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

鎖定
2022年1月26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的星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 
2023年12月29日,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衞星正式投入使用。 [3] 
中文名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
發射時間
2022年1月26日7時44分
發射基地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運載火箭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衞星概況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重量約3.2噸,SAR天線總面積超過33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在軌口徑最大的SAR衞星。衞星運行於607公里高度的準太陽同步軌道,搭載了先進的L波段多極化多通道SAR載荷,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多模式對地觀測能力。具備多種成像模式,最高分辨率3米,最大觀測幅寬可達400公里。將充分利用L波段雷達波長長,在植被區具有穿透能力的特性,可為解決條件複雜、地面調查難以到達地區的災害隱患早期識別,提供覆蓋範圍廣、測量點密度大、重複觀測頻率高的長波合成孔徑雷達數據。
該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科研衞星,由A、B星組成,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計劃2月底擇機發射。雙星在軌可開展跟飛、繞飛兩種飛行模式。跟飛模式下運行於同一迴歸軌道面,相位間隔180度,具備單星8天、雙星4天重複軌道觀測能力,應用差分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形變測量技術,通過獲取地面沉降變化前後多景圖像,進行數據處理,提取形變信息,有效支撐地面沉降、滑坡、地面塌陷、地震形變等應用需求。繞飛編隊模式,可通過星間高精度相位、時間、空間同步,實現干涉合成孔徑雷達高精度地面高程測量。該衞星工程將推動實現我國這類數據的自主可控,顯著降低地質、地震、應急等行業對國外數據的依賴。
為確保重複軌道差分干涉SAR測量精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陸地探測一號01組總指揮李瑞祥介紹,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採用星上自主導航與控制系統進行嚴格迴歸軌道控制,重複觀測時軌道管道控制半徑小於350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3年12月29日,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衞星正式投入使用。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衞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科研衞星,由A、B兩顆衞星組成。2023年兩顆衞星完成在軌測試,衞星狀態良好,性能滿足衞星工程研製總要求及應用系統需求,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3]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衞星發射

2022年1月26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的星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月,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LT-1A)合成孔徑雷達(SAR)載荷首次實現在軌成像,圖像質量優異。 [2]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衞星應用

2024年4月,廣東省大部普降暴雨,為掌握受災區域實時情況,中國資源衞星應用中心緊急調度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等衞星對災區進行觀測。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