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陷(拼音:xià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陷的古字寫作臽,始見於甲骨文,像人落入陷阱。後加阝(阜)旁成為陷。 [2]  陷本義指陷落,引申指陷阱、坑穴,又引申為凹下。由坑穴下陷引申為過失、缺失。作動詞用時,表示抽象義,指陷害。陷用於使動,表示使陷落、攻陷。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xiàn
部    首
阝(左)
五    筆
BQVG(86);BQEG(98)
倉    頡
NLNHX
鄭    碼
YRNB
筆    順
橫撇彎鈎、豎、撇、橫撇/橫鈎、撇、豎、橫、橫折、橫、橫
字    級
一級(2138) [1] 
平水韻
去聲第三十·陷 [5] 
統一碼
9677
注音字母
ㄒㄧㄢˋ
總筆畫數
2+8
GBK編碼
CFDD
筆順編號
5235321511
四角碼
7727₇
異體字
埳、臽、䧟、𨺂、𨺻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陷的本字是。臽是會意字,甲骨文作圖1、2等形,像一個人(圖B)陷落在坑裏(圖A)的樣子。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中説:“甲骨文的‘今日臽’是指陷人以祭言之。”意思是活埋人進行祭祀。也有人認為就是單純掉進陷阱的意思。商代金文作圖3,上部為跪坐的人形,與從人同。西周金文(圖4)人與女合為一個構件,下變為臼。可能因為到後世已看不出人掉進“陷阱”的意思,此字到篆文(圖5)在其左加了“(後來寫作阝)”旁寫作“陷”,成為形聲兼會意字。凡是從“阜”的字,大多與高山、建築或從上而下的動作有關。所以“陷”表掉進陷阱的意義更加明顯了。“臽”已不再是常用字,但仍然保留在了一些形聲字當中,如餡、焰、閻等。 [2]  [6] 
“陷”由本義陷進、墜入,引申指穿透、刺破。戰爭中,攻進對方的陣地,或攻破對方的城池,也叫“陷”,就是陷落、攻破的意思。如説“攻城陷陣”。獵人捕捉野獸,在地上挖個深坑,上面偽裝好,野獸經過,掉進坑中,這就是“陷坑”,又叫“陷阱”。設計害人,使人上當受騙,掉進圈套之中,稱之為“陷害”。“陷”還用來比喻深深進入某種境界或某種思想活動之中。如“陷入沉思,陷入深淵”。“陷”還有凹進的意思,因為凹進也是一種陷入。“陷”還有短缺的意思,因此稱某些欠缺或不夠完備的地方,是“缺陷”。 [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iàn
名詞
陷阱;上面蓋着偽裝物的坑,也用於比喻。
trap
《韓非子‧六反》:“犯而誅之,是為民設陷也。”
《漢書‧晁錯傳》:“其立法也,非以苦民傷眾,而為之機陷也。”
設陷
不足之處;缺點。
faults
《國語‧魯語下》:“齊閭丘來盟,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

動詞
掉進(泥土等鬆軟的物體裏)。
fall into
《國語‧魯語上》:“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
《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下陷;塌陷
淹沒,埋沒。
submerge
《禮記‧檀弓下》:“毋使其首陷焉。”

設計害人;使墜入。
frame up
《史記‧酷吏列傳》:“三長史皆害湯,欲陷之。”
宋·葉適《故吏部侍郎劉公墓誌銘》:“又疑虜復犯淮,故就用為提鹽,皆欲以危地陷公也。”
陷害;誣陷
刺入。

《韓非子‧難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漢書‧賈誼傳》:“適啓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

嵌入。

唐·韓愈《徐泗濠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故請刻石以記之,而陷置於壁間,俾來者得以覽觀焉。”

攻破;佔領。
capture;break
《呂氏春秋‧貴卒》:“所擊無不碎,所衝無不陷。”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六月,陷趙軍。”
衝鋒陷陣
被攻破;被佔領。

《左傳‧宣公十二年》:“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
失陷;淪陷;攻陷
缺少;不足。

《淮南子‧繆稱訓》:“滿如陷,實如虛。”

hán
通“含”。東西放在口裏。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勢備》:“夫陷齒戴角,前蚤(爪)後鋸(距),喜而合,怒而鬥,天之道也,不可止也。”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四下】【𨸏部】户𤟟切(xiàn)
高下也。一曰陊也。從𨸏從臽,臽亦聲。 [10] 

説文解字注

高下也。高下者,高與下有懸絕之勢也。高下之形曰陷,故自高入於下亦曰陷,義之引申也。《易》曰:“坎,陷也。”謂陽陷陰中也。凡深沒其中曰陷。
從𨸏,臽聲。大徐作從𨸏,從臽,臽亦聲。户𤟟切,八部。 [10] 

廣韻

户韽切,去陷匣 ‖ 臽聲談3部(xiàn)
陷,入地隤也。户韽切。五。 [11]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陷
《唐韻》户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竝音䐄。《説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
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注: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𨺂。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4]

書寫提示

【規範】“阝”2畫,㇌(橫撇彎鈎)一筆寫成。
【寫法】➊“阝”窄“臽”寬,頂部“阝”低,底部左右旁齊平。❷“阝”,㇌(橫撇彎鈎)的鈎部在橫中線。❸“臽”“⺈”窄“臼”寬;”撇的撇尖伸向“阝”側;㇇(橫撇)收筆橫中線;“臼”,上寬下窄,第二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æm
王力系統
ɣ
eam
董同龢系統
ɣ
ɐm
周法高系統
ɡ
riam
李方桂系統
g
riamh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ɣ
ăm
擬音/王力系統

ɣ
ɐm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ɐm
擬音/周法高系統

ɣ
æm
擬音/李方桂系統

ɣ
ăm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五十八陷

開口呼
二等
全濁
户韽切
ɣɐm
集韻
去聲
五十八陷

開口呼
二等
全濁
乎韽切
ɣɪɐm
禮部韻略


去聲





乎韽切

增韻


去聲





乎韽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二十一勘


全濁
乎韽切
ɣiam
中原音韻

去聲
監鹹

齊齒呼



xiam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四緘減鑑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存在差異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ɛn
51
去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yan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æ̃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æ̃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ɛn
35
去聲
文讀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xan
35
去聲
白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ɛn
13
去聲
文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xan
13
去聲
白讀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ĩ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æ̃
55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xæ̃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ɕie
45
去聲

晉語
太原
xæ̃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jiɪ
31
陽去

吳語
上海
ɦi/ɦᴇ
113
陽去

吳語
温州
ɦa
22
陽去
文讀
吳語
温州
ga
22
陽去
白讀
湘語
長沙
xan
45
陰去
文讀
湘語
長沙
xan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ɣæ̃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han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ham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ham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ham
54
陽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ham
33
陽去

閩語(閩南語)
潮州
ham
11
陽去

閩語(閩東語)
福州
xaŋ
242
陽去

閩語(閩北語)
建甌
xaŋ
44
陽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3]  、《漢語方音字彙》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0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258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377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4]
  • 5.    平水韻 三十陷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7-08]
  • 6.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253-264
  • 7.    丁義誠,張國慶,崔重慶. 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1分冊[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1998.01:127-128.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417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2169-2170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419.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45.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43.
  • 13.    “陷”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08]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5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