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念祖

(《江陰日報》副總編、主任記者)

鎖定
陸念祖,《江陰日報》副總編、主任記者。
中文名
陸念祖
職    務
江陰日報》副總編、主任記者
他從事新聞工作28年來,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了3000多篇稿件。卿十代以來,在全國、省、市獲獎的新聞作品就達70餘篇(次),並有14幅攝影作品獲獎。為推動新聞事業的理論和隊伍建設,他撰寫、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次)。
他在新聞戰線業內有“得獎專業户”之美稱,1995年,他撰寫的一篇消息獲得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頒發的“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他寫作嚴謹,每一篇稿子總要一稿二稿三稿地改值到滿意為止。
某次,記者送來一篇反映鄉鎮幹部義務勞動開墾荒地的新聞,稿子對幹部精神面貌和勞動場面都寫得不錯,作為副主編只要簽發就行了,但他敏鋭地覺察到,稿子還停留在材料的表層上,而沒有挖掘出這塊材料表層下深藏的精髓,他堅持再和記者下到農村深入採訪,自己動手,寫出了《兩位老黨員,一片惜土情》的好新聞,此稿很快在《人民日報》頭版刊登,《農民報》等6種中央級別的報刊予以轉載,並獲中國縣市報一等獎。
1996年8月,遠望號船隊赴太平洋執行海上測量任務,他揹着相機和一套理髮工具登船採訪,在遼闊的太平洋上,他和官兵們一起經受了颱風巨浪的襲擊,經受了暈船嘔吐、生活不適等種種磨難,他以普通一兵的姿態堅持在第一線,一面採訪攝影,空餘時還給官兵們理髮。好幾次,為了捕捉“遠望”號笑傲風浪的神韻,他不顧船體搖晃,不顧自己已50歲的瘦弱身軀,一步一步地攀上十多米高的塔桅搶鏡頭,官兵們都為他攥了把汗,而他卻為搶到幾個好鏡頭高興得手舞足蹈。回來後,他從拍攝的有20多個膠捲中整理出6個小輯近60幅照片贈送到部隊,在軍民兩地同時舉辦影展,受到各階層羣眾的廣泛歡迎。他在遠船望上敬業奉獻的精神,受到基地首長的高度評價,基地領導專程向江陰市委宣傳部送去了感謝信。
公司前身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農業服務公司,為了尋求發展,他在缺資金、缺項目、缺經營場所的困難條件下,憑着一股對事業的執着追求的精神,艱苦跋涉,先後創辦了西郊市政公司等幾家企業,並不斷把發展觸角伸及工業領域,大膽走振興工業之路。他慧眼識勢,選準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節能工業,不惜投入巨資興辦了無錫地區第一家節能燈廠,從而實現了第二、三產業齊翼騰飛的喜人局面。為了尋求規模,他不斷調整經營思路,先後對西郊鋼窗廠和市塑料廠等虧損企業實施兼併,不斷加強企業技改擴能和產品結構調整力度,開發研製了新一代粗管徑大功率節能燈和異型燈管,產品一經面市深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被譽為“江南第一燈”,獲得了江蘇省名牌產品獎,並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被評為省重點節能產品。1997年公司實現銷售7800萬元、利税450萬元,該公司連續多年被無錫市、江陰市評為明星企業和雙文明單位。他先後榮獲江蘇省農林廳優秀經理、無錫市勞模、江陰市先進經理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