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淵明墓

鎖定
陶淵明墓,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馬回嶺鎮面陽山南坡。 [1] 
陶淵明墓四周蒼松環抱,層林迭翠,環境清幽。 [1] 
1959年,陶淵明墓被列為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陶淵明墓
地理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 

陶淵明墓歷史沿革

元末,兵亂墓坍,墓山他姓竊葬。 [1] 
明正德八年(1513年),斷復產業,重整墳塋。 [1] 
清乾隆元年(1736年)、道光九年(1829年)、民國十年(1921年)和建國後均有較大的修葺。 [1] 

陶淵明墓建築特點

陶淵明墓坐北朝地,長7.9米,寬4.1米,高1.62米,外殼為長形拱頂磚石結構。墓碑首橫刻“清風高節”,中間直刻“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有《五柳先生傳》《墓誌》二碑,右有《歸去來辭》及勒碑人姓氏、年月。

陶淵明墓歷史文化

陶淵明墓
陶淵明墓(5張)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東晉詩人。字元亮,後更名陶潛。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父陶侃曾任東晉大司馬,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因父早逝,家道中落。陶淵明年輕時做過參軍、州祭酒一類小官,東晉義熙元年(405年),任彭澤縣令。任職僅80餘日,因不滿朝廷腐敗,“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掛冠歸隱,躬耕自資。晉末,徵為著作佐郎,不就。去世後,親友們送給他一個諡號“靖節”。現存遺蹟有陶宅,醉石、濯纓池、歸去來館等。現存詩作125首,以《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最為著名。
陶淵明歸隱後,盡情領略廬山大自然界的美景,執着追求生活的真謗,躬耕自食,但最後還是在貧困潦倒之中。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年)9月15日,陶淵明與世長辭。

陶淵明墓保護措施

1959年,陶淵明墓被列為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 
1995年,九江縣按其原貌復修了陶淵明墓系列工程,包括牌坊、神道、碑亭等紀念設施。 [1] 

陶淵明墓旅遊信息

  • 地址
陶淵明墓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馬回嶺鎮面陽山南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