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棺

鎖定
陶棺是古代葬具,也稱“甕棺”,因最先在河南伊川發現,故又稱“伊川缸”。
中文名
陶棺
類    別
陶瓷術語

陶棺歷史文化

流行歷史較長,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一直流行到清代。除地域性用陶棺外,舊時尼姑、僧人、道士圓寂坐化後盛斂屍體也用陶棺。其形如缸,有圓形和六角形,有的有覆盆式大蓋。口沿下和蓋沿上堆貼一圈乳突,或描繪或堆繪仙人故事。除了這種缸甕形的陶棺以外,宋代閩南雷州地區流行上寬下窄呈倒長台形的陶或瓷棺。當地多稱“瓦棺”。 [1] 

陶棺形狀特徵

一般長約六十二釐米,寬約三十一釐米,高三十釐米左右,其上多繪“四靈十二辰”圖案,用作火葬後二次葬的葬具。 [1] 
參考資料
  • 1.    許紹銀,許可編,中國陶瓷辭典 首部中國陶瓷百科全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05,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