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播报编辑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总面积1.48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全球有亚欧大陆雄泪旬套应、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等六块,总面积为1.391亿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3%;四周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称岛屿,总面积为98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陆地大部分分布于北半球,岛屿多分布于大陆的东岸。陆只多厚地龙嚷表面起伏不平,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芝欢婆付。
七大洲
播报编辑
亚洲
地理分区:
亚洲地形图
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大洋洲
大洋洲包括太平洋上的两万多个岛屿。它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其狭义的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广义的范围是指除上述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等。成为亚非之间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非洲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长的裂谷,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过红海至死海北部,全长约6400公里。河流多峡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于东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区伯特湖、维多利亚湖、图尔卡纳湖等。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乍得湖则是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植物达40000种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1%,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乌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黄漆木、栓枝栎等贵重木材应有尽有,而且储量丰富。非洲草原辽阔,占总面积的27%,畜牧潜力巨大。非洲的渔业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有许多地区已被开辟为动物保卫区。
非洲经济落后,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陆。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工业基础薄弱,管理和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也处于落后状态。
非洲大部分民族处于部族状态,部族数量极多,部分矛盾根源很深,时常引起战争。
美洲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一下子冲跨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专家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欧洲
欧洲河流网稠密。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 Volga、多瑙河 Danube、乌拉尔河 Ural、第聂伯河 Dnieper、顿河 Don、莱茵河 Rhine、罗纳河 Rhone 和泰晤士河 Thames 等。湖泊众多,多小湖群。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湿润温,自然资源丰富。
南极洲
南极洲是世界公认的共同保护土地。
形成
播报编辑
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盐分较低,而有机物质却异常丰富。当时由于大气中无游离氧,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成为合成有机物的能源。此外,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也都有助于有机物的合成。但其中天空放电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能源所提供的能量较多,又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释放,在那里它作用于还原性大气,所合成的有机物质,很容易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之中,使原始海洋富含有机物质,成了“生命的摇篮”。
而最早出现的地壳,应该与现代海洋底部的岩石相似,是硅镁质的。人们这样推断,理由是月球的月壳就是如此。地壳一出现,似乎就不是完整的圆球壳体,而是像碎裂的鸡蛋壳一样,分成了几个板块。由于当时的地壳很薄,因此板块的边缘非常脆弱。科学家们猜测,形成陆地硅铝层的物质,就是从那里涌出的。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的一方难以力敌,便俯冲下降,到达地幔附近时, 板块在高温下熔化,熔融的产物轻者上浮,重者下沉。上浮到地表的物质主要是 硅铝质的,冷却后又变成地壳的一部分。当板块继续挤压时,比重轻的硅铝质地壳不会被带到地下,于是便褶皱成为山脉的雏形。长期产生的硅铝质物质积累在某个位置,就形成了最早高过海面的陆地。
基本划分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