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襄

(南朝餘干縣侯)

鎖定
陸襄(480年 - 549年),本名衰,字趙卿, 南朝梁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8]  揚州治中陸閒之子。 [1] 
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年),陸襄被召授為著作佐郎。後任昭明太子蕭統太子洗馬,調任太子中舍人,兼掌管記。中大通六年(534年),出任鄱陽內史,在政六年,郡中大寧。侯景之亂爆發後,陸襄入直侍中省。太清三年(549年),建康被叛軍攻陷,陸襄憂憤而死。 [2] 
侯景之亂平定後,陸襄獲追贈侍中、雲麾將軍,追封為餘干縣侯,食邑五百户。 [3] 
本    名
陸襄
別    名
陸衰
初字趙卿,後改字師卿
所處時代
南朝梁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郡吳縣
出生日期
480年
逝世日期
549年
主要成就
查辦鮮于琮及其同黨,為官清廉
官    職
太子洗馬、直侍中省
追    贈
侍中、雲麾將軍
爵    位
餘干縣侯(贈)

陸襄人物生平

陸襄早年經歷

陸襄,本名衰,字趙卿,吳縣(今蘇州)人,後來在朝廷為官時有奏事者誤“衰”字為“襄”,梁武帝因賜他改名為襄,字師卿。 [4]  父親陸閒南齊始安王、揚州刺史蕭遙光的治中, [12]  死於永元(499年 - 501年)末年的蕭遙光叛亂中。時遙光作亂,台軍攻陷城池,父親陸閒被俘將受死刑 ,陸襄兄長陸絳請求代父受戮,但沒有獲得允准,父子一同遇害。陸襄哀痛父兄所受的橫禍,因此居喪的禮節過於常人,即使在服喪完畢後仍如同居喪期間一般。 [18]  陸襄弱冠之年遭此家禍,終身粗茶淡飯衣着簡單,不聽音樂,口不言殺害之語五十來年。 [11] 

陸襄為官之路

武帝天監三年(504年),陸襄受都官尚書範岫舉薦,被授為著作佐郎、永寧縣令。任滿後,經多次升遷,擔任司空、臨川王蕭宏府中的法曹、外兵參軍,又任輕車將軍、廬陵王蕭續府中的記室參軍。昭明太子蕭統聽説陸襄的學業與德行後,請求梁武帝調陸襄為自己的僚屬,武帝於是任命陸襄為太子洗馬,調任太子中舍人,併兼掌管記。後出任揚州治中,陸襄因父親死於此官,於是上表辭職,武帝不許,但同意他與府司馬更換辦公之處。 [20] 
後經多次升遷,陸襄擔任國子博士,太子家令,仍掌管記。後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服喪期滿後,被授為太子中庶子,掌管記。 [21] 
中大通三年(531年),蕭統逝世,太子妃蔡氏別居金華宮,陸襄被任命為中散大夫,領步兵校尉、金華宮家令、知金華宮事。 [22] 

陸襄百姓稱頌

在查辦處理鮮于琮同黨的過程中,鄰郡的一些官員趁機索賄,不公正執法,使好人受害;陸襄則秉公執法,明察曲直善惡,贏得了百姓的讚揚。 [16] 
中大通七年(535年),陸襄出任鄱陽內史,在政六年,郡中安寧,深受百姓愛戴。鄱陽百姓李睍等向朝廷上表,稱讚陸襄的德化,請求朝廷在郡中立功德碑,梁武帝降旨允許。李睍等又上表請求留下陸襄,陸襄則堅持請求回朝,武帝於是徵他入朝,拜吏部郎,後調為秘書監,領揚州大中正。太清元年,轉任度支尚書,仍領揚州大中正。 [15] 

陸襄憂憤身亡

太清元年(547年),陸襄又被朝廷任為度支尚書。次年(548年)八月,投降梁的東魏大將侯景發動叛亂,領兵南下,直抵長江,包圍建康城,陸襄奉命入直侍中省。 [10]  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建康失陷,陸襄逃回吳郡。叛軍隨即東侵三吳地區,叛將宋子仙進攻錢塘縣。適逢海鹽人陸黯舉眾起義,乘夜襲取吳郡,殺死叛軍任命的太守蘇單于,推舉陸襄代行郡太守事。當時淮南太守、文成侯蕭寧躲避叛軍,逃入吳郡,陸襄派人迎接蕭寧為盟主,又派陸黯及自己的侄子陸映公率軍抵禦宋子仙。但陸黯等兵敗松江,吳郡義軍聞訊亦四散而走。陸襄藏於墓下,在夜間因憂憤而逝世,年終七十。 [17]  侯景之亂被平定後,梁元帝蕭繹追贈陸襄侍中、雲麾將軍,因陸襄有“建義”之功,追封他為餘干縣侯,食邑五百户。 [3] 

陸襄主要影響

治郡有方:陸襄明察曲直善惡,秉公查辦鮮于琮同黨,任鄱陽內史六年,郡中大獲安寧。 [2] 
大敗鮮黨:陸襄出任鄱陽內史時,鮮于琛以神道迷惑百姓,率眾起兵攻打鄱陽郡。陸襄帶領全郡百姓官吏修城隍,士氣大振而大敗鮮于琛,陸襄將其活捉後處死。 [13] 

陸襄歷史評價

百姓稱讚陸襄的功績,
  1. 歌之曰:“陸君政,無怨家。鬥既罷,共車。” [6] 
  2. 又作歌道:“鮮于抄後善惡分,人無橫死賴陸君。” [7] 
姚察陸倕博涉文理,到洽匪躬貞勁,明山賓儒雅篤實,殷鈞靜素恬和,陸襄淳深孝性,雖任遇有異,皆列於名臣矣。(《梁書》) [2] 

陸襄軼事典故

陸襄巧解糾紛

先前有彭、李二家,因為一些事情爭鬥不休,互相誣告。陸襄把他們請入內室,非但不加斥責,反而和言勸解。二人感恩,都感到後悔。於是陸襄設酒食相待,讓他們二人盡歡酒罷同載而歸,從此彭李親如一家。 [5] 

陸襄以孝著稱

陸襄以仁孝著稱於世。
陸襄的母親常患心痛,一天請郎中來看病並開醫方,需要三升粟漿用以醫治。可當時正值冬天,天又快黑,無地找藥。忽然有一個老人登門揹着三升粟漿來賣,陸襄又驚又喜,想付給老人錢,轉眼着找不到這位老人了。時人都認為是陸襄的孝順感動了上天,所以才出現了這個老人。 [14] 
後母親去世,陸襄服喪,當時陸襄已年過五十,悲傷異常,太子很擔心他,天天派人去勸他。 [19] 

陸襄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伯祖父
太尉陸玩之玄孫,贈太常
父親
陸閒
南齊始安王、揚州刺史蕭遙光的治中,蕭遙光謀廢帝自立,陸閒不肯逃離,被俘處死。
平輩
兄長
王晏少傅主簿、遷後軍行參軍,父閒被誅,牽連入獄。
陸降
遙光之亂與父同時被處死。
子輩
侄子
好學有才思,善棋。召為尚書儀曹郎,累遷諸王行參軍、中書黃門郎
表格參考資料: [2]  [8-9] 

陸襄史料索引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 [2] 
《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 》 [9] 
參考資料
  • 1.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父閒,齊始安王遙光揚州治中。
  • 2.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13]
  • 3.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侯景平,世祖追贈侍中、雲麾將軍。以建義功,追封餘幹縣侯,邑五百户。
  • 4.    《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本名衰字趙卿,有奏事者誤字為襄,梁武帝乃改為襄,字師卿。
  • 5.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爭,遂相誣告,襄引入內室,不加責誚,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乃為設酒食,令其盡歡,酒罷,同載而還,因相親厚。
  • 6.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民又歌曰“陸君政,無怨家,鬥既罷,仇共車。”
  • 7.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民作歌曰“鮮于平後善惡分,民無枉死,賴有陸君。”
  • 8.    《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陸襄》  .搜韻[引用日期2021-09-13]
  • 9.    《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13]
  • 10.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太清元年,遷度支尚書,中正如故。二年,侯景舉兵圍宮城,以襄直侍中省。
  • 11.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襄弱冠遭家禍,終身蔬食布衣,不聽音樂,口不言殺害五十許年。
  • 12.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父閒,齊始安王遙光揚州治中。
  • 13.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七年,出為鄱陽內史。先是,郡民鮮于琛服食修道法,嘗入山採藥,拾得五色幡眊,又於地中得石璽,竊怪之。琛先與妻別室,望琛所處,常有異氣,益以為神。大同元年,遂結其門徒,殺廣晉令王筠,號上願元年,署置官屬。其黨轉相誑惑,有眾萬餘人。將出攻郡,襄先已帥民吏修城隍,為備禦,及賊至,連戰破之,生獲琛,餘眾逃散。
  • 14.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襄母嘗卒患心痛,醫方須三升粟漿,是時冬月,日又逼暮,求索無所。忽有老人詣門貨漿,量如方劑,始欲酧直,無何失之,時以襄孝感所致也。
  • 15.    《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在政六年,郡中大寧。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詣闕拜表,陳襄德化,求於郡立碑,降敕許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還,徵為吏部郎,遷秘書監,領揚州大中正。太清元年,遷度支尚書,中正如故。
  • 16.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時鄰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治黨與,因求賄貨,皆不得其實,或有善人盡室離禍,惟襄郡部枉直無濫。
  • 17.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二年,侯景舉兵圍宮城,以襄直侍中省。三年三月,城陷,襄逃還吳。賊尋寇東境,沒吳郡。景將宋子仙進攻錢塘,會海鹽人陸黯舉義,有眾數千人,夜出襲郡,殺偽太守蘇單于,推襄行郡事。時淮南太守文成侯蕭寧逃賊入吳,襄遣迎寧為盟主,遣黯及兄子映公帥眾拒子仙。子仙聞兵起,乃退還,與黯等戰於松江,黯敗走,吳下軍聞之,亦各奔散。襄匿於墓下,一夜憂憤卒,時年七十。
  • 18.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台軍攻陷城,閒見執,將刑,第二子絳求代死,不獲,遂以身蔽刃,刑者俱害之。襄痛父兄之酷,喪過於禮,服釋後猶若居憂。
  • 19.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母憂去職。襄年已五十,毀頓過禮,太子憂之,日遣使誡喻。
  • 20.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天監三年,都官尚書範岫表薦襄,起家擢拜著作佐郎,除永寧令。秩滿,累遷司空臨川王法曹,外兵,輕車廬陵王記室參軍。昭明太子聞襄業行,啓高祖引與遊處,除太子洗馬,遷中舍人,並掌管記。出為揚州治中,襄父終此官,固辭職,高祖不許,聽與府司馬換廨居之。
  • 21.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累遷國子博士,太子家令,復掌管記,母憂去職。服闋,除太子中庶子,復掌管記。
  • 22.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薨,官屬罷,妃蔡氏別居金華宮,以襄為中散大夫、領步兵校尉、金華宮家令、知金華宮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