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樹聲

(明朝中後期官員、學者)

鎖定
陸樹聲(1509年2月25日-1605年8月22日 [54]  ),曾名林樹聲,字與吉,號平泉,直隸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人。明朝中後期官員、學者。
陸樹聲出身務農家庭,自幼貧而好學。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會試第一,被選為翰林庶吉士,授翰林編修。歷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左春坊左諭德太常寺卿等職。期間兩度歸家丁憂,數次稱病回籍。後召為吏部右侍郎,屢辭不就。明神宗即位後,升授禮部尚書,受首輔張居正看重。因議論不合,不久後仍堅辭致仕。歸家三十餘年間多次得到神宗遣使存問,優禮有加。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陸樹聲逝世,享年九十七歲。獲贈太子太保諡號“文定”。 [61]  遺著有《平泉題跋》《茶寮記》《汲古叢語》《病榻寤言》《長水日鈔》《陸學士雜著》《陸文定公集》《耄餘雜識》等。 [65] 
陸樹聲為人清正耿直,一生屢辭朝命,不喜為官,史稱“登第六十四年,其官兩都不及一紀 [61]  ,深為士論所重。 [65] 
概述圖來源 [5] 
本    名
陸樹聲
別    名
林樹聲
陸文定
宗伯 [64] 
與吉
平泉
所處時代
明朝中後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509年2月25日 [54] 
逝世日期
1605年8月22日 [54] 
主要作品
《平泉題跋》《耄餘雜識》等
籍    貫
直隸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
官    職
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太子少保
追    贈
太子太保
諡    號
文定

陸樹聲人物生平

陸樹聲早年入仕

陸樹聲生於正德四年二月初七日(1509年2月25日),是直隸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人。據説是唐朝宰相陸贄的後代。因父親在他出生後早逝,故陸樹聲跟隨母親沈氏住在林家角(今沈巷林家村)的外祖母家,改姓林,直至隆慶二年(1568年)才恢復陸姓 [59]  (本詞條為示統一,均稱“陸樹聲”)。 [6]  [19] 
陸樹聲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他少年時躬耕田畝,閒暇時則讀書,與其弟陸樹德“同出為贅壻 [20]  。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應天府鄉試中考取第五名 [18]  。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月,在會試中考取第一名 [24]  ,成會元,得中進士 [79]  。十一月,經東閣考試後,陸樹聲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25]  。此後回籍丁憂服闋後,於嘉靖二十四年(1544年)十二月被授職翰林院編修 [26]  [6] 

陸樹聲屢辭朝命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陸樹聲急請回鄉,不久後遭遇外艱,在家守制。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被起用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兩年後又請求辭官養病。直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閏二月才被恢復原職 [27]  。五月,升任左春坊左諭德,掌理南京翰林院 [28]  。十月,陸樹聲被召回京師,仍在左春坊,兼翰林院侍讀,管理誥敕,但他不赴任 [29]  [7]  [60]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陸樹聲被啓用為太常寺卿,兼管南京國子監祭酒 [30]  。他嚴格學規,撰寫十二條教規,以激勵諸生 [7]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一月,朝廷升陸樹聲為吏部右侍郎,但他再次稱病不上任 [31]  [7] 
隆慶元年(1567年)初,朝廷再次起用陸樹聲為吏部右侍郎,他於三月上疏推辭,未獲允准,明穆宗還令其參與《明世宗實錄》的編修,擔任副總裁 [32-33]  。但陸樹聲仍稱病求退,最終在同年四月獲准回籍調理 [34]  [8] 
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陸樹聲仍被起用為吏部右侍郎 [35]  。七月,他再度稱病,自陳不能赴任,並請求休致,未獲允准 [36]  。但到了次年(1569年)四月,在其一再請求下,穆宗只得批准其回籍調治 [37]  。就在這一年的十二月,穆宗再次下詔命陸樹聲以原職掌詹事府事,負責教習庶吉士 [39]  。隆慶四年(1570年)四月,他仍然使用“稱疾,不能赴官”。穆宗無奈,只得賜告 [40] 

陸樹聲正直如一

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明神宗即位,朝廷遣使到陸樹聲家中,升授他為禮部尚書 [8]  [41]  ,兼翰林院學士。他兩度推辭,均未得批准 [38] 
自世宗朝起,陸樹聲屢次推辭朝廷的委任,朝廷內外都認為他的風節很高,其名聲愈高。遇上重要的職位,必定首先舉薦陸樹聲,唯恐他不到任。當時首輔張居正主持國政,極其重視陸樹聲的名望,希望得到其輔佐,於是以後生見先生的禮節拜見他。陸樹聲自恃前輩,嚴肅接待張居正,擺出一副不肯接受的姿態,張居正失望而去。一天,陸樹聲因公事到內閣去,看見座位稍稍偏斜,他盯了很久而不就座,張居正趕緊替他扶正座位。 [9] 
作為禮部尚書,陸樹聲為人正直,在位時盡心盡職。他在萬曆元年(1573年)六月後負責宴待朝鮮使臣 [42]  。一次,兵部為安撫邊境少數民族,準備同意他們增加歲幣的要求,陸樹聲上疏勸止。他還力陳當今四方災情嚴重,提出“循舊章(遵循舊章)、省奏牘(察看奏書文牘)、慎賞責(慎重賞罰)、防壅蔽(防止奸人的矇蔽)、納讜言(採納正直的忠告)、崇儉德(推崇節儉的美德)、攬魁柄(總攬權柄)、別忠邪(識別忠良邪惡)”二十四字的方策。這些建議得到了神宗的嘉許和採納。 [10] 

陸樹聲極力求退

萬曆元年(1573年),太監馮保對陸樹聲不滿,屢次召他到會極門接受聖旨,並不斷催促他。等他到了那裏,卻盡是些尋常的事。陸樹聲明白自己受到戲弄,於正月二十七日上奏請求致仕 [38]  。張居正為挽留陸樹聲,特意對其弟陸樹德透露:“朝廷行相平泉(陸樹聲自號)矣。”暗示陸樹聲將要入閣,希望他留任。陸樹聲得知後説:“我曾作為一介史官,遠離朝廷二十年,難道還希求宰相之位嗎?拘泥虛名有何益。”當年冬,陸樹聲五次上疏,執意請求致仕回鄉,神宗只得在十二月初“温旨”賜他“馳驛回籍”,並強調待他病癒後仍將起用 [43]  [11] 
辭別時,陸樹聲在同年十二月底陳述了十件有關時政的建議,其內容大致為:(神宗自身)要注意學習,治國要任賢、從諫,嚴厲法紀、統一政令,端正士風,感恩民生,還提到分辨宮府、抑制外戚、遠離內侍等內容 [58]  。其言辭大多切中時弊,得到神宗報聞 [44]  。張居正到邸舍與他告別,詢問誰能接替任職。他推舉萬士和林燫。當陸樹聲離開北京城門時,士大夫們傾城追送,他都謝絕不見。 [12] 
到陸樹聲回到松江時,郡中士大夫皆賦詩以為盛事。如門生董其昌曾和詩稱“因君今日歸與意,始信千秋達者情”。 [74] 
萬曆十九年沈俊繪《陸文定公像冊》,藏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圖冊參考資料 [5] 

陸樹聲高壽而終

清徐璋繪《松江邦彥圖冊·陸樹聲像》,南京博物院藏 清徐璋繪《松江邦彥圖冊·陸樹聲像》,南京博物院藏 [74]
陸樹聲回鄉後,仍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至萬曆十二年(1584年)間數次得到朝臣推舉 [45]  。而朝廷依然按定製供糧薪,賜給月俸,並多次遣使存問 [14] 
  • 萬曆十五年(1587年)五月,因陸樹聲年近八旬,年高德劭,神宗特命應天府地方官員對他進行存問。 [46] 
  • 萬曆十六年(1588年)正月,因都察院左都御史吳時來進言,陸樹聲被加授為太子少保 [47]  。三月及五月,神宗又兩次遣使存問陸樹聲 [48-49]  。七月,陸樹聲上疏謝恩 [50] 
  •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三月,陸樹聲年已九十,神宗再遣人存問 [23]  。陸樹聲跨馬郊迎詔書 [78]  [51] 
  • 萬曆三十年(1602年)五月,神宗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派儀制司員外郎劉憲寵存問陸樹聲 [52]  。已經九十四歲的陸樹聲仍跨馬郊迎,被圍觀者稱為“天人 [78]  。十一月,陸樹聲派孫子陸景元攜疏赴京謝恩,神宗嘉獎他多次接受存問,特准送陸景元入國子監讀書 [53] 
陸樹聲“三奉恩詔”,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恩寵 [78]  。到萬曆三十三年七月九日(1605年8月22日 [54]  ),他“無疾而終” [66]  ,終年九十七歲。次年(1606年)二月獲贈太子太保 [55] 諡號“文定”,並賜祭葬 [15]  [57]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四月,神宗加贈陸樹聲為光祿大夫 [56] 

陸樹聲主要影響

陸樹聲文學創作

明人葉時芳繪《陸樹聲北禪二人小像圖軸》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明人葉時芳繪《陸樹聲北禪二人小像圖軸》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74]
陸樹聲無意仕宦,且得享長壽,因此其小品文創作處處自然流露出一種閒適的心情,如《九山散樵傳》是他的內心的真誠自白,是其人格的真實寫照;《苦竹記》則體現了陸樹聲閒適化心情中的理性因素,深受《莊子》的影響。他以“苦竹”自居,並且能一生不樂仕進,享受隱士化的生活。 [68] 
具體來説,陸樹聲閒適化心情的生活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世俗化生活。力求化俗為雅,達到精神提升和滿足。
晚年的陸樹聲曾對自己生活中的六根手杖發生了興趣,撰寫了《燕居六從事小引》。在文中,他對手杖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將其視為燕居時的六位從事。陸樹聲還喜歡飲茶,樂與禪客相對,併為此作《茶寮記敍》。在陸樹聲的世俗生活中,遊玩名勝、山水、田園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每次遊歷,總能給他精神上有所啓迪和開導,比如他在小品《嘉樹林小序》中描寫了自己“品賞”嘉樹林的二檜後,深深領悟到“勝地名流,若相待以合者”的現象。 [68] 
二、精神化生活。沉浸於精神享受和愉悦之中,體現多方面的超越情懷。
在小品《硯室記》中,陸樹聲指出,自己嗜硯並不是衝着所謂佳品來的。他珍愛硯台,是因為它是自己的精神寄託。正因如此,他認為自己的十方硯室不是金錢所能計買的“餘家青氈”故物。這是一種超脱感情的流露。在《題藏畫》中,陸樹聲表現了對珍藏自己身邊多年的繪畫一往情深的感情。在《題東坡笠屐圖》中,他借繪畫抒寫自己的理想和懷抱。 [68] 

陸樹聲家訓思想

陸樹聲在遺著《雲間陸文定先生家訓》中,力圖將子弟培養成儒家理想中的“仁人”。陸樹聲特地提出了“近仁四端”,即“親友有急難,須多方救濟。兒女有差失,須當日切責。家人無大過,須詐痴輕恤。租户欲饒些,須克已寬怨”。因而其主張為人須首先要踐行孝悌忠信等原則,要“一團和氣”“君子濟急”。要求“勿迷信命”,尤為反對一味地求神問佛,他在家訓中多次強調“真孝方可燒香”“真孝真悌方可佈施”。 [62] 
對於子孫人生道路的規劃,陸樹聲反覆告誠“以讀書為主”,並立下“讀書十篇”,頗有特色。至於必讀之書,家訓中也有規定:“讀書遵注。習舉業子弟,《四書》經正注乃聖賢口氣,下一之乎者也等閒字,文法自有頓挫,容後學竊取妄削?”如不能讀書,亦不能斥賣家族藏書。他還主張“擇業養生”,只是告誠“切勿失足街門”。在治家方面,他提出的“一年作家”“一月所為”“一日光景”等事項,也再現當時的生活場景。 [62] 

陸樹聲茶學思想

陸樹聲善烹茶、嘗茶,體會精深,於隆慶四年(1570年)前後著《茶寮記》一卷,提出“煎茶七類”,即人品、品泉、烹點、嘗茶、茶候、茶侶、茶勳等七條,是飲茶藝術之談。 [63] 

陸樹聲歷史評價

高拱:“平泉鴻飛軒舉,吾甚愧之。” [81] 
  • 今天下望以□相,雖不相而隱然□世師表者,我師陸公是也。 [73] 
  • 吳舊四族,厥右惟陸。遜將贄相,代有令望。延及我明,系不可徵。三世含光,鉅賢乃公。位高匪崇,勢弗假榮。偃卧於家,名震八弦。□商霖雨,作周心膂。大麓未登,抱譽而處。齒逾耄耋,帝命有迭。□之□史,訓於羣哲。二泖兆靈,淮秀於涇。表茲石城,維國議刑。 [73] 
于慎行:“天篤皇祐,保艾名世。夢日公生,墜星公逝。道總羣流,學本六經。文明以止,黻藻帝庭。守虛抱衝,褆躬如砥。如淵斯凝,如嶽斯峙。粵有負喁,其視耽耽。獨立不懼,莫公敢餤。考潤棲衡,託尚千古。國之藩衞,士之□矩。厥跡彌隱,而龍胥崇。蒲輪三御,乃正南宮。典禮□清,式我王度。大政將聞,歸田載賦。煌煌明哲,蹇蹇匪躬。十事矢謨,帝鑑貞忠。卷舒以時,潛見不測。譬彼鴻冥,亦猶龍德。及耆而子,既庶孫曾。踰壯而第,卦數覆成。稽公名壽,史無其伍。維衞武公,維師尚友。爰乘大化,神與天行。勒銘樂石,永護玄扄。” [73] 
  • 夫宇宙信寥廓矣,然必有棟世之儒,出則正已,處則繕性,乃足以照八紘,憲萬祀,此其人洗心藏密,不事莊嚴,渾渾噩噩,與天遊衍。天命之為人,國蓍蔡者,是純德之守也。我明則有蘭溪文懿章公懋、吉安文莊羅公欽順、新建文潔鄧公以贊,鄧公前輩有云間陸公。 [81] 
  • 陸公棄軒冕,如遺士也。世高其節,處林皋翛然也。世羨其達,不知公身依日月,寧忍以高為名,而興寄丘園,穆穆熙熙,蓋兩有事焉。當嘉靖及今上初政時,寧公得志日乎?公默感者良深,而林居退然,若谷所造者淵矣。淵明田園飲酒詩曰:“悽悽失羣鳥,日暮猶獨飛。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世皆以淵明閒淡絕物,散誕自居。公謂其正雅操堅,持苦心獨復處。嗚呼!公苦心獨復,誰則知之?鄒子謂:“公道淵明者,正自道也夫。” [81] 
陸樹聲石刻像,取自清徐璋繪,席雲山刻《雲間邦彥畫像》 陸樹聲石刻像,取自清徐璋繪,席雲山刻《雲間邦彥畫像》 [69]
張惟賢等:“樹聲性恬默,而嚴重有骨氣,登第六十四年,其官兩都不及一紀。先後二三權相,力皆奔走海內,而寵辱之柄卒不得加。鄉袞當國,所網羅推輓,遍天下知名士,而獨不得引。以自近居,恆言士大夫於世法中,惟廉取薄享可。迓續壽命之原,其所自得者深矣。” [61] 
  • 登第六十年,立朝不盈數載。每遷一官,輒以病罷。嘉靖數十年間,海內清望,樹聲為第一。 [4] 
  • 樹聲居嘗閉門,宴坐焚香,啜茗啓處,服御笑飲,在所休休然。其和光綴接裏之執經問道,與士大夫東西行禮,於其廬者,不擇賢愚少長,皆意滿去。王錫爵稱其道不苦空而禪,不標熾而儒,不垢俗而隱。 [4] 
張岱:“三君子(陸樹聲、瞿景淳陶大臨)者,皆寬然長者,而清操亮節,人不能犯。人雖嫉之,而卒無有以加之者,闢猶泰山之高四十里,逶迤盤礴,絕不示人以斷崖絕壑,而其高也已菚薛無際矣。三君子自處誠善,而惜皆潦倒踤阹,不盡其用,是豈世道之幸哉!” [67] 
查繼佐:“難進易退,平泉有焉,其深於《》也夫!” [66] 
張廷玉等:
  • 樹聲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難進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紀。 [2] 
  • 吳山(及陸樹聲)等雍容館閣,揚歷台省,固所謂詞苑之鴻儒,廟堂之巋望也。要其守正自立,不激不爭,淳靜敦雅,承平士大夫之風流,概可想見矣。 [2] 

陸樹聲軼事典故

陸樹聲難進易退

陸樹聲品行端正、耿介,為人恬雅灑脱,一表人材,難於進用而易於退職。自中舉起,他在官籍六十餘年,卻連一紀的官都沒做滿。 [13] 
當陸樹聲守制歸朝後,正逢首輔嚴嵩掌權,各級官職均有定價,其中翰林館閣職位價位尤其高。嚴嵩之子嚴世蕃知樹聲無人接引,派人索取二百的松江綾子,對陸樹聲説:“即將用翰林職位送給陸君。”陸樹聲致謝説:“翰苑之職,本不敢希求,又確實沒有一疋綾子。只有聽憑您安排。”於是不往拜謁嚴世蕃。當時的次輔張治,是陸樹聲的座主。他替陸樹聲向嚴嵩辯解,嚴嵩説:“這個陸生,為何要如此偏激?”張治解釋道:“這是個蠢人,不足以同他計較。”嚴嵩這才讓他任南京司業,後來不得已授他館職,但心中始終無法釋然。張治明白嚴嵩的不滿未消,於是暗中為陸樹聲準備了四雙錦幣、四十兩白金,讓一名翰林引薦他拜謁嚴嵩。陸樹聲同意前往,到嚴府門口,才看到張治派來的人已經拿着贈禮站立門下。此人把名刺遞給陸樹聲,讓他自己把禮物獻給嚴嵩。事先並不知情的陸樹聲得知原由後,大為錯愕,沉默不語,只是懷揣名刺入府,一揖之後便要告辭,始終未掏出名刺。嚴嵩送陸樹聲和那位翰林離開,到府外,看到了拿着金幣的人,故意問陸樹聲這是誰。陸樹聲回答:“不知。”即刻離開。嚴嵩大為憤懣。 [21] 
當嚴嵩過生日時,陸樹聲同諸翰林去嚴府祝壽,眾人都穿吉服,只有他着青衣。大家問他這樣穿着的原因,陸樹聲只説:“不知(嚴嵩生日)。”嚴嵩聽後,也“目屬之”。還有一次,嚴府的盆菊綻放,恰好眾人有事前來請託,都爭相向嚴嵩獻媚,唯獨陸樹聲從後擠着人羣向前,説 :“不要壓倒陶彭澤(陶淵明,此指盆菊)。”聞言者無不開懷大笑。 [82]  當時有一位館師,初入學館,接受嚴嵩的酒,竟然跪着飲下,陸樹聲看不慣這種無恥的行徑,“怒發上指”,口中喃喃不休。高拱為解救他,故意説:“難道你的狂性發作了?”趁機把陸樹聲拽出。因明世宗喜愛青詞,故當時的詞臣都力攻青詞,作為職業,而陸樹聲卻敬謝不作。一天,一位閣臣要求他撰寫一篇青詞,被陸樹聲婉拒。在掌管廷試的試卷時,他還故意弄亂試卷的順序,使嚴嵩無法按順序徇私舞弊。陸樹聲以上種種言行舉止,雖然使得嚴嵩大感不悦,但他最終也無法構陷陸樹聲。 [83] 
正因陸樹聲的特立獨行,他在嘉靖年間得到了“海內清望”第一的稱號。 [13] 
當陸樹聲一次告病歸家時,他的好友右僉都御史唐順之正奉命抵禦倭寇入侵。唐順之聽説陸樹聲告歸後,嘆息道:“您所請得準,不知道我何日得歸。”陸樹聲回答:“我像西賓,生病了,那麼主人只得放回;您是良醫,(國家)病勢未愈,怎麼肯放回來?” [76] 
嚴嵩倒台後,陸樹聲的同鄉徐階成為首輔,隨後高拱取代徐階。在此期間,待人冷淡的陸樹聲反倒刻意躲避仕進,稱病不出。 [13]  [22]  當他以吏部右侍郎歸家途中,到達一處河岸邊,一艘孝廉舟趕來接客,陸樹聲家的僮僕見狀,説:“我家相公官位不止到這裏(孝廉)。”陸樹聲聽後,不急不緩地呼喚僮僕入舟,告誡他道:“相公他日不為我官,但我前日曾經為相公官。” [77] 
明神宗即位後,陸樹聲成為禮部尚書,受首輔張居正推重,但他也始終沒有依附張居正。不久後便致仕歸家。 [13]  [22] 
萬曆十九年沈俊繪《陸文定公像冊》,藏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圖冊參考資料 [5] 

陸樹聲愛好風雅

陸樹聲愛好風雅,但從來不蓄古琴。有人恭維他言:“當年陶靖節(陶淵明)蓄無絃琴,您連琴也不蓄,對比靖節來説,更進一步了。”陸樹聲卻自我解嘲道 :“雖然如此,但這一進等於貪了。我不過是自依王夷甫(西晉名士王衍),嘴裏不説‘阿堵物(錢)’罷了。”不過陸樹聲喜歡書畫,經常購買精緻的紙和筆。有人對他説:“擅長書法的人不擇紙筆。”陸樹聲解釋説 :“這指的是所謂的‘無可無不可’者罷了。在其下的,只得追求些必要的東西。” [74] 
陸樹聲居家時,自稱:“以書史作為園林,以歌詠作為鼓吹,以著述作為文繡,以誦讀菑畬,以記文為居積,以從前的言行作為師友,以忠信篤敬作為修持,以行善降祥作為因果,以樂天知命作為西方。”這足見其心態深受禪理的影響。 [74] 

陸樹聲得子艱難

陸樹聲早年無子,直到五十九歲時才有了長子陸彥章。此後不久,陸樹聲致仕歸家,年老時仍胃口很好,得享子孫環繞的天倫之樂。世人都認為是陸氏的積善餘慶 [64] 

陸樹聲師生交往

陸樹聲子陸彥章像,取自清徐璋繪,席雲山刻《雲間邦彥畫像》 陸樹聲子陸彥章像,取自清徐璋繪,席雲山刻《雲間邦彥畫像》 [69]
陸樹聲門生盈門,兵部尚書袁可立、禮部尚書董其昌皆其得意門生。萬曆五年(1577年),陸樹聲延請董其昌館於其家,教授他的兒子陸彥章。董其昌也因此得以從學於陸樹聲,尊其為恩師。陸彥章比董其昌要小十一歲,兩人的關係也在師友之間。同時在陸傢俬塾寄讀的還有睢陽人袁可立,後來董、袁、陸三人於萬曆十七年(1589年)一起中進士,堪稱是陸樹聲家門的榮耀。 [1]  [74] 

陸樹聲人際關係

陸樹聲親屬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陸庭訓
因陸樹聲顯貴,被追贈為尚書。
祖父
陸蘭
一作陸藺,號梅莊,因陸樹聲顯貴,被追贈為尚書。
外祖母
林氏
——
父親
陸鵠
號誌梅,因陸樹聲顯貴,被追贈為尚書。
母親
沈氏
——
弟弟
曾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
李氏
孺人,贈夫人。與陸樹聲未有生育。
繼室
顧氏
封孺人。為陸樹聲生下三子。
兒子
——
未及取名而夭折。
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
陸彥卿
夭折。
女兒

嫁董其昌之侄董九皋。
陸彥璵
在陸樹聲無子時曾被過繼於他名下。國子生
孫子
陸景元
明神宗特許其入國子監讀書 [53] 
表格參考資料 [1-2]  [73]  [81] 

陸樹聲友人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唐順之 [76] 

陸樹聲門生

南京兵部尚書孫礦 [73] 
禮部尚書董其昌 [75] 
兵部尚書袁可立 [75] 

陸樹聲主要作品

陸樹聲的遺著有《陸文定公集》《平泉題跋》《茶寮記》《汲古叢語》《病榻寤言》《耄餘雜識》《長水日抄》《陸學士雜著》《清暑筆談》等。 [16]  [18]  《清暑筆談》乃其致仕後所作,記曩初見聞,多為名物雜記,兼有議論。 [16]  因陸樹聲並不精於書法,故其在《平泉題跋》中所論僅能泛泛而論。 [17]  其書跡有行書《龍潭閣札》《海棠花帖》等,多已佚失。 [70] 

陸樹聲人物爭議

《節寰袁公行狀》書頁 《節寰袁公行狀》書頁
《明史》和《明實錄》都稱陸樹聲“松江華亭人”,但其籍貫本非松江,而是河南蘭陽(今屬河南蘭考)。這在與陸樹聲關係密切,且同為華亭人的董其昌的文章中多有體現。在《袁伯應詩集序》《節寰袁公行狀》中,董其昌均稱恩師陸樹生為“蘭陽陸先生”或“蘭陽陸宗伯” [75]  。陸樹聲和董其昌、河南睢州人(睢陽衞籍,今屬河南睢縣)袁可立為師生關係,從袁可立早年寄讀松江陸氏家塾的經歷來看,或許二人正有某種聯繫。且董其昌稱陸樹聲為“蘭陽陸先生”,則蘭陽為今蘭考之地,明代亦屬睢州。因此,顏曉軍認為:“陸樹聲先輩乃北方陸氏,又南遷到松江。” [74] 

陸樹聲後世紀念

陸樹聲畫像

清佚名《陸樹聲肖像頁》,上海博物館藏 清佚名《陸樹聲肖像頁》,上海博物館藏 [74]
因陸樹生德高望重、世壽長久,故成為當時文人士夫階層景仰的對象。其人在世及身後時,已有不少肖像傳世 [74]  ,今列舉如下:
  • 《陸文定人物畫冊》,絹本設色,明人沈俊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陸樹生八十三歲時繪,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5] 
  • 《陸樹聲北禪二人小像圖軸》,應為明人葉時芳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陸樹聲九十歲生日時所繪 [74] 
  • 《松江邦彥圖冊·陸樹聲肖像》,清初徐璋將葉時芳所繪形象描摹,在晚清得以刻石(見“歷史評價”目錄下圖片) [74] 
  • 《陸樹聲肖像頁》,清代佚名繪,上海博物館藏,被認為是介於繪本與刻石之間的過渡本 [74] 
  • 《松江邦彥圖拓片·陸樹聲肖像》,清松江醉白池刻石 [74] 

陸樹聲墓葬

據陸樹聲的門生孫礦撰《陸公神道碑》載,陸樹聲去世後葬“邑(華亭)之集賢涇” [80]  。清代的《大清一統志》《江南通志》記載,陸樹聲墓在“華亭縣北城濠之北” [71-72] 

陸樹聲史料索引

《平泉先生陸公樹聲墓誌銘》 [73] 
《陸公神道碑》 [73] 
願學集》卷6《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平泉諡文定陸公傳》 [81] 
名山藏》卷81《隆慶臣二》 [3-4] 
罪惟錄》卷15下《清介諸臣列傳下》 [66]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 [2] 
參考資料
  • 1.    顏曉軍.宇宙在乎手—董其昌畫禪室裏的藝術鑑賞活動[D].中國美術學院,2013:5,59,68-69.
  • 2.    《明史·卷二百十六·列傳第一百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02]
  • 3.    《名山藏·目錄》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02]
  • 4.    《名山藏·卷八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02]
  • 5.    陸文定人物畫冊  .中華珍寶館[引用日期2023-04-02]
  • 6.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陸樹聲,字與吉,松江華亭人。初冒林姓,及貴乃復。家世業農。樹聲少力田,暇即讀書。舉嘉靖二十年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
  • 7.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三十一年,請急歸。遭父喪,久之,起南京司業。未幾,復請告去。起左諭德,掌南京翰林院。尋召還春坊,不赴。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嚴敕學規,著條教十二以勵諸生。召為吏部右侍郎,引病不拜。
  • 8.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隆慶中,再起故官,不就。神宗嗣位,即家拜禮部尚書。
  • 9.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初,樹聲屢辭朝命,中外高其風節。遇要職,必首舉樹聲,唯恐其不至。張居正當國,以得樹聲為重,用後進禮先謁之。樹聲相對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詣政府。見席稍偏,熟視不就坐,居正趣為正席。其介介如此。
  • 10.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北部要增歲幣,兵部將許之,樹聲力爭。歲終,陳四方災異,請帝循舊章,省奏牘,慎賞賚,防壅蔽,納讜言,崇儉德,攬魁柄,別忠邪。詔皆嘉納。
  • 11.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萬曆改元,中官不樂樹聲,屢宣詣會極門受旨,且頻趣之。比趨至,則曹司常事耳。樹聲知其意,連疏乞休。居正語其弟樹德曰:“朝廷行相平泉矣。”平泉者,樹聲別號也。樹聲聞之曰:“一史官,去國二十年,豈復希揆席耶?且虛拘何益。”其冬,請愈力,乃命乘傳歸。
  • 12.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辭朝,陳時政十事,語多切中,報聞而已。居正就邸舍與別,問誰可代者。舉萬士和、林燫。比出國門,士大夫傾城追送,皆謝不見。
  • 13.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樹聲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難進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紀。與徐階同裏,高拱則同年生。兩人相繼柄國,皆辭疾不出。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
  • 14.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已,給廩隸如制,加太子少保,再遣存問。……詔給月俸,異數也。
  • 15.    《明史》卷216《陸樹聲傳》:樹聲年九十七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定。
  • 16.    張小莊,陳期凡 編著.明代筆記日記繪畫史料彙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19-02:159
  • 17.    陳滯冬 作.玉山堂文集 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01:142
  • 18.    田啓霖,劉秀英 編譯.明清會元狀元科舉文墨今譯 第2冊: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7-06:559
  • 19.    《名山藏》卷81《隆慶臣二》:陸樹聲,字與吉,華亭人。陸宣公之後也。其父始孩而孤,鞠於外家,從母姓曰林。嘉靖二十年會試第一,為林姓。至隆慶初始改雲。
  • 20.    《名山藏》卷81《隆慶臣二》:樹聲少貧,與其弟德同出為贅壻。
  • 21.    《名山藏》卷81《隆慶臣二》:自其為吉士,移疾歸裏。其後告滿詣闕,相嵩柄國,官無大小,皆有定價,而館職尤重。嵩子世蕃知樹聲無所挈,第使人索松江綾子二百疋,曰:“當以翰林予陸君。”樹聲謝曰:“翰苑本不敢希,又實無一綾。惟公所置之。”遂不往謁。次相張治,樹聲座主也,為解於嵩。嵩曰:“彼陸生者,何其徑庭?”治曰:“蠢人也,不足與較。”嵩乃令出試以南宮,舉首不得己授館職,而意終不釋然。治乃為樹聲具錦幣四雙、白金四十,使一翰林介之謁嵩。樹聲往,至門,則治所遣持金幣者己在嵩門下,出刺授樹聲,使自為獻。樹聲大愕,怡告之故。樹聲不言,懷刺入,一揖即出,終不出刺。嵩送二人出,見持金幣者立門左,問為誰。樹聲曰:“不知。”竟出。嵩大恨。
  • 22.    《名山藏》卷81《隆慶臣二》:樹聲授職未幾,又以告去矣。數告數起,歷南雍南部,時徐階富國,樹聲同里人也,落落穆穆。萬曆改元,以禮部尚書召。踰年,與內閣居正持前輩禮甚抗,又以論事不合,複稱疾求去。
  • 23.    《名山藏》卷81《隆慶臣二》:二十六年,樹聲年九十,守臣以聞。天子遣官存問,加秩一碞,為太子太保。
  • 2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46:(嘉靖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禮部會試,取中式舉人林樹聲等三百名。
  • 25.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55:(嘉靖二十年十一月十八日)於是大學士言等,會同吏禮二部,並翰林院官,於東閣考試,取正副四十五捲進呈上親賜鑑別,欽定三十三名高儀、董份、陳昇、林樹聲……命吏部改授庶吉士,送翰林院讀書。
  • 26.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06:(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壬辰(三日),授服闋庶吉士林樹聲為翰林院編修。
  • 27.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31:(嘉靖四十三年閏二月二十五日)升翰林院編修呂調陽為國子監司業,後除養病南京國子監司業林樹聲原職。
  • 28.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34:(嘉靖四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升南京國子監司業林樹聲為左春坊左諭德,掌(庫本“掌”下有“南京”二字)翰林院事。
  • 29.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39:(嘉靖四十三年十月)庚辰(十一日),詔南京翰林院掌院事、左春坊左諭德林樹聲回坊,仍兼翰林院侍讀,管理誥敕。
  • 30.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51:(嘉靖四十四年十月一日)升左春坊左諭德林樹聲為太常寺卿,管南京國子監祭酒事。
  • 31.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65:(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庚午(十四日),升吏部右侍郎吳嶽為本部左侍郎,太常寺卿、管南京國子監祭酒事林樹聲為吏部右侍郎……。
  • 32.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6:(隆慶元年三月)癸酉(十八日),起用吏部右侍郎林樹聲奉詔自陳求退,不允。
  • 33.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6:(隆慶元年三月二十九日)爾禮部其遵祖宗故事,通行中外,採輯事實,送翰林院纂修實錄……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林樹聲……為副總裁。
  • 34.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7:(隆慶元年四月二十日)吏部右侍郎林樹聲以疾不能赴任,乞在籍調理,許之。
  • 35.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18:(隆慶二年三月十六日)起吏部右侍郎林樹聲原職。
  • 36.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22:(隆慶二年七月二十日)吏部右侍郎林樹聲稱病不能赴任,乞休致,不允。
  • 37.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31:(隆慶三年四月十一日)起用吏部右侍郎林樹聲以病乞休。得旨:準回籍調治。
  • 38.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隆慶六年九月五日)原任吏部右侍郎陸樹聲疏辭新命不允。”卷8:“(隆慶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禮部尚書陸樹聲以病乞休慰留不允。”卷9:“(萬曆元年正月二十七日)禮部尚書林樹聲再疏乞休,仍不允。”
  • 39.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40:(隆慶三年十二月)丙午(八日),起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以原官掌詹事府事,教習庶吉士。
  • 40.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44:(隆慶四年四月十五日)起用吏部右侍郎掌詹事府事陸樹聲稱疾,不能赴官。上仍賜之告。
  • 4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3:(隆慶六年七月四日)起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陸樹聲為禮部尚書。
  • 4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4:“(萬曆元年六月)己酉朔(一日),命尚書陸樹聲宴待朝鮮國進獻陪臣。”卷16:“(萬曆元年八月 )己未(十二日),上御經筵,賜輔臣及講官萬壽金字各有差。朝鮮國差陪臣表賀萬壽聖節,上命尚書陸樹聲宴待。”
  • 43.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7:“(萬曆元年九月十四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以病乞休,不允。”卷18:“(萬曆元年十月)戊午(十一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再疏乞休,仍不允。”卷19:“(萬曆元年十一月)乙酉(九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奏乞休致,不允。……甲辰(二十八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四疏乞休,上猶不允。”卷20:“(萬曆元年十二月八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五疏乞休,上温旨眷諭,賜馳驛回籍,病痊起用。”
  • 44.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7:原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上疏言:方今之務,莫要於聖學。法筵之上,或一時敷對未詳,宜令史(廣本“史”作“侍”)臣採摭經史懿訓可為法戒,及本朝列聖謨訓,檃括其辭節,略其要輯以進御,亦聖學緝熙一助。又言:學以修德,德以(廣本、抱本“以”作“在”)慎身。尤望皇上食息起居,必遵常度。發號施令,務當人心。孝養愈茂於兩宮,心思常澈於九有。任賢始終不二,從諫狂直皆容,則聖德日新,治化益隆,宗社萬年之基,端在於此。又言:法紀當嚴,政令當一。士風當正,民生當念。及財用、宗藩、邊防、漕運四者,當議末及。二丘分祭,九廟祔享。方稽古右文之世,正禮樂明備之時。乞觀會通,以定一王之典,垂萬世之法。上亦報聞。
  • 45.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33:“(萬曆十一年二月三日)吏部言:科道官奉旨奏薦原任尚書陸樹聲等三十三人,皆負清碩之望,為時俊彥。但中間亦有年齒已邁,及因考察糾拾,例難敍用者。又恐或有可用,而偶遺不預薦者。臣等再加訪擇,惟求恊輿評,以仰副聖明任賢求舊至意。”卷146:“(萬曆十一年二月三日)國又言:……猶有抱忠守正之士為清議所重者……如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皆表表寰中清議久重伏乞及時擢用。”卷147:“(萬曆十一年三月六日)兵科給事中王亮疏薦寰區人望陸樹聲、劉應節、楊成、劉斯潔、王錫爵、海瑞、魏時亮、顏鯨、徐用簡、甘雨等十人。”
  • 46.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86:(萬曆十五年五月五日)命應天撫按存問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樹聲年踰八旬,齒德俱尊,故有是命。
  • 47.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94:(萬曆十六年正月二十九日)南京吏部尚書袁洪愈乞致仕,許之,特加太子少保。為其清望允孚也。左都御史吳時來因言:大臣之去國有體,朝廷之優典宜隆。歷舉世廟初陳玉、叢蘭、楊廷和、蔣冕等並賜加銜馳驛,月廩歲夫之典稱異數。而萬曆十年恩詔,賜給存問有加。今以近時畢鏘、袁洪愈優例推之,若尚書張瀚、嚴清、陸樹聲、何維柏、陶承學、王崇古、郭宗皋、趙錦,右都御史曹亨,或德望著於巖廊,或勳猷樹於疆圉,並當優異,以旌耆德。於是嚴清、陸樹聲俱加太子少保,張瀚等給月糧歲夫,如恩詔令。
  • 48.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96:(萬曆十六年三月)甲午(十二日)……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遣使存問。
  • 49.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98:(萬曆十六年五月五日)禮部題: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以二品致仕,年踰八十,齒德並懋,請行應天撫按官存問如禮。上允行。
  • 50.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201:(萬曆十六年七月四日)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疏謝存問。上報聞。
  • 5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320:(萬曆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差官存問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
  • 5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372:(萬曆三十年五月)甲戌(十三日),遣儀制司員外郎劉憲寵存問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
  • 53.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378:(萬曆三十年十一月)己未(二日)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疏謝存問。上嘉其三膺存問,齎奏孫男陸景元,特准送監讀書。
  • 54.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11:“(萬曆三十三年七月九日)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陸樹聲卒。”《國朝獻徵錄》卷34《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太子太保諡文定平泉先生陸公樹聲墓誌銘》:“公生正德己巳二月初七日,卒萬曆乙巳七月九日,得壽九十有七。”
  • 55.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18:(萬曆三十四年二月四日)贈已故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陸樹聲為太子太保。
  • 56.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56:(萬曆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追贈原任禮部尚書陸樹聲為光祿大夫。
  • 57.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11:卒年九十有七,贈太子太保,諡文定,予祭葬如例。
  • 58.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11:瀕行,疏陳十事,皆關大計,而辯[辨]宮府、抑戚倖、斥貂璫,尤觸時忌。
  • 59.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11:樹聲,初姓林氏,字與吉,直隸華亭人。……隆慶改元,特起原官,仍不就。明年,奏復陸姓。
  • 60.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11:嘉靖辛丑進士第一,改庶吉士。壬寅,歸省。乙巳,授編修。壬子,請告還,尋丁外艱。丁巳,即家起南京司業。居二年,復引疾去。辛酉,起左諭德,掌南院事。旋召回坊,不赴。
  • 61.    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四百十一 萬曆三十三年 七月 九日 4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4-02]
  • 62.    樓含松 主編.中國曆代家訓集成 4 明代編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11:2236
  • 63.    陳宗懋,楊亞軍 主編.中國茶葉詞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07:551
  • 64.    《萬曆野獲編》卷28“得子失子”:松江陸宗伯平泉艱子,直至五十九,始得今大行彥章,旋予告侍膝下。宗伯老壽善飯,且諸孫繩繩未艾,世以為積善餘慶。
  • 65.    邱樹森 主編.中國曆代人名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03:843
  • 66.    查繼佐.二十五別史 18-21 明書 1-4:齊魯書社,2000-05:2406-2407
  • 67.    張岱 著.石匱論贊:紫禁城出版社,2014-08:125
  • 68.    尹恭弘 著.小品高潮與晚明文化 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評述:華文出版社,2001-05:58-65
  • 69.    名人圖像(檢索“陸樹聲”“陸彥章”即可查得對應圖像)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4-03]
  • 70.    式古堂書畫匯考 5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03]
  • 71.    《江南通志·卷三十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03]
  • 72.    大清一統志 11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03]
  • 73.    《國朝獻徵錄·卷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03]
  • 74.    顏曉軍.明清時期陸樹聲肖像的創作與摹制[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0(06):65-72.
  • 75.    董其昌《容台文集》卷1《袁伯應詩集敍》:“餘與伯應(袁樞)尊公少司馬(袁樞之父袁可立)同舉於蘭陽陸先生之門。”《吳越所見書畫錄》所錄董其昌撰《節寰袁公行狀》亦稱:“念其昌與公(袁可立)同舉於蘭陽陸宗伯之門。”
  • 76.    《玉堂叢語·行誼》:陸平泉為祭酒,請告歸。時唐荊川以中丞御倭,嘆曰:“公得請,未知餘何日歸耳。”陸曰:“某如西賓,病則主人只得放回,公乃良醫,病勢未愈,如何肯放回來?”
  • 77.    《國朝獻徵錄》卷34《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太子太保諡文定平泉先生陸公樹聲墓誌銘》:華亭陸平泉先生,以侍郎予告南還。值孝廉舟竟前,其僮曰:“我相公官不止此。”陸徐呼其僮入舟,諭曰:“相公他日不為我官,但我前日曾經為相公官。”
  • 78.    《國朝獻徵錄》卷34《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太子太保諡文定平泉先生陸公樹聲墓誌銘》:戊戌,公年九十,詔遣中書柴君大履存問。公跨馬郊迎詔。壬寅,皇太子立,詔遣儀部郎劉君憲寵存問,跨馬郊迎如昔。觀者夾道相指,目以(闕)天人也。大臣三奉恩詔,亦故事所未睹。
  • 79.    《國朝獻徵錄》卷34《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太子太保諡文定陸公道神碑》:嘉靖庚子,舉應天春秋魁。明年辛丑,試禮部第一,猶林姓也。
  • 80.    《國朝獻徵錄》卷34《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太子太保諡文定陸公道神碑》:葬邑之集賢涇。
  • 81.    《願學集·卷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05]
  • 82.    《願學集》卷6《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平泉諡文定陸公傳》:一日,偕詞林入壽分宜,眾服吉,公獨青。眾問故,公曰:“不知。”分宜目屬之。又,分宜宅盆菊繽紛,眾以事至,爭相呈身取色笑,公從後擠諸人曰:“無壓倒陶彭澤。”聞者解頤。
  • 83.    《願學集》卷6《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平泉諡文定陸公傳》:裏有館師,初入館,受分宜酒,跪而飲者。公怒發上指,語喃喃不休。文端高公目曰:“乃公性發耶?”肘而拉公出。是時詞臣多攻青詞為職業,公謝不為。閣臣間持一以屬公,公曰:“方治家報在。”又掌廷試卷,分宜業有它屬矣,公故亂其卷,分宜無所得止。……然分宜雖不悦,亦終不能有加於公。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