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河縣

鎖定
陸河縣,1988年1月設縣,隸屬廣東省汕尾市,位於汕尾市東北部,地處粵東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周邊與7個縣(市)接壤,縣域總面積986平方千米 [23]  ,下轄河田鎮東坑鎮螺溪鎮新田鎮上護鎮水唇鎮河口鎮南萬鎮8個鎮和國營吉溪林場,是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榕江螺河水系發源地,具有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被譽為“客俗桃源”和紅色旅遊勝地,全縣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達24萬多人。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陸河縣常住人口為249242人。 [19] 
陸河是“中國青梅之鄉”,全縣青梅種植面積達10萬多畝;是“中國農村水電之鄉”,全縣已開發水力資源11.9萬千瓦;是“中國建築裝飾之鄉”,在“全國建築裝飾百強企業”中,有22家由陸河外出人士所創辦;是省級“林業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70.7%,擁有全國最大的紅錐林自然保護區;陸河青梅陸河木瓜均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  是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 [29]  。2020年3月,陸河縣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 
2022年,陸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0139萬元,同比增長4.1%。 [31] 
中文名
陸河縣
外文名
Luhe County
別    名
吉康
行政區劃代碼
4415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汕尾
地理位置
汕尾市東北部
面    積
986 km²
下轄地區
河田鎮水唇鎮河口鎮等8個鎮
政府駐地
河田鎮朝陽路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編碼
5167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火山嶂、世外梅園、謝非故居、激石溪、神象山、白水寨瀑布 [8] 
車牌代碼
粵N
地區生產總值
106.01 億元(2022年) [31] 
人    口
249242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陸河縣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屬南海郡博羅縣
陸河縣成立盛況
漢元鼎六年(前111)秦平南越,始置海豐縣
至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之吉康、坊廓、石帆三都置陸豐縣而屬陸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陸河先後隸屬東江專署、粵東行署、惠陽專署、汕頭專署、汕頭專區惠陽地區
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析原陸豐縣的河口、河田、東坑、水唇、新田、螺溪、上護、南萬8個鄉鎮和吉溪林場設立陸河縣;2月10日,中共汕尾市委決定成立陸河縣建縣籌備組;3月29日,中共陸河縣委、陸河縣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火山嶂和縣城一角(拍攝於2016年春) 火山嶂和縣城一角(拍攝於2016年春)

陸河縣行政區劃

陸豐縣行政區規劃 陸豐縣行政區規劃
鎮(林場)
基層單位合計
行政社區(10個)
行政村(117個)
21
城北社區、河田社區、新城社區、河南社區、城南社區
沙坑村、溪東村、高沙村、河東村、上徑村、甘坪村、寶山村、河北村、寶金村、布金村、共聯村、圳口村、內洞村、大徑村、四中村、嶽溪村
16
水唇社區
南躍村、南進村、護砼村、墩塘村、黃塘村、高塘村、萬山村、下社村、水唇村、高豐村、新豐村、吉龍村、石船村、羅洞村、中和村
19
河口社區
劍門村、麥湖村、楓樹村、對門村、營下村、大塘村、新華村、土枝村、高潭村、昂塘村、河新村、雲豐村、河口村、北二村、北中村、西湖村、田墩村、北龍村
14
新田社區
新田村、麻地村、屯寨村、田心村、陂坑村、參城村、湖坑村、激石溪村、橫隴村、新村村、北山村、聯新村、聯安村
14
上護社區
富溪村、護東村、護北村、大各村、護二村、護南村、護徑村、雞坑村、樟河村、蘇坑村、洋嶺村、徑二村、徑頭村
16
螺溪社區
歐東村、歐西村、歐田村、螺溪村、新溪村、新良村、良洞村、正大村、南和村、各安村、瀝背村、書村村、龍田村、廣洋村、金坑村
13
-
共光村、竹園村、新東村、東坑村、富口村、榕江村、福新村、高樹坪村、大路村、大溪村、大新村、石塔村、豐田村
14
-
萬西村、萬東村、萬中村、萬全村、黃福村、杞洋村、深渡村、長坑村、梅角村、長營村、羅庚壩村、長田村、南告村、桂培村
-
陸河縣
127
(數據來自 [3] 
河城夜景 河城夜景

陸河縣地理環境

陸河縣位置境域

陸河縣地處廣東省汕尾市東部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汕尾市東北面。位於北緯23°68’一23°28’之間,東經115°24’~115°49’之間,北迴歸線橫貫縣境。東北鄰揭西縣,西連海豐、惠東、紫金縣,南接陸豐市,北倚五華縣,東南與普寧市接壤。縣域總面積986平方千米。 [1] 

陸河縣地質地貌

陸河縣位於蓮花山脈,為山嶺重丘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水系較為發達;地形變化較大,丘陵相對高度一般大於 300 米,自然坡度較大,土壤主要有砂質粘性土、粉質粘土,植被完整。 [27] 
縣城一角 縣城一角

陸河縣氣候

陸河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氣温21.5℃,汛期降雨較為集中。市中心城區年平均氣温大於 21.8℃,最熱 7 月,月均氣温 28℃;最冷 1 月,月均氣温 13.8℃。極端最高氣温 37.8℃(1962 年 8 月 1 日),極端最低氣温 0.9℃(1967 年 1 月 17 日)。無霜期 361 天,農作物年可 3 熟。全市年均實際日照時數為 1940-2140 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 12.55 萬卡/cm2,屬廣東省大陸高值區,其分佈大致與日照時數相同。光照條件除個別年份出現長期的陰雨天氣外,一般都可以滿足各種農作物生長髮育的需要。全年年均降雨量為1997mm,屬廣東省多雨區之一。降雨年際變化大,最高年(1961 年)降雨量達3045mm;最少年(1963 年)僅有 942.2mm,比平均值 52%;降雨量季節變化也明顯,一般雨季開始於 3 月份,結束於 10 月中旬,長達 210 天左右。汛期 4-5月,平均雨量 1730mm,佔全年總量的 87%。其中前汛期 4-6 月,以鋒面低槽雨為主,雨量約佔年降雨量的 45%,這時期的降雨,羣眾稱為“龍舟水”;後汛期7-9 月,以颱風雨居多,雨量約佔年降雨量的 42%,是形成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 [4]  [27] 

陸河縣水文

陸河縣境內流域主要水系為螺河和榕江。在陸河境內主要河流有螺河和水東河,其中在陸河縣境內主河長分別為 63.36 公里和 37 公里,共計流域面積 1005平方公里,螺河屬粵東地區獨流入海的一條支流,自成水系。水東河歷史上稱為南河,屬榕江水系一脈主流,是榕江干流的上游河段,幹流長 175 公里,流域面積 4408 平方公里,發源於普寧市峨眉嶂山地西部後溪鄉南水凹村附近的禾坑。 [27] 

陸河縣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曜德樓 曜德樓
火山嶂、尖山嶂、人字嶂、羅經嶂、獅子嶂蓮花山脈等山峯像天然的屏障一樣把陸河環繞起來,使該縣境內八個鎮所在地均為開闊的小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宜林宜果。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5.4%,擁有中國最大的紅椎林自然保護區,木荷毛竹綠竹等遍佈山野,林木蓄積量達120萬立方米。紅椎林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紅椎林自然保護區已被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紅椎林中,有成片的被譽為古老植物活化石的桫欏,是1億6千萬年前恐龍時代恐龍的主要食物,現存極少,十分珍貴。陸河境內的野生動物有野牛野豬野山羊山兔狐狸穿山甲鳥類等。
水果資源
果產方面有青梅青柿青欖荔枝龍眼芒果香蕉油柑茶葉等。
礦產資源
陸河縣金屬礦產資源有錫礦鎢礦、銅礦;非金屬礦類有磷礦、高嶺土、稀土、花崗岩、鉀長石、石英石、鉛鋅礦等。另外,花崗岩品種多達 30 種,儲量2700 萬立方米,是價值較高的建築裝飾材料;鉀長石品位高,是優質的陶瓷原料。 [30] 
森林資源
陸河縣是汕尾市重點山區縣,現有林地面積 107.94237 萬畝,森林面積 101.793225 萬畝,森林蓄積量 263.9926 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 71.95%,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省林業生態縣,現有省級紅錐林自然保護區、省級火山峯森林公園,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達 42.57 萬畝,其中國家級 5.9萬畝,分佈在螺河沿邊。 [30] 
地熱資源
地表温泉遍佈上護、新田、河田、螺溪、水唇等鎮,布點多,藴藏量大,尤以上護鎮的温泉最負盛名。有“泉鄉”之稱,可供沐浴和養殖甲魚 [30] 

陸河縣人口

陸河廣場 陸河廣場
2020年,陸河縣年末户籍人口354423人,其中,城鎮人口163509人,佔户籍人口的比重為46.1% [18]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陸河縣常住人口為249242人。比2010年減少42292人,下降14.51%,其中,城鎮人口133178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53.43%。總人口性別比為104.91,比2010年上升1.41個百分點。 [19-21] 

陸河縣政治

現任領導
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黃定寧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維斌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佐然 [45] 
縣政協副主席:盧杭棍 [44] 

陸河縣經濟

陸河縣綜述

2020年,陸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890870萬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58330萬元,增長4.4%,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1.6%;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34790萬元,下降0.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97751萬元,增長4.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80.9%。三次產業結構為17.8:26.3:55.9。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2.4%。新增就業367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69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8%;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67.2%。 [18] 
2020年,陸河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4元,比上年增長7.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55元,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8元,增長9.2%。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07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795元,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071元,增長7.1%。全縣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8.1%,比上年上漲2.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8.8%,農村為36.8%。 [18] 
2022年,陸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0139萬元,同比增長4.1%。 [31] 

陸河縣第一產業

2020年,陸河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0889萬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162503萬元,增長7.1%;林業產值25432萬元,增長4.8%;牧業產值60080萬元,下降1.6%;漁業產值3923萬元,增長3.3%;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8952萬元,增長2.5%。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1746畝,比上年下降39.2%;油料種植面積22827畝,增長2.8%;蔬菜種植面積73369畝,增長3.6%。
全年糧食產量56825噸,比上年增長17.9%;稻穀產量49482噸,增長5.7%;蔬菜產量102626噸,增長6.0%;水果產量123847噸,增長5.4%;油料產量4829噸,增長6.8%;茶葉產量3149噸,增長7.1%。
全年肉類總產量12292噸,比上年下降2.7%。其中,豬肉產量7091噸,下降10.2%;禽肉產量3802噸,增長9.7%。全年生豬出欄90434頭,下降9.6%;年末生豬存欄52089頭,下降11.7%
全年水產品產量4090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淡水產品4090噸,增長3.5%。 [18] 

陸河縣第二產業

2020年,陸河縣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7.9%。分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下降12.7%,股份制企業增長10.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9.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10.4%,重工業增長7.0%。分行業看,製造業增長5.5%,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48.0%。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93555萬元,比上年增長2.2%。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5個,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4537萬元,增長10%。 [18] 

陸河縣第三產業

2020年,陸河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1.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52.7%;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7.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7.8%。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上年下降25.3%,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9%。工業投資下降17.9%,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0.8%。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8%,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9%。製造業投資下降29.2%,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3%。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2848萬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2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00657萬元,比上年增長151.2%。其中,商品住宅開發投資257106萬元,增長236.7%。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537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1.8%。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343112平方米,增長46.2%。
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141萬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631萬元,增長63.2%。按經營地分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8581萬元,下降0.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0560萬元,下降1.0%。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319635萬元;餐飲收入39506萬元。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5545萬元,比上年增長36.2%。其中,出口3677萬元,增長10.1%;進口1868萬元,增長156.2%。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809萬元。合同利用外資10564萬元,比上年增長124.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42萬元,下降60.9%。
全年接待過夜遊客51.6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3400萬元。
全年公路貨物運輸總量119萬噸,增長9.4%;貨物運輸週轉量9293萬噸公里,增長16.1%;全年公路旅客運輸總量28萬人,下降54.3%;旅客運輸週轉量6586萬人公里,下降46.7%。年末公路通車裏程1604.45公里,比上年末增長0.4%。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54951萬元,比上年增長30.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561萬元,增長36%;電信業務總量152390萬元,增長30.7%。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20萬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税收收入21945萬元,增長10.2%。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2455萬元,下降7.5%;其中,教育支出66957萬元,增長0.8%;衞生健康支出42476萬元,增長15.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890萬元,增長1.6%。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031352萬元,增長6.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680872萬元,增長8.3%。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507368萬元,增長51.7%。其中,住户貸款餘額357120萬元,增長32.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49150萬元,下降130.4%。 [18] 

陸河縣社會事業

陸河縣社會保障

陸河縣 陸河縣
2020年,陸河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含離退休)32003人,比上年末增長17.7%。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08339人,增長2.0%。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3233人,增長1.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58724人,下降3.0%。參加失業保險10536人,下降46%。參加工傷保險15816人,下降4.1%。參加生育保險15504人,與上年持平。
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9所,社會福利收養性牀位476張。年末城鎮低保人數336人;農村低保人數8433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1563人。 [18] 

陸河縣教育

2020年,陸河縣各級各類基礎教育(含學前教育)招生16438人,比上年下降1.4%;在校生43671人,下降17.4%;畢業生15025人,下降8.5%。小學學齡兒童、初中入學率均達100%,高中毛入學率95.1% [18]  ,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94年 [22]  。全縣擁有多所高級中學,主要有河田中學陸河中學陸河外國語學校等。

陸河縣科技

清新的陸河 清新的陸河
2020年,陸河縣申請專利申請量262件,比上年增長12.4%;授權量241件,增長3.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8件。獲得3C產品認證的企業3家。年末共有縣及縣級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1個,高新技術企業3家。 [18] 

陸河縣文化

陸河縣廣播電視台 陸河縣廣播電視台
截至2020年末,陸河縣共有羣眾藝術館、文化館1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全縣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8%。有線廣播電視用户數和有線數字電視用户數均為2.65萬户。全縣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21萬冊,人均圖書擁有量0.61冊。

陸河縣衞生

2020年,陸河縣共有衞生機構191個。其中,醫院13個;衞生站158個;專科防治站、所,衞生防疫站和婦幼保健站、所均有1個。全縣衞生機構衞生技術人員121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30人,註冊護士448個。擁有醫療牀位1085張,其中,醫院1085張。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擁有衞生技術人員47人,衞生監督機構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0人。甲乙類傳染病830例,死亡0例。 [18]  衞生機構包括陸河縣人民醫院、陸河縣中醫院等。
“客家山歌演唱方法”培訓班在陸河縣舉辦 “客家山歌演唱方法”培訓班在陸河縣舉辦

陸河縣歷史文化

陸河縣風土人情

陸河地處廣東東部沿海,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 [28]  陸河無論是建築還是風俗習慣,都沿襲了客家文化,獨特的客家風情,純樸好客的風土人情。客家山歌、諺語、俗語、故事傳説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主要有舞獅、耍龍、撐高景(河田)、搬地景(東坑)、八音牌子、南萬吉象歌等。其中河田高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東坑地景、南萬吉象歌被列入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記載陸河客居悠久歷史的有客家圍龍屋、九廳十八井、商賢家廟、昂塘古洋樓、五星宗祠、“三世一品”祠等古老建築。它們與福建、梅州等地的客家民居不盡相同,具有獨特的客家建築風格,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印證客家人尋求精神寄託的有尖山寺、聚雲寺、廣德寺、回龍寺、石船庵、南慈庵等佛教名剎。 [30] 

陸河縣紅色文化

陸河縣既屬於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老區,又是典型的客家山城,素有“客俗桃源”的美譽,是中國最年輕的客家文化縣。歷史文化景點總面積約為 18 公頃,其中革命歷史遺蹟不少。有新田圩天主堂,是 1925 年 3 月和 10 月周恩來兩次率革命軍東征時住過的舊址,又是大革命時期 1927 年5 月召開海陸豐、汕頭、惠州地委及各縣黨組織、農會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惠、潮、梅”農工救黨軍總指揮部的地方。有 1929 年激石溪“紅軍醫院”舊址,有 1927 年 10 月“八一”南昌起義一部(即紅二師)駐地激石溪“三江口”舊址,有 1930 年成立的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所在地—激石溪高崗子舊址。1949 年 2 月河田解放,3 月邊縱司令部、東一支司令部、江南地委、陸豐縣委先後進駐,河田成為東江革命根據地解放廣州的指揮中心。 [30] 

陸河縣民俗文化

陸河擂茶製作技藝
擂茶是陸河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傳統飲食方式,其製作技藝分佈區域廣,遍及陸河縣全縣並輻射到揭西縣五雲、上砂、下砂,陸豐市八萬、西南、大安,海豐縣平東、黃羌、公平等周邊地區。陸河擂茶是對客家擂茶的傳承與變異,在陸河以擂茶待客是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 [15]  2012年,陸河擂茶製作技藝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6] 
羅洞木偶戲
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的木偶戲屬提線木偶,當地俗稱“柴頭嘎”或是“柴頭鬼”。羅洞木偶戲在木偶雕刻工藝、表演藝術等方面,呈現出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對於研究木偶戲在客家地區的流變、發展以及地方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木偶戲演出在陸河及周邊客家地區受到羣眾的廣泛歡迎,在宣傳展示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建設方面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13]  2015年,羅洞木偶戲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14] 

陸河縣文化交流

客家三寶組合在陸河文化館 客家三寶組合在陸河文化館
著名音樂人陳善寶,受陸河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陸河文化館邀請,並攜著名組合客家三寶到陸河縣舉辦《客家山歌特出名 唱響陸河新山城》的講座與教學 [17] 

陸河縣地方方言

陸河縣為粵東地區客家縣,客家人口占全縣總人口99%。 [25]  方言為客家語,分海陸客家語和漳州客家語。海陸客家語語音、詞彙和語法差異不大。河田、東坑、水唇、螺溪、上護鎮、河口鎮北溪口音相近;新田鎮、河口鎮南溪口音相近;南萬鎮、螺溪鎮各安、書村口音相近。陸河漳州客家語來自明清時期福建漳州府移民,某些字音與海陸客家語差異很大。陸河人稱“漳州話”為“講漳州”,主要分佈在河田鎮布金、圳口、寶金、共聯、大徑,上護鎮富溪、南萬鎮梅角等村以及螺溪鎮部分村落。因地處潮汕方言區,陸河縣新田鎮部分村落民眾能講閩南語。 [26] 
陸河縣客家方言屬於“新客家話”中的海陸型,分佈在海豐、陸豐和陸河。該縣是純客家縣,在海陸型方言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5] 

陸河縣文化遺產

陸河縣不可移動文物有 111 處,革命遺址有 103 處,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20 種。 [30] 

陸河縣風景名勝

陸河縣河口紀念碑

河口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河口村大樹下自然村。建於1983年12月,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650平方米,碑的台基是由花崗岩石砌成八角形平台,碑立在寬2米的平台中央,高5.6米,碑頂一顆五角星。正面刻着由書畫家蔡萼生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北面陰刻革命烈士英名錄: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42人,紅二師及其他在河口犧牲的數百名無名烈士,抗日戰爭時期烈士1名。紀念碑南面陰刻:第一次國內革命犧牲的96名烈士的名字。河口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成後,成為陸河縣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基地。

陸河縣鹿洞祖廟

鹿洞祖廟 鹿洞祖廟
  鹿洞祖廟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北中村委衣屋自然村。始建於明建文元年(1399年),目前建築風俗為清代修建,坐東向西偏南1°。
整體建築包括古廟、古巷、花台、禾坪、池塘。古廟面闊10.6米,進深14.8米,佔地面積156.88平方米。為“上三下三”分佈,屬磚木瓦結構。包括上廳、左右廊、天井和正廳,屋面疊灰瓦、綠琉璃瓦溝頭滴水,木雕樑架,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青磚牆體,石腳,牆楣壁畫,動物、人物、神話故事灰塑於門廊牆內,技藝精湛。門廊、井廊等樑架皆取材於堅固耐用的紅木,雕刻精美。其建築風格對研究當地清代的木雕、壁畫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陸河縣昂塘時雍樓

昂塘時雍樓 昂塘時雍樓
昂塘時雍樓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昂塘村,坐東北向西南,始建於清末(1905年),是汕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昂塘時雍樓分主樓和附樓兩大部分。主樓總面闊55.4米,總進深33米,總建築佔地面積1828平方米,構造為上五下五兩伸手格局,屬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兩層共有房子54間,供安居住房用。附樓單層設計,作廚房進餐之用。昂塘時雍樓是本地富商葉康俊所建,由香港的建築專家設計,其所用建築材料中的水泥、鋼筋、彩瓷都是從英國進口的。昂塘時雍樓體現了客家與西方建築相結合的風格,故當地人又稱之“昂塘古洋樓”。

陸河縣車田司馬第

車田司馬第 車田司馬第
車田司馬第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吉龍村車田自然村,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座西北向東南,總面闊49.2米,總進深31.6米,佔地面積1555平方米。
車田司馬第是“上五下五”兩橫屋一主門樓,左外橫屋一門樓,正屋7井24間房,左外橫屋18間房。主體建築為硬山頂,灰夯牆,土木瓦結構。主門樓匾灰塑“樂陽門”,為兩層建築,內設木梯,二層地面木板鋪設,歇山頂,綠色瓦當,花卉木雕封檐板,四牆均有瞭望孔,前廊以兩石柱、木雕承重,一步樑架抬,木雕精美,牆楣壁畫精細豔麗,栩栩如生。前堂面闊五間30.1米,進深4.2米,建築面積126.4平方米。後堂樑上懸掛清代朝廷欽賜的琉璃燈和“司馬第”木質牌匾。後堂面闊五間30.1米,進深6.05米。建築面積182平方米。前面軒廊以石牆排支撐木樑,樑上雕刻細緻精美。

陸河縣尖山寺

尖山寺 尖山寺
 東北大隊駐軍舊址尖山寺)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東坑鎮高樹坪村委上屋自然村,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是汕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汕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寺廟座東南向西北,為一進上下二託,“上五下五”佈局,總面闊18.2米,總進深19.7米,佔地面積為358.5平方米。牆垣圴是石磚砌成,綠色琉璃瓦面,上棟屋脊塑雙龍,下棟屋脊塑雙鳳;門樓黃色琉璃瓦面,上塑雙龍;寺廟正廳供觀音塑像,寺內楹聯猶存。2005年被列入汕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陸河縣墩子寨圍龍屋

墩子寨圍龍屋 墩子寨圍龍屋
  水唇墩子寨古圍龍屋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墩塘村墩子寨自然村。始建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汕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9月被列入“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廣東省古村落”,同年11月在《南方日報》日報社、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民間藝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尋找“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評選活中被評選為“最具建築特色村落”。
墩子寨圍龍屋坐東北向西南,構築於一似龜背形的小山包上,按陰陽八卦繪製建築,呈橢圓形,錯落有致的青磚灰瓦廂房以及十二條橫巷,左右穿插,外圓內方,形成龜背紋,故有龜形圍龍屋之稱。圍龍屋是聚族而居創建的聚居建築,為磚木瓦結構,圍屋高6米,橫向9棟,縱向3棟共有200多間房。有東西兩門,西門為二層飛檐結構,有似龜目的二炮眼,門額鐫刻“川嶽鍾秀”石匾;東門額鐫刻“迎龍門”石匾,落款“乾隆十三年孟冬吉立”。東西兩門各有一條天然生就的石門檻,一青石條一硃砂石。圍屋外建有一條環形跑馬巷、神奇水井一口及九個池塘。總面闊80米,總進深90米,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正門前豎立的一對花崗岩石條,系其族人公孫兩舉人官旗的石旗杆夾。墩子寨圍龍屋是聚族而居的客家大圍屋,既方便人們生產生活長期居住,又具抵禦外敵作用,是粵東地區不可多得的典型民居之一。

陸河縣“三·一八”紀念碑

“三·一八”紀念碑 “三·一八”紀念碑
  “三·一八”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廣東省陸河縣河田鎮螺河東岸內洞橋頭。1951年建,座西向東,1956年3月修繕一次,2001年3月重修並擴建,紀念墓園佔地面積363平方米。
該紀念碑記載1950年3月18日,黨領導的陸豐縣大隊三連奉命赴上沙鄉開展反霸鬥爭的返防途中,在上沙絲茅凹高地與反革命武裝暴動匪徒進行英勇搏鬥而壯烈犧牲的24位烈士。紀念碑紅磚沙漿砌成,高8米,中座鑲嵌二十四烈士姓名石刻匾,底座鑲嵌“三一八烈士之墓”石刻碑,正面浮雕“‘三·一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樣。紀念墓園佔地面積363平方米。為頌揚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子孫後代繼承先烈遺志,此紀念場地已成為縣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陸河縣紅二師紀念亭

紅二師紀念亭 紅二師紀念亭
  紅二師紀念亭位於陸河縣新田鎮激石溪村三江口自然村,座西北向東南,總面積為5000平方米,始建於1997年12月。紀念亭是六角柱亭結構,尖鑽頂,亭頂飾蓋黃色琉璃瓦,地面鋪設花崗岩板材,整體平面呈一鎖匙狀,意為“紅二師”開創了激石溪紅色革命根據地;亭座至虹梁底高為1.9米,柱高為2.7米,五星徽杆為1.07米,意為“紅二師”到達激石溪的時間是1997年10月;亭座配以七級台階,每級高10釐米,共高70釐米,意為“紅二師”創建激石溪革命根據地70週年(1927年—1997年);五星標誌是中國人民軍隊的軍徽;亭底座為不等角六邊形,對角面向南北,意為“紅二師”為革命南征北戰。
1927年10月7日,南昌起義軍1300多人進駐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激石溪,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師,該部隊在師長董朗的帶領下,與當地人民生死與共,堅持武裝鬥爭,為捍衞海陸豐蘇維埃政權與發動東江暴動,作出了卓越貢獻。 “ 紅二師”紀念亭亭匾、碑文是由時任中共汕尾市委書記彭禹賢同志題寫。紅二師紀念亭建成後,成為縣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基地。

陸河縣九廳十八井

九廳十八井 九廳十八井
  九廳十八井古民居位於廣東省陸河縣河田鎮寶山村委桐樹下自然村。始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是一座府第式古建築組羣,坐北朝南,是汕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屋有九個廳十八個井,分正屋、左右橫屋共9棟116間,總面闊89米,總進深64米,佔地面積為5696平方米,所用木料均屬福建大杉木,瓦面為本地燒製的灰土瓦,牆體三合土夯築,硬山頂,鑊耳山牆。正屋牆楣壁畫,三步梁樑上木雕為花卉圖案。上堂為祖祠,放神龕供牌位,下堂上方懸掛“司馬第”、“鄉閭倚重”、“福偹箕疇”匾額。每棟橫屋南北兩端用粗大石條作柵欄利於通風。屋前有873平方米的大禾坪,禾坪前面有一約900平方米的半月形池塘。聚族而居的九廳十八井,是典型的客家民居。

陸河縣蓮心湖康吉樓

蓮心湖康吉樓 蓮心湖康吉樓
  蓮心湖康吉樓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高峯村蓮心湖自然村,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蓮心湖村是一個客家人傳統聚族而居的土圍屋建築羣村莊,於2012年9月被列入“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廣東省古村落”。
蓮心湖康吉樓總面闊61.2米,總進深28.2米,建築佔地面積1726平方米。座東南向西北,呈“上五下五”左右兩橫屋加外橫屋、九井廳二十四廳八十六間房子,磚木瓦結構,前有一院一門樓一禾町一池塘。該樓既利於生產、生活和生存發展,又具有防禦性。蓮心湖康吉樓是花崗岩石基、三合土夯築牆圍屋,院內兩側各有一拱形圓門通往兩側橫屋及外橫屋,屋內有一內圓外方石砌古井;屋內精湛的木雕、石雕技藝,以及神態逼真的壁畫,無不彰顯歷史與文化的精髓,為後人留下彌足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據傳,陰雕石匾門額“蓮心湖”、“康吉樓”乃清代吉康都進士彭曉東題寫。

陸河縣彭復寧夫婦合葬墓

彭復寧夫婦合葬墓位於陸河縣水唇鎮水唇村委歐坑自然村田心塅上,始建於明朝,於清道光十二年重修。坐西南向東北。整座墓地灰沙夯築,墓身長5.5米,寬6.4米,建築面積35.2平方米。墓內由石碑、案台、拜台等組成。石碑陰刻“明·六世祖考震嵩復寧彭公妣懿德範太孺人二位之墓”,落款陰刻“道光十二年辰季夏重建”。彭復寧,號震嵩,是歐坑自然村開拓立寨之人。

陸河縣慶鐘樓

慶鐘樓 慶鐘樓
  慶鐘樓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東坑鎮新東村委飛燕自然村,是當地彭氏22世祖彭簡才於1797年動工興建,是陸河縣客家人典型民居之一,總面闊39.2米,總進深29.4米,佔地面積1152.5平方米。
慶鐘樓的整體設計模型如同過去客家人磨谷的礱一樣,中間有如礱心般的“上五下五‘佈局,四周共有26間房子和一堵圍牆像礱衣似的外圍把整座“上五下五”包圍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故當地人稱之為“礱衣屋”。慶鐘樓廳堂雕樑畫棟,側廳門楣上方的木雕花窗及“四爰堂”匾額,技藝精湛,門樓脊樑瓦獅雄渾,“燕尾”高翹,體現着先民高超的建築工藝。

陸河縣上徑鎮逕宮

上徑鎮逕宮遺址,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河田鎮上徑村委下屯村,座西北向東南,原宮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硬山頂土木結構,因年久廢毀,於2004年重建。新建鎮逕宮於原址稍前移,面寬24米,進深17.23米,佔地面積約414平方米,現存有乾隆二拾六年辛巳歲捐修碑刻二方,其中一方殘存上半部。上徑鎮逕宮遺址為地方神廟,主祀三聖大帝,即神農帝、關聖大帝和五顯華光大帝,所以又稱三聖大帝宮。此外,還旁祀伯公老爺、石古大王、指揮老爺、左判官、右把衙、千里眼、順風耳乃至關爺的隨從關平和周倉等。鎮逕宮是客家人文風俗的產物,對於當地民俗史的研究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陸河縣神農廟

神農廟 神農廟
  神農廟位於陸河縣東坑鎮大陸村委大路自然村,始建於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坐東北向西南,是御賜太常寺少卿葉高標為緬懷和瞻拜中華民族先祖神農大帝而修建,至今已有370多年曆史。久經滄桑的神農廟幾度修繕,最近一次重建是1994年。
由於歷史的原因,解放後神農廟停止官民集體祭典活動,廟宇也因年久失修成廢墟,原立碑記、神像及部分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已不存在。神農廟為“上三下三一天井”結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硬山頂,人字山牆,主殿正中供奉神農大帝,門榜楹聯題寫的“神農廟 神恩廣佈 帝德長存”引人注目。神農廟是陸河縣內以及鄰縣區信民們朝拜的場所。

陸河縣嶽坑祠農會

嶽坑祠農會 嶽坑祠農會
  嶽坑祠農會舊址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南萬鎮萬西村委嶽坑自然村,與紫金縣南嶺、莊田等地相鄰。
始建於清康熙(1756年)年間,門樓坐西向東,主祠坐北向南,二進式院落,總面闊22.5米,總進深23.2米,佔地面積522平方米。2005年重修後改花崗岩基腳,紅磚琉璃瓦結構。大革命時期,嶽坑祠是嶽坑農會會址,原黨的領導人古大存等一批領導同志曾在嶽坑祠領導和開展遊擊對敵鬥爭。

陸河縣石渠堂

石渠堂位於陸河縣上護鎮硜二村委上屋自然村,建於清道光年間,1991年重修,坐東南向西北,為一進院落式結構,總面闊23.5米,總進深24米,佔地面積564平方米。
石渠堂門樓是懸山頂牌坊,上面灰塑燕尾翹角,正面門額上書“祿閣流芳”四字,畫有龍、麒麟等動物圖案;背面門額上書“受天百福”四字。主體建築是“上三下三兩橫屋”佈局;總面闊22.5米,總進深13.1米,灰沙土夯牆,灰土瓦,硬山頂,鑊耳山牆,山牆、樑架雕飾精美,是典型的陸河客家民居結構風格。

陸河縣五星祠

五星祠 五星祠
五星宗祠,位於汕尾市陸河縣螺溪鎮正大村,始建於明朝萬曆(1573-1620)年初,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曆史,是明朝知名京官葉高標的祖祠。因該祠按“金、木、水、火、土”的“五星歸垣”地理佈局建造,故稱之“五星祠”。
該祠坐北向南,初建時是磚塊壘砌,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時,改用灰沙夯築;祠居田壠如砥、莊然中處,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的四合院,面闊七間,進深二進,分上、下廳,兩旁廡廊、中間天井。木質大門與門檻,門檐處置二根圓石柱,祠內上廳豎立6對圓石柱,正中掛“功及三郡”、“諫議名卿”兩匾,分別為明代抗寇英雄葉宗德留匾和明代葉高標匾。下廳豎立2對圓木柱,正中懸掛明崇禎皇帝御賜粵東名丞葉高標題匾“職任最為清要”匾額;鑲嵌在左廡廊牆上的清同治七年祠宇保護禁條石刻碑,字跡清晰。五星祠整體屋宇典雅,風格樸實,堂廊相接,以其灰瓦突檐、素面無飾的建築特色,給人一種樸素莊嚴的感覺,成為當地一處名勝古蹟,是旅遊觀光的景點之一。該建築具有五星歸垣、八卦現緣、天井無涵、異草歲生、紫爐靈動、藝築集萃、聖峯成相、菩提無塵等八大奇觀,對研究明清時代的建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陸河縣曜德樓

曜德樓 曜德樓
曜德樓位於廣東省陸河縣河田鎮圳口村委下園子村,座西南向東北,總面闊65.6米,總進深37.6米,建築佔地面積約2466平方米,連門前禾坪和池塘共佔地3385平方米。
據其族譜載,約建於清代道光至咸豐年間,是當地貢生陳亢宗等興建的客家圍屋。該樓有內外兩圍,內圍門樓內為雙廳雙橫屋。兩座廳屋均面闊三間,當地人稱為“上三下三”。外圍門廳內也有雙橫屋。灰沙土夯牆,木石樑架,灰瓦硬山頂。裏面大院帶小院,大屋套小屋,內外橫屋均有多組小四合院,共約60多間房子。曜德堂是陸河目前發現的規模較大、佈局獨特、建築與環境協調、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民居,樑架木雕、彩繪和牆頂壁畫精美,對研究當地古民居建築及地方歷史具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陸河縣八十三院墓

葉媽李太八十三院墓位於陸河縣螺溪鎮螺溪村委兆田自然村,始建於明朝,於乾隆辛卯冬重修。坐東南向西北。墓身長5.5米,寬8.5米,墓地構建面積46.75平方米。
該墓是一座用花崗岩石砌成的石墓,呈“雙衣墳靴腳墓”狀分佈。該墓由墓冢、墓碑、護嶺、壟環、山手、月池、拜台、拜桌等構成。墓冢表面為六角形寶珠頂帽狀建築;墓碑帶禽腳由一塊整石雕刻而成,高0.8米,寬0.98米,厚0.1米,墓碑正文直書陰刻:“懿德勳績葉媽李太八十三院墓”;左文陰刻:“乾隆辛卯冬重修”;右文陰刻:“五大房等同永祀”;碑額為波浪式三拱形,浮雕“雙龍戲珠”圖案,墓碑兩側有“官人童子”浮雕,護嶺內壁刻“祥雲拱月”浮雕;祭台正面浮雕“鶴延年、鹿、獸”(意為福、祿、壽)。山手石板內壁刻“雙龍吐珠”圖案,山手端望柱頭刻石獅像,陰刻墓碑聯兩對: “奇勳千古在,偉績萬年垂”; “源流綿吉水,枝葉衍螺溪”。該墓的古典雕刻藝術和罕見的建築風格,不僅具有欣賞價值和紀念價值,而且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陸河縣葉月梅夫婦合葬墓

葉月梅夫婦合葬墓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螺溪鎮正大村大陂自然村,當地人稱之“馬墓”、“白馬墓”,是汕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坐東北向西南,墓地上建築為花崗石構築,石料均由福建運輸而來,是一座花崗岩石亭墓,墓亭為重檐廡殿頂,四支方形亭柱高1.1米,墓亭面寬1.3米,亭內正中墓碑寬0.4米,高0.8米,厚0.18米,墓身長16.1米,寬13.6米,墓地構建面積218.9多平方米。墓碑直書陰刻:“明故顯考月梅葉公妣範、羅、鄭太媽墓”,右下方直書陰刻:“孝子眾房等祀”,碑文周圍有花卉雕飾,墓的左右扶手為花崗岩石雕刻的動物頭像,祭台和墓身雕有梅花鹿、丹鳳朝陽等吉祥圖案,做工精細,造型獨特,是陸河境內獨一無二的一座明代石亭墓墓葬。原豎立在墓地前的一正門兩側門三層石牌坊,由於時勢之緣故,在解放初期被毀,現僅存牌坊正門門額石,正門門額石橫書陰刻“月梅葉先生歸全宅”。此墓地形似馬,又傳以前墓地和牌坊建造完工後,時有白馬顯身,故 “馬墓”、“白馬墓”因此而得名。

陸河縣蟠龍祠

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政治部指揮中心舊址位於陸河縣河田鎮寶山村委青龍背自然村的蟠龍祠,始建於1923年,2009年重修,座北朝南,面闊19.3米,進深19.6米,建築佔地面積378平方米。“上五下五”佈局,石磚牆,硬山頂,灰瓦面,琉璃瓦溝頭滴水。堂內雕樑畫棟,牆上花鳥壁畫。上廳置龕供神主。正中上方懸掛“豫章堂”巨匾。
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曾是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政治部指揮中心;是東一支隊機關報《大眾報》社址、是廣東省通用“新陸券”及“河田流通券”鈔票印刷廠的駐地。民國時期抗日名將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以及羅為雄、羅尚忠等官員為該祠題匾。據載,原全國人大原常委會副委員長、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同志當年曾在“蟠龍祠”領導和開展對敵游擊戰爭。

陸河縣商賢家廟

商賢家廟 商賢家廟
粵贛湘邊縱隊政治部駐地舊址――商賢家廟,位於廣東省陸河縣河田鎮河田居委塘子唇,是陸河縣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代雍正初年,1932年、1990年、2011年三次重修,是彭姓族人為紀念彭姓始祖商賢大夫錢鏗公(彭祖)的家廟。
粵贛湘邊縱隊政治部駐地舊址――商賢家廟,座西向東,總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7.8多平方米, “上五下五”佈局,左右廡廊,硬山頂,灰沙土夯築牆,綠色琉璃瓦面,屋脊塑雙龍戲珠,四周飛檐翹角。大門兩側放置手工磨成的清代石雕石鼓,雕樑畫棟,牆楣壁畫精美。上廳供彭祖錢鏗公塑像,兩側木刻鎏金楹聯,上方懸掛“信述堂”橫匾。配套設施有休閒健身場、戲台、展覽室、牌樓、水池、彭祖紀念館,商賢、思恩兩橋以及假山噴泉等,集旅遊、鍛鍊、娛樂、休閒於一體。1923至1927年大革命時期,商賢家廟曾一度成為革命先烈彭湃領導農民運動創立蘇維埃政權的辦公地址,後因革命挫敗廟堂被反動派燒燬,1932年修復。解放戰爭時期,作為粵贛湘邊縱隊政治部駐地的商賢家廟,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重大貢獻。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建國前後曾在此辦公。

陸河縣中正樓

中正樓位於陸河縣螺溪鎮新良村委赤黎塘自然村。建於1905年,坐北朝南,“上三下三一橫屋加外橫屋”佈局,石腳泥磚牆。共有房子30餘間,總面闊19.2米,總進深14.7米,佔地面積282.2平方米,是一座較為完整的清末廳屋組合式傳統民居。一脈山巒從西北蜿蜒而下直至屋後,狀似蜈蚣下山,加之主脈兩旁許多小山脈向下延伸,如蜈蚣之百足,故過去人稱此處地理風水為“蜈蚣吐珠”。
參考資料 [33-35] 

陸河縣特產美食

黃酒:又稱客家娘酒。婦女分娩坐月子期間必喝的一種滋補食品,由糯米、酒娘、白米酒等配料精製而成。其色金黃,味清香,食之甘醇可口。
茶葉:陸河主要生產單叢茶系列,有南萬單叢和烏凸山單叢兩大系列。陸河單叢茶是中國烏龍茶系列中的名貴品種,產於終年雲霧繚繞、海拔600米以上的羣山之中,利用獨特精細的加工工藝製成,其茶質具有獨特的花蜜香味及極強的回甘力,陸河單叢茶經專家檢測、分析,其含有益於人體的硒元素高於其它名茶,其礦物質、氨基酸、維生素C、鋅、鎂、茶多酚和咖啡鹼等人體所需微量含量豐富,是養生、健身、益壽之妙品。
柿餅:是聞名海內外的陸河特產,其生產始於明代。因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氣候條件,加工出來的柿餅外層潔白如霜,質體外幹內潤,肉質柔軟,呈金黃色,其味香醇厚似飴,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糖份、維生素、氨基酸等,並具有降血壓、解酒、治療胃病以及止血潤便的藥用功能,所以陸河的柿餅久負盛名,遠銷東南亞各國及香港、澳門等地區。
蜜糖:陸河山區羣眾歷來有養蜂採蜜的傳統。蜜蜂採食天然無污染植物精華,產出的蜜糖如玉液瓊漿,色清味香,甘甜清醇,含有豐富維生素、氨基酸,是天然的保健食品。
青梅 青梅
青梅:具有生津解渴、消滯醒酒、養生保健等作用。陸河縣是“中國青梅之鄉”,全縣種植青梅面積達12萬多畝。陸河青梅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適中,品質上乘之優點,青果及成品、半成品均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現陸河產青梅成品有奇味梅、甘濕梅、話梅、蜜汁梅及青梅汁等系列產品。經過加工製成各種各樣青梅果品、果汁,成為陸河一大特色旅遊商品。
美人芋絲:是由食用美蕉塊根磨成粉、經沉澱過濾而得的澱粉精製成,是一種綠色健康食品,具有清熱、降壓、促進消化、減肥降脂等保健作用。
陸河擂茶製作技藝 陸河擂茶製作技藝
陸河擂茶客家擂茶傳承發展的結晶,是陸河客家先民在適應自然環境中發現的一種飲食。陸河擂茶製作工具有擂茶缽、擂茶棍。擂茶用料有綠茶、芝麻、焙炒的花生仁等。製作時先將茶葉、芝麻放入缽內,用擂茶棍旋磨,後加花生仁並注入少許冷開水旋磨,至磨成糊狀的茶泥即“擂茶膏”,後衝入沸水攪拌均勻即可飲用。飲用時佐以爆米花、豆類、青菜等。另一種用野菜、青草藥製成的擂茶稱“油茶”,亦稱“生茶”。主要用料有鮮艾葉、薄荷葉、生茶葉、楓樹嫩芽、紫蘇葉、番香、香蘇、雞腳刺、玫嫩芽、芫荽菜等。擂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延年益壽的功效。2011年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陸河縣著名人物

陸河縣古代

葉高標:明朝諫議名卿、特贈太常寺少卿
彭上拔:清朝儒林名宿
姓名
領域
代表職位
入仕
明崇禎元年進士、曾任禮部都給事中、在京掌管全國糧餉
參考資料 [42] 

陸河縣民國

姓名
領域
代表職位
軍事、政治
原中共中央委員、海陸豐農民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軍事
革命先烈、地區革命鬥爭領導者之一
參考資料 [40-41] 

陸河縣現代

姓名
領域
代表職位
政治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軍事
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
企業
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181位
政治、企業
全國政協委員、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第686位
參考資料 [36-39] 

陸河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6] 
2019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7]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8]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9]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10]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11] 
2020年12月9日,獲評2018至2020年度“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 [12] 
2021年11月,被水利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擇優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的“2022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 [24] 
2023年8月29日,入選廣東省基層衞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名單。 [32] 
2023年11月,入選“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 [4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