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片放逐法

鎖定
陶片放逐法(希臘文:ὄστρακον;英文:Ostracism),是古代希臘城邦雅典的一項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公元前510年創立。雅典人民可以通過投票強制將某個人放逐,目的在於驅逐可能威脅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
中文名
陶片放逐法
外文名
Ostracism
解    釋
貝殼放逐法或貝殼放逐制
希臘文
意為“ὀστρακισμός”
作    用
放逐可能威脅雅典民主制度的人
創立時間
公元前5世紀

陶片放逐法譯名由來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希臘原文為“ὀστρακισμός” [1]  ,來自“ὄστρακον”一詞。
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
我國哲學、法學、史學界一般將其譯為“陶片放逐法”或“貝殼放逐法”。這是因為原“ὄστρακον”一詞原義既可指貝殼,亦可譯為陶片。近代以來,西方歷史學家對雅典陶片放逐制度中所用之“ὄστρακον”到底為貝殼抑或為陶片也曾存在很大爭論。然而,截至20世紀90年代,雅典考古發掘出土的“ὄστρακον”均為陶片,而無一貝殼。為使譯名更符合當時雅典城邦所實施的放逐制度的實際情況,一般都將Ostracism(ὀστρακισμός)一詞譯為“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相關制度

陶片放逐法制度實施

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是公元前5世紀雅典等若干古希臘城邦所實施的一項獨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會第6次常務委員會(亦稱為主席團,為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的常設機構)會議期間(12月),常務委員會會詢問公民大會是否需要進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擺脱影響力太大的人士(制度設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放逐有僭主野心的雅典政治家),如果大會表決通過該提案,則於翌年的2月或3月間實施放逐投票,地點在雅典的市政廣場(Agora)。但放逐投票會議的召開並不意味着一定有人被放逐,因為雅典法律規定放逐投票須達到6000人的法定人數。投票當日,市政廣場中央用木板圍出一個一個圓形場地,並留出10個入口,與雅典的10個部落相對應,以便同一部落的公民從同一入口進場。投票者在選票——陶罐碎片較為平坦處,刻上他認為應該被放逐者的名字,投入本部落的投票箱。如果選票總數未達到6000,此次投票即宣告無效;如果超過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將票分類,得票最多的人士即為當年放逐的人選,放逐期限為10年(一説為5年,但都可以為城邦的需要而隨時被召回)。被放逐者無權為自己辯護,須在10天內處理好。

陶片放逐法制度優點

每個公民都可以通過陶片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和願望,體現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廣泛性;有利於淘汰那些沒有維護公民利益的官員,反對有損公民利益的行為,同時可以約束官員的行為,消除不穩定因素,從而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維護。

陶片放逐法制度弊病

歷史事實表明,“陶片放逐法”也有其難以克服的弊病,這個弊病就是依此法作出的判決,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公民的情緒,而公民的情緒常常因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勵波動不定。因此,公民對官員優劣的判斷未必都能深思熟慮,用陶片投票作出的判決也就未必準確。雅典民主政治後期,黨派鬥爭頻繁尖鋭,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為號召,鼓動民眾把“陶片放逐法”作為打擊政敵的武器。“陶片放逐法”的弊病更加嚴重地顯露出來,越來越失去了維護民主秩序的作用,相反,加劇了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2] 

陶片放逐法制度存廢

根據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的記載,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在領導雅典人民推翻僭主獨裁統治建立民主政治的過程中(約公元前509—508年)創立了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制度設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對付政治上掌握大權而意圖恢復建立僭主政治的雅典政客。值得注意的是,該制度的真正開始實施與其制定時間相距甚遠。直到希波戰爭中的馬拉松戰役(Marathon)(公元前490—前489年)之後兩年間,雅典平民取得更大的政治權力後,陶片放逐法才首次付諸實施(約為公元前487年),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為前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Peisistratus)的親戚希帕科斯(Hipparchus)。
陶片放逐在雅典政治中並不非常頻繁,而且對於被放逐的人也沒有更多的附加懲罰。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時,被一個目不識丁的公民請求代寫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櫃,阿里斯提德問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為什麼,我甚至還不認識這個人;但是到處都稱呼他為‘公正之士’,我實在聽煩了”。
公元前417年春,雅典平民領袖海柏波拉斯被陶片放逐。他被迫遠走薩摩斯島,結果在那兒遭到支持寡頭政治的激進分子殺害。這一事件在雅典平民當中造成極大影響,民眾儼然將陶片放逐視為一出鬧劇,此後不再援用,陶片放逐法在雅典城邦的適用自此終結。

陶片放逐法牽涉人物

阿里斯泰德被逐
阿里斯泰德是較早被“陶片放逐法”流放的一位權勢者。阿里斯泰德指揮過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在抗擊波斯侵略的戰爭中立有赫赫戰功,曾擔任雅典首席執政官的最高行政職務。但阿里斯泰德在政治上卻是一個貴族利益的頑固代表者。馬拉松戰役之後,他利用職權,背離民主原則,操縱貴族會議,反對提高平民地位,企圖在雅典建立一個由少數貴族掌權的政府。出於貴族派的利益,他反對發展工商貿易,甚而反對新建海軍以對付波斯的侵略。在民主勢力急劇高漲的情況下,阿里斯泰德的種種行為,使他與民主派發生了尖鋭的對立。於是,被激怒了的民眾把他看作是民主政治最危險的敵人。在一次公民大會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縱國政、圖謀建立君主專制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將他放逐了。他下台之後,民主派掌權,使雅典民主政治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地米斯托克里被逐
地米斯托克里是比阿里斯泰德地位更加顯赫的人物,他是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希臘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曾擔任過雅典首席執政官、首席將軍,掌握雅典國家的最高權力。地米斯托克對雅典的貢獻是突出的。他組建海軍,使雅典一躍成為希臘世界的頭等強國;他削弱貴族勢力,提高平民地位,加速了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在薩拉米戰役中,他指揮雅典海軍,取得了對波斯侵略者的決定性勝利,為防止斯巴達的侵擾,他領導修築了雅典的防衞城牆。地米斯托克里的這些功績,使他獲得了雅典的最高權力和崇高的榮譽,威震希臘各邦。然而,在獲得了權力和榮譽之後,卻利令智昏起來,變得貪財和愛慕虛榮。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和權力,不斷營私肥己,不但勒索盟邦,而且敲榨同胞,以此聚斂了大量資財,他的家產在短時間內增加了33倍。與此同時,他還利用種種方式炫耀自己的功績,經常借公民大會自吹自擂,妄圖樹立個人威望。地米斯托克里的這些行為招致了民眾的不滿,雅典公民認為他品質敗壞,變成民主的蛀蟲,不宜再繼續領導一個民主的城邦。公元前472年,雅典公民像對待其他民主政治的敵人一樣,用“陶片放逐法”將他逐出了雅典。這位昔日的雅典領袖,在流放期間,最後竟然投奔了敵國波斯。古希臘文獻中,詳細地記載了有關地米斯托克里被放逐的事,二千年前判決放逐他刻有他的名字的陶片也在雅典被髮掘出來。
西蒙被逐
西蒙是繼地米斯托克之後雅典著名的政治領袖。他對雅典的貢獻也是巨大的。他作為軍事統帥,指揮雅典人多次打敗波斯侵略軍,並徹底消滅了波斯陸海軍的有生力量,取得希臘反波斯的最後勝利;西蒙也擔任過雅典的首席將軍,位高權重;他執政期間,使雅典財富猛增,國力強大,文化事業和市政建設都得到空前的發展。西蒙的這些成就,使他一度獲得雅典民眾的熱烈擁戴,因而在希臘諸邦名噪一時。但由於西蒙本身是一個擁有鉅萬家資的貴族,在政治和經濟利益上與廣大的民眾格格不入,所以;在希波戰爭結束以後,便把持國政,排斥平民,壓制民主,濫用權力,甚而接受馬其頓王的賄賂。這些行為使他逐漸失去了民眾的支持。更為嚴重的是他與敵對城邦斯巴達的貴族勢力相勾結,在雅典推行親斯巴達的政策,與民主派對抗。當斯巴達發生人民起義時,西蒙不顧民眾的反對,無視國家利益,親自帶兵到斯巴達鎮壓起義者。而斯巴達人卻認為入境的雅典人居心叵測,將他們趕出了斯巴達。這件事使雅典的國家尊嚴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導致了斯巴達和雅典的公開對抗。西蒙的聲譽因此更一落千丈。
其他被逐人物
希帕科斯(Hipparchos),出身於雅典Collytus區,卡莫斯(Charmus)之子,前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Pisistratos)的一位親戚,曾於公元前496-495年擔任雅典執政官。
公元前487—488(?)年被放逐
邁加克利斯(Megacles),出身於雅典Alopeke區。
公元前486年被放逐
卡利色諾斯(Kallias), 出身不詳。
公元前485年被放逐
桑西巴斯(Xanthippos ),出身於雅典Cholargos區 ,曾於公元前479—478年擔任雅典執政官。
公元前484年被放逐
阿里斯提德(Aριστείδης)是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政治家、軍事家,綽號“正義的”。他可能在前490年的馬拉松戰役中第一次被任命作為將軍(στρατηγοs)指揮來自家鄉的軍隊,並由於戰功而在前489—488年被選為執政官(Αρχων)。很快地,作為陸戰專家、正直和“貴族式”的他同海戰的倡導人、狡詐的、“民主的”地米斯托克利產生了敵對的關係(根據普魯塔克)。
他們的鬥爭並未持續多久:前483至482年間他被雅典人以陶片放逐。殘留的陶片上,人們指控他“裏通波斯”(Medism)及粗暴對待懇求他的人。但有人認為這是民主制度對一個人權勢凌駕於集體之上的自然防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講述了在投票的當天,有一個不識字的市民走到他面前,要求他在陶片上寫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他照辦了,然後問那個市民為什麼要放逐這個人,他有什麼做錯的地方。那個市民回答:“他沒有做錯什麼,我甚至不認識他。不過我討厭到處聽到人們稱讚他‘正義’”。
5年後,他在薛西斯一世入侵時被召回;其後又在薩拉米海戰時被召回,指揮重裝步兵(Hoplite)同地米斯托克利的艦隊並肩戰鬥,並取得了希波戰爭決定性的勝利。他在前479年當選為首席將軍(στρατηγοs αυτωκρατωρ)鎮守普拉提亞(Πλατιά,另見普拉提亞戰役)。在希波戰爭結束後,他受伊奧尼亞諸邦之託,一手創立了提洛同盟,並訂立了各成員籌款的份額,為同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和地米斯托克利也在隨後成功地戲弄了斯巴達,為雅典城建起了城牆。
作為雅典首屈一指的政治人物,但據説他死後連葬殮的費用都無力承擔,是城邦承擔了喪葬的費用並資助他的後人直到公元4世紀。他的貧困可能源於同波斯的長期戰事;但法勒琉斯的德米特里烏斯(Δημήτριος Φαληρε??,前3世紀雅典政治家)卻提出證據認為他其實擁有不少財富。
●凱勒伊諾斯(Kallixenos),出身於雅典Xypete區。
公元前483年被放逐
●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Archon 489/8), 出身於雅典Alopeke區,曾於公元前489—488年擔任雅典執政官。
公元前482年被放逐
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出身於雅典Phrearrhioi區,曾於公元前493—492年擔任雅典執政官。
公元前471(?)年被放逐
客蒙(Kimon),出身於雅典 Lakiadai區,曾任雅典將軍。
公元前461年被放逐
亞西比得(Alcibiades), 出身於雅典Skambonidai區,為與公元前5世紀後期的雅典政治家作區分,史稱“老亞西比得”。
公元前460(?)年被放逐
●邁恩(Menon),出身不詳。
公元前457年被放逐
修昔底德(Thucydides),梅涅西亞斯(Milesias)之子,出身於雅典Alopeke區(與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同名,為不同的兩個人)。
公元前443年被放逐
●海柏波拉斯(Hyperbolos), 出身於雅典Pherthoidai區。
公元前415年被放逐
薩瑟(samouous)希臘史餘煌學家
(注:圖為寫有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名字的陶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