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黻宸

鎖定
陳黻宸(1859年—1917年),幼名芝生,一名崇禮,後名黻宸,字介石,晚年改名芾,室號飲水齋、燭見知齋。浙江瑞安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學家和史學家,被譽為“浙江大儒”、“史學鉅子”,與陳虯宋恕三人是名重清末民初學術界的“東甌三先生”。45歲考中進士,曾先後擔任浙江省諮議局議長、浙江省民政部長、民國首屆國會議員、眾議院議員。
本    名
陳黻宸
介石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浙江瑞安
出生日期
1859年
逝世日期
1917年
主要作品
《讀史總論》
《政治之原理》
《社會之原理》等
主要成就
講授中國哲學史的第一人

目錄

  1. 1 生平
  2. 早年
  3. 輝煌時期
  1. 病逝
  2. 2 著作
  3. 3 故居
  1. 位置
  2. 結構
  3. 價值

陳黻宸生平

陳黻宸早年

20歲考取生員,業師孫鏘鳴贊其課作,譽為“龍門飛將”。22歲入求志社,號稱布衣黨,未幾社員紛紛易服,黻宸終身布衣不改。陳虯創辦利濟醫院並附設利濟醫學堂,曾“求資助於鄉人,莫之應”。黻宸獨“舉其脩脯所得,衣食外輒以付陳君,為建造學堂之費。”1879年自家創設穎川家塾,次年設館於同縣趙廷夔家。曾在永嘉羅山書院、青山書院、三溪書院、樂羣書院、平陽龍湖書院樂清梅溪書院、樂成書塾任教,培植家鄉子弟,歷時20年。
陳黻宸 陳黻宸 [1]
1898年8月,葉瀚在上海創設速成教習學堂,在宋恕推薦下,黻宸第一次離開家鄉在外地任教。1900年,應楊文瑩聘,任杭州養正書塾教習。學生湯爾和馬敍倫、杜士珍等八九人“披帷入室列坐,問胸中所疑,漏下猶不去”。養正書塾後改為杭州府中學堂,1902年5月發生學潮,率學生馬敍倫等數人離校,在上海應趙祖德之聘,主編《新世界學報》。從9月2日至1903年3月13日共出12期,先後發表《序列》《經術大同説》《獨史》《倫始》《地史原理》《德育》《闢天荒》等重要論文。
梁啓超以“《新民叢報》社員”名義,認為“新出之《新世界學報》,魄力亦有大驚人者”,“文章之鋭進,理想之爛斑,實本社記者所深佩”。吏部尚書張百熙告訴孫家鼐説:“餘觀其所著《經術大同説》《獨史》《德育》《地史原理》諸篇,輒撫摩不釋手,嘆為一代絕作”!

陳黻宸輝煌時期

1903年7月中進土,授户部貴州司主事。當年冬,原大主考孫家鼐等奉命總理學務,便奏派他為京師大學堂師範科教習。1904年12月,總理學務大臣張百熙又奏派他兼充學部京師編譯局總纂。1905年7月,户部又派充計學館(京師譯學館)教習,仍兼以上二職。1906年6月,兼任旅京漸學堂正總理、這幾年在北京,曾多次上書討論學務,1905年10月17日《上學部尚書榮慶第三書》裏就提出《初級師範學堂辦法》十二條和《蒙小學堂辦法》十三條。現存的《京師大學堂中國史講義》正是這時期的講稿,僅存《讀史總論》《政治之原理》《社會之原理》《孔子作〈春秋〉》《孔子之門》《孔子弟子之軼聞》《孔子弟子之派別》《老墨之學》等8目,以下部分因“清臣劾其提倡民權,焚燬殆盡。”
1906年10月3日,因兩廣總督岑春煊奏調,離京前往廣州任兩廣方言學堂監督,兼充兩廣優級師範學堂教務長。申明辦學宗旨,通過掌握方言,“俾明異國之情勢”,告誡學生,“學無中西,惟求有用”。在南武公學的五次演講中,反對空虛無用的程朱理學,表章以“學術措施於天下”的清初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李*等四先生之學,並奉顏元為“北方學者之宗”。強調事功為天下非為一己,歸結為永嘉事功之學。在廣東學界產生深遠影響。
1909年10月14日,當選為浙江省諮議局正議長。為了抗議清廷將商辦的浙省鐵路收歸國有,1910年9月2日,他以議長名義,和副議長陳時夏、陳叔通沈鈞儒、議員葉誥書等51人呈請撫院開臨時會,撫院不準,9月16日和21日兩次續請,又不準,10月5日宣佈停議,迫使撫院代奏。
武昌起義爆發,認為“清之天命盡矣,革命軍必成!”曾和湯壽潛組織民團響應。杭州光復後被推為民政部長,不久辭去,回到温州。1912年初,在温州組織民國新政社,發刊《東甌日報》。3月,推舉章炳麟任社長,自任副社長。次年春,當選為眾議院議員。並受聘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史學和諸子哲學教授。10月,聯合國會內政德會、集益會、相友會、憲政公會、超然議員社等五政團議員組織大中黨。主張“採用國家主義,運政治於立憲軌道,以鞏固共和、保持統一。”隨着袁世凱非法解散國會,大中黨也就無形解體。
1915年8月,袁世凱圖謀復辟,籌安會派人到北京大學發動師生上書勸進,陳黻宸堅決反對。1917年5月初,朝野強烈反對對德宣戰,黻宸在國會里“首劾段祺瑞”,認為“病國病民”。他的敢説敢怒的正直品格,贏得議會人士的同聲讚揚。在北京大學文科講學期間,著有《中國通史》二十卷、《諸子通義》十卷、《老子發微》二卷、《莊子發微》二卷,所著《中國哲學史》,始“總論”,末“太公”,當為未完之作。哲學家馮友蘭正是1915-1917年讀中國哲學門的學生,著有《中國史學史》名著的金毓黻則是史學門的旁聽生。陳氏在這些講義中所闡述的真知灼見,至今還熠熠生輝。

陳黻宸病逝

1917年夏,因南歸奔弟喪,傷心過度,於7月31日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九歲。作為一位熱情的教育家、正直的政治家、傑出的哲學家和史學家,陳黻宸的成就和貢獻確實是值得稱道的!1995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陳黻宸集》,列入《中國近代人物叢書》,陳黻宸的生平和思想必將受到重視並得到進一步的發揚。

陳黻宸著作

遺著《陳黻宸集》(陳德溥編),199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列入“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

陳黻宸故居

陳黻宸位置

在申明裏和會文裏交匯處,有一座西式的古老台門(會文裏43號),這裏就是史學鉅子陳黻宸的故居。

陳黻宸結構

陳黻宸故居 陳黻宸故居
其故居坐西朝東,為民國初期西式建築,由主院和配院組成。主院主樓面闊五間,左右各有廂房三間,與台門圍成一個獨門獨户的清靜庭院。兩廂房設復廊與主樓二樓的前廊盡間相通,形成迴廊。兩廂房已改建,但原來建築痕跡尚存。主樓磚木結構,進深六間,檐柱磚砌,內柱用木,下墊方形青石柱礎,浮雕各種花草圖案,十分精美。屋頂人字草架二坡面,小青瓦鋪設。二樓盡間築拱門通廂房復廊,明間兩柱間加砌兩小柱,柱間分別用梳背拱券和尖形拱券連接,疏密相間,同中有異,活潑明快。二樓築護欄,飾以四方花瓶柱形欄杆,樸素大方。其具有濃郁的西洋風格。
門廳五開間,中闢西式台門。現門廳屋改建,只有台門尚存。台門磚石結構,飾楹聯框(對聯已毀),上置寬石板,高額、塑矩形匾,內外四角堆飾圖案,外似蝙蝠,內飾花草,襯托了整座台門的精緻、高雅和大氣。
陳黻宸故居 陳黻宸故居 [2]
配院主樓也為二層西式樓屋,前面闊三間,進深六間,四坡頂,與左右廂廊、前廳圍成又一小庭院;後帶左右軒樓,二坡頂,面闊一間,與左右軒樓成“U”形。配院無正台門,只在臨申明亭巷開一邊門(門牌為申明亭巷1號)。原來,主院與配院相通,開兩扇門,兩樓的前廊間築一拱形門,兩小院的隔牆間開一圓洞門(現用磚堵砌,痕跡還十分清晰)。

陳黻宸價值

構成兩個庭院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連通,各賞一番天地的設計格局,在西洋的建築中融進中國婉曲通幽的民族風格。整座房子,外裝立面清水做法,歐式門、窗、檐以及裝飾,頗具異域風情,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