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寄居蟹

鎖定
陸寄居蟹,又名陸棲寄居蟹 (英文學名是Coenobita / 俗稱Land Hermit Crab),是指不是生活在海里,而是生活在陸地上的一種。據説陸寄居蟹在大約二千三百萬年前,從海中登上陸地,其後腹部膜質化,皮膚進化成可以吸取空氣中的氧氣,並且適應了陸上的生活。陸寄居蟹分佈在世界各地。兩螯足略相等或很不等,左螯常比右螯較大。第3顎足基部接近,座節齒脊發達或不發達,附屬齒有或無依屬而定。鰓13或14對,除長眼屬外腹肢無成對的,有4左腹肢在2~5腹節 [1] 
中文名
陸寄居蟹
拉丁學名
Coenobitid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軟甲綱Malacostraca
十足目Decapoda
寄居蟹總科Paguroidea
亞    門
甲殼亞門Crustacea
亞    目
腹胚亞目Pleocyemata
亞    綱
真軟甲亞綱Eumalacostraca
亞    科
陸寄居蟹亞科Coenobitidae

陸寄居蟹形態特徵

陸寄居蟹的腹部是不對稱的右旋(大部分海生的螺殼也是右旋的,所以非常適合陸寄居蟹寄居),而且柔軟,表面沒有甲殼覆蓋(在螺殼中容易進出),所以腹部必須歪向一邊以利寄居於螺殼內,而且腹部的尾部附有倒鈎(尾節和尾肢),可勾住殼軸,不被敵人拉出。所以陸寄居蟹必須寄居在螺殼裏以保護其腹部。另外,它們的第四和第五步足已退化(使身體更能縮入殼內),使它非常適合於揹負貝類死後留下的空殼行動,第四和第五步足也可以用作平衡和支撐螺殼。
台灣的寄居蟹 台灣的寄居蟹
陸寄居蟹被歸類為「異尾類」。陸寄居蟹並非蟹的同類,但可説是和蟹非常相近的種類。它們屬於十足目動物,有五對腳(連兩對螯腳在內)。第一對腳稱螯腳,兩者大小不同,左螯腳較大,用來爬行和防衞,當它們躲進螺殼裏時,左螯腳也可以作為螺殼的「封口」,這不單可以保護自己,「封口」也可以使它們保存螺殼內的濕度。而較細的右螯則是用來攝食和爬行。
第二、三步足是其步行足,而第四、五步足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不會露出螺殼外的。所以驟眼看來,陸寄居蟹好像只有三對腳,但其實只是第四、五步足隱藏在螺殼內,支撐着身體,保持平衡。
某些品種(如灰白陸寄居蟹、橙紅陸寄居蟹、紫陸寄居蟹澳洲陸寄居蟹厄瓜多爾陸寄居蟹)的左螯腳上會有一列斜排齒狀顆粒。
眼睛
陸寄居蟹的眼睛呈四方形或圓形(短腕、西利伯斯和椰子蟹除外,它們的眼睛呈圓形),向上突起,由眼柄支撐。它們的眼和昆蟲一樣是複眼,複眼大約由2000個六角形晶體(個眼)組成。當它們躲回螺殼裏時,雙眼便會向下傾而且收藏在兩對螯腳中間。
陸寄居蟹的視力意外地十分良好,只要看到數米以外有人的活動,它們便會很快地躲回螺殼內或走到陰暗的地方躲藏。而且,它們好像還能分辨到顏色和看到影像。不過,當我用相機替它們拍照時,它們似乎對閃光燈所發出的閃光沒有反應。
觸鬚
陸寄居蟹的雙眼以下長有兩對觸鬚,長的那一對觸鬚稱為第二觸角,用來感覺所接觸的東西。而短的那對稱為第一觸角,用來感應氣味,利用其嗅覺來尋找食物。
呼吸
陸寄居蟹利用鰓以及腹部的皮膚來呼吸,從空氣中吸取所需的氧氣。所以,足夠的濕度對它們相當重要,天氣太乾燥和濕度不足的話,它們便會減少活動、躲到陰暗處,甚至死亡。
性別
從外表很難分出陸寄居蟹的性別,除非是抱卵的雌性而且卵團露出於殼口外,所以一定要把它從螺殼中
取出才能分別性別。雌雄陸寄居蟹最大的分別是雄性生殖器長於第五對步足的腰節;而雌性生殖孔開口則在第三對步足,並且在腹部長了三對細小的抱卵腹肢(False Leg),用來抱卵直至把它們放出海里。
各種陸寄居蟹的雄性生殖器均有不同 [2] 

陸寄居蟹生活習性

陸寄居蟹分佈在世界各地,由熱帶至温帶地方的海岸,或由海岸線至離內陸不遠的地方都可找到它們。陸寄居蟹以爬行為主,通常棲息於沿岸陸地之叢林、岩石旁,習慣夜間出沒,除非有需要換殼或產卵繁殖,否則它們甚少返回大海。
在白天,大部分陸寄居蟹在這段時間也在休息,到了傍晚才開始活動。為了覓食,它們會在夜晚從比較內陸的地方慢慢走到沿海邊的地方尋找食物 [1] 

陸寄居蟹種類

陸寄居蟹紫陸寄居蟹

日本獨有的寄居蟹品種,體色通常為紫藍色、紫色或者藍色。紫陸寄居蟹的眼睛呈四角形。除體色外,和灰白陸寄居蟹十分相似。螯腳、胸足的關節明顯呈黃褐色。左螯背側排列着斜形顆粒,會發出“吱吱”聲。紫陸寄居蟹年幼時是乳白色的,但隨着成長,紫色的部分會漸漸增加,最後身體完全變成紫色。

陸寄居蟹凹足寄居蟹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們那一對鮮紅色的觸鬚。它們的體色有多種變化,由暗紅色到灰褐色或是多色混合都有,但是它們的觸鬚通常都是紅色的。它們的眼柄有輕徵的彎曲,這是其他寄居蟹所沒有的。凹足寄居蟹的個性比較害羞,所以經常躲入海邊的淺灘中,在夜間才出來覓食活動。

陸寄居蟹草莓寄居蟹

是陸寄居蟹,分佈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通體鮮紅,並且散佈着白色斑點,很像是草莓。這種寄居蟹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但是它們無法遠離海岸生活,因為產卵幼體的這一部分生命週期必須在海中完成。在草莓寄居蟹的生活中,它們需要經常補充胡蘿蔔素來維持鮮豔的體色。草莓寄居蟹同樣有羣居的習性,需要脱皮、換殼,一般其野生可以生存5~30年 [1] 

陸寄居蟹種羣現狀

總體來説數量眾多、無滅絕危險。但是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大肆遭到人為捕捉,滅絕風險正在增加。
椰子蟹遭到大量捕殺,在部分地區數量鋭減,在毛里求斯已區域滅絕;在中國大陸以及南海北部自80年代起已無法捕獲。

陸寄居蟹人工繁殖

雖然成年的陸寄居蟹在陸上生活,但其幼體是在海里生活的。陸寄居蟹交配後會把卵產在螺殼中,依附在附肢上,卵很快便會成熟,變成蚤狀的幼體。
據資料所知,陸寄居蟹成長後兩年便會成為成熟的雌蟹,大約長得像拇指第一節那樣大便能夠產卵,陸寄居蟹蟹羣大約會在6月至8月期間聚集在海岸附近的森林,在滿月潮漲的夜晚到海邊放出蚤狀幼體(放幼),它們可以放出50,000顆幼體。
成年的陸寄居蟹因不習慣長期沉在水中,所以在放幼時很容易溺斃,甚至被海浪衝走,這個時候對它們來説是十分危險的。因此,它們會小心翼翼爬向海中,然後以後退的爬行方式離開水面,途中會改變方向,面向陸地,背向水面,把海浪的衝擊減低,然後放出幼體。還有些雌蟹會攀着石頭或崖邊放下幼體。放出蚤狀幼體的時間大約需要5至10秒。孵化後,幼體會暫時過着浮游生物般的生活。蚤狀幼體經過數次脱殼後,便會成為接近成體樣子的大眼幼體,再經過一次脱殼,便變成幼蟹。此時便會登陸海岸(上陸),寄居在螺殼裏生活。截止2015年已有灰白陸寄居蟹、橙紅陸寄居蟹、深紫陸寄居蟹、紫陸寄居蟹、澳洲陸寄居蟹這5種陸寄居蟹人工繁殖成功,凹足陸寄居蟹、西伯利斯陸寄居蟹也有成功孵化但未成功上岸的案例 [2] 

陸寄居蟹保護級別

在日本被列為「絕滅危險IA類 / CR」(在不久將來絕種的危險性十分高):紫陸寄居蟹。
在日本被列為「絕滅危險II類 / VU」(絕種危險性正在增加的品種):橙紅陸寄居蟹,深紫陸寄居蟹,短腕陸寄居蟹,椰子蟹。
在日本被列為天然紀念物:橙紅陸寄居蟹,深紫陸寄居蟹,短腕陸寄居蟹,灰白陸寄居蟹,紫陸寄居蟹。
禁止出口的品種:橙紅陸寄居蟹(澳大利亞),紫陸寄居蟹(日本)。
台灣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椰子蟹。
參考資料
  • 1.    浙江動物志編輯委員會,浙江動物志 甲殼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05月第1版,第241頁
  • 2.    趙海春主編,海底世界知多少,安徽美術出版社,2013.03,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