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軼辰

鎖定
陸軼辰,1976年生於上海,建築師。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於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曾於洛杉磯弗蘭克·蓋裏(Frank O.Gehry)及其合夥人事務所、紐約斯蒂文·霍爾建築師事務所擔任項目負責人。2012年陸軼辰於美國紐約成立Link-Arc建築師事務所,同時於清華大學任教。 [1] 
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11] 
中文名
陸軼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76年
畢業院校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專業方向
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參數化設計
主要成就
紐約Link-Arc建築事務所創始人;意大利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館主持建築師
代表作品
2015米蘭世博會中國館

陸軼辰人物經歷

陸軼辰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工作於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非常建築。
2005年9月-2008年7月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學院 碩士學位。1996年9月-2000年7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學士學位。 [11] 
曾獲得日本文部省平山鬱夫獎一等獎、耶魯大學羅伯特·艾倫·瓦德優秀設計獎、耶魯大學弗蘭克·蓋裏工作室弗萊德曼設計獎提名。2006年,獲日本”新建築國際住宅設計競技大獎”一等獎第一名;並於2008年接受法國當代著名建築師讓·努維爾的邀請,赴巴黎與其共同參與瑞典斯德哥爾摩城市中心交通樞紐設計競賽。
在美期間曾於紐約漸近線事務所、洛杉磯摩弗西斯事務所任職;2008年於洛杉磯弗蘭克·蓋裏及其合夥人事務所任項目建築師,負責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設計;2010年,於紐約斯蒂文·霍爾建築師事務所任主建築師,主持事務所中大型中國項目並參與重要國際項目;2012年,2012年陸軼辰於美國紐約成立Link-Arc建築師事務所,同時於清華大學任教。2014年獲德國設計協會該年度標誌獎(Iconic Award)。
2013年,陸軼辰代表清華大學所設計的”意大利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國家館“獲國際競賽第一名,陸軼辰主持了其中的建築設計部分。該館將是中國第一次以獨立自建館的形式參加在海外的世博會,於2015年5月在意大利米蘭正式對外開放。 [2] 
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11] 

陸軼辰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參數化設計。 [11] 

陸軼辰學術兼職

意大利米蘭理工建築學院客座教授
美國雪城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
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理事會理事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註冊建築師第一屆分會理事
上海市建築學會建築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工務署特聘榮譽專家 [11] 

陸軼辰主要成就

意大利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國家館主持建築師,也是於歐美髮達國家建造標誌性建築的第一位中國建築師; [3] 
2014年,獲德國設計協會2014年度的標誌獎(Iconic Award);
2014年,獲第十屆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雙年展金獎 [5] 
2014年,“意大利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國家館”獲“2014中國文藝推介”的“藝術類年度作品” [6] 
2014 年,“貴州中航城雲景台會所”,獲第十二屆《國際傳媒獎》年度建築設計大獎; [7] 
2011年,“看不見的城市”作為中國10位青年建築師之一,參加成都雙年展; [8-9] 
2008年,作品“紐約埃弗麗·費雪音樂廳”獲2008年耶魯大學弗蘭克·蓋裏工作室弗萊德曼設計大獎提名;
2007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艾倫·瓦德優秀設計獎學金;
2007年,作品“曼哈頓無平面建築”獲2006年日本新建築國際住宅設計競技大獎一等獎第一名;
1999年,獲日本文部省平山鬱夫獎,一等獎;

陸軼辰設計理念

建築是有價值觀的。 [10] 
我們一直追求的,其實就是努力蓋一些“正確”的房子——價值觀正確、建造邏輯正確、材料認同正確、使用的方式正確。可別人早就那麼蓋了,而且是自發的。反過來,看我們國內被拆掉的那些古城、古村裏的民居,不就是這樣的一些房子麼?滑稽的是我們受了那麼多建築教育後,學會的是拆掉那些正確的房子,蓋那些所謂的“現代建築”。
我對純粹的形式不太感興趣,而更在乎觀眾在空間內部的感受。建築被看到,是一個基本層次的事情,而更高的層次是對空間的感受。而功能是消解在空間中的。
Link-Arc建築事務所
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第1個在美國開業的華人前衞建築設計事務所,Link-Arc事務所是建立在全球經濟、信息一體化的前提下和中國高速城市化的特定背景下,以紐約為基地,整合世界各地區設計資源,將中、西方各自優勢互補組成的一種全新建築實踐。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