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難先

鎖定
陳難先,男,漢族,1937年10月生,浙江杭州人,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民進中央副主席,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863計劃監督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1]  [3] 
陳難先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62年8月—1979年3月任北京鋼鐵學院助教;1979年3月—1980年8月任北京鋼鐵學院講師;1984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氣工程與科學博士學位;1986年5月—1986年10月任北京鋼鐵學院講師、教授;1993年任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1994年4月—2000年5月任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5月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1] 
陳難先主要從事物理中的逆問題、材料物理中第一原理原子相互作用勢研究及應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原子級模擬計算研究。 [1] 
中文名
陳難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37年10月
畢業院校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
出生地
上海
代表作品
《鋰石墨光譜從頭計算及其離子激光之起源》

陳難先人物經歷

1937年10月,陳難先生於上海,籍貫浙江杭州。 [5] 
1956年9月—1962年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
1962年8月—1979年3月,任北京鋼鐵學院助教。
1979年3月—1980年8月,任北京鋼鐵學院講師。
1980年8月—1981年1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做訪問學者。
1981年1月—1984年5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氣工程與科學系學習,獲電氣工程與科學博士學位。 [3] 
1984年5月—1986年5月,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維拉諾瓦大學和IBM聯邦部副研究員。
1986年5月—1986年10月,任北京鋼鐵學院講師、教授。
1986年10月—1988年11月,任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1987年5月,加入民進黨。 [3] 
1988年11月—1994年4月,任北京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教授。
1993年,任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 [6] 
1994年4月—2000年5月,任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
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 [5] 
2000年5月,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2001年,任清華大學校學術委副主任,並建立起科技部國家863新材料模擬設計實驗室清華分室。4月,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3]  [6] 
陳難先院士

陳難先主要成就

陳難先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難先在國際上明確提出凝聚態物理應用物理中玻色、費米及晶格三大類逆問題,並發展了獨特而系統的方法,得到一系列新結果。在晶格比熱逆問題研究中發展並統一了愛因斯坦與德拜的經典工作,在凝聚態物理的應用方面有首創性;黑體幅射逆問題的普遍解為遙感和天體物理學的應用提供了新方法。以上工作曾得到英國《Nature》雜誌主編整版評論,認為是開創性工作,方法十分巧妙。另外,《Physical Review》《Physics Letters》等重要雜誌也都有專門評述,命名陳定理。在核結構、電路分析幻方變換羣、靜電屏蔽、薄膜光學性質、調製法。 [2] 
陳難先的主要研究領域有:1、建立了比熱逆問題的普遍解,推廣和統一了愛因斯坦解與德拜的解;2、在國際上開創用數論方法由結合能曲線得出原子間對勢的簡捷而嚴格的公式,並結合虛擬結構設計解決了一系列原子間、離子間和原子與離子間相互作用勢的建立問題。並和國際先進軟件平台接軌,建立了面向國家目標和有系列性、含自主原創性內容的科技部材料模擬設計實驗室;3、針對中國稀土資源豐富,建立了國際上未曾解決的稀土原子相關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勢。對1:12,2:17,3:29等上百種新型稀土化合物的結構參數的計算得到了最好的結果。並預測了4:41的結構特徵,與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在實驗上作出了初步確認,並發表了關於新型稀土金屬間化合物的原子級模擬的文章多篇;4、建立了第一原理離子相互作用勢的系統方法,並用分子動力學模擬高壓相變和熔解等等,計算結果與實驗符合;5、建立了以第一原理計算與數論反演為基礎的界面兩側離子—原子間相互作用勢的公式。
1998年哈佛大學Bazant也有20多頁專論,評論陳難先的一系列工作, 認為陳難先在數論反演方法對凝聚態物理的應用方面有首創性。1998年開始,MIT(麻省理工學院)已由此而開出一門新課來。在結合物理應用的有關方面,他領導的小組一直是國際領先的。 [6] 
  • 學術論著
1. Zhang S, Chen NX, Determination of the B1-B2 transition path in RbCl by Mobius pair potentials, PHILOS MAG 83 (12): 1451-1461 APR 21 20032. Chang H, Chen NX, Liang JK,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f phase forming of NaZn13-type rare-earth intermetallics, J PHYS-CONDENS MAT 15 (2): 109-120 JAN 22 2003
3. Zhang S, Chen NX, Lattice inversion for interionic pair potentials, J CHEM PHYS 118 (9): 3974-3982 MAR 1 2003
4. Zhang S, Chen NX, Energies and stabilities of sodium chloride clusters based on inversion pair potentials, PHYSICA B 325 (1-4): 172-183 JAN 2003
5. Hao SQ, Chen NX, Shen J, Phase stability and site preference of Nd2Fe17-xTx (T=V, Ti, Nb) and Nd2-xZrxFe17, J ALLOY COMPD 343 (1-2): 53-59 SEP 16 2002
6. Zhang S, Chen NX, Ab initio interionic potentials for NaCl by multiple lattice inversion, PHYS REV B 66 (6): art. no. 064106 AUG 1 2002
7. Ge XJ, Chen NX, Zhang WQ, et al., Selective field evaporation in field-ion microscopy for ordered alloys, J APPL PHYS 85 (7): 3488-3493 APR 1 1999
8. Cong WX, Chen NX, Gu BY, Recursive algorithm for phase retrieval in th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domain, APPL OPTICS 37 (29): 6906-6910 OCT 10 1998
9. Chen NX, Ge XJ, Zhang WQ, et al., Atomistic analysis of the field-ion microscopy image of Fe3Al (vol 57, pg 14203, 1998) PHYS REV B 58 (13): 8842-8842 OCT 1 1998
10. Wei YC, Chen NX, Square wave analysis, J MATH PHYS 39 (8): 4226-4245 AUG 1998
11. Chen NX, Ge XJ, Zhang WQ, et al., Atomistic analysis of the field-ion microscopy image of Fe3Al, PHYS REV B 57 (22): 14203-14208 JUN 1 1998
12. Chen NX, Rong EQ, Unified solution of the inverse capacity problem (vol 57, pg 1302, 1998), PHYS REV E 57 (5): 6216-6217 Part B MAY 1998
13. Chen NX, Rong EQ, Unified solution of the inverse capacity problem, PHYS REV E 57 (2): 1302-1308 Part A FEB 1998
14. Zhang WQ, Xie Q, Ge XJ, et al. , Interatomic potentials between distinct atoms from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and lattice-inversion method, J APPL PHYS 82 (2): 578-582 JUL 15 1997
15. Chen NX, Zhang CF, Zhou M, et al., Closed-form solution for inverse problems of Fermi systems (vol 48, pg 1558, 1993), PHYS REV E 55 (4): 4830-4830 APR 1997
16. Chen NX, Chen ZD, Wei YC, Multidimensional inverse lattice problem and a uniformly sampled arithmetic Fourier transform, PHYS REV E 55 (1): R5-R8 Part A JAN 1997
17. Chen NX, Chen ZD, Liu SJ, et al., Algebraic rings of integers and some 2D lattice problems in physics, J PHYS A-MATH GEN 29 (17): 5591-5603 SEP 7 1996
18. Xie Q, Chen NX, Matrix-inversion method: Applications to Mobius inversion and deconvolution, PHYS REV E 52 (6): 6055-6065 Part A DEC 1995
19. XIE Q, CHEN NX, UNIFIED INVERSION TECHNIQUE FOR FERMION AND BOSON INTEGRAL-EQUATIONS, PHYS REV E 52 (1): 351-355 Part A JUL 1995
20. LI M, CHEN NX, MOBIUS-INVERSION TRANSFORM FOR DIAMOND-TYPE MATERIALS AND PHONON DISPERSIONS, PHYS REV B 52 (2): 997-1003 JUL 1 1995
21. XIE Q, CHEN NX, RECOVERY OF AN N-BODY POTENTIAL FROM A UNIVERSAL COHESION EQUATION, PHYS REV B 51 (22): 15856-15860 JUN 15 1995
22. CHEN NX, ZHANG CF, ZHOU M, et al., CLOSED-FORM SOLUTION FOR INVERSE PROBLEMS OF FERMI SYSTEMS, PHYS REV E 48 (2): 1558-1561 AUG 1993
23. CHEN NX, REN GB, CARLSSON-GELATT-EHRENREICH TECHNIQUE AND THE MOBIUS-INVERSION THEOREM (PHYS REV, VOL 45, PG 8177, 1992), PHYS REV B 47 (1): 593-593 JAN 1 1993
24. CHEN NX, UNIFIED EXPRESSION FOR FERMI AND BOSE DISTRIBUTIONS, PHYS REV A 46 (6): 3538-3539 SEP 15 1992
25. CHEN NX, REN GB, CARLSSON-GELATT-EHRENREICH TECHNIQUE AND THE MOBIUS-INVERSION THEOREM, PHYS REV B 45 (14): 8177-8180 APR 1 1992
26. CHEN NX, CHEN Y, LI GY,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INVERSION FOR THE PHONON DENSITY OF STATES, PHYS LETT A 149 (7-8): 357-364 OCT 8 1990
27. CHEN NX, LI GY,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NVERSE BLACK-BODY BADIATION PROBLEM, IEEE T ANTENN PROPAG 38 (8): 1287-1290 AUG 1990
28. CHEN NX, MODIFIED MOBIUS INVERSE FORMULA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HYSICS, PHYS REV LETT 64 (11): 1193-1195 MAR 12 1990
29. CHEN NX, RABII S, ABINITIO CALCULATION OF THE OPTICAL-SPECTRA OF GRAPHITE, PHYS REV B 31 (12): 8242-8243 1985
30. CHEN NX, RABII S,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OPTICAL-SPECTRA OF LIC6, PHYS REV B 31 (8): 4784-4791 1985
31. CHEN NX, RABII S, ABINITIO CALCULATION OF THE OPTICAL-SPECTRA OF LIC6 AND THE ORIGINS OF ITS PLASMONS, PHYS REV LETT 52 (26): 2386-2389 1984 [6]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3年
應用物理中逆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單人) [5] 
  • 學術交流
2014年11月15日上午,陳難先院士做客北京科技大學數理學院“理學之美”名師講壇第二講,並做了題為“科學技術中的幾個反問題”的學術報告。 [9] 
2019年3月17日上午,陳難先訪問低維光電材料與器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7] 

陳難先人才培養

  • 教授課程
據2021年7月清華大學物理系官網顯示,陳難先教授的課程有《數論反演變換及其物理應用選講》和研究生課程(2003和2004年春季學期)。 [6] 
  • 教學理念
陳難先提醒廣大學子,不能把創新庸俗化,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很多基本數據需要幾十年、上幾百年的積累。許多正問題的結論也需要在各種不同條件下進行檢驗,而這恰恰是反問題建立的基礎。要不斷有科研命題的自覺更新,要從成果創新的層面走向方法創新、命題創新、系統創新。 [9] 

陳難先榮譽表彰

時間
職務
1981年
美國CDC公司技術發明獎
1990年,1994年
863計劃重要貢獻獎 [6] 
1991年
北京市優秀教師獎
1994年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意大利)資深研究員獎
2001年
國家863計劃十五年重要貢獻獎
2001年
香港理工大學2001年度傑出華人學者獎
2004年
國家973計劃優秀個人
2007年
參考資料來源: [2] 

陳難先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86年10月—1988年11月
國家高技術功能材料專家組組長
1986年10月—
民進黨中央副主席
1987—1990年,1993—1995年
國家863計劃功能材料專家組組長
1990年
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材料學會理事
1991—2001年
863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委員、常委
1994年4月—2000年5月
國家高技術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常委
1997年
科技部國家863新材料模擬設計實驗室主任
1999年
科技部國家863計劃專家顧問組成員
2000年5月
清華大學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1年4月
北京市委主委
2001年4月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2年8月
國家863計劃第一屆監督委員會副主任(主持)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4] 
2002年12月
2003年3月17日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衞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3] 
2003年3月—2008年3月
2016年12月
政協北京市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 [15] 
參考資料來源: [3]  [6] 

陳難先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陳難先是愛國民主人士陳叔通老人之孫。 [10] 

陳難先人物評價

陳老先生非常健談,思維快,邏輯清晰。(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8] 
陳難先院士對北京科技大學理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莘莘學子以興趣為導向投身科學事業並獲得成功樹立了榜樣。(時任北京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羅維東 [9] 
陳難先淡泊名利、甘為人梯,長期工作在科研和教育一線,為北京科技大學物理學科和材料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北京科技大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陳難先是北京科技大學物理學科的重要建設者和傳承人。(北京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武貴龍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