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建敏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鎖定
陶建敏,男,1964 年 7 月生,浙江省金華市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現任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陶建敏教授長期致力於葡萄新品種引進、選育及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引進的陽光玫瑰、夏黑等葡萄新品種在全國各地推廣。累計培養碩士生、博士生共 60 餘人。積極推動研究成果的落地轉化,葡萄新品種及樹形、花果管理標準化技術,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現實意義。陶建敏教授先後獲得全國星火科技先進個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南京市第八屆“十大科技之星”等榮譽稱號,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三等獎 1 項 [4]  。2006年,陶建敏教授通過“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計劃”將日本陽光玫瑰引入中國。 [2]  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長期從事果樹新品種引種、選育和栽培技術推廣等普及工作;國家“948”項目承擔者,負責跟蹤國際前沿農業技術,快速引進和推廣應用;同時他還承擔農業部、財政部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試點工作,具體負責葡萄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幫助農民提高種植效益,增加收入。 [3] 
中文名
陶建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
職    業
教師
職    稱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

陶建敏個人簡介

擔了20多項葡萄研究課題,為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鮮食栽培葡萄崗位專家技術依託單位,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集成創新中心,和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依託單位,主持人為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主持國家948重大項目和參加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多篇。在葡萄無核化栽培技術,果實發育生理及葡萄新品種引進和推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成熟的科研成果,近5年葡萄栽培和育種研究項目經費達2000多萬元。培育葡萄新品種2個,通過專家鑑定優良單株2個(正在申報品種認定)擁有葡萄試驗基地300多畝,設施大棚200多畝,玻璃温室1500多平方米,基地農業機械設備齊全。具有豐富的種質資源,擁有葡萄品種200多個。 [1] 

陶建敏教育經歷

2001/09月-2007/12,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章鎮
1981/09-1985/07,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果樹專業,學士, [1] 

陶建敏工作經歷

1. 2009~至今,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
2. 1998年~2008年,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
3. 1998年~2000年,日本千葉大學園藝學部,合作科研
4. 1991年~1997年,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講師
5. 1985年~年1990年,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助教 [1] 

陶建敏科研項目

1,江蘇省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優質、大粒、無核、玫瑰香型、抗病葡萄新品種創制(200萬元)編號:PZCZ201723。經費來源:江蘇省農業委員會,江蘇省財政廳。起止年月:2017.10-2020.12。負責的內容:主持。在研
2,國家現代農業產業葡萄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鮮食葡萄栽培崗位(350萬元) CARS-29zp4。經費來源:財政部,農業部。起止年月:2016.1-2020.12。負責的內容:主持。在研
3,國家948項目:鮮食葡萄新品種及設施化生產技術引進與創新應用(240萬)。編號:2016-X19。起止年月:2016.01-2017.12。經費來源:農業部。負責的內容:主持。已結題。
4,國家948重點滾動項目:鮮食葡萄新品種及設施化生產技術引進與創新應用(910萬)。編號:2011-G28。起止年月:2011.1-2015.12。經費來源:農業部。負責的內容:主持。已結題。
5,國家現代農業產業葡萄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華東華南栽培崗位(350萬元) 編號:CARS-30-zp4。經費來源:財政部,農業部。起止年月:2011.1-2015.12。負責的內容:主持。已結題。 [1] 

陶建敏論文成果

一、 期刊論文
1. Khalil-Ur-Rehman M, Dong Y, Faheem M, Jianmin Tao.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ABA and GA signaling cascades regulating bud dormancy in grape[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9, 246: 44-50. (通訊作者)
2. Hou X, Wei L, Xu Y, Jianmin Tao. Study on russet-related enzymatic activity and gene expression in ‘Shine Muscat’ grape treated with GA3 and CPPU[J]. Journal of Plant Interactions, 2018, 13(1): 195-202. (通訊作者)
3. Wang W, Khalil-Ur-Rehman M, Feng J, Tao J*: RNA-seq base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CPPU treated grape berries and emiss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7, 218:155-166. (通訊作者)
4. Khalil-Ur-Rehman M, Wang W, Xu Y-S, Haider MS, Li C-X, Tao J-M*: Comparative Study on Reagents Involved in Grape Bud Break and Their Effects on Different Metabolites and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during Winter.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7, 8:1340. (通訊作者)
5. Xu Y, Jiang N, Zhang Y, Wang M, Ren J, Tao J*: A SNP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VvmybA1 gene is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ces in grape berry color between two related bud sports of grape.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17, 82(3):457-465. (通訊作者)
6. Khalil-Ur-Rehman M, Sun L, Li C-X, Faheem M, Wang W, Tao J-M*: Comparative RNA-seq base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bud dormancy in grape. BMC Plant Biology 2017, 17(1):18. (通訊作者)
7. Li C-X, Xu Z-G, Dong R-Q, Chang S-X, Wang L-Z, Khalil-Ur-Rehman M, Tao J-M*: An RNA-seq analysis of grape plantlets grown in vitro reveals different responses to blue, green, red LED light, and white fluorescent light.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7, 8:78. (通訊作者)
8. Li CX, Chang SX, Khalil‐Ur‐Rehman M, Xu ZG, Tao JM*: Effect of irradiating the leaf abaxial surface with supplemental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s on grape photosynthesis. Australian Journal of Grape and Wine Research 2017, 23(1):58-65. (通訊作者)
9. Ni, W., Zhu, L., Sha, R., Tao, J*., Cai, B., & Wang, S. (2017). Comparative iTRAQ proteomic profiling of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apple cultivars infected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 Tree Genetics & Genomes, 13(1), 23.
10. Zhang L, Xu Y-s, Jia Y, Wang J-y, Yuan Y, Yu Y, Tao J-m*: Effect of floral cluster pruning on anthocyanin levels and anthocyanain-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Houman’grape. Horticulture research 2016, 3:16037. (通訊作者)
11. Zheng H, Yu X, Yuan Y, Zhang Y, Zhang Z, Zhang J, Zhang M, Ji C, Liu Q, Tao J*: The VviMYB80 gene is abnormally expressed in Vitis vinifera L. cv.‘Zhong Shan Hong’and its expression in tobacco driven by the 35S promoter causes male sterility.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2016, 57(3):540-557. (通訊作者)
12. Xu Z-S, Yu Z-Y, Zhang M, Zhang Z, Tao J-M*: Plant regeneration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solid and suspension cultures of Vitis vinifera L. cv.‘Manicure Finger’.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Plant 2014, 50(2):249-256. (通訊作者) [1] 
二、專著
(1)《葡萄新品種及高效生產技術》 主編 [1] 
三、授權發明專利
(1)魏可葡萄的無核化栽培技術 ZL 200610085257.7 ,第1完成人
(2)一種利用超聲波直接轉化蘋果屬植物獲得轉基因苗木的方法 ZL200610085395.5,第1完成人 [1] 
四、其他成果
獲2010年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2009年南京市第八屆“十大科技之星”,2006年全國星火科技先進工作者,2007年江蘇省30佳科技富民標兵,2008年江蘇省優秀科技富民專家、2006年南京市科教興農標兵等榮譽稱號。培育新品種“鐘山紅”和“鐘山翠”。 [1] 
五、獲得學術獎勵
(1)主要落葉果樹種質庫建立與創新利用 200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完成人
(2)主要落葉果樹種質資源評價與創新利用 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5完成人。
(3)東南丘陵區優質高效種植業結構模式與技術研究 2007年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完成人
(4)東南丘陵區優質高效種植業結構模式與技術研究 2007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3完成人
(5)果樹新品種引進、示範及產業化開發 2008年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2完成人
(6)應時鮮果新品種引進及配套技術集成示範推廣 2009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完成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