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鋭

(澳大利亞籍華裔小提琴演奏者)

鎖定
陳鋭,1989年出生於中國台灣,澳大利亞籍華裔小提琴演奏者。
2005年,陳鋭獲得澳大利亞國家康德爾小提琴比賽首獎。2008年,在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得頭獎 [1]  ;同年,在紐約青年音樂家國際比賽中獲得頭獎。2009年,時年二十歲的陳鋭成為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大獎獲得者 [2]  。2011年,發行個人首張錄音專輯《炫技小品》 [3]  。2012年,陳鋭成為登上諾貝爾獎音樂會、為諾貝爾獎獲得者和瑞典皇室演奏音樂的最年輕的獨奏者 [4]  ;同年,發行專輯《柴可夫斯基及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 [5]  。2014年,與德國指揮家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合作錄製了專輯《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與奏鳴曲》 [5]  。2015年,攜手哥德堡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演奏 [6]  。2018年,發行室內樂與管絃樂作品集錦《金色年華》 [1] 
中文名
陳鋭
外文名
Ray Chen [18] 
別    名
陳瑞聰 [18] 
國    籍
澳大利亞
出生地
中國台灣
出生日期
1989年3月6日 [18] 
星    座
雙魚座 [19] 
畢業院校
柯蒂斯音樂學院
職    業
小提琴演奏者
代表作品
《炫技小品》《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與奏鳴曲》《金色年華》
主要成就
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大獎
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頭獎
紐約青年音樂家國際比賽頭獎
澳大利亞國家康德爾小提琴比賽首獎

陳鋭人物經歷

陳鋭
陳鋭(8張)
1989年,陳鋭出生於中國台灣。之後,跟隨父母移居澳大利亞布里斯班。1993年,四歲的他開始學習小提琴。1997年,八歲便與昆士蘭愛樂管弦樂團完成了自己的處子秀。2004年,考入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並跟隨小提琴演奏者阿蘭·羅桑德進行學習 [1] 
2002年,參加澳大利亞國家青年協奏曲的比賽。2005年,獲得澳大利亞國家康德爾小提琴比賽首獎。2008年,在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得頭獎 [1]  ;同年,在紐約青年音樂家國際比賽中獲得頭獎。2009年,時年二十歲的陳鋭成為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大獎獲得者 [2]  。2010年,從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畢業;同年,首登星海音樂廳演奏 [7] 
2011年,發行個人首張錄音室專輯《炫技小品》 [3]  ;同年,參加“廣東亞洲音樂節”,並演奏了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此外在返場時演奏由內森·米爾斯坦改編自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的變奏曲《PAGANINIANA》 [8] 
2012年,陳鋭成為登上諾貝爾獎音樂會、為諾貝爾獎獲得者和瑞典皇室演奏音樂的最年輕的獨奏者 [4]  ;同年,發行專輯《柴可夫斯基及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 [5]  ;12月,應邀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表演了音樂作品 [9]  。2013年12月31日,陳鋭在上海大劇院參加上海新年音樂會的演奏 [10] 
2014年1月13日至24日,上海交響樂團攜手陳鋭,在歐洲的7座城市進行巡演 [11]  ;同年,與德國指揮家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合作錄製了專輯《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與奏鳴曲》,該專輯以莫札特的小提琴樂曲為主 [5]  。2015年,攜手哥德堡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演奏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6]  。2017年,跟隨鹿特丹愛樂樂團演奏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 [12] 
2018年,發行室內樂與管絃樂作品集錦《金色年華》,該專輯的核心曲目是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由羅伯特·特雷維尼奧指揮倫敦愛樂樂團協奏 [1]  。2019年,與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攜手在琴台音樂廳亮相,演奏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13] 

陳鋭主要作品

陳鋭音樂專輯

    • 金色年華
      2018-06-01
    • 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與奏鳴曲
      2014-02-04
    • 柴可夫斯基&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
      2012-01-13
    • 炫技小品
      2011-00

陳鋭重要演出

時間
演出地
所在城市
2019年
武漢琴台音樂廳
中國-武漢
2015年
國家大劇院
中國-北京
2014年
歐洲的7座城市(巡演)
歐洲
2013年
上海大劇院
中國-上海
2012年
斯德哥爾摩音樂廳
瑞典-斯德哥爾摩
2011年
廣東亞洲音樂節
中國-廣州
2010年
星海音樂廳
中國-廣州

陳鋭演奏風格

陳鋭風格特徵

陳鋭的氣質迥異於國內一些內斂、深沉的中青年小提琴演奏者,給人以陽光男孩的印象,兼具琴技以及對音樂的敏鋭感悟。他的髮型時尚,颱風俊朗,以青春的活力改變了一些人對古典音樂作品的舞台印象。陳鋭的演奏奔放流暢,在處理技巧難關時舉重若輕;同時,在演奏中其面部表情豐富,肢體動作較大,但這是其投入音樂的表現,並非做作。此外,較大幅度的肢體律動,也擴大了聲音的動態,強化了表演的感染力 [14] 

陳鋭曲目範圍

陳鋭擅長演奏炫技性曲目。其首張專輯《炫技小品》的開場曲,就是朱塞佩·塔蒂尼的《魔鬼的顫音》,這首曲目的技巧較為艱深,同時又是一首具有一定音樂性的奏鳴曲。此外,專輯中還包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以虔誠之心譜曲的《恰空》;小提琴演奏者亨裏克·維尼亞夫斯基創作的《傳奇》,以及藴含着大量的快速雙音、左右手撥絃等較高難度演奏技巧的《主題與變奏》;收官曲則是賽薩爾·弗蘭克創作的《A大調小提琴、鋼琴奏鳴曲》 [15]  。2012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則是他曾贏得兩場大賽的競賽曲目,即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以及費利克斯·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在他於2014年發行的第三張專輯中,主要是以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的小提琴樂曲為主。陳鋭以返璞歸真的心態,在專輯中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調第三號與D大調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與其合作的則是德國指揮家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以及席勒-霍爾斯坦節慶管弦樂團。這兩首作品在樂句和旋律方面具有一定難度,特別考驗小提琴演奏者在純淨音色與流暢詮釋的能耐,而陳鋭的曲目完成度較高 [5] 
在第四張專輯《金色年華》中,陳鋭實現了很多的改編。該專輯中有三首改編作品,均是陳鋭與他所在的“柏林製造”四重奏的另外三名成員一起演奏的。他們三位均是柏林愛樂樂團的成員,分別是樂團小提琴首席諾亞-本迪克斯-巴格利,中提琴聲部首席阿米哈·格羅茨,以及大提琴演奏者史蒂芬·孔茨。其中,成長在澳大利亞的陳鋭特別選曲了一首由澳大利亞民謠改編而成的作品《叢林流浪》。此外,專輯中的另外兩首四重奏作品——《月光》與《新派薩蒂》,聽起來也不是傳統的古典音樂,後者融合了埃裏克·薩蒂的《裸體舞曲第一號》、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序曲等音樂素材,從而與之前的專輯有所不同 [4] 

陳鋭獲獎記錄

比賽類
  • 2009    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大獎[2]     (獲獎)    
  • 2008    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頭獎[16]     (獲獎)    
  • 2008    紐約青年音樂家國際比賽頭獎    (獲獎)    
  • 2005    澳大利亞國家康德爾小提琴比賽首獎    (獲獎)    

陳鋭人物評價

陳鋭是一位非常純粹的、具備不俗品質的音樂家,有着優美而青春的音色、活力與輕盈 [4]  (小提琴演奏者馬克西姆·文格洛夫評)
陳鋭是一個面容俊俏、個性爽朗,活脱脱一個愛搞怪的小提琴演奏者,有着細膩嫺熟、技法精湛的小提琴演奏 [17] 人民網評)。
陳鋭演奏的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令人歎服。不論優雅的抒情篇章,還是輝煌的華彩段落,連串的雙音、八度音讓他始終在樂隊之前處於主導地位,而大量的分解和絃、精準的連續跳弓都處理得尤其出色。在演奏米爾斯坦集合其技巧精華改編的《PAGANINIANA》時,陳鋭的弓與弦已不僅僅碰撞出“火花”,快速的持續“摩擦”讓人感覺弓簡直要在弦上燃燒起來 [8]  (《廣州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