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庭植

鎖定
1930年出生於南京六合,1940年定居於安徽明光市,1949年高中畢業即參加革命,歷任小學校長、縣文化館長、地、縣工會幹事、地委組織部幹事、地委黨校教員、地委政研室主任、來安縣委副書記、阜南縣委書記、阜陽地委副書記、安徽省輕工業廳長、省經委常務副主任、省教委主任、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及省委督察員等職。
中文名
陸庭植
出生日期
1930年
主要成就
安徽省輕工業廳長、省經委常務副主任
出生地
南京六合
1984年在省第四屆黨代會上當選為省委候補委員。曾組織和領導“江淮農業調查”寫出十九個村的調查報告,從中找出帶有規律性的問題,嗣後又對皖東五十個貧困落後鄉進行系統全面歷史的調查,為農業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在任來安縣委副書記期間,組織南部十三個鄉鎮開挖了一條三十多里的朱家山河,成為滁河下游第三個人江河道,既解決了滁河下游羣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水患,併為確保津浦鐵路南段和南京鐵路大橋作出貢獻。深入實際從調查研究着手,積極改制,全面推廣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同時,在阜南推行“三油促麥”,油菜發展三年三大步,成為全省第一個產量過億斤的縣,省地多次在這裏召開現場會進行推廣,農業部在阜陽召開黃淮平原七十個縣油料會議進行現場考察研究。針對阜南水患頻繁,提出“南站北井”的戰略思想,二、三年裏建成二十多處電灌站,打了三千多眼機井,站建到哪裏,並打到哪裏就在那裏改種水稻,現在這個縣已改種水稻三十多萬畝。不久調任阜陽地委副書記,仍以此思想為指導,在沿淮五縣,積極推廣旱改水的步伐,現在這些地區已成為新的稻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