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鐵君

鎖定
陳鐵君(1917年~1961年10月23日),浙江平陽人。1931年在國民黨軍第19路軍任過排長,後離隊回鄉。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任平陽縣遊擊支隊隊長,浙南獨立團團長,浙南遊擊支隊隊長,閩浙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堅持閩浙邊三年游擊戰。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閩浙抗日遊擊總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新四軍教導隊教員、科長。1942年4月起,分別任新四軍軍部第五科科長、第七科科長,第1師2旅參謀長。1945年1月任新四軍第1縱隊參謀長。參加了蘇中地區1944年攻勢作戰、天目山戰役和華中地區1945年對日軍反攻作戰。解放戰爭初期,任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參謀長。1946年12月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教育長,次年1月任教育長。1948年8月任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副參謀長。1949年2月起,任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副參謀長,第10兵團副參謀長兼福建軍區副參謀長。參加了膠濟路反擊戰,兗州、濟南、淮海、渡江、福州、漳廈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兵團副參謀長,中央軍委軍訓部組織計劃處處長,軍事訓練計劃局第一副局長、代理局長。1955年5月任訓練總監部計劃監察部副部長。1955年,陳鐵君被授予少將軍銜。1961年10月23日,陳鐵君在北京逝世。 [1] 
中文名
陳鐵君
別    名
陳廷畝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浙江省平陽縣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1961年10月23日

目錄

陳鐵君人物生平

陳鐵君,原名陳廷畝,字志良,又名陳鐵軍。1917年3月生於浙江省平陽縣五岱山十三畝村(今蒼南縣五鳳鄉)一户農民家庭。1934年,他考入國民革命軍南京化學兵學校,結識了中共浙南組織派去做兵運工作的同鄉陳阜,秘密組織抗日救國讀書會,為浙南紅軍游擊隊物色軍事人才。 [2] 
1935年,陳鐵君應召回到浙南,任平陽縣紅軍游擊隊隊長,浙南獨立團團長,閩浙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閩浙抗 日遊擊總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配合紅軍挺進師在浙南活動,堅持閩浙邊三年游擊戰爭。1937年7月中旬,他在戰鬥中腳部受傷被俘,被關押在衢州監獄,不久被釋放。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3月以後,他擔任新四軍教導總隊教員,新四軍參謀處偵察科副科長。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突出重圍。經過三個月艱難行程,抵達蘇北 鹽城,任重建的新四軍軍部教育科科長。1942年,他擔任新四軍第1師第2旅副參謀長。是年冬,第2旅南渡長江,與第16旅合併,陳鐵君任新的第16旅副參謀長,堅持蘇南抗日鬥爭。1945年2月,第16旅改稱蘇浙軍區第一縱隊,他擔任參謀長,參加天目山三次反頑自衞戰役。 [2]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陳鐵君10月隨軍北撤,任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他在參加山東淄博、昌濰戰役後,撰寫《步兵連對城市攻堅戰術的總結報告》,得到張雲逸副軍長讚賞,並印發給華東軍政大學作為教材。陳鐵君先後任華東軍政大學教育長,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副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副參謀長,第十兵團兼福建軍區副參謀長。參加濟南、淮海、渡江、上海戰役。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鐵君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組織計劃處處長,軍事訓練部計劃局代局長,訓練總監部計劃和監察部副部長。1955年,陳鐵君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10月23日,陳鐵君在北京逝世。 [2] 
參考資料
  • 1.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開國將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613-614
  • 2.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人物辭典 下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