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陵縣狐

鎖定
《陵縣狐》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陵縣狐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陵縣狐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3] 

陵縣狐作品原文

陵縣李太史家[1],每見瓶鼎古玩之物,移列案邊,勢危將墮。疑廝僕所 為,輒怒譴之。僕輩稱冤,而亦不知其由,乃嚴扃齋扉[2],天明覆然。心知 其異,暗覘之[3]。一夜,光明滿室,訝為盜。兩僕近窺,則一狐卧櫝上,光自兩眸出,晶瑩四射。恐其遁,急入捉之。狐齧腕肉慾脱,僕持益堅,因共縛之。舉視,則四足皆無骨,隨手搖搖若帶垂焉。太史念其通靈[4],不忍殺; 覆以柳器[5],狐不能出,戴器而走。乃數其罪而放之,怪遂絕。 [1] 

陵縣狐註釋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1]陵縣李太史:未詳。
[2]嚴扃齋扉:牢鎖書房門户。扉,門扇。
[3]覘(chān 摻):窺視。
[4]通靈:智能通神。具有靈性。
[5]柳器:用杞柳枝條編制的客器。 [1] 

陵縣狐譯文

陵縣李太史家,經常看見瓶呀鼎的古玩擺設等物品不知怎麼就挪到桌子邊沿上,要掉下去的樣子。他懷疑是下人們乾的,常憤恐地責備他們。僕人説冤枉,可也不知原因。於是將物品放歸原處,把門鎖嚴了。可天明後又那樣了,知是怪事,便暗中觀察。
一天夜裏,屋裏忽然亮得很,還以為來了賊,很驚訝,兩個僕人走進去看究竟。見一隻狐狸躺在木櫃上,兩眼冒光,把四周照得亮亮的。怕它跑了,趕快去捉。狐狸咬僕人手腕想逃,僕人抓得更緊了。於是一齊動手綁了,抬起來看,見四條腿都沒有骨頭,手一碰,蕩悠盪悠像帶子垂着。李太史憐惜它的通靈,不忍殺掉。於是用柳筐蓋住狐狸,狐狸出不來,只能頂着筐走。李太史數落了它的過錯,把它放了。過去那種怪事就絕跡了。 [2]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1]
  • 3.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