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重華

(宛西地方軍閥)

鎖定
陳重華(1891~1982),名舜德。淅川縣上集鄉陳莊村人。民國8年(1919年)河南省立第三師範畢業後,任浙川縣師範講習所主任管理。1982年9月,病死於台灣。 [1] 
中文名
陳重華
別    名
舜德
出生日期
1891年
逝世日期
1982年9月
當時,淅川縣杆匪蜂起,民不聊生,經地方紳士邀請,陳重華辭職歸裏,組織鄉勇,專事“剿匪”,此後數年,他除以武力統一浙川縣北一區(下集)和北二區(上集)外,還和任泰升互為表裏,用不同手段對地方上的割據勢力加以剪除,先後暗殺淅川縣中區(城關)團總李水年和清末舉人連賓瀛等,相繼通走浙川縣西一區(滔河)鄉紳金櫓樵和西二區(荊紫關)團總段鳳軒。對南區(宋灣)民團團長、鄉紳宋蓮舫,因其在全縣權大勢重,與外地也有聯繫,用武力勢難征服,便將女兒嫁給其子,用聯姻加以籠絡。
民國16年(1927年)5月,馮玉祥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出陝配合北伐。陳重華竭力接濟物資,主動與其配合作戰,得到馮軍將領孫連仲等人賞識,先後委任他為第十四路軍兵站總督、浙川縣縣長、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南路軍第一軍第八師第二補充旅旅長及淅川縣民團軍團長等職。
民國19年(1930年),中原大戰後,蔣介石派張紡鈁率第二十路軍入南陽“剿匪”。陳重華立即改弦易撤,追隨蔣軍,任豫西遊擊司令、淅川縣民團總指揮等職。
民國19年(1930年)秋,陳重華與鎮平彭錫田、內鄉別廷芳、鄧縣寧洗古,在內鄉縣召開四縣聯防會,決議實行地方自治,成立宛西地方自衞團,陳重華任第三支隊長。陳為了進一步推行地方自治,鞏固其在浙川縣的統治地位,還借“區長迴避本地”、“團隊縮編”等名義,將那些對他不忠的地方頭目,或調往他區,或乾脆換掉。至此,淅川縣大權盡落其手。
在實行地方自治過程中,他在浙川縣開辦工廠、改良農業、修建公路、創辦學校等,曾一度推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但其濫用刑罰,魚肉百姓,人民不堪其苦。民國30年(1941年)冬,宋灣等地數千民眾在中共地下黨員領導下舉行暴動,由於叛徒告密,暴動失敗。陳重華對參加暴動的羣眾進行血腥鎮壓,60多名羣眾被投入監獄,16名共產黨員慘遭殺害,許多地下黨員與羣眾被迫離鄉背井逃往外地。
民國32年(1943年),國民黨軍統分子李品清、中統分子趙子清等特務進駐淅川縣。陳重華積極與其配合,把大批中共地下黨員、進步人士和無辜羣眾逮捕入獄,輪番提審,施盡酷刑後加以殺害。
民國34年(1945年)3月,日軍侵犯浙川后,陳重華所屬民團與國民黨八十五軍、暫編六十二師等部隊配合,堅持對日作戰,直至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後,陳重華任鄭州綏靖公署清鄉第一支隊少將司令和河南省參議員。
民國35年(1946年)春,成立浙川縣、商南縣、均縣三縣聯防指揮部,陳重華任司令,進行反共防共活動。同年秋,李先念、王震等率領中原軍區部隊突圍,途經浙川縣時,他調集全縣民團圍追堵截,殺害革命戰士。僅在上集西河灘,一次就槍殺三名,活埋九名。
民國36年(1947年)春,陳重華任鎮平、內鄉、淅川、鄧縣四縣聯防指揮官。夏,陳重華因反共防共賣力被邀到省會開封,受到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陳誠等人的款待。秋,陳被委為豫鄂陝“剿匪”總司令。11月,被選為“國大”代表。
民國37年(1948年)春,陳重華赴南京參加國民黨“行憲國大”會議,行至老河口受阻。返回時,浙川縣行將解放,復潛逃至湖北老河口,成立內(鄉)、浙(川)、鄧(縣)、光(化)、均(縣)五縣邊區清剿指揮部,糾集殘部,騷擾解放區,進行垂死掙扎。10月,陳重華被國民黨十三綏靖區司令官王凌雲任命為宛西聯防指揮部指揮長。不久,又被任命為國民黨豫西第三縱隊新編第一師師長。1949年陳重華偕妾王蘭枝及其侄兒陳福五於四川成都乘飛機逃往台灣。1978年後,數次與其家屬寫信匯款,對故鄉有眷戀之情和迴歸之意。1982年9月,病死於台灣。 [1] 
參考資料
  • 1.    南陽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南陽地區志 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08,第609-611頁。