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遜

(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鎖定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129]  漢末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82]  [93] 
陸遜出身江東大族吳郡陸氏。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曾率兵擊破丹陽山越首領費棧,得精兵數萬人。後娶孫策次女為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呂蒙襲取荊州的行動,因功累封婁侯。黃武元年(222年),蜀漢皇帝劉備大舉徵吳,孫權命陸遜為東吳大都督,在夷陵之戰火燒連營破蜀漢軍四十餘營,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黃武七年(228年),又於石亭之戰大敗魏揚州牧曹休大軍。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升任丞相、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在“二宮之爭”中,他被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因親屬多支持太子孫和,陸遜屢受孫權責備,最終在赤烏八年(245年)憂憤而死,終年六十三歲。 [83]  孫休時被追賜諡號為“昭”。 [50] 
陸遜文武兼備,追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55]  ,孫權將他與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尚相提並論 [53] 
全    名
陸遜
別    名
陸昭侯 [81] 
伯言
諡    號
[50] 
封    號
江陵侯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郡吳縣(今上海松江)
出生日期
183年
逝世日期
245年3月19日
主要成就
與呂蒙共同擊敗關羽
奪取荊州
夷陵之戰破劉備
石亭之戰敗曹休
主要作品
與關羽書
最高官職
丞相荊州牧右都護
本    名
陸議
籍    貫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
家    族
吳郡陸氏

陸遜人物生平

陸遜吳郡士族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大族,江東四大姓(吳郡顧氏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之一。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 [3]  [124] 
陸遜出生在華亭 [1]  ,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舒縣讀書。興平元年(194年)年初,因袁術和陸康不和,袁術派遣孫策攻打廬江,陸康堅守了二年。到了興平二年(195年)年末,廬江城終究還是被孫策攻克了。之後月餘,陸康就病逝。此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吳郡。在抵禦孫策的兩年戰爭中,陸氏家族百餘人因為饑荒和戰亂,死了將近半數。 [2]  陸康的幼子、陸遜從父陸績比陸遜小六歲,所以,陸遜幫他支撐門户。 [3] 
青年陸遜是温文爾雅的一介書生。 [93]  當時的吳縣人士中,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次之。 [4] 

陸遜始仕幕府

陸遜像,取自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 陸遜像,取自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因為遭到許貢三門客的刺殺而去世,孫權繼領其眾,成為將軍,招納俊秀,聘求名士。
建安八年(203年),陸遜二十一歲時,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後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 [5-6]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今安徽當塗東北)一帶也有很多隱匿人口。陸遜上書孫權陳述征討的利益,請求讓他去招募,當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官府無法平定。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時陸遜手下已有二千餘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級。陸遜因功被拜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7] 

陸遜引為近臣

通過這些戰事,孫權對陸遜頗為中意,遂將自己的侄女許配於陸遜,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8]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陸遜向孫權建議説:“當今英雄各據一方相持爭雄,豺狼般的敵人窺測時機,要戰勝敵人平定戰亂,沒有大量的人馬不能成事,而山寇與我們懷有舊怨,依山據險。我們的內亂尚未平定,就難以圖謀遠方敵人,應當擴充軍隊,挑選精鋭兵卒。”孫權採納其建議,任命他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統領帳下親衞部隊,授給陸遜棨戟,讓他都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9] 
同年,費棧曹操策反,在丹陽煽動山越起事,充當曹軍內應,配合曹軍。孫權命陸遜率兵前往征伐。時費棧人多勢大,陸遜帶去的兵馬較少,敵我懸殊。但陸遜採用多插旌旗牙幢、分佈鼓角、夜裏派人潛入山谷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很快擊破費棧武裝。陸遜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編入户籍,種田納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使東吳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之後,陸遜回駐蕪湖(今安徽蕪湖)。 [8] 
會稽太守淳于式這時上表告陸遜違法徵用民眾,所轄區域的百姓受其擾亂而愁苦不堪。陸遜後回都拜見孫權,言談之間,提到淳于式是好官。孫權問:“淳于式控告你而你卻推舉他,是什麼原因?”陸遜説:“淳于式的心意是想休養百姓,所以控告我。如果我再詆譭他以混淆聖聽,此類風氣不可長。”孫權説:“這確實是長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是不能做到的啊。”對其風範甚為佩服。 [10] 

陸遜謀羽取荊

陸遜頭像,取自清代修《江蘇吳縣陸氏宗譜》 陸遜頭像,取自清代修《江蘇吳縣陸氏宗譜》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圍困襄陽樊城。後擒于禁,斬龐德 [11]  。在此之際,駐軍陸口(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虎威將軍呂蒙與孫權定下奪得南郡,擒獲關羽的計劃。十月,呂蒙為隱蔽企圖,稱病返回建業,途經蕪湖,陸遜前去拜見。陸遜對呂蒙説:“關羽自恃他的驍悍之氣,欺凌別人。剛剛開始有大功,就意氣驕橫志向狂肆了。他忙於北進,未存戒心於我。他若聽到您病重,必然更加不為防備。如今,出其不意進攻,自然可以擒獲他。您見到至尊,應好好計劃。”呂蒙為防止計劃泄露,便敷衍道:“關羽勇猛,難以和他為敵,並又據有荊州,施加恩信,再加上他剛剛開始立功,膽勢更盛,不是可以圖謀的對象。”呂蒙回京,孫權問誰可以替他在陸口指揮,呂蒙回答説:“陸遜思慮深遠,才能足以擔負重任,從他的謀慮來看,將來定可以大用。而現在他還不太出名,不是關羽所畏忌的,要找接替我的人,沒有比他更恰當的了。如果要任用他,應當讓他對於外界隱蔽起來,不出頭露面,而在暗中觀察形勢,尋找機會,然後定可以成功。”孫權當即拜三十六歲的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 [12-13] 
陸遜至陸口,即寫信給關羽,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 [14]  ,在書中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讚賞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對他的仰慕,並且表示絕不與關羽為敵。關羽看信後,甚為輕視陸遜,愈發大意,完全喪失對東吳的警惕。把留守後方、用於提防東吳的軍隊調至前線,全力對付曹操。這時,關羽雖然在前線取得節節勝利,但他的後方卻危機四伏。關羽剛而自矜,引起了部下的不滿。 [14]  留守江陵公安的將領麋芳傅士仁因軍資供應不及時,關羽聲言要懲治他們,麋芳、傅士仁不堪忍受,頓生異心。這些情報,陸遜都瞭如指掌 [15] 
陸遜見破關羽時機已經成熟,立即上報孫權,孫權於是征討關羽,命呂蒙與陸遜為前部攻克公安、南郡。陸遜則長驅直入,被孫權任命為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劉備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其它據點的長吏和各部首領都望風而降 [16]  。接着,陸遜又派將軍李異謝旌等率三千人攻劉備將詹晏陳鳳。李異率水軍、謝旌率步兵,擊破詹晏等部,俘陳鳳;又率軍大破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秭歸大族文布鄧凱等招聚夷兵數千人,企圖抵抗陸遜軍。陸遜再次令謝旌攻討文布、鄧凱,二人逃走,關羽任用他們為將。陸遜派人前去誘降,文布率眾而降。陸遜部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當關羽得到消息,匆匆忙忙從樊城撤軍的時候,公安、江陵已經被麋芳、傅士仁獻給了吳軍。關羽軍進退維谷,走投無路,疲於奔命,軍心動搖。關羽只得領兵退守麥城,十二月,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逃竄,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並斬首 [17] 
在此役中,陸遜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孫權即拜陸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 [17]  ,孫權嘉獎陸遜的功德,讓揚州牧呂範徵辟他為別駕從事,舉茂才,以使其得到本州的舉命,彰顯自己賜予他的殊榮 [18] 
黃初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篡漢稱帝,改元黃初,翌年(221年)四月,劉備也在蜀中稱帝。與此同時,孫權移鎮於鄂,改名武昌。陸遜主張延納荊州新附的士人,孫權採用了他的意見。 [19] 

陸遜夷陵破蜀

主詞條:夷陵之戰
黃初二年(221年),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羣臣勸諫,決意伐吳。七月,劉備親統大軍沿江東進。孫權派遣使者請和,劉備不同意。當時陸遜與李異、劉阿等屯駐在巫、秭歸,被蜀漢將領吳班馮習攻破。劉備又派遣使者前往武陵,邀請五溪“蠻”發兵相助。 [76] 
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 [95]
黃武元年(222年)正月,求勝心切的劉備派吳班、陳式督率水軍深入夷陵地區,封鎖長江兩岸。二月,他親率諸將自秭歸,經崎嶇山道,進至夷陵一帶,坐鎮猇亭督師。蜀漢軍從巫峽至夷陵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還命黃權鎮北將軍,率江北諸軍進抵夷陵以北與江北吳軍相拒,並監視魏軍動向,以防襲擊;命侍中馬良部進駐武陵郡,策應反吳投蜀漢的五溪“蠻”首領沙摩柯部,威脅吳軍側翼。 [109] 
不久,劉備派前部督張南率兵圍攻駐守夷道孫桓。吳軍諸將請求陸遜派兵增援,説:“孫安東是至尊的同族,他受到圍困,怎能不去救援?”陸遜知夷道城堅糧足,有意讓其牽制蜀軍,而堅持不予分兵。便函回答説:“孫安東得到官兵擁戴,城池堅固糧草充足,沒有什麼令人擔憂的。待我的計謀全面施行,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圍也自然被解。”後孫桓見到陸遜,談及此事時説:“開始我確實怨您不來相救,如今勝局已定,才知道您的調度自有良方。” [20] 
當蜀漢軍頻繁挑戰,吳將皆急欲迎擊時,陸遜耐心勸止,堅守不出,欲使蜀漢軍師疲憊。陸遜認為如今蜀軍鋭氣正盛,難以向他們發起迅猛的進攻。如今應該褒獎和激勵將士,觀察形勢變化。等待他們自己敗壞再攻擊。諸將不解,以為陸遜畏敵,各懷憤恨 [21]  。有些老將和貴族出身的將領不服約束,陸遜則繩之軍紀,嚴加制止 [22] 
劉備在山谷設伏兵一千人,令吳班平地紮營,企圖誘吳軍出戰。為陸遜識破,仍不與戰。但諸將卻都要出擊,陸遜認為有詐。劉備見此計不成,便率八千伏兵從谷中撤出。 [23] 
兩軍相持半年之久。時至盛夏暑熱,蜀軍無法急戰速勝,兵疲意懈。蜀漢水軍又奉命移駐陸上,失去水陸兩軍相互策應的主動權。蜀軍深入敵國腹地,延綿數百里山川連營結寨,因戰線過長,運轉補給發生困難。六月,陸遜決定適時轉入反攻,上書孫權説,他縱觀劉備前後帶兵作戰,總是勝少敗多,如今劉備捨棄舟船專以步兵作戰,正是攻擊劉備的時候,希望至尊高枕無憂,不必掛念。 [27] 
陸遜遊戲、動畫形象
陸遜遊戲、動畫形象(9張)
陸遜先攻蜀漢軍一營,但交戰不利。但陸遜掌握到打敗劉備的辦法,隨即命令將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漢營,遂令諸軍趁勢發起進攻,迫使劉備西退。張南從夷道北撤,被朱然、孫桓南北夾擊,戰死。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於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吳軍繼施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蜀漢將領杜路劉寧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趁夜突出重圍,後衞將軍傅彤戰死。劉備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 [27]  [109] 
吳軍獲勝後,諸將這才對陸遜大為佩服。孫權聽説後,説:“你當時怎麼不上告諸將不服從指揮約束呢?”陸遜則説:“我深受主上恩遇,才能得到比自己的實際能力更重要的使命。況且這些將領或是陛下親信,或是我軍勇將,或是國家功臣,都是國家理當依靠來共同建立大業的人。為臣雖説笨魯懦弱,心中暗慕藺相如寇恂謙虛居下的道義,以成就國家大事。”孫權聽後,大笑稱讚,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為江陵侯 [22] 
當劉備逃往白帝城時,部將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要乘機進攻蜀國。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陸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陸遜為防曹魏乘機襲吳,僅派李異、劉珂部追蹤劉備至南山(秭歸南岸山),而未行大舉追擊。黃權部被吳軍截斷歸路,被迫降魏。不久,魏軍果然發兵攻吳,但已無機可乘。 [24] 
劉備收集敗將殘兵,退回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後,大為慚恚,説:“我竟受到陸遜的挫折侮辱,豈非天意啊!”秋,劉備聽説魏犯吳,寫信給陸遜説:“賊兵已經在江陵了,我也準備再東征,將軍還能行嗎?陸遜説:“恐怕舊傷未愈沒有時間興兵吧。你應該跟我們的君主通好才對,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再率大軍前來,這次我不會讓一個人存活性命。” [25]  孫權聽説劉備在白帝駐紮,頗為憂慮,於是遣使請和 [77] 

陸遜社稷之臣

黃武二年(223年)四月,陸遜和丞相孫邵率領羣臣上表,勸吳王即帝位,孫權謙讓沒有答應 [26]  。五月,劉備去世,後主劉禪即位,由諸葛亮輔政,與吳國和好,恢復了吳蜀聯盟。凡是吳、蜀的交涉,孫權都令陸遜與諸葛亮通信,又刻了自己的玉璽,放在陸遜的住所。孫權每次與劉禪、諸葛亮的書信,都先徵求陸遜意見;給蜀的文書,也先給陸遜看,有不對的,就讓陸遜修改後直接發出。 [110]  君臣間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
黃武五年(226年)春,陸遜因駐守的地方缺糧,上表命令諸將廣開農田。孫權回覆説:“主意很好!即日起我父子親自領受一份農田,用給我駕車的八條牛分拉四犁耕作,雖然比不上古聖賢所作,也可以與大家一樣同等勞動。”十月,陸遜上表勸孫權廣施恩德、減輕刑罰,放寬田賦的徵收,停止户税的收稽。孫權認同他的觀點,表示二人情分特別不一般,喜樂與憂慮實同。於是孫權命令有關主管官員寫好全部的法令條款,派郎中褚逢送給陸遜和諸葛瑾過目,讓他們增削修改。

陸遜石亭御魏

黃武七年(228年)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揚州牧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打算棄吳降魏,請求派兵接應。曹休未辨真偽,即率步、騎兵十萬人,去皖城(今安徽潛山)接應。魏明帝曹叡命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向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威將軍賈逵率軍向東關(今安徽含山西南),與曹休相策應。 [28] 
八月,孫權進駐皖口(今安徽懷寧皖水入江處),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於是陸遜統領六師和禁衞軍而攝行王事。孫權親自執鞭為陸遜在前開路 [29]  ,令百官朝陸遜下跪。孫權又派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為左、右督,各統兵三萬襲擊曹休。時曹休已然發覺,但恥於被騙,自恃兵馬精多,仍與吳軍作戰。雙方最終戰於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直抵夾石(今安徽桐城北),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但不久,曹休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28] 

陸遜輔佐東宮

陸遜部分畫像
陸遜部分畫像(2張)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讚賞陸遜的功績,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置上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孫權稱帝時,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諸葛瑾被拜為大將軍、左都護。“兩漢尊右卑左,久為定製”。 [30]  [78-79] 
同年,孫權東巡建業,留太子孫登、皇子及尚書九官等在武昌,徵召陸遜到武昌輔佐太子,統領留守武昌的宮府事宜。並掌管荊州及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主持吳軍國大事。 [30] 
孫權令陸遜教導諸位皇子公子。當時建昌侯孫慮喜好鬥鴨。陸遜嚴厲地説:“君侯應當勤讀經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孫慮當即就拆毀了鬥鴨欄。射聲校尉孫松是孫權弟弟孫翊的兒子,他不整軍紀,陸遜當着他的面將他的手下罰以剃光頭髮,又斥責他。孫松臉色看起來不服氣。陸遜看到他臉色稍緩和,問:“你不因我粗鄙,多次來訪,以明過失,我便順從你的來意進盡忠言,為什麼你卻臉變色?”孫松笑答:“我只是也為自己的過失而生氣,哪裏敢有抱怨?”南陽人謝景是太子的賓客,稱讚劉廙先刑後禮的理論,陸遜呵斥謝景説:“禮治優於刑治,久為歷史所證明,劉廙以瑣屑的狡辯來歪曲先聖的教誨,完全是錯誤的。您如今在東宮侍奉,應當遵奉仁義以顯揚善言,像劉廙之談不必講了。” [30] 
陸遜為人正直嚴厲,後來孫登到賴鄉面見孫權時,也曾述説陸遜的忠誠勤勞,武昌那裏無什麼顧慮。 [123] 

陸遜正諫不諱

陸遜 陸遜
陸遜雖任職在外,但心中卻牽掛着朝廷大事,他上疏陳述時事認為法令條例過於嚴厲,應首先考慮人的優良才能,請求提拔重用施展他們為國效力的才幹。這是撫招遠方人才歸附的大計。 [31] 
黃龍二年(230年)春,孫權欲派軍隊取夷州(今台灣)、朱崖(今廣東徐聞及海南島),曾徵求陸遜的意見。陸遜上書認為這樣的事情沒有益處,勸孫權“宜育養士民,寬其租賦”,這樣才能完成統一大業。孫權依然派將軍衞温諸葛直率軍征討夷州,士兵在途中大量病死,最後只得到數千夷洲人,得不償失。事後,孫權大為後悔。 [32] 
嘉禾元年(232年),陸遜率軍向魏廬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進發。魏揚州都督、徵東將軍滿寵見吳軍舍船登陸,督率精鋭部隊在楊宜口(陽泉水和決水匯合處,今安徽霍丘東北)設伏,迎擊吳軍。陸遜探得魏軍動向,遂連夜率部撤退。 [111] 
嘉禾二年(233年)二月春,割據遼東的公孫淵向吳奉表稱臣,孫權大悦。三月,孫權派使者攜金寶珍貨,赴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結果公孫淵認為吳國遙遠,難以長期依靠,將使者殺死。十二月,魏國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孫權聞後大怒,欲親自帶兵去征討。陸遜上書勸阻,孫權聽取了他的意見。 [33] 

陸遜智變規慮

嘉禾三年(234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第五次攻魏,遣使聯絡東吳協同攻魏。五月,孫權親率大軍十萬進駐巢湖口,準備進攻合肥新城。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沔口(今湖北漢口),準備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還遣將軍孫韶、張承率萬餘人進抵淮河,準備進攻廣陵、淮陰(今江蘇淮安)。 [112] 
陸遜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陸遜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曹叡聞報,遣護軍秦朗統領步、騎兵二萬人援助司馬懿抵禦蜀軍,遣步、騎兵八千人為先頭部隊馳援新城。七月,曹叡親率水師繼進。孫權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將張穎等力戰拒守,終不能克。當時吳軍患病者甚多,魏援兵趕到,曹叡統率的大軍即將到達,孫權遂撤圍退兵。陸遜遣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韓扁返回時,被魏軍巡邏的士兵抓獲。諸葛瑾聞後,心中甚懼,給陸遜寫信説:“敵人捉住韓扁,完全掌握到我們的底細。而且現在江水乾涸,應當趕緊撤軍。”陸遜得信後,並未回信,反而派人去種葑、豆,並如往常一樣與諸將弈棋、射戲。於是諸葛瑾親自前來會見陸遜。陸遜認為孫權已經東歸,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他們需要施展靈變的計策,然後退兵。遂與諸葛瑾定計,仍按原計劃向襄陽進軍,讓諸葛瑾率水軍,陸遜自率陸軍向襄陽進發。魏軍素來忌憚陸遜,馬上回城。陸遜與諸葛瑾遂進軍前行,並虛張聲勢,使魏軍不敢進攻。進至白圍(今湖北白河口)後,揚言狩獵,暗中分兵將軍周峻張梁等攻江夏、新市、安陸(今湖北雲夢)、石陽(今湖北漢川西北)等地。吳軍所過之處,魏人皆棄物入城,以至將城門堵住,無法關門,魏軍只得自殺其民,然後才得以關上城門。吳軍斬俘千餘人,後安全撤回。 [34] 
陸遜對所俘之人,好生看待,厚加慰勞,嚴禁士兵前來侵擾。帶家眷前來之人,派人前往照看料理。有的人因此受到感動傾慕而相攜前來歸附。鄰境地區的人們也心向陸遜。魏國江夏太守逯式,兼領當地兵馬,頗為吳國邊境之患,但與魏國老將文聘的兒子文休一向不和。陸遜聽説這一情況,即假裝給逯式回信同意他歸降。吳軍將信放在兩國的境界上。自此後逯式的部下再也不親近依附他,因此被罷官免職。 [35] 
嘉禾六年(237年)正月,孫權下詔令羣臣討論對奔喪進行立法,丞相顧雍奏請違法奔喪應處以死罪。此後吳縣縣令孟宗違法奔母喪歸家,事後在武昌自我拘禁,聽候處罰。陸遜向孫權説明孟宗的平時作為,並藉機為孟宗求情,孫權於是給孟宗減刑一等,並申明下不為例。二月,陸遜奉命督軍征討彭丹,將其平定。 [36] 
同年,吳中郎將周祗鄱陽郡(治鄱陽,今江西波陽)徵兵,周祗問計於陸遜,陸遜認為鄱陽郡百姓易動難安,不召為妙。周祗等不聽,果然激起民變,吳遽等人聚眾起義,殺死周祗,陸遜與陳表徵討吳遽,吳遽被招安,得精兵八千餘人,三郡平定。陸遜任命陳表為偏將軍,晉封為都鄉侯,北駐章坑。 [37-38] 
赤烏元年(238年)春,校事的呂壹奸邪的罪行敗露,被孫權處死。呂壹先前恃寵弄權,離間君臣,擅作威福,挾嫌報復,且手段又十分殘忍。遠在武昌的陸遜和潘濬憂心此事,提起來常常到了流淚的地步。孫權誅殺呂壹後深以自責 [39]  。孫權派遣中書郎袁禮向羣臣致歉。袁禮回朝後,孫權又下詔責備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人推脱責任,並稱讚了陸遜和潘濬憂心為國。 [113] 
其時謝淵謝厷等各自陳述當前應辦事宜,打算改變一些政治措施,為國家興辦一些有益的事情,孫權將此事下交陸遜審定。陸遜建議:“國以民為本,強盛取決於民力,財貨也出自民眾。民富而國弱,民貧而國強,這種事從古未有。故此治理國家者,得到民心則國家得治,失去民心則國家有亂。如果不讓人民得到利益,而想讓他們竭力效勞,實在難於做到。是以《詩經》有言慨嘆‘便益人民,上天賜福’。請求陛下廣施聖恩,安撫賑濟百姓,數年之間,國家財力小有豐裕,然後再考慮其他事情。” [40] 
赤烏四年(241年)八月,陸遜修築邾城 [41] 

陸遜出將入相

赤烏七年(244年)正月,顧雍去世,孫權命陸遜繼任丞相,下詔説:“朕以無德之人,承應天命,登上大位,天下尚未統一,奸亂之徒充塞道路,朕朝夕憂恐,顧不上休息。惟你天資聰穎,美德顯著,擔任上將重職,輔佐朝廷除亂。有蓋世之功者,就應受到廣大的榮耀,兼具文武才幹的人,定要擔當社稷重任。過去伊尹使商湯興隆,呂尚輔佐西周,如今朝廷內外大事,實由你一人肩負。今以你為丞相,遣使持節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綬帶。你自當發揚光大高尚的美德,建樹美好的功業,恭服遵從王命,安撫平定四方。嗚呼!總管三公職事,訓導羣臣百官,能不嚴肅認真嗎?你自勉努力吧!你原來擔任的荊州牧、右都護兼武昌留守等職仍舊。” [42] 
陸遜素來深思靜慮,所推測的事沒有一件不應驗 [43]  。當初暨豔大造建造府第的輿論,陸遜規勸告誡他,認為必定會由此招禍。陸遜又對諸葛恪説:“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與我一道升遷;在我之後的人,我則幫助扶持他。現在看您氣勢侵凌上級,心裏蔑視下屬,這並非能鞏固自己德行的基礎。”諸葛恪知道陸遜討厭自己,於是又寫信給他説明情況。而廣陵人楊竺,年輕時就博得較大的名聲,而陸遜認為他最終會惹禍敗亡,便勸楊竺的哥哥楊穆與楊竺分開生活另立門户。 [44] 

陸遜憂國亡身

葉雄《三國人物譜》中的陸遜 葉雄《三國人物譜》中的陸遜
當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宮並立,朝廷內外的官員,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孫和或孫霸,全琮寫信向陸遜告知情況,陸遜認為這些子弟應該憑藉才能晉升,不應該私自邀利取榮。他站在中立立場,認為這些支持兩宮勢力的子弟必會各自結成派別,這是古人最忌諱的事 [45]  。當時全琮次子全寄為孫霸賓客,陸遜於是回信給全琮勸其學金日磾殺子以防羞辱家門。全琮對其所言非常不滿,兩人從此積怨漸深。不久全琮全寄父子稱陸遜之甥顧承曾串通陳恂,謊報戰績給自己謀求高位,致使顧承和其兄顧譚被流放。
孫權孫和父子關係惡化後,孫和的役使曾藏於孫權的牀下,監聽到孫權和楊竺談論想以孫霸為儲之事。孫和恐懼,於是秘密召見親信陸胤,請他乘到武昌的機會請族父陸遜為自己出面申辯。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與陸遜互通消息。陸遜聽二人言,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 [46]  。孫權發覺禁中語漏泄,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陸胤又對孫和的存在不發一言, [47-48]  。陸遜不勝憤忿,懷恨而終。
最初,暨豔造營府之論,陸遜經常規勸他,認為會帶來禍患。又諸葛恪剛愎自負,楊竺盛名在外,陸遜斷言他們終會敗亡。他的先見之明到了如此地步。陸遜又向來節儉知足,去世的時候,家裏沒有富餘的財物 [49] 

陸遜身後之事

陸遜長子陸延早夭,由次子陸抗襲爵 [50]  。孫權任命陸遜次子陸抗為建武校尉,領陸遜部眾五千人,讓他送靈柩回東,陸遜後來葬於橫山(今上海松江昆岡鄉境內) [51]  。後陸抗進京面見孫權時,洗清了楊竺所指控二十條罪行 [130] 
太元元年(251年),陸抗回到建業治病。等到他要離開時,孫權哭着與他告別:“我過去聽用讒言和你父親不和,由此辜負了你。我前後問過的事都焚燬消滅,不要讓人再見到這個了。” [130] 
永安(258年-264年)年間,吳景帝孫休追賜陸遜諡號為“昭”。 [50]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丞相婁侯陸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鄧艾陸抗 [75]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遜,位居東廡 [94]  。此後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遜亦位列其中 [84] 

陸遜主要影響

陸遜軍事

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善於忍辱負重,不計較當前得失。巧奪荊州一戰,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專注於樊城之戰。而夷陵之戰中,作為吳軍主帥的陸遜統觀兩軍主客觀態勢,確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相機破敵的戰略。劉備四萬之眾來勢兇猛。 [128]  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不顧手下的非議,靜待時機。經過半年相持,深入吳國腹地的蜀軍由於戰線過長,糧草補給困難,又值盛夏暑熱,將士疲備不堪。陸遜趁機發動全面攻擊,劉備大軍頓時土崩瓦解。從指揮藝術上説,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大獲全勝後,又適時停止追擊,使曹魏無隙可乘,戰略全局運籌周密,堪稱用兵奇略。 [124] 
陸遜在進攻戰時則表現的較為保守。石亭之戰時,朱桓曾建議用他的部隊斷路,使得曹休投降,吳軍可以藉機乘勝長驅直入,攻取壽春,割據準南。但陸遜認為不可,結果此議沒有實行。 [52] 

陸遜政治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 [6]  。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輕刑便民,用仁政治理國家,要儘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 [53]  這些主張説明了陸遜作為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的眼光。

陸遜歷史評價

陸遜三國

  • 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53] 
  • 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 [89] 
  • 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55] 
  • 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90] 
  • 伊尹呂尚,內外之任,君實兼之。 [53] 
呂蒙:“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53] 
賈詡:“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 [54] 
劉備:“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53] 
孫桓:“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調度自有方耳。” [53] 
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53] 
步騭:“丞相顧雍、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55] 
孫登:“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 [91] 

陸遜兩晉南北朝

陳壽:“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53] 
傅玄:“及權繼其業,有張子布以為腹心,有陸議、諸葛瑾、步騭以為股肱,有呂範、朱然以為爪牙,分任授職,乘間伺隙,兵不妄動,故戰少敗而江南安。” [96] 
徐眾:“雍不以呂壹見毀之故,而和顏悦色,誠長者矣。然開引其意,問所欲道,此非也。壹奸險亂法,毀傷忠賢,吳國寒心,自太子登、陸遜已下,切諫不能得,是以潘濬欲因會手劍之,以除國患,疾惡忠主,義形於色,而今乃發起令言。若壹稱枉邪,不申理,則非錄獄本旨;若承辭而奏之,吳主儻以敬丞相所言,而復原宥,伯言、承明不當悲慨哉!” [55] 
  • 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 [53] 
  • 漢王亦馮帝王之號,率巴、漢之民,乘危騁變,結壘千里,志報關羽之敗,圖收湘西之地。而我陸公亦挫之西陵,覆師敗績,困而後濟,絕命永安。續以灞須之寇,臨川摧鋭,蓬籠之戰,孑輪不反。 [53] 
裴松之:“遜慮孫權以退,魏得專力於己,既能張拓形勢,使敵不敢犯,方舟順流,無復怵惕矣,何為復潛遣諸將,奄襲小縣,致令市人駭奔,自相傷害?俘馘千人,未足損魏,徒使無辜之民橫罹荼酷,與諸葛渭濱之師,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違,失律之兇宜應,其祚無三世,及孫而滅,豈此之餘殃哉!” [53] 
袁宏:“伯言蹇蹇,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能獻替。謀寧社稷,解紛挫鋭,正以招疑,忠而獲戾。” [56] 

陸遜唐宋

  • 性忠梗,出言無私,立朝肅如也。 [57] 
  • 為人素儉知足。 [57] 
王維:“夜火人歸富春郭,秋風鶴唳石頭城。周郎陸弟為儔侶,對舞前溪歌白紵。” [97] 
高適:“隱隱摧鋒勢,光光弄印榮。魯連真義士,陸遜豈書生。” [98] 
劉禹錫:“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謠有漁父,風天氣色屬商人。沙村好處多逢寺,山葉紅時覺勝春。行到南朝征戰地,古來名將盡為神。 [58]  [125] 
蘇轍:①“陸遜之於孫權,高熲之於隋文,言聽計從,致君於五伯矣。” [60]  ②“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59] 
張耒:“周瑜陸遜久寂寞,千年北客嘲吳語。莫徒彩筆雲錦張,要是寶劍蛟龍舞。” [61] 
張預:“孫子曰:‘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遜討費棧,益施牙幢而分佈鼓角。又曰:‘出其不意。’遜以呂蒙稱疾而請出羽之不意。又曰:‘卑而驕之。’遜與羽書有謙下之意,而羽無所嫌。又曰:‘其所居易者,利也。’遜以吳班營於平地而謂必有巧。又曰:‘避其鋭氣,擊其墮歸。’遜以備軍始集,不擊而待其疲沮。又曰:‘愛民可煩。’遜謂孫桓無可憂而不必救。又曰:‘我不欲戰,乖其所之。’遜種豆奕棋而敵不敢蹙。又曰:‘親而離之。’遜假作式書是也。” [84] 
林光朝:“當時稱之為長才無或異辭者,吳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蜀有諸葛孔明,是皆一方雋才也。” [62] 
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 [114] 
項安世:“周瑜方奏凱,陸遜遂成名。一覺華胥夢,千年戰國情。” [115] 
陳亮:“又二百餘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起輔先主,荊楚之士從之如雲,而漢氏賴以復存於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鄧艾羊祜皆以其地顯名。” [116] 
謝希孟:“自抗、遜、機、雲以後,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男子,而鍾於婦人。” [80] 
蕭常:“遜工於制勝,而謬於謀國;知襲關羽以取荊州,而不知佐漢以定中原,才有餘而知不足故也。” [117] 
陳元靚:“伯言佐吳,功名光代。作相江東,護軍關外。 出入殿門,曾張御蓋。今遇聖朝,圖形斯在。” [118] 

陸遜元明清

  • 雲長萬人之敵而呂蒙襲取,昭烈一世之雄而陸遜摧破,漢之義師不復東征,祗保梁益,吳遂蹈跨荊揚。操不可圖,丕乃禪代,曹氏遂有中國,而天下三分,殆非人謀,亦天意也。蒙好謀能斷,軍旅之間,折節問學,終於文武備足,有國士之風。遜一旦為大帥,能昭果毅,使諸將聽服,獨當一面,遂成雋功。非有過人之材能若是乎?至於忠誠懇至,憂國忘身,庶幾社稷之臣。遜死而蒙嗣遂廢,貽禍於後,防責齎恨,不瞑九泉,權真負遜也哉! [119] 
  • 子明識斷,駸駸遒敏,學問略奇,足繼公瑾。伯言靜鷙,卻敵安疆,虎卧國門,威深大江。 [119] 
任昂:“蜀祀秦守李冰,附以漢守文翁、宋守張詠。密縣祀太傅卓茂。鈞州祀丞相黃霸。彭澤祀丞相狄仁傑,皆遺愛在民。李龍遷祀於隆州,謝夷甫祀於福州,皆為民捍患。吳丞相陸遜以勞定國,宜祀於吳,以子抗、從子凱配。元總管李黼立祀江州,元帥餘闕立廟安慶,皆以死勤事。從闕守皖,僉家殉義者,有萬户李宗可,宜配享闕廟。” [120] 
馮夢龍:“陸遜多沉慮,籌無不中。” [43] 
王義山:“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忠貫三精,其謀略則荀攸賈詡之密,其經濟則周瑜、魯肅之英,其吟嘯則謝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則羊祜、陸遜之仁。” [63] 
  • 坐帳談兵按六韜,安排香餌釣鯨鰲。三分自是多英俊,又顯江南陸遜高。 [105] 
  • 陸遜運良籌,能分吳國憂。揮毫關將墮,焚鎧蜀王羞。功業昭千載,聲名播九州。至今巫峽地,草木尚添愁。 [121] 
  • 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64] 
王世貞:“陸伯言一少年書生,受脤而據諸將之上,揮麈揚策,破天下之所憚服以為英雄。如昭烈者,若拉枯朽。然後勝北兵、奠南服、國無亡鏃、算不遺籌,其孔明之流亞歟。” [122] 
陳子龍:“自漢以後,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温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65] 
何焯:“大勝之後,將驕卒惰,溯流仰攻,轉饋又難,一有失利,前功盡棄。昭烈老於兵,得蜀已固,非若曹仁之在南郡,可懼而走也。連兵於西,主客異勢,決還者中人所能知也,(徐)盛、(潘)璋、(宋)謙如豕突耳。” [127] 
愛新覺羅·弘曆:“孫吳人才,周瑜而後,當推陸遜。白圍之戰,持以鎮靜,實不可及。若瑾之舉措驚皇,適足僨事耳。” [66] 

陸遜近現代

毛澤東對陸遜稱讚倍至,對陸遜的非凡才智加以充分肯定。他讀《三國志·陸遜傳》時在不少處作了眉批,當陸遜在夷陵大戰前奉行以逸待勞之舉,為東吳諸將所憤懣,他堅持不為所動,毛澤東批了“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等十個字。 [126] 

陸遜軼事典故

陸遜忍辱負重

陸遜是孫權親自拔擢的新晉人才,被任命為大都督在夷陵防禦劉備。當時諸位將領,或是孫策時期的舊將,或是宗室貴戚,自負看不起陸遜,不聽從他的管教約束。陸遜説:“ 我雖然是個書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國家之所以委屈各位來聽從我的指揮,是因為認為我還有一些長處,能夠忍受這樣屈辱承擔重任的緣故。”責令諸將不可再犯。等到劉備被打敗,計謀大多出自陸遜本人,眾將這才心悦誠服。 [22] 
成語“忍辱負重”由此而來,指為了完成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陸遜解衣共舞

據《吳書》記載,石亭之戰後,陸遜回鎮荊州。孫權對他榮寵萬分。孫權贈送自己的車蓋給他,又命左右覆蓋陸遜出入宮殿的大門 [67]  。孫權脱下裙帽和帶金環的腰帶贈送他,親自給陸遜戴上 [68]  。贈給陸遜繒彩、丹漆 [69]  。孫權為羣僚召開酒宴,喝醉時,命陸遜跳舞,並脱下所穿的白鼯子裘贈給他 [70]  ,又與陸遜對舞 [71] 
等到陸遜回西陵,公卿一起為他送行,孫權又贈給他彩色繒帛的御船 [72]  。當時凡是賞賜給陸遜的,都是御用珍品,沒有哪個人能與陸遜相比。 [73-74] 

陸遜人際關係

主詞條:吳郡陸氏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字叔盤,官至城門校尉
父親
字季才,官至九江都尉。
妻子
孫氏
孫策之女。
弟弟
字子璋,在吳國官至選曹尚書
姐妹
陸氏
顧邵之妻,生顧譚顧承
陸氏
姚信
長子
陸延
早夭。
次子
吳國後期重要的軍事將領。官至大司馬、荊州牧。襲封江陵縣侯。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53] 

陸遜後世紀念

陸遜墓葬

據有關部門考證,標名陸遜墓的有十餘處之多,如江蘇省蘇州市婁門外五里許陸墓鄉 [92]  、蘇州市東山鎮白沙塢 [85]  、上海浦東王港等地。 [86] 

陸遜陸城

陸城街道,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是宜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陸遜在此築城拒蜀,故名陸城。在陸城尋蹤,有當年吳軍掘井取水的四十八井、練兵的陸遜洲。 [107]  明朝彭穎來宜都一遊,曾留《陸遜城》詩一首,詩云:“天意亡劉不可爭,故叫孺子獲功名。大星未隕原頭夜,安得而今喚陸城。” [108] 

陸遜藝術形象

陸遜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陸遜首次出現於第三十八回 [99]  ,孫權統事後,陸遜投奔入孫權門下。 [99]  第四十四回中,陸遜、董襲作為第五隊參與了赤壁之戰 [100]  第五十三回,合肥之戰爆發,陸遜、董襲救出重傷的太史慈 [101]  第六十八回中,孫權兵敗濡須口,陸遜後至,率十萬兵射退曹兵。 [102]  第七十五回中,在樊城之戰前,呂蒙因為想不出對付關羽的辦法裝病躲避,陸遜向孫權進言猜測是詐病,後又獻奪荊州計謀。戰後孫權遂以陸遜代呂蒙守陸口。 [103]  書中的第八十三回、第八十四回重點介紹了陸遜,稱其“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如凝酥”,劉備氣勢洶洶伐吳。闞澤推薦陸遜,張昭、顧雍等重臣都反對任用書生孺子。然而孫權素知陸遜之才,力排眾議,命人連夜築壇完備,大會百官,拜陸遜為大都督、賜以尚方寶劍,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荊楚諸路軍馬。吳王囑之曰:“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 [104]  陸遜果然在夷陵大獲全勝,正欲追擊時,卻陷入諸葛亮的八卦陣中,最終被黃承彥所救。 [105]  嘉靖本又有“陸遜石亭破曹休”一回,鄱陽太守周魴密表曹休假意投降。孫權乃召陸遜,封為輔國大將軍、平北都元帥,攝行王事:授以白旄黃鉞,文武百官皆聽約束。陸遜以朱桓和全琮為左右都督,命其抄到曹休寨後。自己親率七十餘萬大軍從大路中進,大敗魏軍。 [106] 

陸遜影視形象

陸遜歷任飾演者
年份
劇名
飾演者
圖冊
1985
諸葛亮
1994
高飛
1996
2004
夏陽陽
2015
不詳
2010
三國
邵峯 [88] 
2017
《軍師聯盟》

陸遜史料索引

關於陸遜的生平,主要見《三國志》卷58《陸遜傳》 [53] 裴松之等諸家所作注,《三國志》其餘各傳亦多有相關記述。另外,還可以《世説新語》《資治通鑑》等書。
參考資料
  • 1.    《至元嘉禾志》卷27:吳王獵場【在華亭谷東吳陸遜生此子孫嘗所遊獵後人呼為陸機茸今其地為桑陸】
  • 2.    《後漢書》卷31《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政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
  • 3.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本名議,世江東大族。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袁術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遜年長於康子績數歲,為之綱紀門户。
  • 4.    《三國志》卷52《張顧諸葛步傳》:顧劭,字孝則,博覽書傳,好樂人倫。少與舅陸績齊名,而陸遜、張敦、卜靜等皆亞焉。
  • 5.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孫權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縣連年亢旱,遜開倉谷以振貧民,勸督農桑,百姓蒙賴。
  • 6.    《世説新語箋疏·方正第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05]
  • 7.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時吳、會稽、丹楊多有伏匿,遜陳便宜,乞與募焉。會稽山賊大帥潘臨,舊為所在毒害,歷年不禽。遜以手下召兵,討治深險,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餘人。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
  • 8.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權以兄策女配遜,數訪世務,遜建議曰:“方今英雄釭跱,財狼闚望,克敵寧亂,非眾不濟。而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鋭。”權納其策,以為帳下右部督。會丹楊賊帥費棧受曹公印綬,扇動山越,為作內應,權遣遜討棧。棧支黨多而往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佈鼓角,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户,得精卒數萬人,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
  • 9.    《太平御覽》卷681:陸遜字伯言,少為孫權帳下右部督,授棨戟,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 10.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遜後詣都,言次,稱式佳吏,權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欲養民,是以白遜。若遜復毀式以亂聖聽,不可長也。”權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 11.    《三國志》卷17《張樂於張徐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 12.    《資治通鑑》卷68:冬,十月,魏王操至洛陽。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自許以南,往往遙應羽,羽威震華夏。魏王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鋭,丞相軍司馬司馬懿、西曹屬蔣濟言於操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操從之。……蒙下至蕪湖,定威校尉陸遜謂蒙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當可憂也?"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篤。"遜曰:"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見至尊,宜好為計。"蒙曰:"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蒙至都,權問:"誰可代卿者?"蒙對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復是過也。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後可克。"權乃召遜,拜偏將軍、右部督,以代蒙。遜至陸口,為書與羽,稱其功美,深自謙抑,為盡忠自託之意。羽意大安,無復所嫌,稍撤兵以赴樊。遜具啓形狀,陳其可禽之要。羽得於禁等人馬數萬,糧食乏絕,擅取權湘關米;權聞之,遂發兵襲羽。權欲令徵虜將軍孫皎與呂蒙為左右部大督,蒙曰:"若至尊以徵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督兵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可也。"
  • 13.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呂蒙稱疾詣建業,遜往見之,謂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當可憂也?”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篤。”遜曰:“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見至尊,宜好為計。”蒙曰:“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蒙至都,權問:“誰可代卿者?”蒙對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復是過。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後可克。”權乃召遜,拜偏將車右部督代蒙。
  • 14.    《三國志》卷36《關張馬黃趙傳》: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 15.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遜至陸口,書與羽曰:“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捲,共獎王綱。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稟良規。”又曰:“于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勳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等少騎駐旌,闚望麾葆。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雖雲師老,猶有驍悍。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原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儻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覽遜書,有謙下自託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遜具啓形狀,陳其可禽之要。
  • 16.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權乃潛軍而上,使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是歲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 17.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遜遣將軍李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攻蜀將詹晏、陳鳳。異將水軍,旌將步兵,斷絕險要,即破晏等,生降得鳳。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復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脱走,蜀以為將。遜令人誘之,布帥眾還降。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
  • 18.    《三國志》卷58《陸遜傳》裴松之注引《吳書》:權嘉遜功德,欲殊顯之。雖為上將軍列侯,猶欲令曆本州舉命,乃使揚州牧呂範就闢別駕從事,舉茂才。
  • 19.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時荊州士人新還,仕進或未得所,遜上疏曰:“昔漢高受命,招延英異,光武中興,羣俊畢至,苟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遠近。今荊州始定,人物未達,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載抽拔之恩,令並獲自進,然後四海延頸,思歸大化。”權敬納其言。
  • 20.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初,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諸將曰:“孫安東公族,見圍已困,奈何不救?”遜曰:“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及方略大施,備果奔潰。桓後見遜曰:“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調度自有方耳。”
  • 21.    《三國志》卷58《陸遜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諸將並欲迎擊備,遜以為不可,曰:“備舉軍東下,鋭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攻之縱下,猶難盡克,若有不利,損我大勢,非小故也。今但且獎厲將士,廣施方略,以觀其變。若此間是平原曠野,當恐有顛沛交馳之憂,今緣山行軍,勢不得展,自當罷於木石之間,徐制其弊耳。”諸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
  • 22.    《三國志》卷58《陸遜傳》: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權聞之,曰:“君何以初不啓諸將違節度者邪?”遜對曰:“受恩深重,任過其才。又此諸將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國家所當與共克定大事者。臣雖駑懦,竊慕相如、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權大笑稱善,加拜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 23.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諸將皆欲擊之,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遜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 24.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權以問遜,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無幾,魏軍果出,三方受敵也。
  • 25.    《三國志》卷58《陸遜傳》裴松之注引《吳錄》: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 26.    《建康實錄·吳上·太祖上》:夏四月,丞相孫劭、大將軍陸遜率羣臣上表,稱天命符瑞,勸王即帝位,王再讓未許,謂羣臣曰:“漢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競焉?”
  • 27.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遜上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雖為易得,亦復易失。失之非徒損一郡之地,荊州可憂。今日爭之,當令必諧。備幹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雖不材,憑奉威靈,以順討逆,破壞在近。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佈置,必無他變。伏原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諸將並曰:“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銜持經七八月,其諸要害皆以固守,擊之必無利矣。”遜曰:“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復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營,不利。諸將皆曰:“空殺兵耳。”遜曰:“吾已曉破之之術。”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備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備大慚恚,曰:“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 28.    《三國志》卷58《陸遜傳》:七年,權使鄱陽太守周魴譎魏大司馬曹休,休果舉眾入皖,乃召遜假黃鉞,為大都督,逆休。休既覺知,恥見欺誘,自恃兵馬精多,遂交戰。遜自為中部,令硃桓、全琮為左右翼,三道俱進,果衝休伏兵,因驅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休還,疽發背死。諸軍振旅過武昌,權令左右以御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於時莫與為比。遣還西陵。
  • 29.    《太平御覽》卷341引《吳錄》:假陸遜黃鉞,吳主親執鞭以見之。
  • 30.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黃龍元年,拜上大將軍、右都護。是歲,權東巡建業,留太子、皇子及尚書九官,徵遜輔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時建昌侯慮於堂前作鬥鴨欄,頗施小巧,遜正色曰:“君侯宜勤覽經典以自新益,用此何為?”慮即時毀徹之。射聲校尉松於公子中最親,戲兵不整,遜對之髡其職吏。南陽謝景善劉廙先刑後禮之論,遜呵景曰:“禮之長於刑久矣,廙以細辯而詭先聖之教,皆非也。君今侍東宮,宜遵仁義以彰德音,若彼之談,不須講也。”
  • 31.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遜雖身在外,乃心於國,上疏陳時事曰:“臣以為科法嚴峻,下犯者多。頃年以來,將吏罹罪,雖不慎可責,然天下未一,當圖進取,小宜恩貸,以安下情。且世務日興,良能為先,自(不)奸穢入身,難忍之過,乞復顯用,展其力效。此乃聖王忘過記功,以成王業。昔漢高舍陳平之愆,用其奇略,終建勳祚,功垂千載。夫峻法嚴刑,非帝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也。”
  • 32.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權欲遣偏師取夷州及朱崖,皆以諮遜,遜上疏曰:“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以濟時務。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聖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又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濟事,無其兵不足虧眾。今江東見眾,自足圖事,但當畜力而後動耳。昔桓王創基,兵不一旅,而開大業。陛下承運,拓定江表。臣聞治亂討逆,須兵為威,農桑衣食,民之本業,而干戈未戢,民有飢寒。臣愚以為宜育養士民,寬其租賦,眾克在和,義以勸勇,則河渭可平,九有一統矣。”權遂徵夷州,得不補失。
  • 33.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及公孫淵背盟,權欲往徵,遜上疏曰:“淵憑險恃固,拘留大使,名馬不獻,實可讎忿。蠻夷猾夏,未染王化,鳥竄荒裔,拒逆王師,至令陛下爰赫斯怒,欲勞萬乘泛輕越海,不慮其危而涉不測。方今天下雲擾,羣雄虎爭,英豪踴躍,張聲大視。陛下以神武之姿,誕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聖化所綏,萬里草偃,方蕩平華夏,總一大猷。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聞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遠征,必致闚,戚至而憂,悔之無及。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惜乎?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耀將來。”權用納焉。
  • 34.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遜嘉禾五年,權北征,使遜與諸葛瑾攻襄陽。遜遣親人韓扁齎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鈔邏得扁。瑾聞之甚懼,書與遜雲:“大駕已旋,賊得韓扁,具知吾闊狹。且水乾,宜當急去。”遜未答,方催人種葑豆,與諸將弈釭射戲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自來見遜,遜曰:“賊知大駕以旋,無所復戚,得專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處,兵將意動,且當自定以安之,施設變術,然後出耳。今便示退,賊當謂吾怖,仍來相蹙,必敗之勢也。”乃密與瑾立計,令瑾督舟船,遜悉上兵馬,以向襄陽城。敵素憚遜,遽還赴城。瑾便引船出,遜徐整部伍,張拓聲勢,步趨船,敵不敢幹。軍到白圍,託言住獵,潛遣將軍周峻、張梁等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石陽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門噎不得關,敵乃自斫殺己民,然後得闔。斬首獲生,凡千餘人。
  • 35.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其所生得,皆加營護,不令兵士干擾侵侮。將家屬來者,使就料視。若亡其妻子者,即給衣糧,厚加慰勞,發遣令還,或有感慕相攜而歸者。鄰境懷之,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夷王梅頤等,並帥支黨來附遜。遜傾財帛,周贍經恤。
  • 36.    《三國志》卷47《吳主傳》:其後吳令孟宗喪母奔赴,已而自拘於武昌以聽刑。陸遜陳其素行,因為之請,權乃減宗一等,後不得以為比,因此遂絕。二月,陸遜討彭旦等,其年,皆破之。
  • 37.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六年,中郎將周祗乞於鄱陽召募,事下問遜。遜以為此郡民易動難安,不可與召,恐致賊寇。而祗固陳取之,郡民吳遽等果作賊殺祗,攻沒諸縣。豫章、廬陵宿惡民,並應遽為寇。遜自聞,輒討即破,遽等相率降,遜料得精兵八千餘人,三郡平。
  • 38.    《三國志》卷55《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表在官三年,廣開降納,得兵萬餘人。事捷當出,會鄱陽民吳遽等為亂,攻沒城郭,屬縣搖動,表便越界赴討,遽以破敗,遂降。陸遜拜表偏將軍,進封都鄉侯,北屯章坑。
  • 39.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時中書典校呂壹,竊弄權柄,擅作威福,遜與太常潘濬同心憂之,言至流涕。後權誅壹,深以自責,語在權傳。
  • 40.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時謝淵、謝厷等各陳便宜,欲興利改作,以事下遜。遜議曰:“國以民為本,強由民力,財由民出。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故為國者,得民則治,失之則亂,若不受利,而令盡用立效,亦為難也。是以詩嘆‘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乞垂聖恩,寧濟百姓,數年之間,國用少豐,然後更圖。”
  • 41.    《三國志》卷47《吳主傳》:(赤烏)四年……秋八月,陸遜城邾。
  • 42.    《三國志》卷58《陸遜傳》:赤烏七年,代顧雍為丞相,詔曰:“朕以不德,應期踐運,王塗未一,奸宄充路,夙夜戰懼,不惶鑑寐。惟君天資聰叡,明德顯融,統任上將,匡國弭難。夫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今以君為丞相,使使持節守太常傅常授印綬。君其茂昭明德,脩乃懿績,敬服王命,綏靖四方。於乎!總司三事,以訓羣寮,可不敬與,君其勖之!其州牧都護領武昌事如故。”
  • 43.    馮夢龍 著.智囊 智囊補:珠海出版社,2003-01:60
  • 44.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初,暨豔造營府之論,遜諫戒之,以為必禍。又謂諸葛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則扶持之。今觀君氣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又廣陵楊竺少獲聲名,而遜謂之終敗,勸竺兄穆令與別族。其先睹如此。
  • 45.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先是,二宮並闕,中外職司,多遣子弟給侍。全琮報遜,遜以為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宜私出以要榮利。若其不佳,終為取禍。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
  • 46.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及太子有不安之儀,遜上疏陳:"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
  • 47.    《三國志》卷61《潘濬陸凱傳》裴松之注引《吳錄》:太子自懼黜廢,而魯王覬覦益甚。權時見楊竺,闢左右而論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為嫡嗣,於是權乃許立焉。有給使伏於牀下,具聞之,以告太子。胤當至武昌,往辭太子。太子不見,而微服至其車上,與共密議,欲令陸遜表諫。既而遜有表極諫,權疑竺泄之,竺辭不服。權使竺出尋其由,竺白頃惟胤西行,必其所道。又遣問遜何由知之,遜言胤所述。召胤考問,胤為太子隱曰:“楊竺向臣道之。”遂共為獄。竺不勝痛毒,服是所道。初權疑竺泄之,及服,以為果然,乃斬竺。
  • 48.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卿不師金日磾,而宿留阿寄,終為足下門户致禍矣。
  • 49.    《三國志》卷58《陸遜傳》: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
  • 50.    《三國志》卷58《陸遜傳》:長子延早夭,次子抗襲爵。孫休時,追諡遜曰昭侯。
  • 51.    《三國志補註》卷5引《吳地記》:華亭,蓋晉元假陸遜宅,造池華麗,故名。有陸遜、陸機、陸瑁三墳,在東南二十五里橫山中。
  • 52.    《資治通鑑》卷71:秋,八月,吳王至皖,以陸遜為大都督,假黃,親執鞭以見之;以朱桓、全琮為左右督,各督三萬人以擊休。休知見欺,而恃其眾,欲遂與吳戰。朱桓言於吳王曰:“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掛車。此兩道皆險厄,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準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權以問陸遜,遜以為不可,乃止。
  • 53.    《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十三·陸遜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20]
  • 54.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31]
  • 55.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31]
  • 56.    蕭統 編.昭明文選 第5冊:華夏出版社,2000-01:1899
  • 57.    齊豫生,夏於全 主編;許嵩 著.中國古典文學寶庫 第40輯 建康實錄:延邊人民出版社,1999:34
  • 58.    《御定全唐詩》卷361《自江陵沿流道中》【原注】:“陸遜、甘寧,皆有祠宇。”名將:指陸遜、甘寧等將領。 陸游《入蜀記》卷1:“至富池昭勇廟……謁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神。神,吳大帝時折衝將軍甘興霸也。”
  • 59.    蘇洵,蘇轍 著.蘇洵、蘇轍詩文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116-117
  • 60.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第三十·東坡五》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29]
  • 61.    次韻答天啓  .子夜星網[引用日期2013-08-21]
  • 62.    《艾軒集·卷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29]
  • 63.    《稼村類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29]
  • 64.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31]
  • 65.    陳子龍 撰;孫啓治 校點.安雅堂稿: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03:63
  • 66.    馬石建 編著.文白對照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第8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01:2638
  • 67.    《太平御覽》卷687引《吳書》:陸遜破曹休於石亭,還,上脱翠帽以遺遜。(“翠帽”薛綜注:“翠羽為車蓋。”)
  • 68.    《北堂書鈔》卷129《吳書》:陸遜破曹休於石亭,上脱御金校帶以賜遜,又親以帶之。
  • 69.    《太平御覽》卷814引《吳書》:陸遜破曹休,當還西陵,上賜遜繒彩、丹漆。
  • 70.    《天中記》卷43引《吳書》:陸遜破曹休。上與羣僚大會,酒酣,命遜舞,解所着白鼯子裘賜之。
  • 71.    《太平御覽》 卷694引《吳錄》:陸遜破曹休,上為郡僚大會酒,與遜對舞
  • 72.    《太平御覽》卷770引《吳書》:陸遜破曹休,當還西陵,公卿併為祖道,上賜御船一舫,繒彩舟也。
  • 73.    《三國志》卷58《陸遜傳》:休既覺知,恥見欺誘,自恃兵馬精多,遂交戰。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翼,三道俱進,果衝休伏兵,因驅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休還,疽發背死。諸軍振旅過武昌,權令左右以御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於時莫與為比。遣還西陵。
  • 74.    《通典》 卷57引《吳書》:陸遜破曹休於石亭,還,當反西陵,朝廷燕賜終日,上脱翠帽以賜遜。時同羣臣朝謁而服之。
  • 75.    《新唐書》卷15《禮樂志五》: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裏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徵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浚,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太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衞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衞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
  • 76.    《三國志》卷32《先主傳》: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
  • 77.    《三國志》卷32《先主傳》: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
  • 78.    關於孫權稱帝時陸遜的官職,《三國志·陸遜傳》作“拜上大將軍、右都護”,《三國志·諸葛瑾傳》作“拜大將軍、左都護”。
  • 79.    《陔餘叢考·卷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08]
  • 80.    本事詞·卷下 南宋遼金元  .搜韻[引用日期2023-03-11]
  • 81.    河北美術出版社選 編.中國曆代帝王名臣像真跡:河北美術出版社,1996-10:237
  • 82.    鄭申俠.大辭海:軍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461
  • 83.    陸遜(內容源自《中國歷史大辭典》)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6-19]
  • 84.    《十七史百將傳·卷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9]
  • 85.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志編纂委員會.陸巷村志:方誌出版社,2018-11:162
  • 86.    華偉東 主編.浦東碑刻資料選輯:浦東新區檔案館,1998-10:273
  • 87.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第21集(“演員表”中陸遜飾演者見43:15左右)  .優酷[引用日期2023-06-20]
  • 88.    三國 (2010)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6-20]
  • 89.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二·吳主傳第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20]
  • 90.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20]
  • 91.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20]
  • 92.    張慶柱 著.三國演義人物譜 5 孫吳政權:泰山出版社,2016-11:2296
  • 93.    白壽彝 總主編;黎虎 主編.中國通史 8 第5卷 中古時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787
  • 94.    《宋史·卷一百五·志第五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20]
  • 95.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戰爭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07-08:51
  • 96.    趙光勇,王建域 著.《傅子》《傅玄集》輯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4-12:123
  • 97.    王啓興 主編.校編全唐詩 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01:469
  • 98.    高適 原著;何懷遠,賈歆,孫夢魁 主編.四庫精華 高適詩集 41:遠方出版社,2006-09:199
  • 99.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0.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1.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2.    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3.    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4.    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5.    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6.    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
  • 107.    柏世友等 主編;《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編委會 編.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09:300
  • 108.    徐榮耀 本卷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 湖北·宜都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04:4
  • 109.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9]
  • 110.    《三國志》卷58《陸遜傳》:備尋病亡,子禪襲位,諸葛亮秉政,與權連和。時事所宜,權輒令遜語亮,並刻權印,以置遜所。權每與禪、亮書,常過示遜,輕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 111.    《三國志》卷26《滿田牽郭傳》:明年,吳將陸遜向廬江,論者以為宜速赴之。(滿)寵曰:“廬江雖小,將勁兵精,守則經時。又賊舍船二百里來,後尾空縣,尚欲誘致。今宜聽其遂進,但恐走不可及耳。”整軍趨楊宜口。賊聞大兵東下,即夜遁。
  • 112.    《資治通鑑》卷72:五月,吳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眾號十萬;又遣陸遜、諸葛瑾將萬餘人入江夏、沔口,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入淮,向廣陵、淮陰。
  • 113.    《三國志》卷47《吳主傳》:初,權信任校事呂壹,壹性苛慘,用法深刻。太子登數諫,權不納,大臣由是莫敢言。後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乃使中書郎袁禮告謝諸大將,因問時事所當損益。禮還,復有詔責數諸葛瑾、步騭、硃然、呂岱等曰:“袁禮還,雲與子瑜、子山、義封、定公相見,並以時事當有所先後,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陳,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見禮,泣涕懇惻,辭旨辛苦,至乃懷執危怖,有不自安之心。聞此悵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聖人能無過行,明者能自見耳。人之舉措,何能悉中,獨當己有以傷拒眾意,忽不自覺,故諸君有嫌難耳;不爾,何緣乃至於此乎?自孤興軍五十年,所役賦凡百皆出於民。天下未定,孽類猶存,士民勤苦,誠所貫知。然勞百姓,事不得已耳。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發有二色,以謂表裏足以明露,公私分計,足用相保。盡言直諫,所望諸君;拾遺補闕,孤亦望之。昔衞武公年過志壯,勤求輔弼,每獨嘆責。且布衣韋帶,相與交結,分成好合,尚污垢不異。今日諸君與孤從事,雖君臣義存,猶謂骨肉不復是過。榮福喜戚,相與共之。忠不匿情,智無遺計,事統是非,諸君豈得從容而已哉!同船濟水,將誰與易?齊桓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嘗不嘆,有過未嘗不諫,諫而不得,終諫不止。今孤自省無桓公之德,而諸君諫諍未出於口,仍執嫌難。以此言之,孤於齊桓良優,未知諸君於管子何如耳?久不相見,因事當笑。共定大業,整齊天下,當復有誰?凡百事要所當損益,樂聞異計,匡所不逮。”
  • 114.    洪邁 撰.容齋隨筆:崇文書局,2007-11:130
  • 115.    周毅 編.歷代名人頌周郎詩文集錦 大都督周瑜世家:三秦出版社,2013-04:309
  • 116.    莊仲方 編.中華傳世文選 南宋文範: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0:314
  • 117.    《蕭氏續後漢書·卷三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29]
  • 118.    《事林廣記後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29]
  • 119.    郝經《續後漢書·卷五十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29]
  • 120.    張廷玉等 著.明史 2 卷117-148: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04:540-541
  • 121.    羅貫中 著.三國志演義 下:羣眾出版社,1997-05:974
  • 122.    《讀書後·卷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29]
  • 123.    《三國志》卷59《吳主五子傳》:權遷都建業,徵上大將軍陸遜輔登鎮武昌,領宮府留事。……後弟慮卒,權為之降損,登晝夜兼行,到賴鄉,自聞,即時召見。……住十餘日,欲遣西還,深自陳乞,以久離定省,子道有闕,又陳陸遜忠勤,無所顧憂,權遂留焉。
  • 124.    李峯.蘇州通史 人物卷 上 先秦至宋元時期:蘇州大學出版社,2019-06:22-23
  • 125.    劉禹錫 著.劉禹錫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1:380
  • 126.    盛巽昌 編著.毛澤東與中國史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2:76
  • 127.    費振剛,董學文 總主編;梅敬忠 卷主編.毛澤東圈注史傳詩文集成 史傳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08:392
  • 128.    《三國志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魏書曰:癸亥,孫權上書,説:"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帝報曰:"昔隗囂之弊,禍發栒邑,子陽之禽,變起扞關,將軍其亢厲威武,勉蹈奇功,以稱吾意。"
  • 129.    第七編(志餘)第三章(雜記)  .檔案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24-01-12]
  • 130.    《三國志》卷58《陸抗傳》:遜卒時,(陸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領遜眾五千人,送葬東還,詣都謝恩。孫權以楊竺所白遜二十事問抗,禁絕賓客,中使臨詰,抗無所顧問,事事條答,權意漸解。……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當還,權涕泣與別,謂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