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立

(東南大學材料學院教授)

鎖定
陶立,教授,博導,青年國家級人才,2018榮獲國際微系統及納米工程青年科學家獎。
中文名
陶立
國    籍
中國
主要成就
青年國家級人才

陶立人物經歷

2004年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
2010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後進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微電子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
2012年升任研究員。

陶立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微納精細製備、二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微系統及納米技術在大健康和物聯網上的交叉應用。 [1] 

陶立研究項目

新型二維X烯材料及其固態器件
1.首個硅烯場效應晶體管工作被《時代週刊》博客等50多家媒體報道, Discover 2015年100項科學新聞第33名,美國發明專利授權1項 [1]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5, 10, 227; Chem Soc Rev., 2018, 47, 6370;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just accepted);ACS Nano 2017,11,3376; [1] 
IEEE, MRS, APS, ECS國際行業學會特邀報告10餘次
2.二維半導體材料及其電子器件的製備及構築
Nano Letters 2016,16,6931; Nano Letters 2018, 18,434; J Semiconductors 2020
EIPBN, MRS-China, LDMAS等國內外學術會議特邀報告5次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的新材料及集成技術
1.CMOS兼容的晶圓級優質單層石墨烯及其柔性電子器件 Semiconductor Today
Aixtron® Nanoinstruments Black Magic CVD設備中石墨烯製備標準工藝
ACS Nano, 2012, 6 (3), 2319; Small 2014, 10(4), 694; APL 2013,103,183115
ACS Nano,2017,11,7634; ACS Nano 2016, 10, 1404; ACS Nano 2014,8,10471
Taylor Francis 邀請書稿章節2015,IEEE-IEDM, IEEE-nano, MRS, EIPBN等特邀報告8次
2.基於X烯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Research 1046329, 2019; Nano Lett. 2015;
ICMEM, LDMO等國內外學術會議特邀報告3次
微系統及納米技術在大健康和物聯網技術上的革新應用
1. 多功能形狀可控納米載藥顆粒的製備、表徵及傳感: Exp. Biol. Med. 2011, 236, 20; [1] 
2. 面向物聯網感通融合的多功能器件:Elsevier主編專著 2020

陶立主要成就

發表SCI論文40餘篇,包括一作或通訊Nature Nanotechnolog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等,WoS引用3000次(一作單篇最高引用900次,5篇ESI高被引論文)。MRS、IEEE、APS等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報告十餘次,主持國家和省部級人才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央高校合作重點專項1項。

陶立所獲榮譽

2016年入選國家人才計劃, [1] 
2018榮獲國際微系統及納米工程青年科學家獎,
2019年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及六大人才高峯。

陶立社會任職

IEEE NTC TC8委員,
IEEE NMDC 2020和2022大會主席, [1] 
國際三束及納米制備技術會議(EIPBN)常務委員;
中國材料學會青委會理事,
江蘇省複合材料學會青委會理事;
Science第一個合作期刊Research副編輯,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Micro-Nano Engineering區域編輯,
IET Micro&Nano Letters副編輯。
參考資料
  • 1.    陶立  .東南大學材料學院.2018-10-09[引用日期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