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金釭

鎖定
陳金釭,(1820年~1863年)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範湖鎮清湖村人,農民起義軍領袖。清咸豐四年(1854),受太平天國起義鼓舞和影響,率領廣東天地會會眾在三水豎旗起義。咸豐七年(1857年),各路義軍首領召開會議,一致擁戴金釭為南天大王。 [1]  咸豐十年(1860年),義軍在清將劉嶽昭等打擊下損失慘重。 [2]  咸豐十一年(1861年),率軍攻克懷集縣城,建立“大洪國”,自稱南興王。同治二年(1863)朝廷大軍圍攻信宜,部將鄭金畏懼而叛,將他殺害於王府。 [1] 
本    名
陳金釭
別    名
南興王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
出生日期
1820年
逝世日期
1863年
主要成就
反動反清起義,建立“大洪國”

陳金釭人物生平

早年事蹟
陳金缸起義舊地 陳金缸起義舊地
陳金釭(1820年-1865年),本名澤,廣東省三水區範湖鎮清湖村人。世代務農,家境貧寒。10歲始入讀村塾,兩年後父喪輟學,為富家牧牛。稍長,到範湖圩三興木鋪當學徒,做事勤快,老闆因無子嗣,病逝前悉將產業授之。他勤謹經營,生意興旺,娶赤崗頭村何姓女為妻,生一子一女。金釭豪俠仗義,名聞遠近,人皆稱之為阿澤大哥。 [1] 
起義反清
太平天國運動。陳金釭起義受其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陳金釭起義受其影響。
道光三十年(1850年)爆發太平天國革命,金釭思想大受影響,遂與花縣小朱村人朱子儀、南邊小渦尾村錢登、坑口村盧偉等建立天地會秘密組織,名全勝堂武館,借練武為掩護,進行反清活動。清咸豐四年六月初二(1854年6月26日),天地會在範湖長湖築壇起義,金釭被推舉為大元帥,即日率眾攻佔蘆苞。縣內及南海、花縣等地農民聞訊,紛紛前來參加義軍,僅十餘天,部眾擴展逾萬。隨之三次攻打三水縣城,未果。與李文茂、陳開、何六等起義軍聯合圍攻廣州,亦告失敗。清咸豐五年(1855年)三月十六日,金釭率部近2萬人,分乘大、小船舶500多艘。沿北江經清遠、英德、韶州、仁化、樂昌進入湖南,與從陸路北上的何六部會師攻佔郴州。9月,湘軍王鑫等部反攻,陳、何兩軍與之激戰數月,因天氣苦寒,糧食輜重又被偷襲焚燬,難以支持,決定撤退。突圍中何六負傷不治,金釭帶領餘部萬餘人,衝破重重堵截回師廣東。十二月初五日佔領連州和陽山部分地區,進行休整。清咸豐六年(1856)十一月初二日,與練四虎部於清遠芋頭崗大敗清兵。 [1] 
建大洪國
清咸豐七年(1857年)二月十二日,英德、清遠、陽山、廣寧、四會、懷集各路義軍首領召開會議,一致擁戴金釭為南天大王。八月初六日,5萬義軍橫渡濱江,冒雨連續行軍,初九日勇克懷集縣城。十月,金釭宣佈成立大洪國,自稱南興王。清咸豐八年(1858年)六月,佔領信都全境,改稱開封府。開倉濟貧,實行誰種誰收,民眾擁護。九月初十,金釭親率朱子儀、侯成帶、鄭金等部將兵2萬餘人,血戰一晝兩夜攻陷賀縣。二十二日廣西按察使蔣益澧率兵反攻,金釭設計埋伏,於十裏坪殲敵3000多人,蔣狼狽逃竄。接着分兵攻克鐘山、富川、平樂、昭平、江華等地。至此,大洪國勢力縱橫5州10餘縣,擁兵10餘萬眾。 [1] 
清咸豐十年(1860年)二月,蔣益澧與湖南布政使劉嶽昭率湘軍4萬餘眾再次反攻賀縣。義軍奮勇禦敵,戰事相持數月,陣亡2萬多人,犧牲慘重。五月下旬,金釭棄守賀縣,率部撤至信都。但蔣、劉兵馬窮追不捨,義軍連失新塘、背崗、石塘、良心寨諸地,大將盧海被殺,盧偉降敵。金釭在下郢一帶與清軍苦戰竟月,最後才於十月二十四日撤退,翌月中旬抵達廉縣、岑溪。 [1]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金釭率部進入信宜境內,大敗高州總兵納蘇肯等清軍和地方團勇,二月初四佔領縣城,十七日定為大洪國首府,以學署作王宮。接着派兵攻略附近州縣,勢力延達羅定、電白、陽春、陽江、茂名、化州、高州、容縣、藤縣、北流、岑溪、石城等地,各路義軍紛紛歸附,部眾達10多萬人。這時金釭實行減輕賦税、發展商貿、開科取士、招賢納能等開明政策,並誥封各地義軍首領,結成聯盟,大洪國出現一派繁榮興旺景象。 [1] 
遭背叛遇害
可惜金釭在勝利歡樂聲中,偏安一隅,不思進取,並喪失警惕。早懷異志的鄭金乘機擴充勢力,篡奪大權。清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廣東陸路提督昆壽調集8萬大軍圍攻信宜。面對強敵,鄭金完全動搖。九月初七日,他直接勸金釭降清,被金釭當面斥之無恥,並斬釘截鐵地説:“寧做斷頭將軍。不做投降將軍”。初八日,金釭被鄭金派心腹陳瑞燾率打手闖入王府殺害。 [1]  鄭金殺陳金釭降清後,轟轟烈烈的大洪國農民起義運動失敗了。

陳金釭後世紀念

起義舊址紀念館
新聞報道中的紀念館
新聞報道中的紀念館(3張)
紀念館位於範湖村委範湖公園旁,為仿古磚瓦混合建築,佔地面積160平方米,先後被評為三水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3]  紀念館正面牆面為陳金釭人物浮雕,形象反映出陳金釭統戰四野的領袖氣勢,兩側牆面圖文並茂依次記載了他一生中8個重要時期的典型故事。館內同時陳列陳金釭起義時期曾經使用的仿製鐵炮、兵器等,再現其轟烈的起義歷史。 [4] 
信宜學宮
陳金釭曾在信宜鎮隆建立“大洪國”,今存遺址——信宜學宮。
信宜學宮位於信宜縣鎮隆鎮八坊村文明街。始建於元至正十四年(1354),幾經修建,至清乾隆四年(1739年)按清代風格改建。現僅存欞星門、賢關坊、聖域坊和大成殿。據有關資料記載,學宮原有欞星門、玄關坊、聖域坊、泮池,中有大成殿、東西配、東西廡,後有明倫堂、尊經閣,造型莊嚴雄偉。學宮座北向南,東西通面寬30米,南北通進深為120米,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大成殿為磚木結構,面寬15米,進深14米,抬梁式構架,以石質蓮花柱礎奠託的鐵梭木大柱承重,木質斗栱裝飾着龍頭和捲雲刻紋。歇山頂,重檐四出,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欄杆。現僅存欞星門、賢關坊、聖域坊和大成殿。1989年,信宜市政府對學宮進行局部維修,有一部分改為鎮隆小學校舍。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信宜學宮為文物保護單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