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瓷微書

鎖定
陶瓷微書,廣東省汕頭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7] 
微書起源於殷商時代,是在微雕微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着絲織品、宣紙等載體的問世,以筆代刀推動了微書的發展。陶瓷微書是中國書法中的微型書法與彩瓷工藝完美結合的絕技。藝術家以陶瓷為載體,用毛筆在釉面上書寫針頭大小的漢字。或以字配畫,或用字組畫,依不同器型構圖設色,再入窯復燒而成。藝術家憑藉超人的視力運筆創作,觀賞者需藉助放大設備才能品讀, [2]  其微書的內容一般選自中華的文學精髓。 [1] 
2014年11月11日,廣東省汕頭市申報的陶瓷微書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219)。 [7] 
中文名
陶瓷微書
申報地區
廣東省汕頭市
遺產編號
Ⅷ-219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陶瓷微書歷史淵源

微書起源於殷商時代,是在微雕微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着絲織品、宣紙等載體的問世,以筆代刀推動了微書的發展。據唐代《書斷》載:中國東漢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師宜官,是最早見諸記載的民間微書藝人。隨後歷朝歷代均有微書藝人出現,但由於此技藝除紮實書法功底還須達到心手合一,極難掌握,故成名者寥寥無幾。
廣東省汕頭地區的微書大家有清代的張聲典(1866年至1934年),張聲典是廣東普寧燎原人,能詩善文,書法功底深厚。平時勤抄善記,筆不離手,堅持天天用蠅頭小楷書寫日記、手扎。微書撰寫的《張氏手記》十一本共150多萬字,現存普寧文史館。
王延康(1863至1925年),廣東潮安縣人,是清代舉人。精於微書,有《約園印存二卷》傳世。據記載他“年雖老而眼力不衰,能粒米書‘天下太平’四字“。
王芝文在秉承多位書法名家和微書愛好者的技藝與精髓,在研究創作微書過程中,他創造性地以瓷器作為微書的載體,將傳統的陶瓷彩繪與傳統的微書藝術融為體,開創了陶瓷微書先河。 [2] 

陶瓷微書工藝特徵

陶瓷微書是中國書法中的微型書法與彩瓷工藝完美結合的絕技。藝術家以陶瓷為載體,用毛筆在釉面上書寫針頭大小的漢字。或以字配畫,或用字組畫,依不同器型構圖設色,再入窯復燒而成。作品遠觀是畫,近看是字,字與畫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隨空間距離的變化自由轉換。作品構圖飽滿、層次分明、格調高雅;微書體小量大,而字形結構、線條粗細、用筆變化卻十分考究。藝術家憑藉超人的視力運筆創作,觀賞者需藉助放大設備才能品讀, [2]  其微書的內容一般選自中華的文學精髓。 [1] 

陶瓷微書工藝流程

創作的特殊性
須選用與表達內容意境相近的瓷板、瓶、盤、壺、盅,普通瓷器與漢光瓷器、玉瓷器。
根據作品的藝術形態與載體材質,自制書寫工具。如書寫字體剛勁的狼毫,字體圓潤的羊毫。狼毫、羊毫混成的毛筆。自制適宜在瓷器釉面上書寫的墨水,自制各款耐高温色料。
陶瓷微書要求藝術家藝術修養方面需具備紮實的書法功底、繪畫基礎和文學素養;心理因素方面需具備信心、毅力,創作時在瞭然於胸的意念驅動下,超然物外,物我兩忘,心性使然,書寫才能由一般的情緒宜泄向釋放心靈的深層表達轉換。身體條件方面需具備洞幽察微的優秀視力,吸氣運功時心有所思,氣成於手見於筆,墨出於筆見於心,握筆之手絕不顫動。環境條件方面需有獨居靜舍,避開一切喧雜,人靜禪定始得靈性。 [2] 
形式的特殊性
陶瓷微書作品創作,都有器型、圖形、色調、裝飾的綜合構設,從表現形態上大致可分為純微書、以字組畫、以畫配字三種。
純微書——代表作陶瓷箭筒《三國志》。箭筒高85釐米、直徑29釐米,耗時七年才創作完成,作品書寫《三國志》全文35萬多個繁體漢字,平均每平方釐米書寫50多個繁體漢字。
以字組畫——代表作圓盤蘭花微書《唐人絕句》,直徑30釐米,以微書《唐人絕句》構成色彩素雅的蘭花,遠觀為圖,近看是字,圖與字隨空間距高的變化而轉換。
以圖配字——代表作瓷板座屏《古文觀止》,瓷板上部以微書《古文觀止》精選3萬多字構成遠山,集書畫文三品於一體。
陶瓷微書畫面創作完成還需再度入窯燒製,燒製的温度、時間控制視器件瓷質、數量而定。通常墨色燒製一次,畫面上色後逐需再次復燒。燒製過程有可能因瓷器內部結構、礦物質成分、窯温及時間不當產生窯變或破損。陶瓷微書創作週期長,每件作品完成少則數週數月,多則數年。如作品《三國志》逾七年創作始告成功。 [2] 
陶瓷微書

陶瓷微書傳承保護

陶瓷微書傳承價值

陶瓷微書作品選用具高保質期的陶瓷作為載體,創作上既傳承了微書的傳統表現形式,又融匯了彩繪裝飾技藝,無疑增添了觀賞性和保藏期,提高了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陶瓷微書作品中的文字內容全部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優秀作品,既有傳世價值也對保護與傳播中華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 

陶瓷微書傳承狀況

陶瓷微書需要具備心理素質、書法功底、美術基礎、古文素養、陶瓷知識等七大要素,缺一不可。因為要求高,不少人知難而退,能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在王芝文所有的學徒中,尚無一人能出師。如果未來不能找到更多的傳承者,這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就有失傳之虞。 [5] 

陶瓷微書傳承人物

王芝文,男,漢族,1962年7月生,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陶瓷微書。1983年,王芝文考入汕頭工藝美術學校後留校任教,先後師從蔡永青、劉再盛學習潮彩技法,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及陶瓷彩繪,以完美的技藝,創作出集詩書畫瓷於一體的陶瓷微書作品,被媒體譽為“華夏一絕”。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3]  [6] 

陶瓷微書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汕頭市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獲得陶瓷微書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4]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陶瓷微書項目保護單位汕頭市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評估合格。 [8] 

陶瓷微書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自1995年以來,王芝文陶瓷微書作品先後獲得國家級和省級金獎30多項。箭筒微書《三國志》入選“大世界吉尼斯”紀錄,許多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等機構收藏。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