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瑁

鎖定
陸瑁(?―239年),字子璋,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員,丞相陸遜之弟 [1] 
出身吳郡陸氏。愛好學習,信守情義。孫權曾因為公孫淵巧詐反覆而意欲親征公孫淵,陸瑁兩次上疏勸諫,孫權乃止。赤烏二年(239年),因病去世。 [2] 
本    名
陸瑁
子璋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郡吳縣
逝世日期
239年
主要成就
阻止孫權親征公孫淵
官    職
議郎、選曹尚書
家世信息
吳郡陸氏

陸瑁人物生平

陸瑁好學守義

陸瑁(?―239年),字子璋,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吳郡陸氏。年少時愛好學習,信守情義。陳國人陳融、陳留人濮陽逸、沛郡人蔣纂、廣陵人袁迪等,都是出身貧寒而心有大志之人,都前與陸瑁交遊相處,陸瑁常分出自己珍美物品與他們共同享受。以至於同郡人徐原,移居會稽,與陸瑁素不相識,臨死前留下遺信,把自己幼小的孩子託付於他,他給徐原修建墳墓,收養教育徐原的兒子。陸瑁的叔父陸績去世很早,留下兩男一女,都只有幾歲就返歸鄉里,陸瑁將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撫養,到長大後才分開。州郡徵召舉薦他,他都不去就職。 [3] 

陸瑁致信暨豔

當時尚書暨豔極為熱衷於對人物褒貶評議,在選議三署官員時,頗喜愛宣揚別人不體面的過失,以顯示自己嚴於譴責。陸瑁致他的信説:“聖人嘉獎善良同情愚昧,忘人過失記人功績,以此成就良好的教化。加之如今帝王基業剛剛建立,將要一統天下,此乃漢高祖棄人之瑕錄用人才的時代,如果能使善惡涇渭分明,崇尚汝潁名士許邵許靖兄弟月初評議人物的作法,倒確實可以整肅風俗、昌明教化,然而恐怕不容易做到。應當遠則效法孔子泛愛天下,中則學習郭泰普救他人,近則考慮到有益於帝王大業的創建。”暨豔不能照陸瑁所説的去作,終於招致敗亡。 [4] 

陸瑁勸諫孫權

東吳嘉禾元年(232年),朝廷公車徵召陸瑁,任他為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恨公孫淵巧詐反覆,打算親自前往征討,陸瑁上疏勸諫説:“為臣聽説聖明的君主駕御遠方的外族,只是籠絡保持良好關係而已,不是長期獲有這些地方。所以古人劃分國土,稱這種地方為‘荒服’,是説這些地方恍惚無定,不能長久保有。今日的公孫淵乃東夷小丑,遠隔海角,雖徒有人的面孔,但與禽獸沒有兩樣。國家所以不愛財寶遙遠地賜予他們,並非是用來嘉獎德行道義,其實是想誘導擺弄他們,以便謀取他們的馬匹。公孫淵驕橫狡詐,憑藉地處僻遠而違背王命,這是荒蠻地方人的常態,哪裏值得過分驚怪呢?從前漢朝各位皇帝也曾處心積慮地安撫和好外夷,使節馳騁散發財貨,中原的產物充滿西域,雖説這些外夷有時也恭敬順從,然而他們殺害使者、侵略財物,不可勝數。今日陛下不忍下這口憤憤難平的怒氣,想越渡大海,親自踏上那塊土地,羣臣議論,私下都認為心中不安。為什麼呢?北方的敵寇和我國土地相接,倘有可乘之機,便會應時進攻過來。我國之所以越海求馬,曲意地對待公孫淵,是為了解救目前的亟需,消除心腹隱患,如果轉而棄本求末,捨近求遠,因為氣惱而改變計劃,激怒而出動大軍,這正是狡猾的敵人所樂意聽到的消息,非我大吳的上好計策。此外兵家的策略,是以勞碌使敵人疲憊,以安逸來等待對方,得失之間,頭腦清醒者獲得的機會多。況且沓渚至公孫淵處,道路還很遠,現在到達敵方岸邊,兵力一定得分成三股,其一是派強大的主力部隊進取,其二以一部分兵卒守衞船隻,其三用一些部隊轉運糧草,出征的人即使很多,但很難全部用上作戰。加之徒步背運糧食,經過長途深入敵人腹地,而敵方馬多,隨時都可以攔截我軍。如果公孫淵玩弄詐術,與魏國關係並未斷絕,我方出兵之日,他們就會唇齒相依互相救助。如果他確實單獨與我方對敵而無所依賴,他又會因為畏懼而遠遠逃遁,恐怕就難以一下子殲滅。假如陛下征伐兵卒被滯積於北方的土地上,而山越賊虜又乘隙而起,恐怕這就不是絕對安全的長遠思慮了。”孫權並不聽從他的意見。 [5] 
陸瑁又上書説:“戰爭之事,本是前人用以誅討暴亂、威懾四夷的,然而這種戰爭都是在奸雄已被剷除,天下太平無事,君王從容地坐在朝廷之上,以閒談的形式談談而已。至於中原混亂,九州交錯之時,大抵都該加深根基鞏固本體,愛護國力珍惜費用,致力於自己國家的休養生息,以待鄰國敵人的衰敗,沒有正處於今日這段時節,反而捨近求遠,以此疲憊自己軍隊的。從前尉佗反叛,僭稱帝號,當時天下安定,百姓富庶,兵員的數額,糧食的儲積,可説很多了。然而漢文帝還是考慮到征伐邊遠之地不容易,雖説也大興軍旅,但只是告喻尉佗而已。如今兇頑敵人尚未殲滅,邊境不斷傳遞警報,即使是蚩尤、鬼方那樣的叛亂,也得根據情況緩急而區別對待,不宜以公孫淵作為首要問題。希望陛下抑制威怒運用良計,暫且穩定六軍,潛心深思長遠規劃,以利日後的謀劃圖取,這樣天下人就是大幸了。”孫權再次閲覽陸瑁的上書,讚賞他言詞有理正直真切,於是沒有出兵。 [6] 
赤烏二年(239年),陸瑁去世。 [2] 

陸瑁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陸瑁篤義規諫,君子有稱焉。” [7] 

陸瑁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7] 

陸瑁家族成員

陸瑁父祖

祖父:陸紆,字叔盤,官至守城門校尉。 [8] 
父親:陸駿,字季才,官至九江都尉。 [8] 

陸瑁哥哥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官至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

陸瑁兒子

陸喜,字文仲,陸瑁次子,東吳選曹尚書 [9]  ,入晉為散騎常侍。 [10] 
陸英,陸喜之弟,官至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 [11] 

陸瑁孫子

陸曄,字士光,陸英之子,官至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10] 
陸玩,字士瑤,陸曄之弟,官至司空,死後追贈太尉。 [10]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陸瑁字子璋,丞相遜弟也。
  • 2.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赤烏二年,瑁卒。
  • 3.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少好學篤義。陳國陳融、陳留濮陽逸、沛郡蔣纂、廣陵袁迪等,皆單貧有志,就瑁遊處,瑁割少分甘,與同豐約。及同郡徐原,爰居會稽,素不相識,臨死遺書,託以孤弱,瑁為起立墳墓,收導其子。又瑁從父績早亡,二男一女,皆數歲以還,瑁迎攝養,至長乃別。州郡辟舉,皆不就。
  • 4.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時尚書暨豔盛明臧否,差斷三署,頗揚人闇昧之失,以顯其謫。瑁與書曰:“夫聖人嘉善矜愚,忘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評,誠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遠模仲尼之泛愛,中則郭泰之弘濟,近有益於大道也。”豔不能行,卒以致敗。
  • 5.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瑁上疏諫曰:“臣聞聖王之御遠夷,羈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謂之荒服,言慌惚無常,不可保也。今淵東夷小丑,屏在海隅,雖託人面,與禽獸無異。國家所為不愛貨寶遠以加之者,非嘉其德義也,誠欲誘納愚弄,以規其馬耳。淵之驕黠,恃遠負命,此乃荒貊常態,豈足深怪?昔漢諸帝亦嘗鋭意以事外夷,馳使散貨,充滿西域,雖時有恭從,然其使人見害,財貨並沒,不可勝數。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越巨海,身踐其土,羣臣愚議,竊謂不安。何者?北寇與國,壤地連接,苟有間隙,應機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馬,曲意於淵者,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棄本追末,捐近治遠,忿以改規,激以動眾,斯乃猾虜所願聞,非大吳之至計也。又兵家之術,以功役相疲,勞逸相待,得失之間,所覺輒多。且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強者進取,次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邀截無常。若淵狙詐,與北未絕,動眾之日,唇齒相濟。若實孑然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權未許。
  • 6.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誅暴亂,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無事,從容廟堂之上,以餘議議之耳。至於中夏鼎沸,九域槃互之時,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務自休養,以待鄰敵之闕,未有正於此時,舍近治遠,以疲軍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僣號稱帝,於時天下乂安,百姓殷阜,帶甲之數,糧食之積,可謂多矣,然漢文猶以遠征不易,重興師旅,告喻而已。今兇桀未殄,疆埸猶警,雖蚩尤、鬼方之亂,故當以緩急差之,未宜以淵為先。願陛下抑威住計,暫寧六師,潛神嘿規,以為後圖,天下幸甚。”權再覽瑁書,嘉其詞理端切,遂不行。
  • 7.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9-13]
  • 8.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引陸氏世頌曰:遜祖紆,字叔盤,敏淑有思學,守城門校尉。父駿,字季才,淳懿信厚,為邦族所懷,官至九江都尉。
  • 9.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赤烏二年,瑁卒。子喜亦涉文籍,好人倫,孫皓時為選曹尚書。
  • 10.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吳錄曰:喜字文仲,瑁第二子也,入晉為散騎常侍。瑁孫曄,字士光,至車騎將車、儀同三司。曄弟玩,字士瑤。晉陽秋稱玩器量淹雅,位至司空,追贈太尉。
  • 11.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陸曄,父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