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曄

(東晉時期士族重臣)

鎖定
陸曄(261年-334年10月21日),字士光,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東晉時期士族重臣,東吳丞相陸遜侄孫,選曹尚書陸瑁之孫,高平國相陸英之子。
陸曄出身吳郡陸氏,早年有良好名聲,先獲察孝廉,後被鎮東將軍司馬睿召為祭酒,又封平望亭侯。東晉建立後,任太子詹事,累遷至領軍將軍,因參與平定王敦之亂受封江陵伯。
325年(太寧三年),晉明帝司馬紹病重,陸曄與王導等人一同為顧命大臣,輔佐太子司馬衍,被加職散騎常侍、錄尚書事。成帝即位後,獲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蘇峻之亂時,陸曄跟隨保衞成帝,後更與弟陸玩勸説叛將匡術以宮城苑城歸降義軍。事後因功加職衞將軍,進封江陵公。
334年(咸和九年),陸曄逝世,享年七十四歲,受追贈為侍中、車騎大將軍諡號穆。
本    名
陸曄
士光
所處時代
兩晉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郡吳縣
出生日期
261年
逝世日期
334年10月21日
主要成就
東晉三朝重臣
官    職
左光祿大夫、衞將軍等
封    爵
江陵公
追    贈
侍中車騎大將軍
諡    號

陸曄人物生平

陸曄少有雅望

陸曄出身於江南名族吳郡陸氏,其從祖為三國時期孫吳丞相陸遜;伯父陸喜,在孫吳官至吏部尚書;父陸英,官至高平國國相、員外散騎常侍 [1] 
陸曄年輕時就有好的名聲,他的從兄陸機每每稱讚他説:“我家世代不缺乏公卿。”陸英逝世後,陸曄在居喪期間亦以孝聞名。於他同郡的名士顧榮給鄉人寫信説:“士光(陸曄字)身體虛弱,讓人為他擔心,一説起就傷心。”陸曄後來被察舉孝廉,被授任為永世、烏江兩縣縣令,但陸曄都未就任。 [2] 

陸曄仕途升遷

永嘉元年(307年),時任鎮東將軍的晉元帝司馬睿移鎮建康,任命陸曄為祭酒,不久後補任振威將軍、義興太守,因病沒有就任。 [3] 
永嘉五年(311年),江州刺史華軼拒絕接受在永嘉之亂後被推舉為盟主的司馬睿命令,於是被司馬睿討伐,最終兵敗被殺,陸曄亦因參與討伐有功而獲封平望亭侯。經多次升遷後任散騎常侍、本郡(吳郡)大中正 [4] 
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即位為帝,建立東晉後,改任陸曄為太子詹事。當時的侍中都是北方人,為安撫江南士族,司馬睿任命素以清白著稱的陸曄任侍中,又調任尚書,兼領揚州大中正 [5] 
太寧元年(323年),晉明帝司馬紹即位後改任陸曄光祿勳,調任太常,又接替紀瞻擔任尚書左僕射,兼領太子少傅,不久又加授金紫光祿大夫,接替卞壼領軍將軍。隨後因在王敦之亂中協助朝廷平定錢鳳的功勞而進封為江陵伯。 [6] 

陸曄受詔顧命

太寧三年(325年),明帝病重,陸曄與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壼、車騎將軍郗鑑、丹楊尹温嶠護軍將軍庾亮皆為顧命大臣,輔助皇太子司馬衍,併入殿統禁軍值夜。明帝遺詔加陸曄散騎常侍錄尚書事 [7-8]  司馬衍於次年即位為晉成帝,陸曄被授職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賜給親兵一百人,散騎常侍職如舊。 [9] 

陸曄協助平亂

咸和二年(327年),歷陽太守蘇峻鎮西將軍祖約發動叛亂,並攻向都城建康,於次年攻陷建康、掌控朝政,並大肆搶掠、奴役士民。當時,侍中褚翜抱着成帝登上太極前殿,陸曄與司徒王導、光祿大夫荀崧、尚書張闓一同登上御牀,護衞成帝。後跟隨成帝遷至石頭城。陸曄當時舉動方正,不因蘇峻等人的兇暴行為而動搖變節;而蘇峻亦因陸曄在江南有很高名望而不敢加害,而他留守建康留台。 [10-11]  次年,蘇峻為荊州刺史陶侃領導的義軍所殺,部分叛軍兵眾潰散。
咸和四年(329年)正月,陸曄與其弟陸玩成功勸説蘇峻將匡術以宮城苑城歸降義軍,百官都到苑城並推舉陸曄督宮城軍事。 [12-13]  同年,蘇峻之亂平定後,陸曄因功被加授衞將軍,受賜一千兵一百騎,並進爵江陵公,次子陸嘏也被封為新康子。 [14] 

陸曄回鄉病逝

咸和(326年-334年)年間,陸曄請求回鄉掃墓。有司上奏請按舊制給假六十日,侍中顏含黃門侍郎馮懷則認為不必規定日期,成帝允許。
咸和九年(334年)九月初八日,陸曄病逝,享年七十四歲。被成帝追贈為侍中、車騎大將軍諡號“穆”。 [15-16] 

陸曄人物評價

陸曄總評

陸曄作為江南士族名士,德高望重,歷仕東晉元、明、成三朝,見證了王敦之亂、蘇峻之亂,為明帝託孤重臣之一。蘇峻在叛亂後意外被殺,當時陸曄便趁機與其弟陸玩勸説蘇峻手下匡術以宮城苑城歸降義軍,使得百官得以回到苑城。

陸曄歷代評價

陸機:我家世不乏公矣。 [17] 
顧榮:陸士光貞正清貴,金玉其質……凡此諸人,皆南金也。 [18] 
司馬紹:曄清操忠貞,歷職顯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憂國如家,歲寒不凋,體自門風。” [17] 
顏含、馮懷:曄內藴至德,清一其心,受託付之重,居台司之位。” [17] 
房玄齡等《晉書》:①陸曄等並以時望國華,效彰歷試,迭居端揆,參掌機衡。然皆率由舊章,得免祗悔。 [17]  ②士光時望、士瑤允當。政既弟兄,任惟台相。 [17] 
洪邁:百年之間,會稽王昱、道子、元顯以宗室,王敦、二桓以逆取,姑置勿言,卞壺、陸玩、郗鑑、陸曄、王彪之、坦之不任事,其真託國者,王導、庾亮、何充、庾冰、蔡謨、殷浩、謝安、劉裕八人而已。 [19] 

陸曄親屬成員

陸曄祖父

陸瑁,字子璋,官至選曹尚書 [20] 

陸曄父親

陸英,官至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 [17] 

陸曄子嗣

陸堪,官至散騎常侍。 [21] 
陸嘏,陸曄次子,蘇峻之亂後因陸曄的功勳被封為新康子。 [14] 

陸曄史料記載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 [17]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三·晉紀十五》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四·晉紀十六》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五·晉紀十七》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陸曄,字士光,吳郡吳人也。伯父喜,吳吏部尚書。父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
  • 2.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曄少有雅望,從兄機每稱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喪,以孝聞。同郡顧榮與鄉人書曰:“士光氣息裁屬,慮其性命,言之傷心矣。”後察孝廉,除永世、烏江二縣令,皆不就。
  • 3.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元帝初鎮江左,闢為祭酒,尋補振威將軍、義興太守,以疾不拜。
  • 4.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預討華軼功,封平望亭侯,累遷散騎常侍、本郡大中正。
  • 5.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太興元年,遷太子詹事。時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曄以清貞著稱,遂拜侍中,徙尚書,領州大中正。
  • 6.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明帝即位,轉光祿勳,遷太常,代紀瞻為尚書左僕射,領太子少傅,尋加金紫光祿大夫,代卞壼為領軍將軍。以平錢鳳功,進爵江陵伯。
  • 7.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帝不豫,曄與王導、壼、庾亮、温嶠、郗鑑並受顧命,輔皇太子,更入殿將兵直宿。遺詔曰:“曄清操忠貞,歷職顯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憂國如家,歲寒不凋,體自門風。既委以六軍,可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
  • 8.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三·晉紀十五·肅宗明皇帝下》:壬午,帝引太宰羕、司徒導、尚書令卞壼、車騎將軍郗鑑、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丹楊尹温嶠,並受遺詔輔太子,更入殿將兵直宿;復拜壼右將軍,亮中書令,曄錄尚書事。
  • 9.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成帝踐阼,拜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給親兵百人,常侍如故。
  • 10.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蘇峻之難,曄隨帝左石頭,舉動方正,不以兇威變節。峻以曄吳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
  • 11.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四·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峻兵入台城,司徒導謂侍中褚翜曰:“至尊當御正殿,君可啓令速出。”翜即入上閤,躬自抱帝登太極前殿;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闓共登御牀,擁衞帝。
  • 12.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匡術以苑城歸順,時共推曄督宮城軍事。
  • 13.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四·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春,正月,光祿大夫陸曄及弟尚書左僕射玩説匡術,以苑城附於西軍;百官皆赴之,推曄督宮城軍事。
  • 14.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峻平,加衞將軍。給千兵百騎,以勳進爵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
  • 15.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咸和中,求歸鄉里拜墳墓。有司奏,舊制假六十日。侍中顏含、黃門侍郎馮懷駁曰:“曄內藴至德,清一其心,受託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詔許歸省填塋,大臣之義本在忘己,豈容有期而反,無期必遠。愚謂宜還自還,不須制日。”帝從之,曄因歸。以疾卒,時年七十四。追贈侍中、車騎大將軍,諡曰穆。
  • 16.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五·晉紀十七·顯宗成皇帝中之上》:九月,戊寅,衞將軍江陵穆公陸曄卒。
  • 17.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1]
  • 18.    《晉書·卷六十八·列傳第三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8]
  • 19.    《容齋隨筆·卷八》
  • 20.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裴松之注引《吳錄》:喜字文仲,瑁第二子也,入晉為散騎常侍。瑁孫曄,字士光,至車騎將車、儀同三司。曄弟玩,字士瑤。晉陽秋稱玩器量淹雅,位至司空,追贈太尉。
  • 21.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子諶,散騎常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