運客、貨車輛合計6752輛,其中營運貨車6573輛,公交車輛179輛,且全部實行公交一卡通;運營線路33條,通達里程957.6萬千米。全縣320個行政村及9個城市社區中,已全部實現通達任務,覆蓋率達100%,達成”村村通”的民生目標。 [12]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機動車保有量125609輛,其中大型汽車保有量7585輛,小型汽車保有量113014輛,其他5010輛;2022年新註冊機動車3613輛,其中新註冊大型汽車299輛,新註冊小型汽車2477輛,其他837輛。 [12] 

陽信縣社會事業

陽信縣科學技術

2022年,陽信縣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27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6.96%。備案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登記科技成果5項,省科技特派員累計達到40名。積極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發展,放大科技資金的“槓桿”作用。為4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辦理科技成果轉化貸款4.5億元;爭取省級科技成果轉化貸款貼息項目3個,貼息17.69萬元。億利源成功申報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計劃類別)項目,屬全市唯一;東泰精密成功申報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玉傑麪粉成功申報“外專雙百計劃”項目1個(全市僅兩個),實現全縣該類項目零突破。科技領域爭取省市級獎補資金1892.47萬元;縣級撥付配套獎補資金613.5萬元。 [12] 

陽信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內有高中6處,在校學生8626人。初中20處,在校學生15758人,普通小學33處,在校生32463人;年末幼兒園163處,在園幼兒學生數17163人;年末特殊教育學校1處,在校學生33人。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5060人,其中專任教師4403人。 [12] 

陽信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內10個鄉鎮(街道)全部建成綜合文化站,圖書館、文化館分館建設實現全覆蓋,329個行政村農家書屋100%全覆蓋。完成流坡塢鎮周家村、温店鎮王坤兮村2個農家書屋示範點打造。打造1個山東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勞店鎮)、3個樣板村(河流鎮張集聯村、金陽街道王集村、商店鎮毛張村),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深入貫徹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720場,公益電影放映4304場。組織舉辦“鄉村村晚”“廣場系列文化活動”“戲曲文化周”等品牌文化活動,承辦“喜迎二十大謳歌新時代”山東省第四屆曲藝展演濱州賽區決賽、“絢麗重陽”——2022濱州市第三屆中老年文化藝術節曲藝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動。累計閲讀”等線上線下活動1300餘場。面向全縣戲迷票友、文藝骨幹、書畫愛好者升展戲曲、廣場舞、美術等10餘類公益藝術培訓近80場,累計服務羣眾30000餘人次。 [12] 

陽信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擁有衞生機構共計386個,村衞生室313個,其中二級以上公立醫院2個、鄉鎮衞生院8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衞生健康執法大隊1個、民營醫院13個、診所41個、其他醫療機構4個。衞生技術人員2160人,執業助理醫師1074人,註冊護士1086人,實有牀位2150張,其中醫院1249張,衞生院786張,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00張,其他機構15張。 [12] 

陽信縣體育事業

2022年,陽信縣參加各類體育比賽20次,參賽人數達1500人次,獲市級獎牌62枚(金牌17枚、銀牌25枚、銅牌20枚)。全縣共有運動場所1318處,其中籃球場所362處、田徑場所60處、門球場所9處、訓練房7處、健身路徑880處。 [12] 

陽信縣社會保障

2022年,陽信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36萬人(含離退休人員1.6萬人),比去年淨增0.37萬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0.1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08億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5.62億元。徵繳失業保險基金總額1625.19萬元,共為914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39.84萬元。年末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3.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38.3萬人。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最低標準分別由580元、320元提高至610元、350元。 [12] 
自2022年1月1日起,陽信縣各類困難羣眾保障標準分別提高10%及以上,其中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953元和745元,月人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572元和447元。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979元/月、732元/月;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320元、1035元。2022年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7797.52萬元;城鄉特困資金2367.86萬元;城鄉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665.54萬元。為應對物價上漲和新冠疫情影響,6~9月連續4個月啓動價格臨時補貼,累計發放64943人次,共計發放補貼資金145.36萬元;為16673名困難羣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220.7萬元。開展臨時救助困難羣眾365人次,累計發放臨時救助資金87.91萬元。 [12] 
自2022年1月1日起,陽信縣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一.二級殘疾人提高到每人每月182元,三、四級殘疾人提高到每人每月146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一級殘疾人提高到每人每月167元,二級殘疾人提高到每人每月146元。全年累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936.49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107.12萬元。 [12] 
自2022年1月1日起,陽信縣社會散居孤兒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815元。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452元,重點困境兒童同時享受低保的,在低保補差後,計算需補發的兒童基本生活費。 [12] 
截至2022年末,陽信縣累計發放孤困兒童基本生活費資金324.67萬元。2022年為9名孤兒發放"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助學金8.75萬元;為5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2021年秋季"温情慈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助學金2.3萬元。2022年組織開展慈善募捐活動,共募集善款721.95萬元,善物折價332.88萬元。組織開展慈善救助活動,發放救助金共計70萬元。 [12] 
2022年,陽信縣共發放定期定量撫卹和生活補助金共計3275.73萬元;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救助819人次,發放醫療補助金與門診費121.38萬元;繳納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險50.95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612.87萬元;發放重點優撫對象家庭優待金129.33萬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0.76萬元。累計發放優撫資金共計4240.95萬元,各項優撫資金按時足額髮放,確保政策嚴格落實到位。 [12] 

陽信縣歷史文化

陽信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0年,陽信縣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5個。 [7] 
秧歌(陽信鼓子秧歌)
秧歌(陽信鼓子秧歌),山東省陽信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陽信鼓子秧歌,是山東代表性民間舞蹈“鼓子秧歌”的一個重要流派,主要流傳在陽信縣洋湖鄉、温店鄉鎮、流坡塢、勞店鄉以及附近周邊縣。以傘、鼓、棒、花(女角)為主要角色,舞蹈全過程基本上是典型化了的古代軍事演練過程,即“閲兵、點將、佈陣、開打、收兵”。 [10] 
2011年5月23日,秧歌(陽信鼓子秧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2。 [11] 

陽信縣方言

陽信方言是陽信縣的漢語方言,從漢語官話方言分區來看,屬北方方言中冀魯官話,從山東方言分區來看,屬於西區西齊片,從濱州方言大致以黃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區來看,陽信方言屬於河北區。陽信縣地形呈東西扁長狀,大致可分為中部、南部、西北部3個不同方言區。中部以縣城為代表。南部商店、翟王、洋湖等鄉鎮,成帶狀與惠民城方言相近;西北部(温店北部)與樂陵接壤,受其影響,又成一方言島。南部、西部與中部相比,各有特點,其主要區別是:南部,陽平與去聲讀音更接近一致,外地人初聽以為降調字特別多,尤其陽平字作句尾時,降調更明顯;西北部,把普通話裏[s][ȿ]均讀作[s]。 [7] 

陽信縣風景名勝

金陽萬畝梨園 金陽萬畝梨園
金陽萬畝梨園
金陽萬畝梨園多集中分佈在金陽街道辦事處梨園郭村一帶,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集中連片種植着約5萬畝鴨梨,園內既有鴨梨專業人士“山東省農民科技狀元”朱萬祥塑像,又修建了水泥觀光路,為景區核心旅遊區;另外,景區還建有仙女授梨雕塑、觀花台、鴨梨之鄉紀念碑等景點。 [15] 
陽信水落坡民俗文化旅遊區 陽信水落坡民俗文化旅遊區
陽信水落坡民俗文化旅遊區
陽信水落坡民俗文化旅遊區由鼎龍、盤古、意象、昊天、順工五個民俗文化產業園區組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旅遊區所在的水落坡鎮先後榮獲“中國收藏文化名鎮”“中國古典傢俱文化產業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山東省特色專業市場”“山東省古典傢俱之鄉”“山東旅遊強鄉鎮”“山東省最佳休閒鄉鎮”等稱號,2022年成功入選山東省古典傢俱特色小鎮清單,2023年成功入選“山東省特色專業鎮試點”。 [16] 

陽信縣地方特產

陽信鴨梨
陽信鴨梨,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陽信鴨梨,外形美觀,色澤金黃,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狀似鴨頭而得名。鴨梨皮薄核小,香味濃郁,清脆爽口,酸甜適度,風味獨特,素有“天生甘露”之稱,富含糖、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具有清心潤肺、止咳定喘、潤燥利便之功效。 [5]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陽信鴨梨”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6] 

陽信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陽信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 
2020年7月,陽信縣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2] 
2020年11月,陽信縣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3] 
2020年12月,陽信縣入選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 [4] 
2022年6月,陽信縣入選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13] 
2023年2月,陽信縣入選全國科普示範縣。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