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錫純

鎖定
陳錫純(1915—1937),今湖南望城縣格塘鄉華林村人。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少尉飛行員,1937年8月19日於上海白龍港作戰陣亡 [1] 
本    名
陳錫純
出生地
湖南望城縣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37年8月19日
人物生平
陳錫純(1915—1937),今湖南望城縣格塘鄉華林村人。父親陳嗣良,母親陳賀氏,生下他們兄弟姐妹十人,陳錫純居長,其中四個兄弟姐妹不幸早逝。一家人口眾多,生計艱難。其父以耕種和燒炭謀生,省吃儉用,設法送子女上學讀書。陳錫純先後就讀於臨近的青峯鄉大山殿第十三國民學校、青峯山第四高級小學。隨後考人省城長沙的廣益中學。1931年爆發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日軍侵佔東北三省,次年又發起一·二八戰事,在中國的華東製造侵略戰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激起中國國民的強烈反抗。學生時代的陳錫純非常關心國家大事,痛感祖國大好河山淪落,常常慷慨陳詞,悲憤難禁,積極投入長沙學生聯合會組織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初中畢業後,陳錫純毅然投筆從戎,先是考入南京中央憲兵學 校,繼而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步兵科學習,後被選送杭州筧橋航空學校第五期甲班轟炸科學習飛行技術。1936年10月,被分配到駐南昌之中國空軍第二大隊任見習飛行員,次年1月任第九中隊少尉飛行員 [1] 
陳錫純是1936年底離開蓑衣塘的,那時的蓑衣塘進入寒冬,草木枯萎,鄰里們穿着破絮的棉衣來為他送別。他家屋後40米就是益陽通往長沙的馬路,那一刻,人馬走過,點點灰塵揚起。從朱良橋到靖港,他家門口是必經之處,路人也加入這場送別中。他打量着這個被樹木和池塘包裹的“盆地”,像是再次記住家鄉的方位,回頭對親人説:“不用送了,會常回來看看的。” [2]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不久,淞滬一帶形勢日趨緊張,陳錫純所在的空軍大隊於8月上旬移駐安徽廣德機場,處於一級戰備狀態,時刻待命出擊。1937年8月19日,陳錫純所在的空軍第二大隊奉命從安徽廣 德機場起飛,前往轟炸日軍在上海長江口外佘山、白龍港的第三艦隊。日軍這支以“出雲艦”為旗艦的第三艦隊對我淞滬戰場形成很大威脅,它不僅用艦炮支援日軍的陸地戰鬥,而且還掩護及運送後續到達的陸軍由海上登陸。此次戰事重要,出發前宋美齡特地送行,深情擁抱了這些出征的空軍戰士。
這些空軍勇士們一共駕駛七架美製“諾斯羅譜”轟炸機駛向上海領空,陳錫純和分隊長沈崇誨駕駛的飛機編號為“904”號。當機羣飛臨白龍港上空時,日軍十幾艘軍艦慌亂地在江面不停地迂迴旋轉,以躲避我轟炸機的轟炸,並且立即停止對我陸軍陣地的炮擊,開始對空轟擊,炮彈雨點般地飛向我軍機羣。我軍機羣開始攻擊投彈,日軍一艘二等巡洋艦中彈爆炸,其餘日艦見情況不妙,便像蛇行似地在江面上走着“之”字形,向大海逃遁。我軍飛機緊緊追擊,不久炸彈投光了,便用機槍掃射,很快機槍子彈也打光了。戰友們的飛機飛離戰場在遠處空中盤旋,等待陳錫純及分隊長沈崇誨一同駕駛的“904”號返航。“904”號還掛着一枚炸彈,它仍在空中盤旋,繼續尋找目標。不料它突發故障,尾部冒出青煙。當時附近的陸地尚在我軍控制之下,他們迫降或跳傘完全可以保全生命,但報仇心切的他們決定與敵人同歸於盡。於是,他們駕機以最大速度對準日寇旗艦“出雲艦”俯衝而下,霎時傳來一陣天崩地裂的爆響,“904”號與日寇鉅艦一同沉入江底,日寇艦長小野中佐及艦上數百日軍當即斃命。
陳錫純與沈崇誨兩位飛行烈士不怕犧牲、壯烈殉國的英雄氣概揚了軍魂、壯了國威,大大鼓舞了千百萬中國人與日寇作戰的勇氣和決心。他們被人們譽為“鋼人鐵馬”、“中國之鷹”。宋美齡還專門為陳錫純和沈崇誨烈士舉辦了追悼會,授予他們戰功勳章。陳錫 純的衣冠冢建於南京紫金山王家灣航空烈士公墓。陳錫純和戰友沈崇誨的壯烈之舉亦令日本侵略者心驚膽寒,當時日本東京大本營的軍方公報被迫承認:“淞滬戰爭中,支那空軍飛行員以少敵眾,抵抗強大的帝國軍隊,八一九白龍港海空之戰中,竟有支那飛行員駕機撞沉皇軍主力驅逐艦一艘,其勇猛精神頗出吾人意料。”
英雄雖逝,精神永存。是年陳錫純烈士年僅22歲,身後留下妻子與兩個女兒。國民政府授予陳錫純“抗日烈士”稱號,追贈中尉銜,頒發了烈士證書,同時電令省、縣兩級,並一次發給遺屬撫卹金 一萬元。之後,每年均有撫卹金髮給其父母及妻女,直至解放時終止。1985年11月8日,望城縣人民政府向省民政廳呈送《關於追認陳錫純為革命烈士的報告》。湖南省民政廳(86)湘民優字第020 文件《關於追認陳錫純先生為革命烈士的批覆》中述及:“根據民政 部(1983)優46號文第一條規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陳錫純先 生為革命烈士,其直系親屬享受烈屬待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