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景槐

鎖定
陸景槐(1905~1998),現名陸植三,字澤山,曾用名駱警頑、劉國良、劉國權,江蘇如皋江防人。如皋地方黨組織創始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9月,參與組建中共如皋獨立支部,任書記。1927年任中共南通縣委第一任書記。1928年3月因組織大生一廠工人罷工被捕。1934年出獄。1945年重新入黨。任蘇中第一專員公署沙墾局局長。1946年後,歷任如皋縣縣長、蘇中第一軍分區供給部部長、蘇北軍區供給部部長等職。建國後,任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副局長、顧問等職。1998年病逝。 [1] 
中文名
陸景槐
別    名
駱警頑
劉國良
劉國權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如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98年
現    名
陸植三

陸景槐人物簡介

1905年2月出生於原如皋縣永安沙的一個普通中農家庭。先後就讀於民國小學、如師附小、如皋師範。
期間,他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積極參加各種進步活動。
1925年,經共產黨曹壯夫、賈澤漢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先後活躍於通、滬、如皋之間。
1926年9月,參加組建瞭如皋第一個中共黨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
1927年1月,中共江浙區委派陸植三去上海蔘加農民運動學習班,後被派往南通以國民黨特派員的身份開展黨的工作。11月,中共南通縣委正式成立,陸植三任縣委書記。
1928年3月,他因領導南通大生一廠工人罷工,身份暴露,不幸被捕。在獄中受盡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
1946年出任如皋縣長,後任蘇北軍區供給部長,解放後長期在南京市政府工作。“文革”期間,他受到迫害和打擊,身心都受到摧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陸植三得到平反,愉快地安享了平靜的晚年生活。

陸景槐人物生平

陸景槐塑像 陸景槐塑像
陸植三同志,原名陸景槐,1905年2月出於江蘇省如皋縣長江下游的小洲----永安沙的一個普通中農家庭。父母因識字不多,常受豪紳欺壓敲榨,於是節衣縮食將八歲的陸植三送至國民小學讀書,後轉入如皋城裏的如師附小讀書。
1920年考入江蘇省第二代用師範(今如皋師範)。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他認真閲讀進步書籍,研究社會主義。 [2]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陸植三開始接觸新思想,如飢似渴地閲讀進步書籍,研究社會主義。1924年,在吳亞魯同志的影響下,他與同學蘇德馨、熊仁福等組織了進步團體“勁社”,在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開展學習社會主義科學等進步活動。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和“勁社”學友上街演出、貼標語、遊行,並組織罷課,聲援上海工人罷工鬥爭。在革命刊物《新青年》、《嚮導》等影響下,陸植三同志以滿腔熱情,尋求改造社會的道路。
同年暑假,陸植三從如皋師範畢業,赴上海蔘加了由我黨主辦的上海學生聯合會講演會,共產黨人惲代英、肖楚女等人的革命講演對他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會議期間,經共產黨員曹壯夫、覃澤漢介紹,陸植三同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黨,為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在這個古老東方之國的實現而不懈奮鬥。
陸植三從上海返回後,以鎮濤區(今如皋薛窯)十七圩小學教員的身份作掩護,創辦農民補習班,一邊教農民朋友識字學文化,一邊向他們宣傳革命思想。
1926年春,陸植三離開十七圩小學,任鄂家埭小學校長。鄂家埭地處江安盧港兩區交界處,農民深受地主殘酷剝削,“十之九為佃農,其痛苦冠於全縣”。陸植三與蘇德馨一起以學校為陣地,開辦了一所平民夜校,學員30多人。並在賁家巷、鄂家埭一帶開設流動書攤,推銷進步書籍。此時,中共江浙區委書記羅亦農派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期學員張連生、杭果人來如皋指導農民運動和建黨工作。陸植三聘他們為鄂家埭小學客籍教員,並以鄂家埭為中心,於六甲、芹湖一帶開展農民運動。他們在鄂家埭成立了全縣第一個以貧農為主的農民協會,確立農民協會的宗旨為打倒帝國主義、抵制英貨日貨、反對封建勢力、實行減租減息等。後在江安、盧港等地相繼成立農民協會90多個,入會農民達1萬餘人。農民運動的發展為如皋黨組織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1926年夏,陸植三同志與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南通師範)畢業的徐芳德同志接上關係後,經中共江浙區委批准,於9月在鄂家埭小學正式成立如皋縣第一個黨支部---- 中共如皋縣獨立支部,陸植三同志任支部書記。如皋縣獨立支部成立後,陸植三同志在進步青年中積極發展黨員,蘇德馨、石勳光、徐名友、葛顯功、熊仁福等十多人先後入黨。在此期間,陸植三還回到母校如皋師範,積極開展建黨工作,發展在校學生陳其理、王汝舟、馬鶴松等人入黨,組建了二代師(如皋師範)黨支部。後又陸續發展劉季平、石俊、湯藻等入黨。在陸植三同志的組織發動下,如皋黨組織迅速發展壯大,至1927年7月中共如皋縣委成立之時,全縣的共產黨員已增至54人。陸植三創建的如皋黨組織成為如皋地區革命鬥爭的領導核心。他介紹發展的黨員蘇德馨、劉季平等成長為黨的優秀幹部。
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組織規定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幫助改組國民黨。1925年,陸植三在被吸收為中共黨員的同時,又由中共早期黨員侯紹襲介紹參加國民黨,並接受回縣建立國民黨組織的任務。陸植三以打倒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國內軍閥,打倒土豪劣紳,剷除貪官污吏為口號,在如皋知識青年中廣泛動員。二代師學生陳其理、湯景延等優秀青年加入了國民黨。1926年4月,以共產黨員陸植三、王盈朝為首的國民黨如皋縣黨務籌備委員會成立,繼後成立國民黨如皋縣黨部,陸植三擔任執行委員會主任兼農工部長。在中共如皋縣委成立後,共產黨員王盈朝(時任縣委書記)及蘇德馨、葉胥朝、王汝舟等,仍隱蔽在國民黨縣黨部擔任要職,利用其公開身份,開展革命活動。由於陸植三同志運用了靈活巧妙的鬥爭策略,共產黨人基本上控制瞭如皋全縣局勢。
1927年1月,中共江浙區委派陸植三去上海蔘加農民運動學習班,學習結束後被派往南通以國民黨特派員的身份做黨的工作,先後發展了劉瑞龍黎昌聖、聶鴻倫等人入黨,並分別在通師、農科大學、紡校建立了黨支部。同年,陸植三被調往上海,先後擔任中共閘北區委組織部長、浦東區委宣傳部長。後又受江蘇省委派遣組建南通縣委,11月,中共南通縣委正式成立,陸植三任第一任南通縣委書記。1928年3月,他因領導大生一廠工人罷工,身份暴露,不幸被捕。在獄中受盡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
陸植三同志為如皋黨組織的建立和工農運動的開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南通革命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